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白粉病

寄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黃瓜白粉病俗稱白毛病,是由瓜白粉菌和瓜單囊殼白粉菌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黃瓜上的病害。黃瓜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也危害葉柄和莖。黃瓜白粉病是日光溫室黃瓜較常見的一種病害,通常在生長中後期發病重,造成葉片乾枯甚至提前拉秧。

黃瓜白粉病的發生與溫度和濕度有關,溫度在15-30℃容易發病。隨著濕度的增加,病情流行快、發病重,特別是雨後轉晴、田間濕度較大時,或高溫乾旱與高溫高濕條件交替出現時會導致病害大流行。高溫乾旱病菌會受到抑制,發病輕。此外,肥水不足、植株生長細弱、栽植過密,通風透光不良、排水不暢的地塊易發病。

黃瓜白粉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以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為主,首先選用抗(耐)病品種,一般抗霜霉病的品種較抗白粉病,如津春3號、中農13號、津優2號等新品種。加強栽培管理,再結合化學藥劑以及生物防治進行防治。

分佈為害


黃瓜白粉病全國各地均有發生。北方溫室和大棚內最易發生此病,其次是春播露地黃瓜,而秋黃瓜發病較輕。因白粉病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對黃瓜生長後期造成很大的產量損失。

癥狀


黃瓜白粉病危害的葉片
黃瓜白粉病危害的葉片
黃瓜白粉病俗稱“白毛病”,以葉片受害最重,其次是葉柄和莖,一般不危害果實。發病初期,葉片正面或背面產生白色近圓形的小粉斑,逐漸擴大成邊緣不明顯的大片白粉區,布滿葉面,好像撒了層白粉。抹去白粉,可見葉面褪綠,枯黃變脆。發病嚴重時,葉面布滿白粉,變成灰白色,直至整個葉片枯死。白粉病侵染葉柄和嫩莖后,癥狀與葉片上的相似,惟病斑較小,粉狀物也少。在葉片上開始產生黃色小點,而後擴大發展成圓形或橢圓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狀霉層。一般情況下部葉片比上部葉片多,葉片背面比正面多。霉斑早期單獨分散,后聯合成一個大霉斑,甚至可以覆蓋全葉,嚴重影響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陳代謝受到干擾,造成早衰,產量受到損失。

病原


Erysiphe cichoracearum,Sphaerotheca fuliginea屬子囊菌亞門,瓜類單絲殼白粉菌。系專性弱寄生菌,只在活寄主上存活。分生孢子梗圓柱形,分生孢子長圓形,無色,單胞。閉囊殼褐色,球形,殼內有1倒梨形子囊,內有8個橢圓形的子囊孢子。分生孢子產生的適宜溫度為15~30℃,相對濕度75%以上。

發病條件


該病原菌為真菌,屬於子囊菌亞門核菌綱白粉菌目白粉菌科單絲殼屬,為專性寄生病,可常年寄生於寄主植物上,成為初侵染源。該病菌的發病適溫在20—25℃,對空氣相對濕度要求不嚴格,在25%左右的空氣相對濕度條件下,病害也可發生及流行。

侵染循環


在中國北方病菌以閉囊殼隨病殘體留在地上,或在花房裡的月季花上,或在溫室、塑料棚瓜類作物上越冬。中國南方病菌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或越夏,成為翌年初浸染源。
分生孢子借氣流或雨水傳播落在寄主葉片上,分生孢子先端產生芽管和吸器從葉片表皮侵入,菌絲體附生在表面。從萌發到侵入需24小時,每天可長出3~5根菌絲 5天後在浸染處形成白色菌絲叢狀病斑,經7天成熟,形成分生孢子飛散傳播,進行再浸染。

發病因素


1、種植密度大、通風透光不好,發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長過嫩,抗性降低易發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間病殘體多;肥力不足、耕作粗放、雜草叢生的田塊,植株抗性降低,發病重。
3、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機肥帶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殘體的易發病。
4、氣候溫暖、空氣乾燥、乾旱與潮濕不斷交替、光照不足易發病;連陰雨後長期乾燥易發病。

