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廣播電視大學

台州廣播電視大學

台州廣播電視大學位於浙江省台州市高教園區內,由台州地區行署於 1979年1月創立,目前行政隸屬台州市人民政府和台州市教育局,實行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辦學體制,上承中央電大、浙江省電大的教學業務指導,下轄臨海、溫嶺黃岩玉環、天台、三門、仙居等 7 所縣(市、區)電大學院,是一所運用計算機多媒體網路等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遠程教育的新型開放大學。

學校簡介


學校標識
學校標識
目前全市電大在校生達2萬餘人,教職工330人,中高以上職稱及研究生學歷以上教師達43% 。市校本級在校生10500餘人,其中全日制本、專科學生2800餘人,各類遠程專科、業餘開放本(專)科學生7700餘人,有各類專科專業23個,本科專業15個,聯辦研究生專業3個。學校投資千餘萬元建成具有全省一流水平的遠程教育硬體設施,是中國教科網台州主節點,浙江電大寬頻專用網台州主節點,建成南開大學遠程教育專用網,開通了電信公網,構建了四網合一的現代遠程教育高速平台。學校現有教職工180人,其中正教授2人,副高職稱20人,中級職稱教師51人,博士研究生1人,碩士20人,在讀研究生40餘人。常年聘請外籍教師和10多位客座教授、70多位中級以上職稱的兼職教師。
校本級累計培養本專科畢業生 2萬餘名,中專畢業生近 3000 名,培訓達15萬多人次,是全國 16 所首批命名的中央電大繼續教育基地之一,中央電大首批13個奧鵬遠程教育學習中心之一,中央電大全國第八個教學實驗基地,台州市文明單位、台州市衛生先進單位和台州市安全文明校園。學校與印度國家信息學院(NIIT)合作培養計算機軟體開發高級人才,與美國 OHLONE 社區大學結成姊妹學校,與香港中文大學結成合作學校,成功申請美國福特基金會“台州社區大學農民培訓模式探索研究”項目獲得批准並獲基金會10萬美元資助。2004 年,經台州市委、市政府批准,成功創辦台州社區大學,揚起建設學習型社會、構建學習型城市的風帆。
台州廣播電視大學教學樓
台州廣播電視大學教學樓
學校辦學態度嚴謹、規範,辦學基礎紮實,以質量求聲譽,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倡導“懷揣六大證書、練就八套本領”。畢業生素質好,適應性強,普專生一次就業率連續五年居全省電大系統第一。96年學生舞蹈“台州灣漁鼓”晉京演出獲“龍潭杯”全國民間花會演出金獎,填補台州文化部級獲獎空白。 2001年--2004年台州市公務員考試, 2002 年 --2004 年國家計算機中級程序員水平考試,錄取率和通過率均為全市高校之最。2002年、2003年在台州舉辦的中外市長聯誼會、第二屆中國塑膠會、各國使節聚台州等活動中,我校英語專業學生受外事辦之邀擔任翻譯,表現出色,受到市領導和外賓的好評。2005年我校普專學生辯論隊獲台州市首屆大中專學生科普辯論賽冠軍。
2002年5月,我校順利通過教育部“中央電大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中期評估,教育部評估組向省電大反饋:“台州電大辦學條件確屬全國市地電大一流,比台灣空中大學(台灣遠程教育大學)還要好!”2005年作為全省首家市地電大試點單位,接受省教育廳“中央電大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總結性評估並順利通過。
新的征程路上,我校將緊緊圍繞教育部“03-07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賦予電大的三大任務,發揮系統網路優勢,加強教學輻射功能,掀起學校新一輪發展高潮,為高等教育大眾化和社會各類成員的終身教育服務,打造台州市成人教育龍頭學校、遠程教育中心和社區教育基地,向著“萬人大學”和全國一流市地電大的目標前進。

歷史貢獻


台州電大創辦於1979年1月,是一所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遠程教育的綜合性開放大學。二十年來,台州電大牢牢把握“開放性”和“現代化”兩大命題,積極開展遠程教育,為台州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二十年來,全市電大共培養了大專畢業生8333人,占同期我市培養高校畢業生總數的40%左右;在我市每萬人口中,就有16名電大畢業生。還培養了1293名中專畢業生。此外,我市電大還積極開展非學歷教育,聯合有關部門承擔繼續教育和各類崗位培訓的任務,受訓7萬多人次。在專業分佈上,電大填補了我市自行培訓30多個專業門類高中級人才的空白,改變了我市八十年代財會、金融、電子、化工等專業人才短缺的情況。不僅僅提高了我市接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更為我市第一次騰飛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走出了適合台州區情的高等專門人才培養之路。電大培養出的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用得上、留得住的應用型人才。電大在解決了為被“文革”耽誤的一代人補課問題之後,轉向培養社會和經濟發展急需的建設人才,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服務。電大在80年代為我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急需培養了大批人才,90年代還為家村鄉鎮中學輸送了大批師範類畢業生。最近,為滿足台州地區對本科學歷人才的需求,開設了本科屋次的英語、計算機等專業,成為我市開設本科專業僅有的兩所高校之一。台州電大畢業生在我市各行各業中作出了重大貢獻。如80年代三門變壓器廠的電大畢業生,是全廠的最主要的技術力量,開發出多項新產品,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企業也發展成今天的國有大型企業——三變集團。80年代的《台州日報》社,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新聞作者大部分為電大畢業生。85屆中文專業的周琦,從鍋爐工成長為《台州廣播電視報》的主編。仙居電大畢業生黃冬初在各級報刊、電視台、電台發表作品3000多篇計100多萬字,被評為“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黃岩電大86屆工業統計專業的畢業生辛金國,現任浙江電子工業學院工商管理分院副院長、碩士生導師。許多畢業生成為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領導,僅縣、處級以上幹部就有幾十位。台州電大經過二十年的發展,現已形成了以市電大為核心,8所縣級電大分校(工作站)為基礎的覆蓋整個台州地區的廣播電視教育體系。目前,全市電大在校生總數在5372人。1998年,全市電大成人大專和註冊視聽生招生,均在總數上僅次於杭、溫兩地,躍居全省第三,增幅更人全省第一。台州電大系統已在基地建設、辦學規模、教育科研、學生管理等方面躋身全省先進行列,發展速度名列全省前茅。為創建教育強市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發展歷程


