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根結線蟲的結果 展開

根結線蟲

根結線蟲

根結線蟲(Meloidogyne)是一種高度專化型的雜食性植物病原線蟲。根結線蟲病,必須嚴格實行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著重抓好農業、物理防治措施,配合化學及生物防治,才能有效地預防其危害。

簡介


根結線蟲是一種嚴重危害黃瓜生長的害蟲,主要危害黃瓜根部,使根部腫大畸形,呈雞爪狀。在黃瓜的鬚根及側根上出現蟲害時,切開根結有很小的乳白色線蟲藏於其中。根結上生出的新根會再度染病,並形成根結狀腫瘤。

生物學特徵


根結線蟲寄主很廣,可危害39科130多種作物。線蟲體型很小,肉眼很難看到。多分佈在0-20厘米土壤內,特別是3-9厘米土壤中線蟲數量最多。雌雄異體,雌成蟲圓梨形,雄成蟲線狀,常以卵或二齡幼蟲隨植株殘體遺留在土壤中或糞肥中越冬或翌年環境適宜時以二齡幼蟲從嫩根侵入,繁殖危害。線蟲可通過帶蟲土或苗及灌溉水傳播。土溫25℃~30℃,土壤濕度為40%-70%條件下線蟲繁殖很快,10℃以下停止活動,55℃時10分鐘死亡。在無寄主條件下可存活1年。
根結線蟲
根結線蟲

防治方法


農業措施
選用無蟲土育苗。移栽時剔除帶蟲苗或將“根瘤”去掉。
清除帶蟲殘體,壓低蟲口密度,帶蟲根曬乾后應燒毀。
深翻土壤。將表土翻至25厘米以下,可減輕蟲害發生。
輪作防蟲。線蟲發生多的田塊,改種抗(耐)蟲作物如禾木科、蔥、蒜、韭菜、辣椒、甘藍、菜花等或種植水生蔬菜,可減輕線蟲的發生。
高(低)溫抑蟲。利用夏季高溫休閑季節,起壟灌水覆地膜,密閉棚室兩周。利用冬季低溫凍垡等可抑制線蟲發生。
化學藥劑防治
可選用10%克線磷、3%米樂爾等顆粒劑,每畝3~5公斤均勻撒施后耕翻入土。也可用上述藥劑之一,每畝2~4公斤在定植行兩邊開溝施入,或隨定植穴施入,畝用藥量1~2公斤,施藥后混土防止根系直接與藥劑接觸。研究發現阿維菌素對根結線蟲有較好的防效。
微生物防治
用益微雙螯的無線爽底施、丟施或者克線寶拌種、沾根、澆苗、沖施或者用JT複合菌種拌細土苗前撒施后翻地,可有效減輕線蟲的發生,且可抑制線蟲攜帶的病菌,改善根部環境。
電防治法
採用物理植保技術可以有效預防植物全生育期病蟲害,其中根結線蟲病可採用土壤電消毒法或土壤電處理技術進行防治。根結線蟲對電流和電壓耐性弱,採用3DT系列土壤連作障礙電處理機在土壤中施加DC30-800伏、電流超過50A/㎡就可有效殺滅土壤中的根結線蟲。

危害特點


根結線蟲(Meloidogyne)是一種高度專化型的雜食性植物病原線蟲。
已知為害蔬菜的線蟲主要有高弓根結線蟲、花生根結線蟲、北方根結線蟲、南方根結線蟲、爪哇根結線蟲以及甜菜根結線蟲等。線蟲寄主範圍廣泛,常為害瓜類、茄果類、豆類及蘿蔔、葫蘿蔔、萵苣、白菜等30多種蔬菜,還能傳播一些真菌和細菌性病害
根結線蟲主要為害各種蔬菜的根部,表現為側根和鬚根較正常增多,並在幼根的鬚根上形成球形或圓錐形大小不等的白色根瘤,有的呈念珠狀。被害株地上部生長矮小、緩慢、葉色異常,結果少,產量低,甚至造成植株提早死亡。

形態特徵


根結線蟲雌雄異體。幼蟲呈細長蠕蟲狀。雄成蟲線狀,尾端稍圓,無色透明,大小1.0~1.5×0.03~0.04毫米。雌成蟲梨形,多埋藏在寄主組織內,大小0.44~1.59×0.26~0.81毫米。該種雌蟲會陰區圖紋近似圓形,弓部低而圓,背扇近中央和兩側的環紋略呈鋸齒狀,肛門附近的角質層向內折迭形成一條明顯的折紋和肛門上方有許多短的線紋等特徵與本屬已記載的其他根結線蟲的會陰區圖紋顯著不同。此外,具有比一般根結線蟲較長的侵襲期幼蟲。雌蟲、雄蟲和幼蟲的口針較長;背食道腺開口離口針基部球較遠;雌蟲排泄孔位置偏後等與近似種M.incognita不同。卵囊通常為褐色,表面粗糙,常附著許多細小的砂粒。

