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一心不亂的結果 展開
- 梅とら演唱的歌曲
- 佛教用語
一心不亂
佛教用語
一心不亂,佛教用語,拼音是yī xīn bú luàn,出自《佛說阿彌陀經》:“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一心不亂即是念念不離執持名號,無有他心。依《無量壽經》和《觀無量壽佛經》對執持名號的詳細解釋,其含義非常深廣,故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為執持。執即身行,持即心行;所行為何,彌陀功德所攝之法。稱誦佛號攝受六根只是修心清凈之方便,若非造作五逆命欲終之人並非正確執持之法。當然如果心念慌亂,以此方便令心正念是很好的,但得正念安定后還需依《觀無量壽佛經》如法修行。
由於現代社會惡緣眾多,依《觀無量壽佛經》修行一心不亂確實有困難,所以稱誦佛號廣受歡迎,因為首先一個大利益就是能伏煩惱。不過因為畢竟原本是給五逆眾生準備的法門,善人修起來顯得進境就很慢。善人執持名號應以憶念彌陀為主,口念攝心為助,因緣具足則行法布施,方能得力。
“一心”這個詞,在先秦儒、道典籍中已經有了。如《尚書·泰誓》:“一心一德,立定厥功。”《莊子·天道 》:“其動也天,其靜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在佛教中:“一心”或為真如實相的異稱;或謂心無雜念,更不他緣,猶言專心。這裡僅取後面一種意義。“一心不亂”是凈土宗的主要修持方法,意思是收攝眾念歸於一念,專念“阿彌陀佛”名號,念到“一心不亂”,妄盡真顯,就能同阿彌陀佛的願力“感應道交”,而往生西方凈土,其語本於《阿彌陀經》:“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般若三昧經·行品》中也有類似的說法,在其他佛經中,也可以找到依據,如《坐禪三昧經》說:“菩薩坐禪,不念一切,唯念一佛,自得三昧。”《華嚴經·離世間品一》說十種菩薩行時,提到“一心不亂,修三昧行”。“一心不亂”按其程度,又可分為“事一心”和“理一心”。我們平時所說“一心不亂”,意思是專心致志,不去胡思亂想,如:練氣功時,關鍵是“調心”,只有逐步做到“一心不亂”,才能漸入佳境。
凈土法門是三根普被的法門,所以執持名號一心不亂有多種境界,也是修行的次第。要執持名號首先要了解名號的含義,持咒(陀羅尼)也是一樣,不了解含義只是模仿發音如同鸚鵡學舌。發音和文字都只是個代號而已,重要的是含義。
再讀往生咒,佛號的含義更加顯明。
南無無量光佛如來即說咒曰:甘露湧現、甘露成就、甘露能施、甘露遍能施、遍虛空施甘露、圓滿成就。
往生咒就是僧伽吒法門:“聞四句偈令不中闕,盡一切惡得須陀洹,然後布施遠離諸苦,受苦眾生令得解脫,怖畏眾生令得遠離。”佛在《僧伽吒經》中稱此法門如說修行可“過九十五億千世界,如阿彌陀國。彼人佛土亦復如是。”
有機緣便如是修,平時便念佛,最殊勝。
“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這一段是專門說給修行住菩薩的,修行住菩薩讀到這就已經知道怎麼念佛了,因為修行住菩薩“心地涉知,俱得明了”。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凈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這一段則是說給一切善男子善女人,只是所得含義不同。下面分述之。
以一念至誠心憶念彌陀,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慈光,以佛慈光迴向己深心,安住於佛,廣宣正法度脫眾生修諸功德,願生彼國。待業報身死,即得與阿彌陀佛及諸聖眾相聚一處,所現諸境真實不虛。
起諸善根以一念凈心憶念彌陀,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慈光,以佛慈光迴向己凈心,安住於佛,廣讀大乘,以法布施利益眾生,願生彼國。待業報身死,即得與阿彌陀佛及諸聖眾相聚一處,所現境如幻如化。
以一念至心憶念彌陀,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慈心,以佛慈心迴向己心,安住於佛,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願生彼國。待業報身死,心不顛倒,即得與阿彌陀佛及諸聖眾相聚一處,如在夢中。
一心憶念彌陀願佛接引,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念來接,安住佛念,得一心不亂。此一心不亂能令眾生免墮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