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瘤
根瘤
根瘤是在植物根繫上生長的特殊的瘤,因寄生組織中建成共生的固氮細菌而形成。用來合成自身的含氮化合物(如蛋白質等),目前一些文玩界的比較喜歡根瘤。
空氣中存在著大量的分子態氮,它們約佔空氣成分的80%。估計在整個大氣層中,約有4×1015 t的分子態氮。然而,絕大多數的植物只能從土壤中吸收結合態氮,用來合成自身的含氮化合物(如蛋白質等)。土壤中的含氮化合物,不是土壤本身固有的,而是在生物生命活動過程中逐漸積累起來的,其中很
根瘤
黃豆的根瘤菌
大豆植株及根瘤
最小的根瘤只有米粒般大小,最大的根瘤則有黃豆般大小。根瘤的形態有棗形、姜形、掌形或球形。根瘤中含有紅色素(豆血紅蛋白)、褐色素和綠色素,所以根瘤呈褐色、灰褐色或紅色。
根瘤
有根瘤菌的植物——紫雲英
各地生產的根瘤菌劑所選用的菌株不同,因而固氮率及增產效果有很大的差異。為了提高根瘤菌劑的固氮
率,應根據當地土壤,氣候條件選育抗逆性強的菌株。
農業生產中使用的根瘤菌主要是採用液體深層培養-泥炭吸附工藝。此外,還有凍干根瘤菌劑,它具有含菌量高、體積小、便於運輸貯存的優點。
根瘤
根瘤
根瘤菌劑主要用於拌種。其方法是:先將菌劑(1.5~3.75千克/公頃即250~500克/畝)用水(3.75~7.50千克/公頃即250~500克/畝)調成糊狀物,然後將供試作物種子拌入,拌勻,立即播種、覆土。在拌種和播種過程中,不要與農藥接觸及在太陽下曝晒。為了使根瘤菌在土壤中能較快的侵染作物,必須為它們提供足夠的磷和適宜的pH。試驗證明,當土壤pH值在5.2時,施入的根瘤菌將有65%死亡;如果土壤pH值<4.5,則根瘤菌難以在土壤中存活。因此,對於酸性土壤,在作物種子和根瘤菌劑拌和后,再與泥漿,鈣鎂磷肥或者石灰等物質拌和,形成
“丸衣”。這有助於根瘤菌在土壤中的存活,易於侵染作物,多結瘤、早結瘤,以提高固氮率。
在從未種植過豆科作物的土壤上根瘤菌劑具有明顯的增產效果。但在同一互接種族豆科作物的土壤上,則必須加大根瘤菌劑的接種量,否則效果不明顯或無效果。
此外,豆科作物如果在播種時未能及時用根瘤菌劑拌種,則可將根瘤菌劑調成懸液,潑施在作物根系附近,也可使豆科作物形成根瘤,但必須及時,否則效果不佳。
為了提高根瘤菌劑的固氮效果,人們又生產了一種新型根瘤菌劑一稀土菌劑。這種含有0.1%稀土化合物的根瘤菌劑,它能增強根瘤菌的存活率和對寄主作物的侵染結瘤能力,其增產效果高於一般根瘤菌劑。
根瘤
根瘤菌的固氮能力,不僅取決於菌種的品系(實際上,人工培養的一些根瘤菌品系的固氮能力往往比野生品系的固氮能力高几倍),而且取決於土壤條件和農業措施。增施磷、鉀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硼肥、鐵肥等),加強對農作物的管理,也是增強根瘤菌固氮效率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