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蟲目

食蟲目

食蟲目(學名 Insectivora)是一類小型動物。現已分為蝟形目、非洲蝟目和鼩形目。食蟲目是哺乳綱真獸亞綱中最早出現和最原始的一目。食蟲目動物在中生代的白堊紀地層中就已出現。通常認為食肉目、翼手目、嚙齒目都是由早期的食蟲目分化出來的。基本就是鼩鼱類、鼴類和刺蝟類,食蟲目壽命一般不長,鼩鼱只能活6周,如果幾小時不進食就會因無法維持體溫死亡,最長的刺蝟也就只能活10年左右,食蟲目可以控制部分蟲害,但有的種也能傳染鼠疫、瘧疾等疾病。

外形特徵


體型較小,吻部多細尖,能靈活活動,大腦無溝回。門齒大而呈鉗形,犬齒小或無,臼齒多尖,齒尖多呈w形,適於食蟲。四肢短小,通常為5趾,跖行性。
食蟲目動物均為身體被以柔毛或硬刺的、外形似小老鼠的小型有胎盤類動物。

棲息環境


生活方式多樣,有地上生活、地下穴居、半水棲及樹棲者。

生活習性


多數食蟲目的成員很高度適應食蟲生活,是高效率的獵手。有些種類的唾液中有毒性,可以輕鬆的制服對手。它們的食物一般都是動物性的,如無脊椎動物、昆蟲、小型蛙、蛇、蜥蜴、小魚等,也部分食用水果。

分佈範圍


幾乎廣泛分佈在全世界(除了大洋洲和南極洲〕。而在南美洲,只見於南美洲最北部。

下屬分類


 食蟲目 刺蝟
食蟲目 刺蝟
研究成果指出,原真獸類已不再歸於食蟲目,全世界一共約有400種。已知的分為9科:
蝟科(Erinaceidae),10屬,14種;
有7屬22種,包括2亞科:蝟亞科(刺蝟亞科)Erinaceinae和毛蝟亞科(鼩蝟亞科)Echinosoecinae。蝟亞科有刺而尾短,體背和體側滿布棘刺,頭、尾和腹面被毛;吻尖而長,尾短;前後足均具5趾,蹠行,少數種類前足4趾;齒36~44枚,均具尖銳齒尖,適於食蟲;受驚時,全身棘刺豎立,捲成如刺球狀,頭和4足均不可見。分佈於亞洲、歐洲、非洲的森林、草原和荒漠地帶。我國有2屬4種,普通刺蝟Erinaceus eiropaeus棲山地森林、草原、農田、灌叢等,晝伏夜出,取食各種小動物,兼食植物,有時為害瓜果,冬眠。毛蝟亞科(鼩蝟亞科)外貌似大鼠,無刺針,但有粗毛,可起防禦作用;尾長;有惡臭。僅分佈於亞洲東南部,我國南方也能見到,如拉氏鼩蝟(月鼠)Echinosorex gymnurus體長46厘米,尾具鱗而無毛,長30厘米,體重可達2千克,是最大的食蟲類動物。
鼴科(Talpidae),15屬,22種;
有17屬42種,分為3亞科:水鼴亞科Desmaninae(2屬2種)、鼴亞科Talpinae(14屬36種)和鼩鼴亞科Uropsilinae(1屬4種)。分佈於歐亞大陸和北美。我國有8屬10種。絕大多數營地下生活,形如圓筒,耳、眼不明顯,頸部不分明,肢短,足十分發達,頭尖,吻尖長。一般覆毛極其細密,似天鵝絨,無毛向,適於在洞道中進退。臼齒具發達的齒尖。洞穴通常有兩種類型:一種靠近地表,在地表可見土層有脊狀隆起;一種離地表較深,在地表無脊狀隆起,但可發現由洞道內推出的土形成的小土堆。平時獨棲,但幾個鼴鼠可共用一個巨大而複雜的洞道系統,終年晝夜活動,無冬眠。取食地下的蠕蟲、昆蟲幼蟲、各類無脊椎動物等,少數兼食植物。半水棲者以水生昆蟲、甲殼類、軟體動物和小魚為食。在地下築巢產仔,年產1~2胎,每胎1~7仔。有強烈氣味。星鼻鼴Condylura cristata分佈於北美,鼻端具裸露的肉質突起,如同“觸枝”。
鼩鼱科(Soricidae),24屬,312種;
(鼩鼱讀音qújīng)約20屬200餘種,分為2亞科:麝鼩亞科Crocidurinae和鼩鼱亞科Soricinae。除極地、大洋洲和一些大洋島嶼外,各大陸均有分佈,但南美洲只見於北部。我國有10屬24種。體型纖小、肢短,狀如鼠而吻尖長。絕大部分棲於濕潤地帶。現生哺乳動物中體型最小的一種,一般體長3.5~18厘米,尾長0.9~12厘米,臭鼩Suncus murinus體重僅2克。覆毛細短而密,多數呈褐灰色,有些體側有臭腺,繁殖季節味更濃。眼細小,視覺差,聽覺、嗅覺發達。外耳殼不顯著。部分水生種類的足下具毛櫛或蹼(如蹼足鼩)。臼齒齒冠具發達的齒尖,呈W型排列。適於食蟲。地棲者居多,亦有半水棲或穴居者。晝夜活動或僅夜間活動,不冬眠。平時獨棲。食蟲或其他小動物。唾液腺中常含麻醉劑,可使俘獲物麻醉。溫帶3~11月繁殖,熱帶終年繁殖。孕期17~28天。年產數胎,每胎2~10仔。野外壽命12~18個月。因食蟲,對農業有益。
溝齒猥科(Solenodontidae),2屬,2種;
僅1屬3種:古巴溝齒鼩Solenodon cubanus、馬氏溝齒鼩Solenodon marcanoi、海地溝齒鼩Solenodon paradoxus。分佈於南美洲海地島和古巴島。體型較大,吻部很長。觸覺靈敏,藉助觸覺覓食,在發現獵物后迅速咬住並注入毒液,用此方法可以捕捉較大的獵物,也食植物性食物。在人類到達海島之前,溝齒鼩是島上最大型的捕食性哺乳動物,只有一些猛禽和爬行動物可以成為它們的天敵。人類到達后,狗、老鼠和獴隨之到達,這些動物成為溝齒鼩的捕食者或競爭者,而溝齒鼩本身的繁殖效率不高,導致瀕臨滅絕。
馬達加斯加蝟科(Tenrecidae),9屬,20種;
獺鼩科(Potamogalidae),2屬,3種;
金鼴科(Chrysochloridae),5屬,11種;
麝鼴
麝鼴
有7屬18種。分佈於非洲。包括金鼴屬Amblysomus、黃毛鼴屬Calcochloris、綠鼴屬Chlorotalpa、金毛鼴屬Chrysochloris、巨金鼴屬Chrysospalax、溫氏金鼴屬Cryptochloris、荒漠鼴屬Eremitalpa。體型短粗,尾極短。前肢4指,具發達爪。視覺退化,營地穴生活。
象鼩科(Macroscelididae),5屬,28種;
樹鼩科(Tupaiidae),5屬,15種。
中國有4科,即樹鼩科、蝟科、鼴科和鼩鼱科。
有的分類法將象鼩科和樹鼩科單分為目,將馬達加斯加蝟科合併到蝟科,將金鼴科合併到鼴科,將獺鼩科合併到象鼩目,那麼食蟲目就只有四科。象鼩目和攀獸目曾經被置於食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