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湖南、江西兩省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到達羅霄山脈中段的井岡山地區,開展游擊戰爭,進行土地革命,恢復和建立共產黨的組織,建立革命政權和赤衛隊。與此同時,經過團結、教育、改造工作。至1928年2月底,包括寧岡全縣,遂川西北部,永新、酃縣、茶陵等縣部分地區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初步建成。4月,朱德、陳毅率領工農革命軍由湘南到達井岡山,同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4軍,后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1928年4月底,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存下來的部隊和湘南農軍到達井岡山,和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5月,組成了以毛澤東為書記的中共湘贛邊界特別委員會;接著成立了袁文才任主席的湘贛邊界蘇維埃政府。紅軍在赤衛隊和人民群眾配合下,接連打破了江西國民黨軍的多次“進剿”。至6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擁有寧岡、永新、蓮花3個縣,和遂川、酃縣、吉安、安福等縣的部分地區。之後,又打破了湘贛兩省國民黨軍的兩次“會剿”。12月,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5軍主力到達井岡山,同紅4軍會師。此後,紅軍粉碎了敵人的多次“圍剿”,根據地不斷擴大。
1929年1月,毛澤東、朱德率領紅4軍主力向贛南、閩西挺進后,留下一部紅軍堅持井岡山的鬥爭。
開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國內政治局勢急劇逆轉,中國革命進入低潮。八七會議后,毛澤東作為中央特派員 到湖南改組省委,並發動和領導了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許多人紛紛響應,很多有志青年也加入了進來。在攻打中心城市受挫后,以毛澤東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當機立斷,毅然改變原定部署,決定到敵人控制比較薄弱的山區尋求立足地。10月,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到達羅霄山脈中段的井岡山地區,開展游擊戰爭,進行土地革命,恢復和建立共產黨的組織,建立革命政權和赤衛隊。與此同時,經過團結、教育、改造工作,將袁文才、王佐兩支農民自衛軍編入工農革命軍。至1928年2月底,包括寧岡全縣,遂川西北部,永新、酃縣、茶陵等縣部分地區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初步建成。4月,朱德、陳毅率領工農革命軍由湘南到達井岡山,同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4軍,后改稱紅軍第4軍。
1928年4月底,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存下來的部隊和湘南農軍到達井岡山,和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5月,組成了以毛澤東為書記的中共湘贛邊界特別委員會;接著成立了袁文才任主席的湘贛邊界蘇維埃政府。紅軍在赤衛隊和人民群眾配合下,接連打破了江西國民黨軍的多次“進剿”。至6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擁有寧岡、永新、蓮花3個縣,和遂川、酃縣、吉安、安福等縣的部分地區。之後,又打破了湘贛兩省國民黨軍的兩次“會剿”。12月,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5軍主力到達井岡山,同紅4軍會師。此後,紅軍粉碎了敵人的多次“圍剿”,根據地不斷擴大。1929年1月,毛澤東、朱德率領紅4軍主力向贛南、閩西挺進后,留下一部紅軍堅持井岡山的鬥爭。
