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1條詞條名為劉忠的結果 展開
- 解放軍中將
- 中國一級註冊稅務師、高級會計師
- 廣西金融投資集團原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
- 西南財經大學教授
- 贛縣三溪鄉黨委書記
- 齊徽祖
- 陝西畫家
- 華北電力大學能源動力與機械工程學院教授
- 明朝中期大臣
- 天津市紀委信訪室原副主任
- 蘭州市公安局單位內部安全保衛支隊支隊長
- 常熟理工學院教授
- “蘇步青數學教育獎”一等獎獲得者
- 湖南省桃源籍烈士
- 重醫附一院呼吸內科醫生
- 北京飯店餐飲部行政副總廚師長
- 暨南大學副研究員碩導
- 製作人
- 東漢甘陵王
- 原黑龍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 湖北省大冶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 魯南新時代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工程師
- 面孔樂隊鼓手
- 蘭州文理學院教授
- 宜城市個體私營經濟協會副秘書長
- 東漢東平王
- 浙江行政學院副教授
- 山東萊西籍烈士
- 攀枝花市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
- 國防科技大學教授
- 中國醫學科學院輸血研究所副所長,主任技師
-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研究員、副台長
- 黑龍江哈爾濱市供銷社理事會副主任
- 天津科技大學教授
- 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教授
-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 音樂家
- 湖南警察學院副教授
- 湘潭大學教授
- 北京市平谷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馬術運動員
劉忠
解放軍中將
劉忠(1906—2002),曾用名劉永燦。福建省上杭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和政治工作領導者、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2年8月7日在北京逝世。
劉忠(1906年-2002年),福建省上杭縣才溪鄉才溪村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上杭縣赤衛軍軍需長,紅軍學校排長,紅四軍第三縱隊十九大隊政委,紅一軍團第12師36團政委,第11師33團政委,第二師五團政委,紅一軍團政治部組織科科長,軍團司令部偵察科科長。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和兩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歷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三大隊大隊長,第六分校校長,晉豫聯防軍司令員兼八路軍129師386旅副政委,太岳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晉冀魯豫軍區386旅旅長,參加了百團大戰及開闢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鬥爭。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晉冀魯豫軍區第四縱隊10旅旅長,第四縱隊參謀長,太岳軍區司令員,華北軍區第15縱隊司令員,第18兵團62軍軍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西康軍區司令員,川西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務部部長、物質保障部部長、副教育長、副院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大學副校長。1955年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2年8月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著有《從閩西到京西》、《院校工作回憶》等。
如果說,在參加長征的閩西子弟兵倖存者中,武平的劉亞樓(紅二師政委)、長汀的楊成武(紅二師四團政委)以其作為全軍的前鋒一路斬關奪隘,在軍史上留下輝煌的一頁,那麼歷史同樣不會忘記來自“中央蘇區第一模範區”——上杭才溪的劉忠。劉忠原任紅二師五團政委,長征前夕受命擔任紅一軍團偵察科長,率部一直走在前頭,是紅軍的“千里眼”“順風耳”。1934年11月中旬,紅二師突破敵人第三道防線后,以100公里急行軍奔襲道縣。紅旗很快就飄上了道縣城頭。隨即,軍團首長下令紅二師參謀長李棠萼率五團向湘江前進,佔領界首的各個渡口,相機佔領全州。劉忠自然責無旁貸地率軍團偵察部隊走在五團前頭,偵察全州、桂林的敵情。
前有湘江阻擋,後面和左右兩側有數十萬敵軍圍追堵截,情況萬分危急,紅軍能否突破湘江,衝出敵人的重圍,絕處逢生,關鍵在此一仗!林彪、聶榮臻給紅二師下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價,突破湘江,為部隊行進打開通道。
27日,紅二師在師長陳光、政委劉亞樓率領下,出其不意地突破敵 人封鎖線,未遇困難便渡過了湘江,並控制了界首至覺山間的渡河點。在紅二師的開路下,一軍團和三軍團的精銳部隊也都傷亡不大地跨過了湘江。恰在這時,國民黨桂系白崇禧從興安把他的部隊向南移動,佯作保衛桂林,實際上是為保存實力,避免與紅軍作戰,因此開放走廊,讓紅軍從興安前往全州。此時,紅軍先頭部隊與中央縱隊前後相距100公里,白崇禧的及時撤退給紅軍提供了涉水過江的條件,湘江渡口一度向紅軍敞開。按理中央縱隊在兩天內就可以過江,而且可能不會有多大損失,可這良機被洋顧問李德錯失了,笨重的、不適當的、多餘的輜重部隊也改變了有利形勢。28日,在蔣介石的嚴令下,何鍵派了4個師猛攻紅軍的北翼。最令人吃驚的是,白崇禧重又卷進了這場廝殺,他們要奪回渡河點,把紅軍攔腰斬斷,擊紅軍於半渡,消滅於湘江兩岸。
紅一軍團奉令保衛渡口,阻擊國民黨部隊,掩護中央縱隊和軍委縱隊及紅軍大部隊全部過江。紅二師在全州附近的覺山打響了阻擊戰。於是,中國歷史上一場空前的惡戰在湘東兩岸展開!
