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百團大戰的結果 展開
百團大戰
八路軍與日軍在華北地區的戰役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在華北敵後發動的一次大規模進攻和反“掃蕩”的戰役,由於參戰兵力達105個團,故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
百團大戰分為3個階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為第一階段,中心任務是摧毀正太路交通。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為第二階段,主要任務是繼續破壞日軍的交通線,並摧毀日軍深入抗日根據地的主要據點。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為第三階段,主要任務是反擊日軍的報復性“掃蕩”。
據八路軍總部1940年12月10日的統計,百團大戰僅前三個半月期間,進行大小戰鬥共1824次,重擊了日偽軍的反動氣焰,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作戰,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抗戰信心。
1940年4月9日,德國出兵佔領丹麥,突然襲擊挪威,擊退英法遠征軍后,於6月10日佔領挪威全境。5月10日德軍入侵西歐,5月15日、28日,6月22日,荷蘭、比利時、法國先後投降。英軍退出歐洲大陸,英國本土受到入侵的嚴重威脅。歐洲戰局刺激了日本迅速壓服中國以利下一步爭奪亞洲、太平洋地區霸權的慾望。5月10日,日本陸軍省制定了《以昭和15、16年為目標的處理中國問題策略》,並在5月18日召開的陸軍省、部首腦會議上正式通過。其要點是,在1940年底以前,進一步統一與加強政略、戰略和謀略,以全力迅速迫使國民黨蔣介石政權屈服。
滇緬公路
1939年冬以來,日軍推行“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 為鎖”的“囚籠政策”。正太鐵路是日軍施行這一政策的重要支柱之一,日軍在鐵路沿線大小城鎮、車站和橋樑、隧道附近,均築有堅固據點,各以數十至數百人的兵力守備,並派裝甲火車巡邏。鐵路兩側10至15公里的要點,築有一線外圍據點。日軍稱正太鐵路沿線是“不可接近”的地區,用它隔絕八路軍總部、第129師活動的太行抗日根據地與晉察冀邊區的聯繫,並以它為依託進攻抗日根據地。
1939年底至1940年春,國民黨在華北挑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向山西新軍和八路軍發動大規模軍事進攻,使日軍“囚籠政策”得以趁機推行,給抗日根據地造成嚴重困難。
在這種情況下,1940年春,彭德懷、左權、劉伯承、鄧小平和到太行山八路軍總部的聶榮臻討論確定破襲正太鐵路。1940年5月1日,日軍發動了武漢會戰以來規模最大的棗宜會戰,在廣東方面發動了良口作戰,企圖對中國政府加強軍事壓力。在棗宜作戰中,日軍本無意於長期佔領宜昌,但受德軍6月14日佔領法國首都巴黎的鼓舞,改變初衷,決定佔領宜昌,以便直接威脅重慶,動搖國民政府的抗戰意志。日軍航空兵 以宜昌為基地,使5月18日開始的日軍航空兵對大後方的戰略轟炸進一步升級。
