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芳

濱州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

王志芳,女,漢族,1972年9月出生,山東省濱州人,無黨派人士,濱州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歷史學博士。中國詩經學會會員。濱州市第九屆、第十屆政協委員。濱州市無黨派知識分子聯誼會會員。濱州學院無黨派知識分子聯誼會副會長。

個人榮譽


1999年9月被評為濱州師專學生軍訓工作先進個人;
2000年9月當選為濱州師專先進工作者;
2008年9月榮獲濱州學院系級優秀教師稱號;
201徠1年12月被評為2011年度五好政協委員;
2013年12月被評為濱州市知識型職工先進個人;
2014年12月被評為濱州市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2014年度優秀會員;
2015年9月被評為濱州學院第五屆師德標兵。
承擔《古代文學》、《詩經研究》、《中國古代詩歌鑒賞》、《唐詩宋詞元曲名篇導讀》、《大學語文》等課程的教學工作。注重業務能力的強化和提高,虛心求教,通過多種方式來擴大知識量,改善知識結構,提高教學水平,注意課堂教學中知識性與趣味性的有機相結合,注重激發學生接受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力求向學生傳遞更廣泛、更豐富、更直觀、更形象的教學內容。教學效果得到了學生的認可:
2002年6月獲濱州師專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二等獎;
2007年12月榮獲濱州學院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競賽二等獎;
2008年5月榮獲濱州學院中文系講課比賽一等獎。
在認真完成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同時,努力做好班主任工作,分別擔任過中文系1994級1班、1999級2班、2005級本科6班、2011級本科1班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得到了學生和學校的認可:
2008年10月被評為優秀班主任;
2012年12月被評為2011—2012學年優秀班主任。
此外,認真完成學生的實習指導、論文指導、專業技能測試以及教學督導等工作。

學習和工作


1.1990.09-1992.07就讀於濱州師專中文系;
2.1992.08-1994.07就讀于山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
3.1994.07-今在濱州學院人文學院工作;
4.1997.08-2000.06在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攻讀碩士學位,方向為古典文學,獲文學碩士學位;
5.2004.08-2007.06在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方向為中國古代藝術史,獲歷史學博士學位;
6.2009.03-2011.06在上海大學中國古代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后科研工作。
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就所教授學科予以進一步的研讀,積極參加課題研究,出版和發表了以下著作和論文:
1.課題:
(1)1995年參加《中國古代文學試題庫》編寫。
(2)2002年9月-2003年10月參加並完成校級重點科研項目“黃河三角洲佛教造像研究”。3/5(項目編號:BZSZRW2002006)著作《黃河三角洲佛教造像研究》於2003年10月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3)2002年6月-2007年6月獨立承擔並完成校青年科研項目“《詩經》興象與先秦婚戀習俗”。1/1(項目編號:BZSZRW200209)
(4)2007年12月主持校級課題“《詩經》中生活習俗研究”。(項目編號:2007Y12)1/2
(5)2007年12月—2011年3月主持並完成了校級課題“經典解讀與文明傳承的有機共構――國學經典解讀與教學研究”。1/5(項目編號:BZXYJY200734)
(6)2008年8月參與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項目“書會文化及產業化發展研究――以山東胡集書會和河南馬街書會為例”。2/4(項目編號:08DA02)
(7)2009年10月參與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重點科研項目“《逸周書》文系年注析”。2/2(項目編號:[2009]052)
(8)2009年11月參與校級課題“清代《詩經》文學詮釋史論”。2/4(項目編號:2009Y09)
(9)2009年12月參與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詩經》與齊魯文化關係考論”。2/4(項目編號:09CWXZ02)
(10)2012年8月參與2012年度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黃河三角洲國寶人物研究”。4/5(項目編號:2012067)
(11)2012年12月參與濱州學院重大招標課題“話劇《孫武》創作與表演”。3/8
(12)2013年3月主持濱州學院教學研究項目“《古代文學》課程優化探究”。1/5(項目編號:BYJYZD201215)
(13)2013年12月參與濱州學院教學研究項目“《大學語文》專題教學及評價體系研究”。4/5(項目編號:BYJYZD201310)
(14)2014年1月23日參與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子海〉整理與研究》之《異苑十卷》。2/2(項目編號:無編號)
(15)2014年6月參與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中國類型電影發展的生態性建構”。4/5(項目編號:2014377)
(16)2014年9月主持2014年度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詩經》邶風、鄘風、衛風地域文化生態考論”。1/5(項目編號:14CWXJ13)