激戰到第二天拂曉,即30日凌晨,紅一師渡過了湘江。一小時后,紅一軍團兩個師都進入了陣地。紅一軍團政委聶榮臻離開軍團指揮所,同紅二師政委劉亞樓一起在黃帝嶺陣地上指揮戰鬥。11月30日和12月1日這兩天,被聶榮臻認為是長征途中最危險的時刻。敵機的輪番轟炸,重磅炸彈把紅軍震得耳鼻出血,敵人在指揮官的督戰下,瘋了似的潮水般衝來。為了紅軍的生存,為了中央縱隊順利渡過湘江,從軍團首長到每一個戰士,都投入了最緊急最緊張的作戰準備,生死存亡在此一役。
開始,敵人猛攻紅一師三團陣地,見沒得利,轉攻紅一師和紅二師的結合部,終於突進四五里地。紅一師三團兩個營被迂迴其後的敵軍包圍,紅二師也面臨被敵包圍的險境。劉亞樓和師長陳光命令二師指戰員:即使用刺刀也要頂住敵人,守住陣地。大約正午時分,中央縱隊終於渡過了湘江,並越過桂黃公路。接報后,紅二師和紅一師交替掩護,邊打邊撤。湘江之戰,是紅軍離開中央根據地打得最激烈也是受損失最大的一仗。紅軍由出發時的8.6萬多人,減員到不足4萬人。湘江之戰,除了上面所說有一個缺口可使紅軍避免重大損失外,還有一個時機。劉忠將軍說:“我紅二師攻下湖南道縣后,二師參謀長李棠萼奉命率五團立即向湘江前進。劉忠率軍團便衣隊仍走在五團前頭,弄清全州、桂林的敵情。11月20日,我們到達湘江邊的界首村,橫渡過湘江,到全州附近偵察。21日上午,劉忠派參謀化裝進全州探實,城內只有民團,國民黨正規軍尚未到達。這時,李參謀長率五團已進到界首村停下,但未渡湘江。劉忠面告他速渡湘江,佔領全州。他猶豫不決,說須電報軍團指揮部,聽候命令再行動作。劉忠再次建議機不可失,進全州城后電報軍團首長不遲,但他堅持己見,還是先電告軍團。在關鍵時刻,軍團首長也要被動地聽候紅軍總部也就是李德的命令。第二天,等‘渡過湘江,進佔全州’的命令下達時,良機已失。國民黨中央軍前衛已進全州城,並在城外佔領了陣地,布置了警戒。紅五團只好搶佔腳山鋪。事後,劉忠向劉亞樓政委說了此事,他也感痛失良機,說如果佔領全州城,通過敵封鎖線可能會順利些,紅軍肯定不會在湘江之畔流那麼多的血,死那麼多的人!”
