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白蓮蒿的結果 展開

白蓮蒿

原變種

白蓮蒿(原變種),半灌木狀草本。根稍粗大,木質,垂直;根狀莖粗壯,直徑可達3厘米,常有多數、木質、直立或斜上長的營養枝。莖多數,常組成小叢,高50-100(-150)厘米,褐色或灰褐色,具縱棱,下部木質,皮常剝裂或脫落,分枝多而長;莖、枝初時被微柔毛,後下部脫落無毛,上部宿存或無毛,上面綠色,初時微有灰白色短柔毛,后漸脫落,幼時有白色腺點,后腺點脫落,留有小凹穴,背面初時密被灰白色平貼的短柔毛,后無毛。

形態特徵


莖下部與中部葉長卵形、三角狀卵形或長橢圓狀卵形,長2-10厘米,寬2-8厘米,二至三回櫛齒狀羽狀分裂,第一回全裂,每側有裂片3-5枚,裂片橢圓形或長橢圓形,每裂片再次羽狀全裂,小裂片櫛齒狀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每側具數枚細小三角形的櫛齒或小裂片短小成櫛齒狀,葉中軸兩側具4-7枚櫛齒,葉柄長1-5厘米,扁平,兩側常有少數櫛齒,基部有小型櫛齒狀分裂的假託葉;上部葉略小,一至二回櫛齒狀羽狀分裂,具短柄或近無柄;苞片葉櫛齒狀羽狀分裂或不分裂,為線形或線狀披針形。
頭狀花序近球形,下垂,直徑2-3.5(-4)毫米,具短梗或近無梗,在分枝上排成穗狀花序式的總狀花序,並在莖上組成密集或略開展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外層總苞片披針形或長橢圓形,初時密被灰白色短柔毛,后脫落無毛,中肋綠色,邊緣膜質,中、內層總苞片橢圓形,近膜質或膜質,背面無毛;雌花10-12朵,花冠狹管狀或狹圓錐狀,外面微有小腺點,檐部具2(-3)裂齒,花柱線形,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銳尖;兩性花20-40朵,花冠管狀,外面有微小腺點,花藥橢圓狀披針形,上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圓鈍或有短尖頭,花柱與花冠管近等長,先端2叉,叉端有短睫毛。瘦果狹橢圓狀卵形或狹圓錐形。花果期8-10月。
白蓮蒿(原變種)
白蓮蒿(原變種)

生長環境


生長於中、低海拔地區的山坡、路旁、灌叢地及森林草原地區,在山地陽坡局部地區常成為植物群落的優勢種或主要伴生種。

分佈範圍


除高寒地區外,幾遍布全國;日本、朝鮮、蒙古、阿富汗、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北部)、尼泊爾、克什米爾地區及蘇聯(亞洲部分)也有。模式標本采自蘇聯西伯利亞東部。

主要價值


含揮髮油,主要成分為薁類,還含倍半萜內脂等。古本草書如《大全本草》記述“白蒿蓬蒿也,似青蒿而葉麤上有白毛,從初生至枯白於眾蒿”此“白蒿”就是白蓮蒿。民間入葯,有清熱、解毒、祛風、利濕之效,可作“茵陳”代用品,又作止血藥。牧區作牲畜的飼料。
白蓮蒿(原變種)
白蓮蒿(原變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