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本格勒
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史學家
施本格勒(Oswald Spengler 1880年~1936年),一般翻譯為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史學家。施本格勒認為歷史只是若干獨立的文化形態循環交替的過程,任何一種文化形態,象生物有機體一樣,都要經過青年期、壯年期以至衰老滅亡。他把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失敗和戰後西歐資本主義的危機看作“西方文化的沒落”,主張為了挽救這“悲劇”的命運,必須建立一種由軍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結合而成的“新文化”。鼓吹侵略戰爭,頌揚“凱撒”式的“英雄人物”,是希特勒“國家社會主義”的理論先驅者。隨著德國法西斯的滅亡,他的理論被束之高閣,鮮有人問津。
但他的思想對當代美國外交家、國際問題專家亨利·阿爾弗雷德·基辛格產生了深遠影響。基辛格1947年進入哈佛大學政治系學習,師從威廉·埃利奧特。1950年完成本科畢業論文《歷史的真義——關於施本格勒、托因比及康德的感想》,論文反映了基辛格保守主義的政治哲學思想。從論文中不難看出,基辛格的政治哲學思想實際上是施本格勒的命定論與行動自由的結合。施本格勒對基辛格影響深遠。斯坦利·霍夫曼曾經指出:“基辛格就連走路時也似乎有施本格勒的幽靈伴隨他的左右。”基辛格的論文具有濃厚的命定論色彩。基辛格寫道,施氏懂得“歷史事件的命定性”,並且認識到“伴隨著一種文明的興起而出現的覺醒”,但施氏的認識是不夠的,因為他“沒有理解這一點,即必然性缺乏引導作用,也沒有鼓舞作用。……成功和失敗是兩個相對的屬性,只有在回顧時才具有意義,並且永遠不會有最後定論。但是伴隨著行動所持的態度能證明一個人的性格,證明這個人賦予可管必然性的內在的獨特見解“。
1936年5月8日,曾一時因《西方的沒落》一書而享譽全世界的德國歷史學家和哲學家奧斯瓦德-施本格勒去世,終年55歲。他論證了歷史的發展也是遵循生物生長的自然法則的。他認為每一種文化註定要沒落。根據施本格勒的觀點,西方文化正處於暮色之中,它將成為大規模生產和實利主義的犧牲品。由於他不接受納粹的種族主義理論,在希特勒上台後,一直過著孤獨的生活。主要著作除《西方的沒落》外,還有《抉擇的時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