發病規律


黃瓜白粉病
黃瓜白粉病
北方地區病菌以閉囊殼隨病殘體在地上或花房月季花或保護地瓜類作物上越冬,南方地區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越夏。翌年條件適宜時,分生孢子萌發藉助氣流或雨水傳播到寄主葉片上,5天後形成白色菌絲狀病斑,7天成熟,形成分生孢子飛散傳播,進行再侵染。浙江地區黃瓜白粉病發生盛期主要4月上中旬和6月下旬危害保護地黃瓜,長江流域9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亦有發生危害。保護地栽培黃瓜因通風不良、栽培密度過高、氮肥施用過多、田塊低洼而發病較重。病菌借氣流傳播,條件合適時可進行多次再侵染。在植株生長中、後期容易發生。空氣乾燥的環境中發病重。

防治方法


不同品種的花木、果蔬在抗白粉病方面具有顯著差異,選擇發病輕或是抗病性的品種栽植是防治本病最經濟有效的方法。
(1)在購入苗木時要嚴格剔除染病株,杜絕病源。
(2)進行擴繁時,要剪取無病蟲插枝或根櫱作為無性繁殖材料。
(3)瓜苗出圃時,要進行施藥防治,嚴防帶病苗木傳入新區。
1、選用耐病品種。選擇通風良好,土質疏鬆、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塊種植。要適當配合使用磷鉀肥,防止脫肥早衰,增強植株抗病性。陰天不澆水,晴天多放風,降低溫室或大棚的相對濕度,防止溫度過高,以免出現悶熱。在黃瓜白粉病發病前期或未發病時,主要是用保護劑防止病害侵染髮病.
2、在田間葉片出現白粉病為害癥狀,應注意用速效治療劑,並注意加入適量保護劑合理混用,防止病害進一步加重為害與蔓延。
3、加強管理:經驗表明,白粉病發生時,可在黃瓜行間澆小水,提高空氣濕度,同時結合噴葯,能一舉控制病害。輔助措施還有,避免過量施用氮肥,增施磷鉀肥,拉秧后清除病殘組織等。

化學防治

發病初期,噴27%高脂膜乳劑100倍液,間隔7天噴1次,連噴3-4次。防治的原理是:噴后可在葉面上形成一層很薄的分子膜(肉眼看不見),造成缺氧的環境條件,使白粉病菌死亡。隨著葉子增長,此分子膜會破裂,所以不影響光合作用。亦可在白粉病剛剛發生時(只有1-2個小斑點),用小蘇打500倍液噴霧,間隔3天噴1次,連噴5-6次,不僅效果好,而且還可分解出二氧化碳,提高黃瓜產量。
定植前10天,每立方米用硫黃粉2.3克加鋸末4.6克混合後分放數處,點燃后密閉溫室熏一夜,溫度保持20°C,滅菌效果較好。但黃瓜生長期禁用,防止發生藥害。也可用45%百菌清煙劑。
在黃瓜白粉病發病前期或未發病時,用保護性藥劑預防控制病害發生蔓延。選用25%嘧菌酯懸浮劑1500-2000倍液、或50%醚菌酯干懸浮劑3000-40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68.75%惡唑菌酮·錳鋅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噴霧,間隔7-10天噴1次。當黃瓜葉片出現白粉病癥狀時及時噴葯防治。選用25%腈菌唑乳油2000-3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30%氟菌唑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或50%醚菌酯干懸浮劑3000-4000倍液、或30%氟菌唑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500-600倍液、或12.5%腈菌唑乳油2000倍液、或12.5%烯唑醇(速保劑)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間隔7-10天噴1次,連續防治2-3次。也可用5%春雷黴素·氧氯化銅粉塵劑、或10%多·百粉塵劑每座面積667平方米溫室用量l千克,間隔7天左右噴施1次。

生物防治

發病初期,噴2%抗黴菌素水劑或武夷黴素水劑200倍液,間隔7天噴1次,連噴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