日本全面加強對中國的經濟封鎖、軍事進攻和政治誘降,給抗戰增加了更大的困難,國民黨內一些人更加動搖,妥協投降危機空前嚴重。
為克服這一嚴重危機,中共中央在1940年7月7日發表的《中共中央為抗戰三周年紀念對時局宣言》中指出:日本“企圖用封鎖我國際交通線,向我正面進攻及舉行天空轟炸等加重壓力與加重困難的辦法,達到其分裂中國內部,逼迫中國投降之目的”,“現在是中國空前投降危險與空前抗戰困難的時期”,號召“全國應該加緊團結起來,克服這種危險與困難”。於是,八路軍總部決定把醞釀成熟的破襲正太路設想付諸實施,出擊敵後交通線,給敵華北方面軍以有力打擊,粉碎日本的企圖,以利全國局勢好轉。
彭德懷副總司令親臨前線指揮作戰。
1940年8月8日,八路軍總部下達《戰役行動命令》,確定了戰役部署及作戰地域:晉察冀軍區以主力10個團破壞正太鐵路平定(不含)至石家莊段,重點破壞娘子關、平定段:對邊區周圍的北寧、津浦、德石、滄石、平漢等鐵路,應同時分派足夠部隊破襲之,阻擊可能向正太鐵路增援之敵。
第129師以主力8個團,附總部炮兵團1個營,破擊平定(含)至榆次段,重點破壞陽泉、張凈段;對根據地周圍的平漢、德石、同蒲、白晉鐵路及邯大、臨屯公路,應同時分派足夠部隊破襲;對平遼公路應派有力部隊積極活動。
第120師應破襲平遙以北同蒲鐵路及汾離公路;破襲同蒲鐵路部署應以重兵置於陽曲南北,阻敵向正太路增援,并力求以約兩個團進至榆次南北地區,配合第129師作戰;對晉西北腹地內各個敵據點與交通線,應分派部隊積極破襲。
總部特務團集結於下良、西營地區待命。戰役統一由八路軍總部指揮,戰役發起時間為8月20日。
百家堖--“百團大戰”彭德懷指揮所舊址。
晉察冀軍區於7月27日發出作戰命令,作出初步部署,並令軍區副參謀長唐延傑率偵察人員前往正太路附近偵察。8月15日下午,軍區在吊兒村召開主攻方面(正太路東段)作戰會議,確定抽調8個步兵團、1個騎兵團又兩個騎兵營、3個炮兵連、1個工兵連和5個游擊支隊,組成3支主力縱隊(即右縱隊、中央縱隊、左縱隊)、1支鉗制部隊和總預備隊,擔任正太鐵路作戰任務。同時,對平漢鐵路高碑店至石家莊(不含)段、北寧鐵路平津段、津浦鐵路泊頭鎮至唐官屯段也作了破襲部署,要求必須切斷上述日軍交通線,保證主攻方面作戰的順利進行。此外,還部署第2、第5、第8軍分區部隊,分別在同蒲鐵路北段、雁北地區及津浦鐵路沿線進行鉗制活動。
第129師於7月22日下達了準備進行正太戰役的指示,指定8個團參戰,要求參戰部隊作好準備。8月18日,在和順縣石拐鎮師前進指揮所召集作戰會議,傳達了本師《關於正大戰役的作戰命令》。
百團大戰作戰圖
初期直接參加正太鐵路破擊作戰總兵力約20個團,配合作戰的兵力遠遠超出此數。正太鐵路是華北日軍的重要交通命脈。破襲正太鐵路,日軍心然由平漢、同蒲路東西兩面反撲。為了阻敵增援,鉗制華北日軍兵力的機動,相機展開廣泛的破襲,收復敵佔據點,於是形成了八路軍百餘團參加正太戰役或配合正太戰役的局面。
1940年下半年,日軍華北方面軍約有27萬人,華北偽軍約14萬人(含蘇北)。駐正太鐵路沿線及其附近地區的有獨立混成第4旅(駐娘子關及其以西,司令部駐陽泉)、第8旅(娘子關以東,司令部駐石家莊)、第9旅(太原附近地區)。百團大戰之前,日本中國派遣軍於7月20日從華北抽調了6個步兵營和1個山炮營到武漢,增強第11集團軍對該地區的守備,其中有獨立混成第4、第9旅的部隊。加之獨立混成第8旅主力在冀中“掃蕩”,因此正太鐵路沿線日軍兵力相對減少。
