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家疃村

白家疃村

白家疃村位於北京西郊,溫泉小城鎮中心開發區。原名白家灘,東鄰楊家莊,西鄰水塔寺,北鄰於家莊,南至南坡。她南部青山環繞,與香山北京植物園接壤。北部綠水相依,緊鄰中關村科技園區。距著名的皇家園林頤和園僅12公里。她背靠燕山,面臨京密引水大運河,溫泉路、頤陽路、北清路貫穿東西,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景色迷人。曾獲得“京郊環境優美、村容整潔先進村”和“北京市郊區生態文明村”的稱號。

2019年12月24日,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名單。

歷史由來


白家疃村
白家疃村
傳說幾百年前,村內有個世代以剪紙人謀生的張忠,手藝精巧,他剪的白色紙兵紙將曾為他奪回被溫泉村搶去的妻子,因而村名為白紙疃,後來叫成白家疃。據考,元代此地有白浮瓮山河由西向東流過,後來涸廢,留下累累河石,南岸有白姓人家,以河灘取村名,稱“白家灘”,后訛為“白家疃”。“疃”:村、庄、屯的意思。白家疃其南有“西河灘”,可謂和白家灘是姊妹灘。“白家疃”,明宣德三年(1428)成村,屬玉河鄉。嘉靖年成書的《京師五城坊巷衚衕集》刊有“白家灘”,萬曆年間成書的《宛署雜記》刊有“白家灘”。清雍正年間為怡賢親王建祠,碑中記《敕建白家疃和碩怡賢親王祠碑記》。始見“白家疃”的記載。乾隆年間,高宗弘曆《游大覺寺雜詩》中有“遂過白家灘,村民多力農”句。嘉慶四年(1799)“靜宜園汛,左右哨頭司與二司把總官房,分別位於煤廠村、小屯村、白家疃、五里坨”。可見嘉慶年間稱之“白家疃”。民國年間稱“白家疃”,新中國成立后初稱“白家疃村”,后稱“白家疃”。村形長方,東西較長,主街東西走向,鋪有不泥磚。
白家疃村是個具有300多年歷史的古老村莊。清朝康熙六十年(1722年),戶部總理怡賢親王允祥因田獵,往來於此。因當地“泉甘木茂”,村民忠厚善良,故此修建了“別苑”,作為憩息之所。雍正八年(1730年),怡賢親王允祥病逝,雍正皇帝撥官田三十餘頃為祭田,將村域“別苑”改為祀堂。乾隆二十三年至乾隆二十八年,曹雪芹在此生活了五年(曾到兩江總督尹繼善處去做幕賓一年),這五年時間是曹雪芹人生中最重要的五年,也是最為艱難的五年。除了《廢藝齋集稿》的收尾以外,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紅樓夢》的修改之中。白家疃村也因曹雪芹而聲名鵲起。

自然資源


該村村域面積11.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佔60%。平原面積3400畝,綠化2006畝,林木覆蓋率達到59%;山區面積5000畝,綠化4500畝,森林覆蓋率達到90%。

經濟收入


全村農業人口近3000人,城鎮人口2000人,流動人口約4000人。2006年村域經濟總收入15450萬元,同比增長7.5%;村域經濟純收入4027萬元,同比增長5%;上繳稅金215萬元,同比增長9%;產業增加值4097萬元;勞均收入15778元,人均收入8322元。

交通資源


全村主幹街道、大小衚衕近15公里全部鋪方磚、水泥路面,安裝近1000盞路燈,建治安防範電子監控器32個,24小時對村域內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動態監測,對震懾犯罪分子和提高村內治安環境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全村五橫四縱道路兩側栽花種草,做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黃土不露天。村內建設有街心花壇15個,建西河灘自然村花壇和綠色通道;建有中心路門樓、廣告宣傳牌5塊、交通標誌牌10塊。投資修建文化廣場2個,為村民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和生活空間。2005年6月,結合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創建生態文明村,達到了“五個無”標準,即無亂倒垃圾,無外流髒水,無堆物堆料,無白色污染,無私搭亂建。

