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研究員、副台長

劉忠 男,38歲,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研究員、副台長,從事天體物理專業天文儀器與方法專業。

基本信息


劉忠,男,38歲,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研究員、副台長,從事天體物理專業天文儀器與方法專業。2003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博士學位。1997年入選“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入選項目是“湍流介質的光學特性及高分辨像復原研究”,2001年獲得後續資助。

研究領域


劉忠研究員在天文儀器和方法領域取得多項成果,開發研製了多套用於醫療、公安和其他部門的圖像處理和監控系統,這些成果填補了國家和地方的空白,均已應用於天文和其他領域。已培養了3名碩士,尚有3名博士研究生和4名碩士研究生在讀。團隊(雲南天文台光電實驗室)建設得到迅速發展,現有20多名科技人員,其中包括2名研究員和5名副研究員,已發展為光、機、電相結合的高技術研究和應用團隊。

科學成果


在光電新技術及其應用方面主要取得以下成果:研製了“KPC”系列醫用處理系統(昆明、曲靖、麗江、景洪等地醫院採用);研製了“警用數字化視頻監控系統”(雲南永德、雲縣、鳳慶等地公安部門採用);科研小組利用所掌握的圖像採集和處理技術,積極參與幾次重大刑事案件的偵破,為案件的最終破獲做出了貢獻。2004年雲南省公安廳和科技廳聯合資助雲南天文台光電實驗室研製“刑偵圖像處理系統”。
在天文技術和方法領域主要取得下述研究成果:發明了可晝夜連續工作的視寧度檢測儀,研製了世界上第一台SDIMM;為克服地球大氣對天文成像的影響,提出天文高分辨成像空域復原方法,使天文目標的准實時高解析度重建成為可能;主持研製一米紅外太陽塔研製和作為主要建設者(項目總工程師)參與2.4米望遠鏡工程;研究了環形孔徑的頻域特性,在此基礎上提出環形干涉望遠鏡(RIT)概念和30米RIT計劃,為下一代大型天文望遠鏡的研製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思路。
共發表SCI和EI論文10篇,申請一項國家發明專利。

獲得獎項


劉忠研究員獲得多項國家和中國科學院項目,其中主要包括:973大型設備專項與科學院儀器研製項目“一米紅外太陽塔”(807萬,主持人);科技部、雲南省、中國科學院聯合項目“2.4米望遠鏡建設”(3000萬,項目總工);3項國家基金項目,已完成“衍射極限天文圖像的空域重建”項目,面上項目“基於高分辨成像技術的望遠鏡像質檢測探究”和重點項目“斐索型天文光學干涉望遠鏡的原理研究”(主要參加者)正在執行中。1999和2003年兩次獲得雲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