毛澤東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在三灣改編時,一個重要內容便是軍隊要在黨的領導之下,並且確定了"支部建在連上"的原則。但那時時間匆促,許多措施還來不及落實。部隊到酃縣水口村后,十月十五日,毛澤東在葉家祠堂主持了六名新黨員入黨宣誓儀式,各連黨代表都來參加。會場的牆上掛著一塊寫著"CCP"的紅布。他詳細地解釋了入黨誓詞的意思,然後帶著六名新黨員舉起右手宣讀入黨誓詞:"犧牲個人,努力革命,階級鬥爭,服務組織,嚴守秘密,永不叛黨。"到遂川大汾鎮,另一個連也舉行了入黨宣誓儀式。不久,各連的黨支部都先後建立起來,支部一建立,連隊立刻有了靈魂。支部布置黨員要做好三件事:學習目前的形勢;了解群眾思想狀況,幫助他們解除顧慮;培養和發展新黨員。連里的政治空氣逐漸濃厚,黨員數量逐漸增多,各種工作迅速開展起來,顯得十分活躍。
在軍隊內部建黨的同時,毛澤東也抓緊地方黨組織的恢復和發展。井岡山附近各縣,在革命時期都建立了黨的組織。黨組織負責人很多是外地回來的學生也有當地農會的骨幹分子。大革命失敗后,多數黨組織給打散了。但不少黨員仍在堅持鬥爭。毛澤東採取軍隊的黨幫助地方黨發展的做法。工農革命軍進駐茅坪的當天晚上,毛澤東就如今在井岡山"打埋伏"的永新、寧岡、蓮花縣部分黨員開座談會。十一月上旬,又在茅坪召開寧岡、永新、蓮花等縣原黨組織負責人會議。第二年一月攻克遂川后,召開了前委和萬安、遂川縣委聯席會議。在這些會議上,毛澤東分析形勢,要求大家在鬥爭中重建和發展黨的組織。他還從軍隊里抽調一批有政治工作經驗的部隊幹部,到農村基層去開展建黨工作。到一九二八年二月,湘贛邊力量各縣黨組織初步恢複發展起來成立了寧岡、永新、茶陵、遂川等縣委,酃縣特別區委,蓮花特別支部;各縣的區、鄉兩級大都建立起黨的組織。癰委還同萬安縣委建立了聯繫。
與此同時,毛澤東也抓緊對袁文才、王佐這兩支綠林式農民武裝的教育改造工作他多次同袁文才談心,既肯定他們反對土豪劣紳的革命精神,又指出他們受封建幫會影響、政治目標不明、階級界線不清等問題,循循善誘地幫助他們提高政治思想水平。袁文才十分佩服,對部下說"跟毛委員一起幹革命不會錯。"毛澤東又幾次上山同王佐交談。王佐逢人就說:"毛委員是最有學問的人,同他談上一次話,真是勝讀十年書!"應王佐的要求,毛澤東在一九二八年一月上旬派曾經留學法國的何長工到王佐部當黨代表,做團結、改造王佐部隊的工作。何長工經過耐心的多方面的工作,逐步消除了王佐原有的戒心,特別是幫助王佐消滅了他多年的宿敵尹道一后,取得王佐的信任,使改造王佐部隊的工作得以順利展開。
朱德
當工農革命軍從茶陵撤到寧岡前,同遂川相鄰的贛西南萬安縣農民武裝再次進入縣城。為了聲援萬安的起義,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第一團掉頭南下,在一九二八年一月四日攻佔遂川縣城,並在這裡分兵做發動群眾的工作,建立中共遂川縣委和縣工農兵政府。工農革命軍的"大三紀律、六項注意"就是在遂川形成的。
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相繼受受挫、失敗后,國民黨當局曾誤以為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已經消滅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只是幾支無足輕重的小隊伍。萬安起義和工農革命軍先後攻佔茶陵和遂川縣城,使國民黨江西當局受到很大震驚,於是發動了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第一次"進剿"。一九二八年初,贛軍第二十七師楊如軒部以一個團和一個營進攻萬安,又以一個營進佔寧岡東部的新城,那是寧岡的縣城,也是井岡山北出的大門,自然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構成嚴重的威脅。
毛澤東在遂川時,召開了前委和萬安、遂川縣委聯席會議,總結工農革命軍和萬安農軍的經驗,提出"敵來我走,敵駐我擾,敵退我追"的游擊戰作戰原則。當得知贛軍一個營進駐寧岡新城后,他在二月四日率領工農革命軍第一團從遂川趕回井岡山。前委經過討論,乘贛軍以為工農革命軍主力仍在遂川而疏於戒備的機會,制定利用晨霧發動襲擊、團三闕一、在運動中消滅敵人的作戰方針。二月十八日,經過數小時激戰,攻佔寧岡縣城,全殲守軍一個營和寧岡縣靖衛團,俘虜近三百人,打破了國民黨軍隊對井岡山的第一次"進剿"。這是井岡山工農革命軍對國民黨正規軍的第一個殲滅戰。俘虜那麼多國民黨正規軍,這對工農革命軍是個過去沒有經驗的新問題。當工農革命軍和赤衛隊把俘虜押回寧岡礱市時,途中出現過打罵俘虜、搜俘虜腰包等行為。毛澤東發現這個問題,立刻提出優待俘虜的政策。他向廣大指戰員說明,國民黨軍隊中許多士兵是被作為壯丁抓來的窮人不應該打罵他們,而要進行說服,教育他們反戈一擊。而且明確宣布:工農革命軍不殺、不打、不罵俘虜,不搜俘虜腰包,對傷病俘虜給以治療;經過教育、治療后留去自由,留者開歡迎會做革命軍戰士,去者開歡送會併發路費。優待俘虜的事實,戳穿了國民黨散布的"‘共匪’見人就殺"的宣傳。贛軍的《九師旬刊》上,對這種做法發出了"毒矣哉"的驚嘆!
