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黃石鎮的結果 展開

黃石鎮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下轄鎮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黃石鎮,地處桃源縣西北部,由黃石鎮和原芭茅洲合併而成。武陵山脈余脈,距縣城62公里,北與郝坪鄉慈利縣接壤,南接理公港,東臨九溪鄉,西接杜坪,屬丘陵山區,總面積為142.24平方公里。有一條白洋河支流穿越境內,蓄水量達6億立方米,以灌溉為主,兼配防洪、發電、養魚和航運的大型人工水庫———黃石水庫坐落本鎮。相傳昔日仙人黃石公,到此遊覽,遺下一石,擊之鏗然如鐘聲,乃名為黃石。

地理環境


桃源縣轄鎮。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城62千米。面積191.4平方千米,人口2.18萬人(2005年?)。常住人口16600人(六普數據)。鎮政府駐黃石。現轄2個居委會、14個行政村以及黃石水庫榔樹埡村。
黃石鎮地處桃源縣西北部,全鎮有農業人口18358人,耕地面積22727畝,山林面積14萬畝。2003年全鎮總面積165.1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851.33公頃,林地面積7596.07公頃,水域面積3624.47公頃。

旅遊


黃石湖風景

黃石鎮[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轄鎮]
黃石鎮[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轄鎮]

自然資源


黃石鎮是開國元勛賀龍元帥早期從事革命活動的重要地之一,又是大型水庫——黃石水庫的坐落地。黃石鎮物產豐富。主要礦產有大理石、方解石重晶石等等,特別是大理石,儲藏量達1.6億立方米,虎皮黃理石,色澤鮮艷,透明度好,稱之為大理石中的精品。黃石花炮,久負盛名,是該省花炮行業的佼佼者。黃石鎮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特別是黃石水庫水面面積達3.85萬畝,庫內山清水秀,五十多座自然小山坡被碧綠的庫水自然隔離,山上樹木蔥蔥,鳥語花香,山下碧波萬頃,游魚連連,是開發旅遊資源的勝地。
黃石鎮農牧業,特色鮮明,種齊全,果業有無核蜜桔、椪柑等優良品種,桃產業中有脆蜜桃等等。
中華秋沙鴨世外桃源過冬
秋沙鴨
秋沙鴨
2008年,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中華秋沙鴨首次在桃源縣黃石鎮境內發現。此後每年冬天,都有不少中華秋沙鴨從我國東北和俄羅斯西伯利亞長途遷徙來桃源越冬。據了解,目前在桃源縣凌津灘水庫、剪市鎮、寺坪鄉、興隆街鄉,以及桃花源風景區都有觀測到中華秋沙鴨的記錄。為更好保護這一瀕危物種,桃源縣沅水濕地公園於去年開始試運行,是以保護中華秋沙鴨越冬棲息地為主要目標的國家級濕地公園。濕地境內有野生維管束植物154種、軟體動物30種、魚類99種、鳥類54種,其中除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中華秋沙鴨外,還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鴛鴦黑耳鳶雀鷹等珍稀鳥類。濕地公園規劃總面積751.79公頃,其中濕地面積701.64公頃,是集濕地保護與修復、文化展示、科普宣教、科研監測、濕地生態旅遊於一體的綜合性濕地公園。

行政區劃


相傳昔日仙人黃石公,到此遊覽,遺下一石,擊之鏗然如鐘聲,乃名為黃石,鎮因此而得名。1949年屬黃石鄉,1952年屬第八區,1956年分置黃石、芭茅洲2鄉,1984年建黃石鎮。1996年,面積142.2平方千米,人口1.2萬,鎮政府駐黃石,轄和平街、萬壽2個居委會和金鶴、泉井、黃安、楊柳、金洪、花園、興橋、東山、新灣、雙拱橋、桃花井、施家、竹岩、新鋪、卓灣、包公潭、莫育、向雹、學堂育、香山、郭灣、大谷、卓溶、陳棚、觀音洞、寨坡、杜灣27個行政村。
2010年轄轄和平、萬壽2個居委會27個行政村以及黃石水庫榔樹埡村。
序號名稱
1金鶴
2泉井
3黃安
4楊柳
5金洪
6花園
7新橋
8東山
9新灣
10雙拱橋
11桃花井
12施家
13竹岩
14新鋪
15卓灣
16包公潭
17莫堉
18向包
19學堂堉
20杜灣
21香山
22郭灣
23大谷
24卓溶
25陳棚
26觀音洞
27寨坡
【郵編】415707【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30725104:
名稱統計用區劃代碼
和平居委會001121
萬壽居委會002121
黃安村203122
楊柳村204220
金洪村205122
花園村206121
新橋村207122
東山村208220
新灣村209220
桃花村211220
新鋪村214220
香山村221220
大谷村223220
觀音村226220
芭茅洲村229220
茶源村230220
黃石水庫榔樹埡村501122
【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30725104:
名稱統計用區劃代碼
和平居委會001121
萬壽居委會002121
金鶴村201220
泉井村202220
黃安村203122
楊柳村204220
金洪村205122
花園村206121
新橋村207122
東山村208220
新灣村209220
雙拱橋村210220
桃花井村211220
施家村212220
竹岩村213220
新鋪村214220
卓灣村215220
包公潭村216220
莫堉村217220
向包村218220
學堂堉村219220
杜灣村220220
香山村221220
郭灣村222220
大谷村223220
卓溶村224220
陳棚村225220
觀音洞村226220
寨坡村227220
黃石水庫榔樹埡村501122
黃石鎮下轄27個村,1個居委會:和平居委會;
序號名稱
1金鶴
2泉井
3黃安
4楊柳
5金洪
6花園
7新橋
8東山
9新灣
10雙拱橋
11桃花井
12施家
13竹岩
14新鋪
15卓灣
16包公潭
17莫育
18向包
19學堂育
20杜灣
21香山
22郭灣
23大谷
24卓溶
25陳棚
26觀音洞
27寨坡
28榔樹埡