百團大戰經歷了兩個主動進攻階段和一個反“掃蕩”階段。
1.第一階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
破擊娘子關之鐵路
1940年8月20日,八路軍冒雨通過山谷河流,避開日軍外圍據點,直接運動到正太路兩側,當晚向正太路全線突然發起攻擊,奇襲成功。
晉察冀軍區右縱隊(轄第5、第19團)負責破擊正太鐵路娘子關至亂柳段。20日20時,晉察冀軍區右縱隊主攻部隊第5團一部首先潛入娘子關村,殲滅村內偽軍,黎明攻克娘子關,隨後主力部隊掩護工兵,大量破壞敵工事,並將關東鐵路橋炸毀,隨後主動撤離娘子關。
八路軍郭天民、劉道生部隊佔領娘子關。(沙飛攝)
1940年8月23日,第5團再次攻佔娘子關,並炸毀娘子關以東石橋,破壞了程家隴底、磨河灘之間的鐵路。當晚第19團再次攻入移穰車站,炸毀水塔、鐵路。
進攻井陘礦煤礦(沙飛攝)
1940年8月20日夜,第3團對井陘煤礦的崗頭老礦和東王舍新礦同時發起攻擊。第1營在礦工幫助下迅速攻入新礦,殲敵警備隊一部,殘敵躲入碉堡死守。第2天下午,全殲守敵。隨後將礦區重要建築全部炸毀,搬走大部物資,使其半年以上不能恢復生產。第3團奪取了賈庄、南正日軍據點,破壞了南正至微水間鐵路。第2團攻佔乏驢嶺鐵橋東端堡壘,掩護工兵將鐵橋炸毀一段,並一度佔領蔡庄日軍據點。第16團第2營於20日夜攻入北峪,將守敵大部殲滅,21日掩護工兵破壞北峪石橋;其他各部攻佔地都,並將南峪守敵大部殲滅。24日,中央縱隊偵知井陘縣城已有日軍1000餘人,南峪、地都也有大批日軍增援,乃決定以一部監視和襲擾鐵路沿線之敵,主力集結於機動位置待機。
左縱隊(轄冀中警備旅第2團、軍區特務團、平井獲支隊)負責破襲微水至石家莊段。20日夜,平井獲支隊襲擊岩峰,爆破鐵路;特務團掩護群眾破壞岩峰至威州電線、公路。22日夜,特務團攻擊上安車站。
1940年8月23日夜,警備旅第2團攻入頭泉車站,奪下堡壘2個,隨後撤出鐵路沿線。25日至27日,連續出擊,破擊平山、獲鹿、微水、岩峰間公路。
第129師負責破襲正太路西段。該段有日軍獨立混成第4旅司令部駐地、煤礦基地陽泉,並有榆次方面獨立混成第9旅的策應。第129師左翼破擊隊轄第386旅第16團、決死第1縱隊第38、第25團等部,負責破襲正太路壽陽、榆次段。
《將軍與孤女》(沙飛攝)
1940年8月20日晚總攻發起后,第28團兵分三路,攻擊狼峪、張凈、芹泉車站;第30團向桑掌、燕子溝進攻。當晚攻佔桑掌,並將該處大橋破壞。21日佔領燕子溝,炸毀2兩座鐵橋。到23日,又攻克狼峪、芹泉等據點。在此期間,右翼隊還攻克了坡頭、辛庄、賽魚、鐵爐溝、小庄、張庄等車站和據點。
1940年,百團大戰期間,中國軍民夜間合力掀翻枕木和鐵軌。
至此,正太鐵路西段除壽陽等少數據點外,均為第129師所控制。由於部隊攻擊猛烈,正大路西段日軍數日內聯絡中斷,各據點日軍在被攻擊圍困之中,迅速被殲。第129師動員組織民眾,採用搬拆、爆破、火燒、水淹等方法,破壞鐵路、車站及其附屬設施。為掩護師破襲作戰,戰役開始時,第129師即以總預備隊的第14團佔領獅堖山。敵獨立混成第4旅力從8月21日上午起,集中陽泉日軍,並武裝日本僑民,連日出犯獅堖山。敵兵力由200餘人增至600餘人,在約20架次飛機轟炸掃射和施放毒劑的支援下,連續進行反撲。第129師總預備隊戰至25日,先後打退敵多次進攻。
1940年8月26日,日軍進一步增兵,繼續向獅堖山反撲。第14團在堅守6晝夜、殲敵400餘人後,主動撤出獅堖山主峰,繼續以小分隊鉗制日軍,主力轉移執行新的破路任務。