回顧台州電大二十年的發展歷程,可分為二個階段:

創業階段

從1979年電大初創到1989年,歷經十年時間。台州電大從白手起家,發展成具備一定規模,創造了第一次輝煌。這一階段,全市電大共招收9897名學生(包括單科生),培養出3244名大專畢業生和1541名多科和單科結業生。1979年,台州地區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經濟類專業人才僅有278人,而電大初創十年間就為社會輸送了789名經濟類專業人才,及時滿足了台州地區經濟建設發展的迫切需要。期間,台州地區本級和各縣市興起了第一次電大基地建設熱潮,絕大部分縣級電大擁有了自己的辦學基地。1983年,市校本級建成了1200平方米教學實驗大學,名列全省電大前列。1984年玉環電大建成了全地區縣級電大中第一幢教學大樓。由本校畢業生設計和施工的椒江電大教學大樓也拔地而起。1985年,全市電大招生達2000多人,市校本級成為全省接受世界銀行貸款的四個市地電大之一,利用世界8.125萬美元的貸款及地區撥給的配套資金建成錄錄像、電子計算機、語音複製等實驗室,使當時的市校本級走在兄弟電大的前面,被列為全國八十五個電大學習中心之一。

再創輝煌階段

從1990年至1999年,也歷經十年時間。在這個階段中,前幾個則我市電大發展史上的一個低谷時期。1990年,全省停招電大自學視聽生,電大教育進入低潮期。全市電大在校學生總數從1990年的3083人下降到1994年的1460人。1990年,全市電大招生降到500人,以後連續三年,招生不足500人。從1994年起以江澤民總書記1994年給中央電大15周年校慶題詞為契機。全國電大教育逐步掀起了二次創業的高潮。全省電大根據省教委浙教成[1994]第3000號文件精神,開展市、縣電大的評估更名工作。我市有6個縣(市、區)工作站更名為電大分校。全市電大也掀起了二次基地建設的熱潮。台州市委、市政府再次加大了支持力度,作出市校本級搬遷的決定,給予招收成人脫產班的特殊政策,明確電大作為全市三大教育體系中成人教育體系龍頭學校的地位,並將電大新基地作為全市征戰工程之一予以建設。台州電大發揚艱苦創業的精神,學校在校生數連年成倍增長,由1995年的155名增加到1999年的1500名,發展速度名列全省電大之冠。今年9月,順利南遷入台州市高教園區,新校園教學園區佔地63畝,主體工程綜合樓建築面積15600平方米,各種功能的大小教室58個,總投資4200萬元。市校本級耗資550萬元的教學、實驗、網路設備一應俱全,擁用計算機、語音、財會、電子、電工、電拖等多學科實驗室。新校園即將建成台州教科網中心和電大校園網,設置網路中心、電教中心、網上閱覽室、多媒體教室、多媒體網路教室、計算機設計機房等,配置586電腦約300台,實現網路實施現代化。溫嶺電大搬入佔地5676平方米的原溫嶺三中,現正在進行二次搬遷規劃,近幾年還投入近百萬元用於基地建設。天台電大遷入天台博物館原址,投入25萬元搞校園建設及添置電腦、彩電等設備。仙居電大已征地60畝,用於新校園建設。臨海電大將於2000年進入臨海市職教城,佔地25畝,建築面積6000多平方米。玉環縣政府、教委為玉環電大撥款37萬元,添置586電腦30台,修繕教室,並正在為玉環電大作搬遷計劃。三門縣政府撥款40萬元,用於三門電大更名。

辦學特色


回眸二十年我市電大教育輝煌而曲折的發展歷程,電大之所以能自立於高等教育之林,具有鮮明而獨特的辦學特色。

現代化

電大的一個突出優勢,是科學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藉助廣播、電視、計算機等現代化遠程教學媒介,使學生可以自主的、靈活的享受一流的師資和接受一流的教學內容。電大始終站在教育現代化的最前沿。電大初創時動用電視、錄像教學等當時最先進的教育技術作為教學的主要。在我市教育史上第一次以廣播、電視、衛星電視為教學的載體,為我市教育現代化作出了有益的嘗試。現在,電大正把目光轉達向最先進的第三代技術媒體——計算機網路技術,重點發展現代遠程教育。