著作


(1)《黃河三角洲佛教造像研究》(第三作者,山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
(2)《〈詩經〉中生活習俗的考古學觀察》(專著,齊魯書社,2003年9月)
3.論文:
(1)《簡論〈詩經〉中的愛情、婚姻詩》(《濱州師專學報》1997年第3期,第13卷,總第25卷,30-32頁,4500字。)
(2)《“善寫妙人者不於有處寫”——“虛寫”在諸葛亮出場前的運用》(《濱州師專學報》1998年第3期,1998年9月出版,第14卷,總第55期,29-30頁,3000字,ISSN1008-2980)
(3)《簡論〈詩經〉中的愛情、婚姻詩》(《淄博學院學報》1998年第4期,1998年12月出版,總第49期,28-29頁,3700字,ISSN1006-995X)
(4)《六禮之制——〈詩經〉興象的民俗文化內涵》(《貴州文史叢刊》2000年第5期,45-47頁,3500字,ISSN1000-8705)
(5)《論四十五分鐘的效率》(《2000院校科研論文集》,2000年3月,56-58頁,1800字,ISBN7-80072-877-3/F·531)
(6)《〈詩經〉“薪”興象的民俗文化內涵》(《2000院校科研論文集》,2000年3月,,263-266頁,2700字,ISBN7-80072-877-3/F·531)
(7)《上巳節的傳統節目—祭祀高禖和祓禊》(《濱州師專學報》2000年第3期,2000年9月出版,第16卷,總第63期,40-42頁,6000字,ISSN1008-2980)
(8)《投桃授荑拋梅擲李――〈詩經〉贈遺興象的民俗文化內涵》(《濱州師專學報》2002年第1期,2002年3月出版,第18卷,總第69期,60-62頁,4500字,ISSN1008-2980)
(9)《從〈詩經〉興象觀先秦祈子習俗》(《吉首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2003年6月出版,第24卷,120-122頁,5200字,ISSN1007-4074)
(10)《突圍與陷落――由女性文學的嬗變看婦女解放的艱難歷程》(《濱州師專學報》2003年第1期,2003年3月出版,第19卷,總第73期,13-16頁,5100字,ISSN1008-2980)
(11)《黃河三角洲佛教造像的服飾與整體裝飾》(《四門塔阿閦佛與山東佛像藝術研究》,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9月,135-143頁,ISBN7-5034-1709/G·0348)
(12)《山東地區古代佛像藝術的主要成就》(《四門塔阿閦佛與山東佛像藝術研究》,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9月,86-101頁,ISBN7-5034-1709/G·0348)
(13)《從〈詩經〉看商周時期的採集習俗》(《山東社會科學》2006年第10期,2006年10月出版,總第134期,68-71頁,8100字,ISSN1003-4145)
(14)《〈詩經〉中商周時期農作物的考古學研究》(《農業考古》2006年第6期,2006年12月出版,總第88期,20-23頁,4700字,ISSN1006-2335)
(15)《〈詩經〉地理興象的民俗文化內涵》(《廣西社會科學》2007年第6期,2007年6月出版,總第144期,165-167頁,5000字,ISSN1004-6917)
(16)《從〈詩經〉看商周時期的農田耕種過程與管理方法》(《船山學刊》2007年第3期,2007年7月出版,總第65期,74-76頁,6000字,ISSN1004-7387)
(17)《〈詩經〉研究》教學的新嘗試(《濱州學院學報》2007年第12期,2007年12月出版,第23卷,教育教學研究專刊,153-155頁,4300字,ISSN1673-2618)
(18)《黃河三角洲佛教造像的組合與布局》(《濱州歷史與民俗文化研究》濟南:黃河出版社,2008年12月,224-230頁,5100字,ISBN978-7-5460-0039-8)
(19)《〈詩經〉中所見農田耕種方式與生產工具的考古學關照》(《農業考古》2008年第6期,2008年12月出版,總第100期,21-24頁,4000字,ISSN1006-2335)
(20)《黃河三角洲地區的佛教造像》(《文史知識》2009年第4期,總第334期,2009年4月出版,140-143頁,4000字,ISSN1002-9869)
(21)《評〈秦漢文學論叢〉》(《古籍新書報》第86期,總第242期。2009年10月28日,CN31-0097)
(22)《〈詩經〉中的酒文化》(《濱州學院學報》2010年第2期,2010年4月出版,第26卷,總第112期,92-96頁,8200字,ISSN1673-2618)
(23)《從〈詩經〉和考古資料看商周時期的農耕信仰習俗》(《農業考古》2010年第4期,2010年8月出版,總第110期,104-107頁,7000字,ISSN1006-2335)
(24)《蘋蘩薇藻於以用之――〈詩經〉中採集品功用探析》(《長城》2010年第6期,2010年6月出版,總第189期,111-112頁,4500字,ISSN1003-7802)
(25)《<邶風·北風>中“烏”意象考》(詩經研究叢刊第二十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421-434頁,11000字,ISBN978-7-5077-3851-3)獨立。
(26)《受教之禮和女祭之俗——<詩經>興象的民俗文化內涵》(《現代語文》2011年第7期,2011年3月出版,總第424期,10-11頁,2500字,ISSN1008-8024)獨立。
(27)《從〈詩經〉看商周時期的農耕生產習俗》(《農業考古》2011年第4期,2011年8月出版,總第116期,156-159頁,9000字,ISSN1006-2335)獨立。
(28)《黃河三角洲佛教造像的組合形式與布局裝飾》(《濱州學院學報》2011年第4期,2011年8月出版,第27卷,總第120期,44-48頁,6000字,ISSN1673-2618)獨立。
(29)《〈詩經·鄘風·蝃蝀〉中“蝃蝀”意象的文化內涵》(《廣西社會科學》2012年第1期,2012年1月出版,總第199期,153-157頁,10000字,ISSN1004-6917)獨立
(30)《從〈詩經〉之〈鄘風〉、〈衛風〉看衛地的卜筮習俗》(《泮池集》上海大學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161-166頁。4500字。ISBN978-7-5671-0440-2)獨立。
(31)《〈詩經〉邶、鄘、衛三風的故事性特徵探析》(《名作欣賞》2013年3月中旬刊,2013年3月出版,總第242期。42-43頁,3800字。ISSN1006-0189)獨立
(32)《季札嘆〈邶〉〈鄘〉〈衛〉“美哉淵乎”之“淵”》(《濱州學院學報》2013年第2期,2013年4月出版,第29卷,總第130期,71-75頁,8400字,ISSN1673-2618,CN37-1435/Z,文章編號:1673-2618(2013)02-0071-05)獨立。
(33)《新建專升本院校古代文學課程優化探析》(《遼寧教育》2013年第5期,2013年5月出版,47-49頁,5000字。ISSN1002-8196/CN21-1062G4)獨立
(34)《發人深省的方鴻漸》(《現代語文》2014年第1期,2014年1月出版,總第526卷,57-58頁,4300字。ISSN1008-8024)獨立
(35)《〈詩經〉中佩玉習俗的審美文化》(《美與時代》2014年第12期,2014年12月出版,總第584期,32-34頁,4500字。ISSN1003-2592)獨立
(36)《〈詩經〉邶、鄘、衛三風對女性形象的集中寫照》(《濱州學院學報》2015年第1期,2015年2月出版,第31卷,總第141期,70-74頁,9100字,ISSN1673-2618,CN37-1435/Z,文章編號:10.13486/j.cnki.1673-2618.2015.01.015)獨立。
(37)《〈詩經〉國風博喻析》(《名作欣賞》2015年2月中旬刊,2015年2月出版,總第493期。35-36,92頁,4600字。ISSN1006-0189)獨立
(38)《從〈詩經〉和考古發現看周代的同姓不婚》(《廣西師範學院學報》2015年第3期,2015年5月出版,第36卷,總第145期,128-130,138頁,4300字,ISSN1002-5227,CN45-1068/C)獨立