經濟


黃石鎮地處偏僻、交通閉塞。上世紀80年代前,這裡有三分之一的群眾常年過著肩挑背負的生活。油菜、棉花、薴麻、水稻、油茶油桐、畜禽水產養殖是70年代黃石鎮的傳統大型農產業。1978年至1980年,興建了三座小(二)型水庫,總灌溉面積1193畝。80年代,興建提溉機埠5處,總裝機容量達1054千瓦,興建引水渠4條,渠長5500米,連通五座水庫與山塘。20世紀80年代以來,農業科技含量逐漸增加,雙兩大、油菜育苖移栽、化學除草、軟盤拋秧等新型農業技術得到普及與推廣。2003年,全鎮薴麻種植10000畝,總產1200噸,產值1100萬元,棉花種植4000畝,總產量400號,產值240萬元,油菜種植面積達20000畝,總產突破2400噸,油桐5000畝,油菜5000畝,總產量達100噸,精養魚池3000畝,年產鮮魚1000多噸。全年飼養良種母豬650頭,年出欄瘦肉型仔豬13000頭,出欄壯豬2.2萬頭,山羊3.2萬隻,畜牧水產總值突破30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一半以上。紐荷爾臍橙,桃源大柚等優質柑桔種植已達5000畝,年產量2600噸。我鎮的茶葉“桃源杉針”從1986年開始試種,當年就被省評為優質茶,1989年被為省名茶,1991年榮獲湖南省5年一度的名茶金杯獎,2001年獲省名茶銀杯獎。80年代以來,黃石鎮年均木材出售量150立方米以上。
早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黃石工業出現雛形。鐵業社、木業社、印染社等加工企業相繼組建成立,后因政策性原因停辦。黃石大理石蘊量大,為合理開發這一資源,1995年芭茅洲與黃石合併后,對原來的大理石廠進行了改制,實行引資聯營,終因壓層過厚,成本過大等原因而失敗。農業機械廠始終停留在小打小敲的狀態,加上管理粗放,年年虧損,於1997年改制拍賣。黃石鎮花炮廠是1995年由黃安村辦企業轉為鎮辦企業的。生產煙花鞭炮140多種,該廠生產的菊花鞭、紅皮炮,榮獲1988年省新產品、優質產品的稱號,1988年職工達115人,年產值達135萬元,創利稅35萬元。

社會


基礎建設

黃石鎮鎮區規劃面積0.8公頃,1984年恢復建制鎮,新修2條街道,鎮區整個街道呈“井”字型框架,1993年,興修自來水廠,1995年至1996年主街道鋪設瀝青,1999年突破1000米的水泥硬化。1992年開通有線電視,用戶487戶,1994年投入40萬元開通程式控制電話,1999至2000年新增3個程式控制交換機,用戶由1996年的300多戶猛增至2000多戶,2003年用戶達3000多戶。

工作動態

2013年1月11日,黃石鎮黨委政府組織召開“十八大”精神專題學習研討會,由人大主席袁理領學,全體幹部職工、站所負責人參與會議。會上,主要學習了胡錦濤同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人民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加強對十八大報告中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舉措的學習和理解。在學習結束之後,各與會人員暢所欲言,交流學習感受,共同探討2013年的工作計劃。
黨的十八大,是我們黨在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攻堅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通過集中學習理解十八大精神,更好的激發了幹部職工創先爭優,為民服務的工作熱情,堅定了幹部職工以身作則,勇於擔當的決心,全體幹部職工在思想上有了新跨越,在行動上有了新突破,在全鎮人民中樹立榜樣,發揮帶頭作用。與此同時,努力繼承和發揚十八大精神,不斷擴大宣傳影響,走村入戶向群眾宣傳、講解十八大精神,讓十八大精神深入民心。

人口民族


人口

黃石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9970
10633
9337
家庭戶戶數5673
家庭戶總人口(總)19445
家庭戶男10275
家庭戶女9170
0-14歲(總)3416
0-14歲男1755
0-14歲女1661
15-64歲(總)14549
15-64歲男7853
15-64歲女6696
65歲及以上(總)2005
65歲及以上男1025
65歲及以上女980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9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