接到軍團“渡過湘江、佔領全州”的命令后,劉忠暫時放下一肚子“怨氣”,率部從全州城郊繞道插到全州以西的才灣、廟頭、資源一帶,以控制有利地形,鉗制敵人,掩護全軍渡江。在資源,劉忠的小部隊被敵人包圍了一天,他沉著指揮,派出化裝便衣奪占梧桐要隘口子,連夜通過隘口向西急進,擺脫敵人的圍堵,追上了後衛部隊。
劉忠將軍曾經說過,在湘江之戰中,閩西子弟兵犧牲壯烈。擔任殿後任務的紅三十四師在此役中幾乎全軍覆滅,鮮血染紅了滔滔湘江,而該師多由閩西子弟兵組成。他感慨地說:“如果沒有湘江之戰,解放后我們福建的將軍,不知要多出多少!”當年三十四師的指揮員之一韓偉(解放后授銜中將)逝世后,特地叮囑要將骨灰運送閩西安葬,以陪伴那些早就長眠在地下的閩西部屬。
劉忠在長征中帶領偵察部隊深入敵占區,在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搶渡湘江烏江、攻取遵義城、四渡赤水河、通過彝民區、奪占曬經關、強渡大渡河、翻越夾金山、通過大草地、突破臘子口等著名戰役戰鬥中,衝破重重難關、種種險情,出色地完成了偵察任務,受到中央首長的表揚,劉伯承稱讚他“功不可沒”。
成立偵察科
1934年6月上旬,劉忠接到一軍團首長的命令,調任中國工農紅軍一方面軍一軍團司令部偵察科長。偵察是一種戰鬥技術性很強的工作,是首長的耳目,指揮員正確的判斷來源於準確偵察。劉忠接到命令后,擔心自己的文化水平低,能力有限,面對這樣艱巨、繁重的任務怕不能勝任。但既然是軍團首長的命令,就沒有什麼價錢可講,只有服從,在工作中邊干邊學,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完成任務。第二天,劉忠背上行李去軍團司令部報到。
劉忠到了軍團司令部,一個值班參謀領劉忠去見左權參謀長。左參謀
長那時只有二十五六歲,長方臉,個子不高,穿一身褪了色的灰色軍裝,一雙半新不舊的粗布鞋,顯得格外莊重樸實。劉忠立正向左參謀長敬禮說:“參謀長好!我來向參謀長報到。”左參謀長站起來和劉忠握手,叫劉忠坐下,他坐在辦公桌旁邊親切地對劉忠說:“現在偵察任務很重,軍團司令部決定成立偵察科。你當過團政委,又兼過團長,我相信你能夠完成軍團首長交給你的偵察任務。”左參謀長說完,問劉忠有什麼意見?劉忠說:“堅決執行命令,但參謀業務不熟悉,在工作中要請參謀長經常指教。”
接著,左參謀長叫來管理科長黃禮,給劉忠派一個警衛員,配一匹馬;又交代教育科長陳士榘幫助劉忠建立好偵察科,給劉忠找偵察工作有關書籍;還叫作戰科長聶鶴亭把原屬作戰科管的偵察資料,偵察參謀人員及便衣偵察隊等,移交給劉忠接收,作為成立軍團偵察科的基礎。紅軍一軍團偵察科成立后,從作戰科調來3個偵察參謀:毛教清、蘇教順和李廷贊同志,並將軍團便衣偵察隊的30多人交給我們科。這些偵察員是經過挑選的,政治素質好,技術本領高。
偵察科的任務是:偵察敵情;整理綜合敵情材料報告軍團首長,通報全軍;繪測作戰要圖;找嚮導帶路,調查行軍路線;捕捉俘虜,了解敵人的行動企圖;指揮軍團的偵察部隊,集中行動作戰偵察,有時佯動,有時深入敵後迷惑與鉗制敵人。軍團所屬各師設有偵察連,每個步兵團設有偵察排,擔任師、團的直接偵察任務。有時軍團偵察科集中指揮各師、團偵察部隊,以掩護紅全軍主力的行動。
學寫敵情通報
剛開始工作,困難大,任務重,只好邊學習偵察手冊和各種資料,邊慢慢地摸索著干。左參謀長指示劉忠:根據偵察了解敵情,除經常向軍團首長當面彙報外,每半個月 印發一次敵情綜合通報。另外,根據不同的情況,有計劃不定期發出專題的敵情通報。劉忠因文化水平低,頭一次起草敵情通報稿子時,不知從何寫起,費了很大的勁,總算寫出了一個不像樣的稿子來,送給左參謀長。左參謀長在劉忠的稿子上,寫了密密麻麻的紅色小字,叫通訊員送還給劉忠。劉忠一看,又慚愧又感動,參謀長辦事多麼認真、細緻啊!
