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黃石鎮的結果 展開
- 福建莆田市轄鎮
- 廣東龍川縣轄鎮
-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下轄鎮
- 江西寧都縣轄鎮
- 重慶市雲陽縣下轄鎮
黃石鎮
廣東龍川縣轄鎮
黃石鎮是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下轄的一個鎮,地處東江上游,龍川中西部,總面積1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07萬畝,林地14萬畝。下轄10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全鎮通行客家語,客家文化濃郁。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黃石鎮常住人口為6863人。
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5%以上,毛竹撫育面積1.2萬畝,是龍川縣主要林區之一。目前全鎮擁有油茶麵積4萬畝,是河源市油茶專業鎮,有“油茶之鄉”的美譽。水力資源豐富,市縣重點工程裝機容量為2.5萬千瓦稔坑水電站在境內,還有長洲村柳峎頭、龍江村金門坑等小二型水庫。稔坑電站水庫和海撥800多米東水嶂等極具開發利用價值的旅遊資源。稀土、瓷土、石灰石等礦產資源豐富。
據考證,在遠古時代東江河床中心,曾浮起一塊狀如小島的石舟,顏色呈黃色,故得名“黃石”。根據縣誌記載:宋哲元符二年(1098年)黃石隸屬“龍川高共都”管轄。清嘉慶14年設黃石約。1987年設黃石鎮。1949年,東江縱隊二支隊在這裡取得大水坑之戰的勝利,全殲偽軍兩個連,繳獲軍用物資一批。
由於有東江航運作為交通要塞,黃石在大清以前,一直是龍川上半縣多個鄉鎮的貨運,商品的集散地。那時黃石定名為黃石約。也是上半縣到縣城佗城的交通要道.1945年後,隨著老隆至上半縣的公路開通, 黃石重鎮地位就急降。解放后,黃石不再是獨立一個區域。隸屬於龍川第八區{即黎咀區)管轄,時黃石境內設6個鄉.
1黃石鄉(黃石,大布,上下寨,長州,進解坑,布里,,高蘭,黃寨,白水嶂)
2.黃洞鄉(上黃沙,下黃沙,形裡頭,小灣,牛形凹,黃田裡,半田,南公坑,嶂里下,凹里背,水樓里,段尾,水口,張坑)
3.新聯鄉(黃榜,捻坑,龍歸正,黃驚塘,馬江,麻茶凹,六角坑,東水嶂)
4.聯興鄉(馮田,蛇斗,揚梅洞,大坪里,漂塘,上下河洞,杉木坑)
5.龍南鄉(象湖,德竹塘,龍凹,南木塘,凹背,下營)
6.和斜(音)鄉(1962年後歸屬黎咀管轄)
1954年這些鄉改為。黃石,黃洞,新聯,聯興,龍南,和斜(音)高級農業社.
1958年龍川第八區{即黎咀區)改為黎咀人民公社.,又更名為黃石,黃洞,新聯,聯興,龍南鄉。和斜(音)鄉
1962年,從黎咀公社分出,成立黃石人民公社.
時社臨時址設在舊檔鋪里(即舊黃石醫院)1964年遷新建社址(即四角樓上面幫山腰)至1980年新遷到現在的鎮俯所在地。
鎮內現有10個行政村:黃石村、長洲村、高進村、龍江村、公洞村、黃沙村、龍南村、新德村、五星村、杉河村(原14個行政村撤併為10個行政村),1個街道居委會,共89個自然村,總人口18000人。
黃石是一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小鎮,南通龍川縣 城,東接黎嘴鎮,西臨和平縣東水鎮,北靠車田鎮。全鎮公路總里程達80多公里,主幹道有黎黃線(黎咀至黃石)和四黃線(四都至黃石),連接各村委會鄉道已全部完成水泥硬底化建設,交通十分便利。
近幾年來,鎮緊緊圍繞以基礎建設為中心,著力抓好資源型開發的思路,全面推進經濟發展。2004年完成了黎黃公路,四黃公路,黃東公路(黃石至和平東水)硬底化建設已全面完工,控制性工程黃石東江大橋在2007年9月29日成功通車。完善了800多米的街道防洪堤壩。電信、移動、聯通等通訊網路覆蓋全鎮。
2005全鎮社會生產總值達5483萬元,比去年增長6 %,人均純收入達3323 元,比增 6.07%,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5358萬元,比增4.5 %,固定資產投入達2860萬元,比增10%,稅收收入22萬元,吸收外來投資500萬元。在新的世紀里,黃石人民將一如既往,努力拚搏,繼續譜寫黃石美麗新篇章。
黃石人保留著客家人吃苦耐勞,熱情好客的傳統習俗,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觀念,調整經濟發展思路,以務真、求實、創新、發展的精神,勵精圖治,加快發展,為早日實現脫貧奔康目標而努力奮鬥。
在招商引資方面,該鎮充分利用山地資源的優勢,於2004年引進東莞、廣州“老闆”在新德、下河等村種植了近5000畝速生豐產林,如今長勢良好,該老闆表示今後計劃再種植上萬畝速生豐產林,這樣就可以解決在家部分富餘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另外,充分利用水資源引進“老闆”建設稔坑水電站,已竣工發電,為國家增加不少稅收也為黃石人民帶來不少利益。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有中學1所,中心小學1所,幼兒園1所,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所,各村委會小學14所,均為市一級規範化學校。是省教育強鎮。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黃石鎮常住人口為686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