開放性

電大的開放辦學是全方位的開放,包括教育對象的開放,教育手段的開放和系統網路的開放。教育對象不分年齡、性別、職業和學歷,也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向全社會全面開放。為儘可能多的人提供終生教育的機會和條件。電大是中國開放性教育模式最成功的探索者和實踐者。八十年代的自學視聽生,近年的“註冊視聽生”試點,以及最近的開放本科、遠程專科教育的開辦,使電大成為一所沒有圍牆的大學。

系統網路

電大系統網路的形成是二十年輝煌成就取得的堅強保證。電大擁有以中央電大為龍頭、地方電大為子系統的覆蓋全國城鄉的辦學系統網路,形成了全系統的整體優勢,實現了教育資源特別是師資和課件的優化配置。20年來,上承中央和省電大,下聯各縣(市、區)電大,全市電大先後開設了大專理、工、經濟、文、農五大學科門類共50餘個專業和中專13個專業,可稱得上台州地區辦學形式最大多、專業開設最齊全的綜合性開放大學。實行學歷教育工作者與非學歷教育並重,大專與中專齊舉,脫產學習與非脫產學習並舉。既有普通中專、成人中專,又有普通專科,成人專科、遠程教育專科、註冊視聽生專科,更有開放教育本科等,滿足不同屋次求學者的需求。

高效益

電大動用遠程教育手段,教學形式靈活多樣,可就近就地組班進行全脫產、半脫產和業餘學習我國電大具有世界規劃最大、成效顯著的遠程教育網路,教育資源在全國範圍內優化配置,顯示了明顯的規模效應。因此電大教育投入少,效益高,走出了適合台州市情的高等專業人才培養之路。“八五”期間,全市電大國撥經費不到600萬元,而同其期全市各級電大共培養了3148名大中專畢業生,平均經費不到2000元,僅占普通高校畢業生的1/3至1/5左右。根據市委市政府爭創全省一流市地電大的要求,到2010年我市電大的發展目標是:在系統網路、教學手段、教育質量、遠教研究、學校管理、服務功能等門六方面處於全省市地電大一流水平或進入全省先進行列。
世紀之交,我們將主要實施“123工程”,即構建一個體系(以台州廣播電視大學和台州自考辦為主體組建台州開放大學作為龍頭的成人教育體系),強化兩個抓手(教科網中心和高素質師資),加強三個開發(高屋次學歷教育、網上教育和繼續教育)。展望新世紀,機遇與挑戰並存。讓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發揚台州電大精神,銳意進取,改革創新,躋身於全省一流市地電大行列。

歷任領導


朱鈞男 1979.9任辦公室主任,1983.6-1986.4任副校長(專)
陳祖松男 1983.6——1983.12,台州地委常委、宣傳部長兼校長
袁斌男 1983.6——1983.12兼職副校長(台州計經委)
張士謙男 1983.6——1983.12兼職副校長(台州廣播電視局)
李相繆男 1983.12——1988.9台州行署副專員兼校長
羅維江
男 1983.12——1988.9兼職副校長(台州教委)
1988.9——1995.9任校長(專)兼任台州電視中專校長、黨總支書記(專)
徐達會男 1983.12——1988.9任主持工作副校長(專),黨總支副書記(專)
徐從生男 1985.9——1989.10任副校長(專)
姚鴻烈男 1986.3——1988.9兼職副校長(台州廣播電視局)
郭良坤男 1986.3——1988.9任副校長(專)
楊小淑女 1990.8——1994.10任副校長(專)
邢積棟
男 1995.9—2000.12,任主持工作副校長(專)、校黨總支副書記、書記(專),校長(專)、校黨總支書記(專);
2000.12——2006.4,任校黨委書記(專)、校長(專)、台州電視中專校長(專);
2006.4——2007.8,任校黨委書記(專)。
林增明男 1995.9——2001.6,任校黨委委員、副校長(專)
章華光男 1995.9——現在,任校黨委委員、副校長(專)
林作青男 2000.10——2008.12,任校黨委委員、副校長(專); 2008.12——2011.9,正校級調研員
潘先考
男 2001.6—2006.4任校黨委委員、副校長(專);
2006.4——2013.8,任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專)、台州電視中專校長(專);
2013.9——現在,任校黨委書記、校長(專)、台州電視中專校長(專)。
郭清男 2003.11——2008.3,任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專) 2008.3——2011.3,正校級調研員
李雋女 2003.11——2008.3,任校長助理(專) 2008.3——現在,黨委委員,副校長
王建一男 2003.11——2011.7,任副校級調研員
李一男 2007.8——2013.8,任黨委書記(專)
方敏德男 2008.8——現在,任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專)
龐君乾男 2008.12——現在,任校黨委委員
陳葉珍女 2010.7——現在,任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