農村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

幾年來,共硬化路面100000平方米,新增通車里程近8公里,新建停車場5處,村域內道路基本實現了網路化,方便了村民的出行。修建了佔地90畝的生態景觀休閑園,為群眾提供了休閑、健身的場所。利用閑散的空地建成了集現代化電教室、書畫室、棋牌室、圖書室、多功能廳於一體的文化園,成為村民辦喜事、黨員活動、村民議事、科普教育、文化娛樂、信息傳播等公益性活動的場所。為加強村莊環境建設,新建水沖式廁所3座,增設果皮箱120個;還專門購置了綠化美化、護林防火專用車2輛每天堅持在街道上撒水,降低可吸入顆粒物含量;建設雨水截流工程5處,為村綠色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營養液”,緩解山區水源不足問題,又形成了新景觀。

生態建設

全村大力整合土地資源,植樹種草,讓綠色和鮮花充滿了人們的視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幾年來,共平整荒坡、荒溝近1000畝,種植了生態景觀林,成活率達到95%,同時,還完成村主要道路、新建路網兩側、停車場周邊的綠化美化。已經形成了以道路為骨架,公園綠地為重點,庭院綠化為襯托的綠化體系,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五個無”工程

努力實現“無亂堆物、堆料,無亂倒垃圾,無亂倒髒水、外流髒水,無白色污染,無私搭亂建”的“五個無”工程,對村域道路五橫四縱15公里延長線進行綠化美化和全面整治,號召全體村民特別是小學生撿拾白色污染換取洗衣粉、毛巾、肥皂、鉛筆、書本等生活學慣用品,樹立人人講衛生、家家愛清潔,共建綠色家園的良好道德風尚。既保持了環境優美,又提高了村民的整體素質和愛家鄉的理念,同時對白家疃村的建設以及和諧社會的發展都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綠色觀光農業

大力發展綠色觀光採摘農業,推出品牌效應,促進農民收入增加。從傳統的農業管理模式走出來,對現有的農業實行科學化、產業化、信息化的管理,大力提倡有機種植,對林業害蟲採用燈光誘捕。為發展規模經濟,還對原有的六個採摘接待站進行升級改造,增加基礎設施,提高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平。建成的高科技、節能的溫室大棚,室內溫度四季如春,成為苗木研發、種植等綜合性科普教育基地,展示出現代農業風采,穩固了綠色產業鏈,成為觀光採摘農業的新亮點。白家疃村被定為北京市果品採摘定點單位、海淀區先進觀光採摘園,取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為村旅遊觀光採摘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村的物質文明建設提供了有利保障。

文化建設

堅持用先進的文化鼓舞人、教育人。成立了秧歌隊、腰鼓隊、舞龍隊;開展各種文化、體育競賽,用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來滿足廣大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籃球隊、足球隊多次獲得地區冠軍,在2006年溫泉地區運動會上,白家疃村再次取得了團體總分、拔河等5項團體冠軍。文化體育活動的豐富,既陶冶了村民的道德情操,又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從而推動了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利用文明市民學校這塊陣地,加強對村民開展生態環保教育,使村民的環保意識不斷提高,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開設園林綠化專業培訓班,提高了富餘勞動力的再就業能力。

安全工作

做好保安全、促穩定工作,為村內經濟發展提供必要保障。黨總支、村委會提出了“穩定第一、安全第一、發展第一、環境第一、單位一把手責任第一”的五個一工程,除了加強軟性管理之外,加大村內治安綜合治理科技防範力度,做到“預防為主、打防結合”。兩年來共投資50萬元,在村內增設了36個電子眼,對治安、防火、防汛實施有效監控。投資5萬元安裝ASC2005報警服務中心繫統:為孤寡老人安裝緊急呼救報警系統,只要老人遇到困難,輕按按鈕,任何困難便能得到快捷、有效的救助;為各單位安裝雙監防盜報警系統、煙感報警系統,確保全方位安全生產,一旦出現問題,治安員可以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處理。另外,還專門成立了流動人口管理辦公室,負責對流動人口的管理和教育,村莊治安形式明顯好轉。

社會福利事業

堅持以人為本,扶困濟貧,使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得深入。三八婦女節為婦女送上小禮物、老人健康日為老人送了慰問品、母親節為單親獨生子女的母親送去了慰問金、助殘日為重殘人員送去了溫暖、六一兒童節還為小朋友們送去了節日禮品。一系列貼心的關懷,體現了村領導對村民的關懷,該村社會福利事業真正落到了實處,迎合了民心,為村內各項事業發展奠定了穩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