八路軍和游擊隊配合破襲日軍的交通運輸線
1940年9月2日,八路軍總部命令:從3日起結束正太戰役;各集團按8月26日命令的第二步行動方針轉移兵力,乘正太路遭破壞后,敵不能轉移兵力的有利時機,完成第二步計劃的任務。晉察冀軍區按照總部26日命令,組織進行盂北戰役。第129師由於日軍主力反擊,轉入打擊出犯日軍的作戰,對進擊和遼公路,收復和、遼兩城的任務,留待下階段完成。
八路軍戰士破路割電線
由於正太線的破襲戰,使盂縣以北日軍主力南調增援,守備兵力減弱,各據點已感到恐慌,晉察冀軍區部隊展開銳猛攻勢后,不少據點守軍開始動搖,9月5日下午,下社日軍在上社日軍接應下,退到上社,與上社日軍一同連夜向盂縣方向逃跑。9月5日晚,第19團趕到上社附近后,即與第2軍分區特務營向逃敵展開追擊。此時,第19團進至神泉、普田地區的第1營截斷了日軍退向盂縣的道路。6日9時,將該敵包圍於興道村。經5小時激戰,殲其大部,殘敵80餘東逃羅里掌山,復陷於第19、第5、第16團包圍之中。9日夜,日軍大半被殲,40餘人趁濃霧突圍,逃進盂縣城。第2團第3營於7日佔領西煙村,8日夜沖入日軍據守的土寨,日軍大肆放毒,突擊部隊全部中毒後退出,雙方各傷亡20餘人。9日、10日繼續圍困。11日,西煙日軍在盂縣日軍200餘人接應下,逃回盂縣。
八路軍破襲正太線鐵路
八路軍爆破正太路桑掌大鐵橋
八路軍炸毀鐵路橋
第120師為配合正太路破襲戰,從8月20日20時開始,對同蒲鐵路和晉西北主要公路展開大規模的破擊,攻取敵鐵路公路線上的據點。
康家會是忻靜公路上日軍最大的據點,駐有日偽軍50餘人,其東北石神有敵30人,西南利潤有敵10餘人,靜樂有敵100餘人。第358旅以第4團1個營進攻康家會,2個營在康家會以東的炭窯溝、青龍庄間設伏準備殲滅石神增援之敵;以第716團在康家會以西的硯灣設伏,準備殲滅利潤、靜樂增援之敵。8月21日零時30分,第4團第2營向康家會發起攻擊,拂曉時將守敵全殲。由靜樂乘2輛汽車增援的日軍40人被第716團殲滅,由石神增援之敵也大部被殲。
正太路東段大破襲(沙飛攝)
第120師獨1旅於8月23日開始行動,第715團曾先後2次襲擊寨子村,同時襲擊嵐縣。第2團破壞峪口至圪洞公路數里,又在班家莊以西山地伏擊日軍,並連襲石門鄢、寺圪塔敵據點。8月31日凌晨,獨2旅第714團猛襲寧武、朔縣間陽方口,燒毀了車站,切斷了同蒲鐵路,戰鬥斃傷敵120餘人,俘日軍2人、偽軍32人。暫1師一度襲入五寨;決死第2、第4縱隊切斷了汾離公路,並一度襲入汾陽以西的王家池;第359旅第717團多次擊退柳林出擾之敵。
第120師在晉西北先後作戰180多次,殲日偽軍800餘人,攻克康家會、陽方口、平社、龍泉等敵車站和據點,一度切斷了同蒲鐵路北段以及忻靜、太汾、汾離公路敵軍交通線,鉗制了日軍大量兵力,使其難以增援正太路,有力地支援了第129師、晉察冀軍區方面的作戰。百團大戰第一階段大體上在9月10日結束。
2.第二階段(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
中共中央1940年9月10日指示:“根據中央七七宣言與七七決定,我八路軍新四軍全部力量,在目前加強團結時期,應集中其主要注意力於打擊日軍,應仿照華北百團戰役先例,在山東及華中組織一次至幾次有計劃的大規模的對敵進攻行動,在華北則應擴大百團戰役行動到那些尚未遭受打擊的日軍方面去,用以縮小敵占區,擴大根據地,打通封鎖線,提高戰鬥力”,“擊敵和友是目前軍事行動的總方針。”