此後,劉忠照例每半個月寫一個綜合的敵情通報稿送給他審閱、修改。經過一次又一次的鍛煉,漸漸地也就摸到了門路。左參謀長對劉忠說:“劉忠同志,現在你寫的敵情綜合通報,我不用多大修改了。你第一次寫的稿子還在嗎?自己拿來對比一下,就知道大有進步了。”說完,他高興地笑了。
領取長征圖
1934年7月上旬,在蔣介石發動的對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圍剿”中,進佔福建建寧之敵,已南下寧化、清流,正向長汀行進中。左參謀長命令劉忠率軍團便衣偵察隊和二師偵察連,攜帶電台一部,立即出發去摸清敵人行動情況。
劉忠率隊經長汀向寧化、清流方向前進,深入敵後。進到溫坊附近時,捉到一名俘虜,查明了敵人先頭一個旅已進佔溫坊,後續部隊尚在清流未動。我們立即將此情況,通過電台報告了軍團首長。7月14日,軍團各師部隊隱蔽接近溫坊。15日拂曉,配合福建地方部隊,發起溫坊戰鬥,不到3個小時,全殲敵2個團。戰鬥結束的第二天,一軍團部隊隱蔽轉移到長汀以西地區集結,休整待命。
7月下旬,奉軍團首長命令,劉忠同軍團保衛局謝志群偵察部長,率軍團便衣隊和保衛局的便衣班,到瑞金的方面軍司令部接受長征行軍路線圖和行動方案。我們到了司令部,劉伯承總參謀長親自交代劉忠和謝志群同志說:“交給你們兩位的軍事要圖是絕對保密的,要親自交給 軍團首長,這是革命戰爭勝負的關鍵。沿途要特別謹慎小心,千萬不可粗心大意。”我們收下要圖轉回部隊時,軍團部隊已從福建的長汀向江西於都地區轉移了。8月上旬我們回到軍團司令部,將長征路線軍事要圖親自交給了左權參謀長。
大轉移前的偵察
8月中旬,軍團首長命令劉忠率軍團各師、團偵察部隊、迫擊炮排及工兵排,隨帶電台北上,任務是深入敵占區,鉗制、迷惑敵人,使敵延緩向興國、瑞金、於都等蘇區根據地進攻的時間。
師、團偵察部隊在興國指定的地區集中后,經過幾天軍事訓練、政治動員,於8月下旬出發,深入敵占區,開展游擊活動。當地群眾看到紅軍回來了,非常高興,立即向我們報告敵人活動的情況,赤衛隊還配合我們去襲擊敵人的碉堡。有的群眾因慘遭國民黨匪軍的掠奪屠殺,見到紅軍回來如見到親人,痛哭流涕,要求紅軍主力迅速打回來,消滅白匪。
我們在敵區游擊活動了近一個月,襲擊了敵人的碉堡,奪取了敵人一些運輸物資,俘虜了敵人前後方來往的交通人員,千方百計擾亂敵人的行動部署,拖住敵人,迫使敵人推遲向興國、於都、瑞金等縣的進攻時間。
9月中旬,紅軍團偵察部隊,奉命回到興國地區,接受新的偵察任務。軍團左權參謀長命劉忠率偵察部隊於10月上旬經贛江,在信豐、南雄、南康、崇義之間的地區進行偵察活動,查明敵人的兵力、部署、工事、堡壘構築情況,並弄清這一帶的地形、路線,繪製成略圖,於10月10日前,送到軍團司令部。左參謀長說,這次偵察部隊的行動,比上次活動更重要,要克服一切困難,用各種偵察手段去完成任務。左參謀長雖沒有直接說明,但劉忠心中明白,這是戰略大轉移的偵察。劉忠回到龍口鎮,對部隊進行了3天的政治動員和行動準備工作
。10月2日,偵察隊兵分兩路,由信豐縣南北插入,分別執行偵察任務。一師偵察連負責南雄,二師偵察連負責崇義,十五師(少共國際師)偵察連和各團偵察排,由劉忠直接指揮,弄清南康、信豐的敵情、地形,並令第六團偵察排在接近贛州方向作偵察活動。劉忠的指揮和聯絡點在油山,劉忠要求各連、排和軍團便衣隊將所偵察的情況,於10月7日前送到指揮所彙集整理。
