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黃石鎮的結果 展開

黃石鎮

江西寧都縣轄鎮

黃石鎮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西南部,梅、琴兩江交匯處。距縣城38公里,全鎮版圖面積78.8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154個村小組,人口43199人,約7000餘戶,勞動力17000餘人。鎮政府駐紮於盤龍窩。丘陵面積50097畝,耕地面積23389畝。圩鎮距昌廈公路僅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土地肥沃。山地多為紫色頁岩,宜果宜農,是重要的糧食、蔬菜生產基地。2001年被評為省級“文明村鎮”。盛產水稻、花生、紅薯、臍橙桑蠶

黃石鎮是“寧都黃雞”的發源地;螢石礦、高嶺土資源極為豐富;境內江河縱橫,山勢奇特,有著令人心曠神怡的自然景觀;昌廈公路僅5公里,交通便利,是投資興業的理想境地。

歷史沿革


早在三國(吳)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就在境內的白鹿營(今陽都村)建縣。是寧都歷史上最早建縣 的地方。建國前夕屬白鹿鄉,1950年設黃石鄉,1958年成立八一公社,旋改稱黃石公社。1984年6月改為黃石鄉。1997年,面積78.8平方千米,人口3.1萬,轄黃石、羅屋、大雅坪、陽都、大洲塘、石子頭、江口、大嶺、山梓、田坑、璜村、陂塘、沙子嶺、石頭、王元丘、中村、老村17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黃石圩。2001年撤鄉設鎮。

行政區劃


黃石鎮全貌
黃石鎮全貌
代碼 360730110:~200黃石村 ~201陂塘村 ~202王元丘村 ~203沙子嶺村 ~204璜村 ~205山梓村 ~206江口村 ~207大嶺村 ~208大洲塘村 ~209陽都村 ~210大雅坪村 ~211羅屋村 ~212田坑村 ~213石頭村 ~214石子頭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28848
15289
13559
家庭戶戶數6653
家庭戶總人口(總)28608
家庭戶男15117
家庭戶女13491
0-14歲(總)8059
0-14歲男4672
0-14歲女3387
15-64歲(總)18566
15-64歲男9555
15-64歲女9011
65歲及以上(總)2223
65歲及以上男1062
65歲及以上女1161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7767

風景古迹


黃石古寺

黃石古寺位於寧都縣南端黃石鎮南端,始建於東晉初年,
黃石古寺
黃石古寺
初次修於明朝初年、歷時二千餘年。是該縣的名勝古迹之一。
黃石古寺所處的環境峰巒疊翠,奇岩幽洞。
峰上有天然的石獅,千姿百態。

客家祠堂

祠堂是客家人不可缺失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無限之魅力,連接著子孫
祠堂
祠堂
是客家山村一道亮麗風景。縷縷香火,依稀祠堂和幢幢院落
渾然凝成客家人勤勞、堅韌、團結、拼搏精神。
黃石鎮至今擁有古老的客家祠堂

戲曲活化石


具有悠久歷史的寧都縣黃石鎮中村,至今還保留著一項在贛南獨一無二的民間習俗,這就是被史學界稱為“古老民俗文化活化石”、被藝術界稱為“戲曲活化石”的中村儺戲。
黃石鎮石頭村是儺戲表演的集中地,村裡每年都要舉行兩次表演儺戲的集會,活動範圍遍及瑞金與寧都其他鄉鎮。說起中村客家儺以及至今還傳承著儺戲的郭姓大家族,郭承宣總是感慨不已。據當地族譜記載,郭姓於明代洪武年間(1368—1398)遷此建村,儺戲隨著郭姓客家先民南遷至寧都。
儺戲源自2000多年前的迎神廟會,是人們驅除疫鬼災邪,以及祈求神明保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一種民俗活動。郭承宣介紹,中村客家儺區別於其他地區的啞儺,它是“開口儺”,不僅有唱腔和對白,還有較完整的劇情。其表演內容包括禳神祈福、儺戲表演兩部分,表演的劇目相傳有30多個,其中有不少大戲,但大部分已失傳,現只能表演7個小戲。其表演的形式,既有原始粗獷、熱烈火爆的儺舞跳躍動作,又有戲曲中的唱詞和道白,音樂是鑼鼓伴奏,人聲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