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爾琢
原中國工農紅軍優秀指揮員
王爾琢(1903年1月23日—1928年8月25日),又名蘊璞,湖南石門縣人。中國工農紅軍優秀指揮員。
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同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第4軍25師74團參謀長。1928年1月參加領導湘南起義,任工農革命軍第1師參謀長;4月朱德與毛澤東部隊井岡山會師后,王爾琢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參謀長兼第28團團長,協助毛澤東、朱德指揮五斗江、草市坳和龍源口等戰鬥,為保衛和發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作出了重大貢獻。
1928年8月25日在江西崇義思順墟追擊叛徒時,英勇犧牲,年僅25歲;2009年9月14日王爾琢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1903年王爾琢生於湖南省石門縣官橋村一戶小康人家。從13歲起,王爾琢開始在村裡讀私塾。后入當地官橋國民小學、縣立高級小學讀書。
1920年入湖南高等工業學校附中就讀,開始閱讀進步書刊,接受革命思潮,初步樹立了共產主義信念;同年7月考入湖南省甲種工業學校,參加過進步學生運動。
1924年5月王爾琢與鄭洞國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當時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來對他十分欣賞,經常找他談話,向他傳輸革命思想。1924年秋在周恩來的培養和介紹下加入中國共產黨。黃埔一期畢業后,王爾琢連續擔任第二期、第三期學生分隊隊長和黨代表職務,率領學生參加了平定商團叛亂的戰鬥。在校期間,協助蔣先雲、周逸群等一起領導由周恩來親自締造的“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與國民黨右派組織“孫文主義學會”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1925年1月,任國民革命軍營長,參加二次東征。
1927年春率部向上海挺進途中,堅決拒絕蔣介石委派的兩位親信以擢升軍長之高官相許,企圖拉攏他加入國民黨的勸告,並在獲悉蔣介石將下毒手的密令后,帶領所部部分共產黨員一同出走;4月底王爾琢來到上海,向他的老師周恩來彙報情況。5月下旬,與周恩來一同趕赴武漢。
王爾琢烈士塑像
王爾琢烈士陵園
杜修經先是認為王爾琢目無軍紀,二人通過一番面談,覺得王爾琢堅持了真理,但杜修經又怕在省委領導面前無法交差,只得冒著風險回省委復命。可惜王爾琢的意見,還是沒有引起省委的重視,軍委負責人依了杜修經傳達的指示,強令王爾琢率二十八團隨二十九團於8月攻打湘南,王爾琢無奈,只好違心地受命領兵出擊,果真鑽進敵人口袋內,幾乎全軍覆滅,釀成“八月失敗”的悲劇。王爾琢在這危急關頭,冒著殺頭危險抗拒命令,將部隊撤至桂東縣,避免了更大的損失。時為黨中央委員的毛澤東聞訊后,親率三十一團的伍中豪營,經酃縣趕到桂東,與朱德、陳毅會合。重回井岡山後,毛澤東抓住王爾琢的手激動地說:“你王爾琢保存了二十八團,功不可沒啊。”
1928年8月25日擔任前衛第2營營長的袁崇全,脅迫、欺騙1個步兵連和1個迫擊炮連叛逃。王爾琢聞訊后立即率警衛排追趕。當追至江西崇義思順墟時,王爾琢努力做叛逃官兵的工作,兩個連的官兵又回到了革命隊伍中。而王爾琢卻遭袁崇全開槍射擊,英勇犧牲,年僅25歲。
井岡山會師后,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參謀長兼第28團團長,協助毛澤東、朱德指揮五斗江、草市坳和龍源口等戰鬥,為保衛和發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作出了重大貢獻。
王爾卓雕像
1928年5月以來的連續三次反圍剿鬥爭中,由於王爾琢英勇善戰,指揮有方,幾次率部打入虎穴,有力地打擊敵人。同年6月,國民黨軍湖南吳尚第八軍5個團,江西楊池生第九師和二十七師共5個團會攻井崗山根據地。湘敵駐茶陵后停滯觀望,贛敵以楊池生擔任總指揮,進佔永新后,也不敢輕進。紅四軍見敵上鉤,立馬主動退出永新,在寧岡休整,以觀其情。為了把贛敵誘出永新,加以殲滅。6月上旬,王爾琢率部向酃縣佯攻,一舉佔領十都、水口、沔渡等地后,即回寧岡大隴集結。贛敵以為紅軍遠出湖南,便乘機進入根據地。
王爾琢當機立斷,親自挑選作戰勇敢、有作戰經驗的黨員、骨幹100餘眾先鋒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陣衝鋒,搶先佔領制高點。此時埋伏在白口武功潭的紅三十二團突襲敵指揮部,紅二十七團直抄龍源口,早已守株待兔的新七溪嶺上的紅軍凌空而降,四面夾擊敵軍,很快結束戰鬥。殲滅敵人一個團,繳獲槍支1000之餘,創造了龍源口大捷。繼而又先後打垮贛軍第九軍二十七師楊如軒、二十六師楊漢生以及湘軍第八軍吳尚的主力團張進兮。取得了一連串輝煌戰績,為一、二、三次反“圍剿”勝利立了大功,被稱為“飛兵團長”。部隊舉行祝捷大會,演出了章回體唱本《王爾琢大戰五斗江》和京劇快板《楊如軒帶花潛逃》。
井岡山會師后,朱德任紅四軍軍長兼第十師師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兼一師師長,王爾琢繼續任參謀長兼二十八團團長。一次毛澤東指著王爾琢對時任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員杜修經取笑道:“別看他長髮長胡,可他還是個20剛出頭的英俊小夥子呢。”杜修經回答說:“我們是老鄉,早熟悉了。”毛澤東又風趣地說:“啊!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王爾琢結髮之妻鄭鳳翠,1902年8月1日出生在湖南省石門縣距王爾琢家5公里的一個富裕農民家庭,兩人自小就訂了“娃娃親”,鄭鳳翠比王爾琢大1歲。
1923年農曆八月二十八日王爾琢與鄭鳳翠成親。然而他們在一起僅僅生活了3個多月,王爾琢便離家別妻赴黃埔軍校就讀。臨別時,王爾琢對已經懷孕的妻子說:“生兒是你的靠,生女是你的伴,生兒取名摘祚,生女取名桂芳。”
1924年9月30日鄭鳳翠生下一個女兒。按照王爾琢臨行前的交代,給女兒取名桂芳。鄭鳳翠得知丈夫王爾琢犧牲的消息后,悲痛萬分。擦乾眼淚后,挑起家庭重擔,為公婆養老送終,把女兒養大成人。
1945年秋已經20歲的女兒王桂芳因患上膽囊炎,離開人世。
1946年鄭鳳翠過繼了她的祖侄王葵祚為養子。抗美援朝時,王葵祚又在朝鮮戰場上犧牲。
1988年農曆六月85歲的鄭鳳翠去世。家人清點遺物時,在一個首飾盒裡發現了60粒杏仁,這是鄭鳳翠對王爾琢犧牲60周年的紀念,同時也表達了她對王爾琢的懷念之情。
王爾琢烈士墓
2009年9月14日王爾琢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王爾琢的犧牲,換回了兩個連,穩定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毛澤東評價)
一哭爾琢,二哭爾琢,爾琢今已矣,留卻重任誰承受?生為階級,死為階級,階級后如何?得到勝利方始休!(毛澤東起草、陳毅書寫的輓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