各個偵察部隊接受任務后,立即分頭去執行。在蘇區人民的掩護下,偵察部隊英勇、機智地完成偵察任務,準確地掌握了敵情、地形、路線,並按規定的時間將情報送到指揮所。整理好后,由偵察參謀毛孝清於9日率3個便衣隊員送到司令部。
奇襲小相嶺
劉忠率軍團便衣偵察隊,隨左權參謀長行動,走在部隊的最前面,於1935年5月16日,到達瀘沽。從瀘沽到越西,必須經過非常險要的軍事要地——小相嶺的險要隘口。17日晚,我們部隊進到距小相嶺20華里的小村莊宿營。當地群眾告訴說:“小相嶺的路被四川軍閥挖斷了,架有弔橋,弔橋那邊有一排兵守著。”有一位老鄉說:“我是採藥的,如果這位長官帶幾個人,隨我翻山繞到小相嶺後面,把川軍打掉,放下弔橋,那大軍就能過橋了。”劉忠立即向左參謀長、劉亞樓政委彙報,要求讓自己去完成這一任務。左參謀長、劉政委同意了,要求按規定時間完成並指示:“要隱蔽、沉著、機智、勇敢。”
5月18日拂曉,劉忠令便衣偵察隊副隊長范昌標,率第一班10人,由班長陳勝忠帶領出發。老鄉帶著我們翻山鑽溝,攀登峭壁,於上午11時繞到從越西到小相嶺大路上。老鄉指明了敵人排哨位置,部隊隱蔽起來。這時敵人正在哨棚內打牌,僅有一個哨兵守著弔橋。劉忠命令 立即行動!范昌標一馬當先指揮2個戰士捉住守弔橋的敵哨兵,陳勝忠衝進敵哨棚大聲喝道:“我們是紅軍,繳槍不殺。”敵人嚇呆了。劉忠說:“你們不要怕,放下武器就不是敵人了。”我們要他放下弔橋讓紅軍過來。這時,敵人從越西打來電話,劉忠怕暴露紅軍行動,沒有讓敵排長接。越西城的守敵是劉文輝的一個營,因排哨未接電話,敵人就放棄越西城,通過彝民區向富林逃去。小相嶺俘虜來的敵軍排長,經我們做了工作,爭取過來了。劉忠選了7名戰士,換上國民黨軍裝,插入這個排里,準備下一步奪隘口時用。弔橋放下來,左權、劉亞樓同志率部隊從弔橋上通過,到了小相嶺,我們立即向越西城前進。
特別的偵察任務
翻過大雪山,部隊糧食發生極大困難。劉忠向軍團長、保衛局長彙報部隊吃飯有問題,當地藏民同胞,因受國民黨大漢族主義的統治、壓迫,而且不了解共產黨的少數民族政策,一見紅軍,全都跑了。沒有老百姓,有錢也買不著糧。羅局長聽后說:“通過大草地要十幾天,全無人煙,現在還有藏民,進入草地后,就無處找糧食了。你們的偵察任務,要加一項,偵察能吃的草葉、草根。大草地遍野都是草,你們要認真仔細尋找,能找出幾百種幾千種能吃的草,這是解決通過草地的關鍵問題。”
從那時起,劉忠每天都領著戰士去挖草根、煮草葉、嘗野草野菜。草地上長著各種各樣的草,但並不都能吃,有的草放到嘴裡很難咽下去,有的草吃了還會中毒。我們二師 六團有些連隊吃了一種牛頭似的大葉草,就中了毒的。有的毒草甚至會毒死人,所以我們找到的野蔥、野蒜、茴茴菜,或是野芹菜、豌豆苗,還有許許多多不知名的各種野草,都要親自嘗嘗。若找著能吃的野草,就送給軍團衛生部鑒定,然後向各單位介紹或用文字通報全軍。紅軍指戰員在長征中,到底吃過多少野草,是無法計算的,反正所有走過草地的工農紅軍都吃了草。那些野草在嘴裡嚼時的那種苦澀,咽下時的那種艱難,從胃裡溢出來時的那種感覺,是每個人一生都不會忘記的。
10月16日,中央紅軍一、三軍團(即暫改的陝甘支隊)在吳起鎮擊潰了軍閥馬鴻逵和東北軍的六七個騎兵團,殲滅其一部。至此,英勇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一、三軍團,掩護中央及中央軍委機關勝利地到達陝北蘇區,結束了史無前例的,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在長征中,劉忠率紅一軍團偵察部隊走在整個隊伍的前面,克服與戰勝了種種困難,完成了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軍團首長指派的各項戰鬥偵察任務,為長征的勝利盡了自己應有的責任。