到一九二八年二月,工農革命軍由不足一個團發展為一師兩個團,並且同當地農民運動緊密結合,摧毀了茶陵、遂川、寧岡三縣的舊政權,建立起新的工農政權以及赤衛隊、游擊隊。土地改革開始了試點,取得初步經驗,但尚未普遍展開。一個鞏固的農村革命根據地在井岡山初步矗立起來,打開了實現工農武裝割據的新局面。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在朱毛會師時,湘軍第八軍第一師佔領了茶陵、酃縣,贛軍第二十七師佔領了永新、吉安、遂川等地。四月下旬,贛軍第二十七師的兩個團從永新、遂川向井岡山根據地發動第二次"進剿"。毛澤東主持召開第四軍軍委會議,決定採取"集中兵力,殲敵一路"的作戰方針,集中力量擊破戰鬥力較弱的贛軍。月底,朱德和王爾琢按計劃率領工農革命軍第四軍主力先在遂川五斗江擊潰贛軍一個團,乘勝追擊,在永新城附近又擊潰贛軍另一個團的一個營,一舉攻佔永新縣城,勝利地打破了國民黨軍隊的第二次"進剿"。
朱毛會師
三下永新城,打破江西國民黨軍隊對井岡山的三次"進剿",是朱毛紅軍會師后取得的巨大勝利。邊界全盛時期內,在毛澤東領導下,黨、軍隊和政權的建設都有很大發展,以分田為中心內容的土地改革在邊界範圍內全面展開。沒有這些,便沒有鞏固的革命根據地可言。
自從三月間湘南特委代表強行取消前委以後,邊界各縣的黨組織頓時失去中心,沒有統一的領導機構。這種狀況,給邊界工作帶來極大損害。為此,毛澤東多次提出組織邊界特委的要求。當工農革命軍粉碎贛軍對井岡山的第三次"進剿"時,經中央江西省委同意,五月二十日在寧見聞茅坪由毛澤東主持召開湘贛邊界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在邊界的全盛時期,黨、紅軍和根據地的建設都有很大發展。毛澤東總結道:當時邊界黨的政策是:"堅決地和敵人作鬥爭,造成羅霄山脈中段政權,反對逃跑主義;深入割據地區的土地革命;軍隊的黨幫助地方黨的發展,軍隊的武裝幫助地方武裝的發展;對統治勢力比較強大的湖南取守勢,對統治勢力比較薄弱的江西取攻勢;用大力經營永新,創造群眾的割據,布置長期鬥爭;集中紅軍相機迎擊當前之敵,反對分兵,避免被敵人各個擊破;割據地區的擴大採取波浪式的推進政策,反對冒進政策。"由於政策得當,加上地形有利,湘贛兩省"進剿"軍又不盡一致,才有了四月至七月的各次勝利。
一年多來的井岡山鬥爭,內容是十分豐富的。它是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在極端複雜的環境中,堅持在實踐中頑強探索的結果。其中,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它們都是寶貴的財富,是中國共產黨人繼續前進的新起點。隨著湘贛邊界武裝割據的逐步恢復,毛澤東對一年多來實行工農武裝割據過程中的經驗教訓進行系統的總結,作出新的理論概括。
他在一九二八年十月、十一月先後寫成的《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鬥爭》兩篇重要著作,便是這種總結和概括的集中表現。這時,彭德懷、滕代遠率領在平江起義中創建的紅五軍主力第一、三縱隊七百多人向井岡山進發。毛澤東、朱德派何長工率軍部特務營和獨立營前往蓮花縣迎接。十二月十一日,在寧岡新城舉行慶祝紅四軍、紅五軍會師大會。兩軍的會合,進一步加強了井岡山的武裝鬥爭力量,成為全國各根據地中人數最多、戰鬥力最強的一支紅軍。井岡山鬥爭的恢復和發展,不僅震驚了江西、湖南兩省國民黨當局,也使國民黨中央政府逐漸感到它已成為心腹之患。陳毅在第二年九月給中央的報告中寫道:"在反動政府方面,以為八月失敗朱毛部隊業已消滅,至少是不能為大患,不期捲土重來又復如前,使他們大吃一驚,又因蔣桂戰爭在未發動前肅清朱毛、打破井岡山成為湘贛兩方共同需要,乃有本年一月之三省會剿的進攻。"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七日蔣介石任命何鍵為兩省"會剿"代理總指揮,金漢鼎為副總指揮,由湘贛兩省集中了六個旅約三萬兵力,經過兩個月的準備,在一九二九年一月一日分五路向井岡山發動進攻。國民黨方面集中這樣巨大的兵力向井岡山進攻,在以前還從來不曾有過。
