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都大道

魏都大道

魏都大道是大同市的城市主幹道,2009年由原大同市新建南、北路合併而成,北起火車站,南至京大高速公路大同收費站,全長11.98公里,行駛限速為50公里/小時。

名稱變遷


新建南北路以西門外交通路口為界,向北到火車站為新建北路,向南至西河河村為新建南路。依據兩條道路分別還有:新建北路派出所和新建南路派出所。新建南北路原為中間隔離帶兩板式的雙向4車道,上世紀八十年代改為單板式的四車道道路,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混行。2000年,當時時任市長是孫輔智,開始對新建南北路開始施工,任務主要是埋藏供熱管道,添加雙向非機動車道。這是大同市新建南北路第一次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分離。
2008年末,時任市長耿彥波,市政工程中確定新建路為全市重點改造工程,初期確定將新建南北路合稱為“新建路”,待“新建路”施工中期,最終確定名稱為:魏都大道。歷史沿革
魏都大道
魏都大道
解放前,大同市西門外左右兩側是一片荒蕪之地。解放后,大同市道路建設不斷發展。以西門外為中心,一條條道路四向延伸,新建南北路初步形成規模。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末因新建路得名,意為新建的城市大道。伴隨城市建設的進程,新建路日益成為全市的南北向主幹道,承載著道路交通的重任。
2009年作為大同市修建、新建的21條道路之一,新建路進行了拓寬改造,並正式命名為魏都大道。

命名原由


新建路雖然位處大同古城之外,但卻以大同市區“第一路”而家喻戶曉。將此路稱作新建路,亦未為不妥,但以“新建”冠名的城市道路,在全國大城小鎮比比皆是,很難標示地方特色,而且新建、舊建是相對的,新是有時限的。
大同的歷史輝煌由北魏而始,據《魏書·序記》,公元295年鮮卑拓跋部分為東中西三部,桓帝拓跋猗居於中部的參合陂北,即今大同(兩漢平城)至陽高(兩漢高柳縣)之地。自此,大同便成了鮮卑拓跋的創業基地。
據《魏書·太祖紀》,天興元年(公元398年)七月,北魏定都平城,“截平城西為宮城”,建天文殿、天華殿、中天殿、雲母堂、金華室、紫極殿、玄武樓、涼風觀、石池、鹿苑台。同時又在城北建鹿苑,城西建郊天壇及虎圈等。又於西苑中起二十里的西宮(苑內行宮),內建昭陽殿、板店、館舍等。后經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文明太后和孝文帝不斷擴建,在宮城和二十裡外城的基礎上,又築成三十二里的郭城,打造了一個堂堂皇皇的北魏王朝,也成就了大同城市建設史上的百年輝煌。至公元48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后的近三十年,平城仍延續著往昔的繁華。故都平城被朝廷和史家稱為北都、北京。
在大同的保護和復興古城古建工程中,為了“夢回平城”,打造皇城氣象。大同市政府經過廣泛徵集意見,用魏都大道代替新建路舊名,並且在這條幹線上儘可能地標示北魏的文化元素。

周邊場所


魏都大道是大同市的南北主幹道,兩側分佈有大同市重要的商業場所和旅遊景點,具體如下:
火車站、中國郵政大廈、大同長途汽車站、大同市第五人民醫院、大同市供水集團、大同公園、華林新天地廣場、大同展覽館、大同紅旗廣場、大同郵電大樓、大同移動大廈、大同三中、兒童公園、老爺廟風味飯店、王府至尊酒店、紅星美凱龍家居廣場、海通大酒店、雲城裝飾廣場、福臨寶城、雲中商貿物流區、新南客運站、大同煙草集團物流公司、大同第二發電廠等,均為大同市的重要企業、學校、購物、辦公場所。

部分參數


改造后的魏都大道
改造后的魏都大道
道路長度:11.98公里 道路紅線:50米
道路板式:4塊板式
行駛限速:50KM\H
是否有固定攝像頭:有
是否有公交專用道:有

城市公交


公交站點

大同站、魏都大道武定北路口、東風東街、岳秀園小區、魏都大道操場城街口、市供排水集團、五醫院、大同公園、魏都大道清遠街口、大同三中、魏都大道順城街口、魏都大道北都街口、體育場、三醫院、振興街、魏都大道南環路口、魏都大道雲波里西口、魏都大道開源街口、新南站、魏都大道青年路口、西河河村、西河河村南、魏都大道京大路口

快速公交系統

開通首日,快速公交601在大同站
開通首日,快速公交601在大同站
相比於北京等發達城市的快速公 交BRT,大同首條開通的快速公交601路略顯簡單,該公交與2011年1月8日開通,601初期只停魏都大道上的大同站、大同三中、三醫院(其餘三站為南環路上的金牛裝飾城、校南街上的礦務局檢察院,公交二公司)後來根據需要增加部分市區臨時停車站(岳秀園小區、市供排水集團、),單一票價3元,但沒有專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