1940年9月16日,總部下達了百團大戰第二階段作戰命令,指示第二階段作戰目的是擴大戰果;作戰基本方針是繼續破壞日軍交通,摧毀深入根據地的某些據點。
百團大戰第二階段,晉察冀軍區主要進行了淶靈戰役,第129師主要進行了榆遼戰役,第120師主要破擊了同蒲路。
• 淶靈戰役
八路軍的重機槍戰鬥陣地
晉察冀軍區決定調集部隊,組織淶靈戰役。
1940年9月22日22時,淶靈戰役開始,右翼隊向淶源縣城及其周圍據點發起猛烈攻擊。經一夜激戰,奪佔東、西、南關,日軍退入城內。
百團大戰第二階段,淶靈戰役三甲村戰鬥后,被俘的日偽軍及家屬。
1940年9月26日,右翼隊其他部隊和平西軍分區第9團也連克桃花堡、白樂堡、吉家莊、辛庄、北口、下北頭、白石口、中庄、王喜洞、劉家嘴、張家峪、北石佛、金家井等13個據點。戰役發起的第2天,日軍開始由張家口等地南援,由於破路不徹底,日軍推進迅速。
1940年9月28日中午,日偽軍3000餘人搭乘汽車,在坦克20輛、飛機4架的掩護下,進抵淶源城。在這種情況下,右翼隊已難開展有利的攻勢,晉察冀軍區乃決心轉移攻勢於靈丘地區,第一步掃除靈丘、渾源間敵據點,第二步奪取大營東南至神堂堡一線及大營、沙河以北山地內敵據點。10月2日,晉察冀軍區命令右翼隊主力集結淶源以東及東南地區整理,一部監視鉗制淶源之敵,另以第1、第2團歸左翼隊指揮,加入左翼隊作戰。
1940年10月8日夜,第1團第1營乘南坡頭日軍一部出動襲擊第2團之機,向南坡頭髮起進攻,一舉襲入敵陣,殲敵大部,殘敵逃竄。同時,第6團第1營攻克搶風嶺,青磁窯日軍望風而逃,9日夜,第6團第3營攻擊了金峰店。此外,向靈丘、廣靈間出擊的第26團8日夜曾一度攻入黃台寺。
1940年10月9日,晉察冀軍區發覺第1軍分區《抗敵報》第35期9月22日社論無意中將百團大戰第二階段企圖泄露。這時,靈丘方面,渾源、廣靈日軍1300餘人南援,開始反撲。淶源、易縣、保定、望都、定縣、完縣、唐縣、曲陽、五台等地,日軍正集結兵力,準備糧彈。淶靈戰役持續18天,共斃傷日偽軍1000餘人,俘日軍49人、偽軍237人,八路軍傷亡1419人。
八路軍騎兵跨過正太路出擊。(沙飛攝)
冀中軍區決定以第18、第23、第30團等部計10個營,共8500餘人,編為左翼隊、中央隊、右翼隊進入這個地區作戰。計劃首先以兩翼部隊鉗制日軍,吸引日軍於任河大肅中心區以外,爾後以中央隊突入中心區,打開局面。
1940年10月1日戰役開始。左翼隊(第18團)進入瀦龍河以東,河間、任丘以西地區,2日至6日,連續攻克連家莊、東固賢、良村。7日夜,玉皇廟、豐樂堡、劉善寺各據點日軍望風逃竄。右翼隊(第30團)4個營進入大城以東、子牙河以東地區活動,至7日,連克李民居、鄧莊子、石疙疽、西劉庄、臧莊子、陳村等據點,並大舉破路挖溝。中央隊(第23團)2個營北渡滹沱河,10月1日,伏擊由商家林出動搶糧的日軍100餘人,殲敵90餘人,繳獲全部武器。9日,在白馬堂伏擊由留各庄到里坦之敵,全殲日偽20人。
1940年10月15至20日,進行以子牙河東西兩岸為重點的第二期作戰,在任河大肅中心區,只留小部隊堅持。中央隊19日夜攻克半截河據點,破壞其附近的古洋河上的橋樑。右翼隊面臨敵情嚴重,無力採取大的行動。左翼隊16日夜克大麴堤、任丘石門橋,18日又克王盤敵據點。
任河大肅戰役,斃傷日軍805人、偽軍322人、俘日軍3人、偽軍326人,攻克據點29個,冀中軍區部隊傷亡573人。此役鉗制了日軍的兵力,有力地配合了淶靈戰役。
• 榆遼戰役