面對著如此嚴峻的局勢,一九二九年一月四日至七日,毛澤東在寧岡縣柏路村主持召開前委、湘贛邊界特委、紅四軍軍委、紅五軍軍委聯席會議,傳達和討論中共六大決議,並著重研究如何粉碎國民黨軍隊這次"會剿"的部署。當時井岡山的經濟狀況更加困難。陳毅第二年給中央的報告中說:"在九月至一月,四月中紅軍經過空前的艱難,在隆冬之際,邊界崇山中積雪不消,紅軍衣履飲食非常困難。又因敵人封鎖,紅軍未能到遠地游擊,以致經濟沒有出路。"柏路會議經過討論,決定採取"攻勢的防禦"方針;由紅五軍改編的紅四軍第三十團和袁文才、王佐的三十二團留守井岡山,統歸彭德懷、滕代遠指揮;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主力第二十八團、第三十一團及軍直屬隊出擊贛南,以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由於井岡山地勢險要,工事堅固,"八月失敗"時只留少數兵力仍能守住,又估計紅四軍主力下山後,將會吸引開相當數量的 進攻井岡山的國民黨軍隊,所以,會上把這種做法稱作"圍魏救趙"。
一月十四日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主力三千六百人從井岡山茨坪等處出發,經遂川,向贛南進軍。沿途張貼毛澤東起草的《紅軍第四軍司令部布告》,宣布紅軍的宗旨是:"民權革命,打倒列強,打倒軍閥,統一中華。宣傳黨的各項基本政策:"地主田地,農民收種,債不要還,租不要送。""增加工錢,老闆擔任,八時工作,恰好相稱。城市商人,積銖累寸,只要服從,余皆不論。""敵方官兵,准其投順,以前行為,可以不問。"布告以紅四軍軍長朱德、黨代表毛澤東共同署名,"朱毛紅軍"的名聲在更廣泛的範圍內傳開。由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四軍,就這樣踏上新的征途,向著廣闊的贛南地區進軍了。
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在總結茶陵戰鬥經驗時,毛澤東提出了工農革命軍的三大任務和三大紀律。三大任務是:第一,打仗消滅敵人;第二,打土豪籌款子;第三,做群眾工作,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三大紀律是:第一,行動聽指揮;第二,不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第三,打土豪要歸公。與此同時,重建了寧岡、永新縣委,恢復了蓮花、酃縣黨的組織活動。一九二八年一月,部隊佔領遂川,建立了黨的縣委和縣工農兵政府,以及暴動隊、赤衛隊、農民協會、工會等群眾組織。在遂川,毛澤東對部隊提出了六項注意:上門板、捆鋪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經過三個多月的游擊戰爭,井岡山區和寧岡、永新、遂川、茶陵、酃縣靠近井岡山的地區,都為工農革命軍所控制。袁文才、王佐領導的兩支地方武裝,經過團結改造,編為工農革命軍第1師第2團。二月,工農革命軍攻佔新城,於二十一日在礱市成立了寧岡縣工宵兵政府。至此,井岡山根據地初步建成。毛澤東點燃的”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開創了在革命轉入低潮的形勢下,重新聚集革命力量,武裝奪取政權的新局面,為中國革命照亮了勝利前進的航程。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
參考文獻《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吉安:中共黨史出版社 1987年版
《打開山門迎大軍--論袁文才、王佐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軍事貢獻》
《毛澤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