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香菇城的結果 展開
- 香菇城
- 浙江省麗水市轄縣
香菇城
香菇城
浙江省慶元縣是世界香菇人工栽培的發祥地,擁有“世界香菇之源”、“中國香菇城”等美譽, 1995年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授予“世界人工栽培香菇歷史最早”、“全國最大的香菇生產地和集散地”兩項“中華之最”。食用菌是慶元的傳統產業和支柱產業,具有最廣泛的群眾基礎和堅實的技術力量,並擁有全國最大的香菇交易市場和原輔材料交易市場。
香菇城
最早記載香菇人工栽培的是西晉的大文學家張華(232-290),他在所著《博物志·異草木》中有曰:“江南諸山群中,大樹斷倒者,經春夏生菌謂之椹,食之有味,而每毒殺人。”張華記下了長江以南在晉代(265-420)乃至更早時人工砍樹種香菇的情況。“椹”即“蕈”的同音字(方言),全中國惟我市龍泉、慶元、景寧三縣菇民稱菇為“蕈”。
與張華所記對應的是《山蔬譜》,有曰:“永嘉人,以霉月斷樹,置深林中,密斫之,蒸成菌,俗名香菇,有冬春二種,冬菇尤佳。”這段文字所記為浙江菇民的香菇砍花法栽培。時間為隋朝(581-617),因為在龍、慶、景三縣中,龍泉建縣最早,亦在唐乾元2年(759年),此前這三縣均屬永嘉縣。到唐時(618-907),改名為溫州治;明、清為溫州府。《山蔬譜》將龍、慶、景菇民寫為“永嘉人”,是為常理。
張華和《山蔬譜》作者不詳,但其證明了浙江人在1800年前已開始栽培香菇,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此時是靠孢子的自然繁殖,“密斫之”是砍花的形象記錄。意思是在樹皮上密密地砍上疤口,讓香菇孢子於其上自然萌發成菌絲后,長香菇。
慶元是我國歷史上菇民人數最多的縣份。菇民信奉吳三公為菇神,吳三公於宋建炎四年(1130)三月十七日出生,因排行第三,後人尊稱其為吳三公。在離縣城20公里處有西洋殿——中國最大的菇神廟,由龍、慶、景三縣菇民集資於光緒元年(1876)建成,專門祭祀吳三公。
菇 神 頌
香菇鼻祖,吳三相公,萬曆三年,敕封判府。
自幼聰明,志願宏大,身體魁梧,強壯有力。
文武雙全,謀略無窮,遇一仙翁,陷居洞府。
煉道三載,法如濟公,抑強扶弱,天下救民。
神通廣大,降龍伏虎,呼風喚雨,處處為人。
發明香菇,傳授後人,發揚光大,利國利民。
香菇鼻祖,中華菇神,當今世界,人人稱頌。
(慶元縣 黃皮村吳三公廿五世嗣孫吳大余整理)
菇民拜年歌
拜年!拜年!拜你開衣當旺檣。
檣頭出蕈如鼓燈,檣尾出蕈魚鱗樣;
熬得一冬辛辛苦,賺得洋錢滿滿箱;
高高興興回家轉,安安心心好種田。
(慶元 胡應庄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