科研獎勵


(1)參編的《中國古代文學試題庫》1997年獲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998年7月,山東省教育委員會)
(2)著作《黃河三角洲佛教造像研究》(第三作者山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榮獲2004年山東省文化藝術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4年6月,山東省文化廳)
(3)《投桃授荑拋梅擲李――〈詩經〉贈遺興象的民俗文化內涵》(《濱州師專學報》2002.1)2003年12月榮獲第十二次濱州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濱州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選委員會)
(4)《從〈詩經〉看商周時期的農田耕種過程與管理方法》(《船山學刊》2007.3)獲2008年山東省文化藝術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8年6月,山東省文化廳)
(5)《從〈詩經〉看商周時期的農田耕種過程與管理方法》(《船山學刊》2007.3)獲2008年濱州學院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08年5月,濱州學院)
(6)《〈詩經〉地理興象的民俗文化內涵》(《廣西社會科學》2007.6)2008年榮獲第十七次濱州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08年11月,濱州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選委員會)
(7)主持和參與的“國學經典解讀系列講座”2009年8月獲山東省委高校工委組織開展的全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活動類三等獎。
(8)《詩經》中所見農田耕種方式與生產工具的考古學關照(《農業考古》2008.6)榮獲第十八次濱州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9年12月,濱州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選委員會)
(9)《黃河三角洲地區的佛教造像》(《文史知識》2009.4)榮獲濱州市第十九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10年12月,濱州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選委員會)
(10)《黃河三角洲佛教造像的組合形式與布局裝飾》(《濱州學院學報》2011.4)榮獲濱州市第二十一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12年7月,濱州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選委員會)
(11)《從〈詩經〉看商周時期的農耕生產習俗》(《農業考古》2011.4)榮獲第二十一次濱州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12年7月,濱州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選委員會)
(12)《〈詩經·鄘風·蝃蝀〉中“蝃蝀”意象的文化內涵》(《廣西社會科學》2012.1)榮獲第二十二次濱州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13年8月,濱州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選委員會)
(13)《季札嘆〈邶〉〈鄘〉〈衛〉“美哉淵乎”之“淵”》(《濱州學院學報》2013.2)榮獲第二十三次濱州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14年8月,濱州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選委員會)
(14)《春秋文學系年輯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12月,ISBN:9787040384260)獲上海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14年8月,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6/7
(15)《發人深省的方鴻漸》(《現代語文》2014年第1期,2014年1月出版,總第526卷,57-58頁,4300字。ISSN1008-8024)榮獲第二十四次濱州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15年7月,濱州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選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