毛澤東等人在重慶談判期間,蔣介石繼續派遣軍隊經同蒲、平漢、津浦三路向我解放區進攻,中國共產黨的軍隊 在上黨、察綏、邯鄲、津浦路等地相繼粉碎了蔣軍的進犯。尤其在上黨地區,八路軍狠狠教訓了國民黨軍,一舉殲滅其2個軍,直接支援了共產黨在重慶的談判,迫使蔣介石不得不與共產黨簽訂了和平協定。毛澤東一眼就看穿了敵人的陰謀,在他赴重慶談判之前就說道:“晉冀魯豫軍區的任務,首先是消滅進攻上黨之敵,除去心腹之患。只有打得好,才能談得好,你們仗打得越好,我就回來的越快。”
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堅決執行毛澤東的指示,決心集中太行、太岳、冀南三區主力及地方兵團一部共約3萬餘人,於1945年9月上旬,組織上黨戰役。劉忠的386旅的任務是攻打長子縣城。太岳軍區司令員陳賡對攻打長子縣城又作了具體部署,並把決死第1旅的第38團配屬給第386旅。陳賡問劉忠:“還有什麼問題沒有?”劉忠斬釘截鐵地回答:“堅決執行命令!保證完成上級首長交給我們旅的任務!”
劉忠和旅政委張祖諒回到了旅部駐地。劉忠知道這次任務的擔子不輕,對於如何帶好部隊,圓滿完成艱巨的作戰任務,不辜負上級對本旅的信任,必須認真對待。劉忠深知,上黨戰役是晉冀魯豫軍區部隊在抗日戰爭勝利后對國民黨軍隊作戰的第一次大戰役,也是晉冀魯豫軍區部隊由分散的游擊戰向集中的運動戰轉變過程中,初次集中三個區主力作戰的第一次大戰役。參戰部隊編製仍不充實,多數在千人以下,裝備很差,新參軍的戰士多數使用大刀、長矛,彈藥奇缺,不少步槍僅有子彈數發。而作戰對象卻是閻錫山的基幹部隊,裝備齊全,長於防禦,且據守著日軍多年修築的工事。在這種情況下,要戰勝敵人,取得戰役的勝利,必須進行充分的戰前動員和嚴格的訓練以及發動群眾等準備工作。
10月12日的早晨,東方剛亮,劉忠便站在桃川東面的山頭上觀察敵情。回回日的晚上,第772團在將軍嶺就與敵人交上了火,把逃敵的道路完全隔斷了。拂曉時分,20團、21團和38團從佛廟嶺方向加入了戰鬥,尾追敵人的太行部隊的1個團也緊緊地扭住了敵人,對敵包圍圈越縮越小。12日早晨6時,八路軍發起總攻擊。戰鬥持續了2個多小時。到上午8點半,戰鬥勝利結束了。閻錫山的19軍的1萬多人絕大部分被殲,共俘敵官兵5400餘人,軍長史澤波被活捉。至此,追殲長治逃敵的戰鬥任務勝利地完成了。
在上黨的整個戰役中,八路軍共殲敵第19軍、23軍、83軍等11個師約3.5萬人。俘敵副總指揮胡三餘以下將官27名,繳獲山炮24門,輕重機槍2000餘挺、長短槍1.6萬餘支。上黨戰役殲滅的閻錫山部隊占其總兵力的三分之一。
1945年春天,各解放區的部隊向敵占區先後發起了強大的攻勢。3月底,劉忠率領386旅結束冬季整訓以後,奉軍 區首長命令,和4分區的部隊一起接受了開闢豫北的作戰任務。豫北地區有許多股偽軍,最大的有兩股,一股頭目叫李正德,一股頭目叫張伯華。他們都有千餘武裝。
李正德原是豫北一個佔山為王的大土匪,抗戰初期,收買了一些地痞流氓,集攏成股,偽裝抗日,不久又叛國投敵,當上了濟源皇協軍的司令,盤踞在緊挨太行山南麓的尚庄。張伯華則盤踞尚庄以南七八十里的楊庄、毛庄,這傢伙陰險狡詐,也是一名鐵桿漢奸。