適應性


根結線蟲的生活史要經歷卵、幼蟲和成蟲三個時期。在適宜條件下(20-30℃),卵經過2天分裂成約20個左右的細胞,然後進入囊胚期,再經過2天,第4-5天進入原腸期,之後的4-5天先出現口針,形成一齡幼蟲,再經過靜伏和第一次蛻皮,破殼孵出即是二齡幼蟲。二齡幼蟲是根結線蟲侵染危害植物的唯一有效齡期,二齡幼蟲由植物根尖侵入,在經過兩次蛻皮發育成成蟲,雄成蟲重回到土壤中,雌成蟲產卵繁殖後代,多數根結線蟲只進行孤雌生殖(Castagnone-Sereno,2006)。根結線蟲主要以卵、卵囊或2齡幼蟲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當氣溫達到10℃以上時,卵就能孵化出幼蟲。
Bird(2000)跟蹤調查了南方根結線蟲的寄生生活史,發現接種3天二齡幼蟲建立侵染位點,根部出現輕微蟲癭;14天蟲體膨大,生殖腺發育;20天第二次蛻皮;22-23天雌蟲第三次蛻皮,雄蟲繼續第二次蛻皮;37天蟲體性成熟,卵巢出現未成熟的卵;41天子宮出現成熟卵,膠質卵囊中沒有卵;44天雌成蟲開始產卵,埋藏於植物根組織中。
根結線蟲生活史長短與氣溫關係密切。有研究發現當土壤平均溫度在19.1℃時,爪哇根結線蟲在番茄上45天完成寄生階段生活史(雌成蟲開始產卵),總積溫858.8天·℃;南方根結線蟲在平均溫度為17.2℃(14℃-25.5℃)時,經過44天完成寄生階段生活史,總積溫756.4天·℃。以爪哇根結線蟲為主的根結線蟲混種在30.6℃條件下,16天完成寄生階段生活史,總積溫489.6天·℃,爪哇根結線蟲在較高溫度下發育要求的積溫少於低溫條件下。
根結線蟲有驅水性和趨化性。在潮濕環境中有利於移動,極端潮濕和乾旱都能抑制根結線蟲的生存與活動,田間含水量維持在50%-80%時有利於雌蟲產卵。植物根系分泌物對根結線蟲有很強的吸引力,所以根結線蟲在土壤中的分佈集中在10-30cm的土層,聚集在耕作層植物根際周圍。二齡幼蟲能在土壤中移動,活動範圍有限,不超過2米,在水中不活躍。根結線蟲對溫度適應性較強。15-30℃是根結線蟲的適宜生長繁殖溫度,40℃以上高溫和5℃以下低溫即可抑制二齡幼蟲存活和卵囊中卵孵化,雌蟲不能發育完全。瞬時致死高溫為55℃,44℃下的半致死時間花生根結線蟲是35分鐘,爪哇根結線蟲是26.6分鐘,南方根結線蟲是18.3分鐘,北方根結線蟲是8.3分鐘,不同種間差異較大(Walker,1960)。
活動狀態的根結線蟲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差,不耐高溫、低溫、淹水、乾旱、缺氧、高或低Ph值和高滲透壓等;未孵化的卵和卵囊中的卵適應惡劣環境的能力較強,以休眠狀態存活在土壤中。有研究發現0-5℃的低溫能殺死南方根結線蟲幼蟲,但不能殺死卵(劉維志,2000),在根結線蟲在土壤里無寄主存在的條件下,仍可存活3年之久(劉善勇,2005)。

病害


根結線蟲病,必須嚴格實行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著重抓好農業、物理防治措施,配合化學防治,才能有效地預防其危害。
⑴根結線蟲主要分佈在3-10厘米的表層土壤內,15厘米以下的土壤中極少存有,該蟲在55℃的溫度條件下,經8-10分鐘即可致死,利用這一特性,可在暑季換茬時,採取火燒、水淹和高溫燜室等方法加以剷除。
⑵實行與大蔥、大蒜的輪作與間作,每隔2年可栽種一茬大蔥或大蒜,或在主栽蔬菜作物的株行間,間作蒜苗,蒜苗長成后,採取割韭菜的收穫方法,留根再發,讓其長期保留,可明顯減輕根結線蟲的危害,還可以減少其它病害的發生與發展,增加溫室收入。
⑶土壤增施海生素三素有機肥、磷鉀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植株連續噴施“海生素葉面肥”,確保植株健壯強旺,並且海生素系列肥料特別添加的低聚殼聚糖,具有抑制線蟲的作用,可有效提高其對根結線蟲的抗逆性能。
⑷幼苗定植時,大水漫灌,畝施長歌1#+2#各一瓶,持效期能達4個月以上;或畝施福氣多16袋,持效期能達到2個月;或畝用2%阿維菌素1kg裝2-3瓶持效期一個月;或穴施10%粒滿庫顆粒劑,每667米25000克,殺滅土壤中殘留蟲原。
根結線蟲
根結線蟲
以上措施全面執行可有效地控制根結線蟲病的發生與危害。

煙草生物


煙草中有大量的內生菌分佈,以細菌最多,放線菌次之,真菌最少,與土壤中的分佈規律一致。煙草各器官中內生菌的分佈表現為根和種子中數量相當且較多,莖次之,葉最少的規律。各煙草品種間的分佈為:種子中是K326紅花大金元內生菌分佈較多,凈葉黃次之,G-80最少;苗期植株中4個品種的內生菌數基本相同;大田期是凈葉黃的內生菌數量最少。煙草內生細菌以革蘭氏陰性細菌為主,而種子中內生細菌的芽孢桿菌數量明顯多於植株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