這兩大股偽軍雖有不少矛盾,但都是日寇的兇惡爪牙,為鬼子把守著豫北“治安區”的大門,扼住我太岳部隊進出豫北的咽喉地帶,使我豫北敵占區工作難以開展。解放軍曾組織力量三次攻打尚庄,均因其據守頑抗和我各方面條件不夠成熟而未打下,於是李匪就更加猖狂起來。
劉忠受領了開闢豫北的任務后,面對豫北的敵情,先從何處開刀為好呢?劉忠進行了仔細研究后認為,張伯華、李正德雖並稱豫北偽軍中的兩霸,但在日本人和汪精衛的面前,張伯華是汪記國民黨的正統,又是偽政府的縣長,李正德不如張伯華得寵;而論實力,張伯華又不如李正德雄厚。因此兩人一直勾心鬥角,爭權奪利,誰都想找機會整倒對方。只要槍彈打不到他們自己頭上,都會隔岸觀火保存實力的。敵人內部的這個矛盾,正是解放軍可以利用的。
擒賊先擒王,劉忠決定先打張伯華,后打李正德,消滅了豫北地區這兩股最大的偽軍后,解放軍聲威大震,豫北根據地迅速擴大,成為大反攻的堅強基地。
當年兩把菜刀鬧革命的賀龍,如今擔負起指揮千軍萬馬由北入川直戳蔣介石、胡宗南國民黨軍屁股的重任,他把 部隊化成三把利刀,直向川中殺去。
劉忠指揮的第62軍率先行動了。他們在突破國民黨軍防線后,向南疾進。12月3日,第185師、186師由漳縣、鹽井鎮地區出發,經西和、望子關等地,於9日進至武都東南的甘泉、楊家壩,控制了由武都入川的主要交通要道。第184師同日由岷縣出發,進至西固,擊潰敵第739團。該師不顧一切疲勞,繼而翻越雲霧瀰漫、終年積雪的安紫嶺,忍飢受凍,不分晝夜地跟蹤追擊,於10日追上敵人,俘敵2000餘人後,解放了汶縣。
進至漢縣后,正面摩天嶺的道路已是冰封雪蓋,很難通行,在此情況下,劉忠決定第184師、185師主力改道經碧口、青川向綿陽進軍。
第185師於11日由武都出發沿白龍江南下,13日抵近玉壘關。此地是由隴南入川的要道,白龍江和汶河匯流於此,周圍全是懸崖峭壁,一道鐵索橋連通兩岸,地勢非常險要。國民黨軍在撤退時已將鐵索橋炸毀。第185師部隊進至玉壘關后,一面組織部隊趕做木筏子日夜搶渡,一面組織工兵架橋,但因水流湍急,架設點在開始選擇也不當,連架4次都未成功。全師官兵在深山峽谷中,已是露營5晝夜了,所攜帶的糧食全部耗盡,到了第5天只好是“人吃馬料,馬吃野草”了。
此時,最艱苦的還是工兵部隊,他們不但同樣餓肚子,而且還要架橋鋪路,有10多人體力不支被急流捲走,英勇犧牲,其他人仍不顧艱險,冒著刺骨的寒風,赤身下水與急流搏鬥,扶木打樁,終於在16日將浮橋架通。17日,185師順利過江,18日進佔碧口。劉忠率軍直機關也由浮橋通過,隨第185師前進,進至碧口。
擔負由摩天嶺進川的先頭部隊,是62軍184師550團3營。部隊出發前,師長林彬專門趕到營里,對全營官兵作動員:“從這裡往南500里,是橫貫四川、甘肅兩省的摩天嶺,你們必須在那裡截住敵人,阻止敵人進入川西平原與胡宗南的主力匯合。這一仗打好了,就為解放軍從西路進入四川,完成對胡宗南軍隊的合圍打開了通道。你們要發揚打太原悼馬山時連續打退敵人8次衝鋒的勇猛頑強精神,緊緊咬住敵人,將敵人殲滅在摩天嶺!
184師一路奪關斬隘,於18日進至青川,20日解放江油。中壩。第185師、獨立1師及軍直機關部隊於18日由碧口出發,經青川、江油、德陽,於27日進至廣漢。再向前,就是成都了。劉忠率領第62軍進入四川后,先後解放了雅安、康定、西昌,殲敵1萬餘人。解放了當時的西康省。劉忠擔任司令員。1950年7月又擔任川西軍區司令員,1955年他被授予中將軍銜。
2002年8月7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