1940年9月24日,三八六旅突破榆社城垣。
1940年9月22日,八路軍第129師下達榆遼戰役基本命令,決定以突然襲擊手段消滅榆社至小嶺底之敵,收復據點摧毀公路,並乘勢向遼縣進展,相機收復遼縣。
八路軍攻克淶源東田堡
1940年30日9時左右,左翼隊趕到紅崖頭以南山地,右翼隊尚未到達預伏地區。武鄉日軍600餘人正越過預伏地區,其先頭與右翼隊遭遇。左翼隊迅速向日軍的后尾、側翼同時展開攻擊,日軍在飛機8架掩護下,佔領高地頑抗。戰鬥持續了兩天一夜,雙方傷亡慘重。
1940年10月1日黃昏,遼縣西援日軍500餘人突破右翼隊阻擊,逼近左翼隊指揮所附近,左翼隊奉命撤出戰鬥。同日,八路軍總部鑒於遼縣、武鄉日軍會合,陽泉南援日軍1000餘人已抵遼縣以北的寒王鎮,第129師相當疲勞,傷亡較大,判斷增援遼、榆地區的日軍可能趁勢“掃蕩”太北地區,乃決定結束榆遼戰役。
• 破擊同蒲鐵路
1940年9月12日,第120師下達了同蒲鐵路北段行動計劃,決心從9月20日開始破擊同蒲鐵路寧武、忻縣段(重點在寧武、大牛店之間)。
1940年9月14日,第358旅從根據地婁煩以西地區出發,北越靜樂、嵐縣公路,16日到達馬家溝集結。該旅以第3支隊(轄第7、第8團、特務營)襲擊頭馬營。
1940年9月18日24時,第3支隊以特務營向頭馬營發起攻擊,以第7、第8團打援。戰鬥至翌日晨,寧化堡日軍40餘人增援頭馬營,行至山寨村被打援部隊包圍殲滅。20日,羊圈嶺日軍約200餘人前出至里鄢村企圖反撲。該旅第716團於當日14時向里鄢村之敵發起攻擊,次日拂曉,該敵惟恐被殲,逃回羊圈嶺。
獨1旅於9月16日夜東渡汾河。18日得悉,羊圈嶺日軍400餘人襲擊雁北支隊撲空后返回上庄,乃決心圍殲該敵。遂於18日13時向該敵發起攻擊,激戰至19日凌晨,旅主力撤出戰鬥執行破擊任務,殘敵向羊圈嶺退去。這次戰鬥,獨1旅傷亡105人,斃傷日軍約200人。各部隊擊破阻擾之敵後,即投入對同蒲鐵路的破擊作戰。
1940年9月22日晚,第358旅第4團(附師屬工兵連)、師特務團前出到段家嶺、軒崗間破壞同蒲鐵路數段。與此同時,第2團襲擊奇村,第715團襲擊忻口、樓板寨。23晚,第2團破壞忻口以南鐵路,第715團破壞忻口以北鐵路。25日夜,第715團再次破壞了大牛店、軒崗段鐵路。獨2旅也於朔縣、寧武間破壞鐵路數段。第120師經過6天的破擊作戰,使同蒲鐵路交通再次中斷。
3. 第三階段(1940年10月6日至1941年1月24日)
日軍在華北的廣大地區連續遭到八路軍兩次大規模攻勢的打擊,為防止局勢繼續惡化,儘快穩住佔領區,遂調集重兵,從10月6日起,先後對華北各抗日根據地進行報復“掃蕩”,企圖趁八路軍連續作戰來不及休整之機,打擊八路軍主力,毀滅抗日根據地。
在榆遼戰役結束的10月1日,八路軍總部在給各大區的指示中,就指出增援遼、榆之敵可能順勢“掃蕩”太北地區,各部應有相應的準備。
1940年10月19日,八路軍總部下達了反“掃蕩”作戰計劃,據此各地區軍民展開了反“掃蕩”作戰。
• 晉東南反“掃蕩”
1940年,獅腦山大戰中八路軍的機槍陣地
八路軍野戰政治部主任羅瑞卿(右二)等在關家堖戰場
1940年10月29日,“掃蕩”黃煙洞之敵第36師一部500餘人,輜重民夫400餘人,經左會進到蟠龍以東的關家堖,準備返回武鄉。當日13時,八路軍總部令第129師集中主力殲滅該敵。當日夜,第129師以第385、第386旅主力,新10旅及決死第1縱隊各一部,將該敵包圍於關家堖,擬於次日4時發起總攻。被圍之敵除緊急構築工事外,趁夜暗襲佔了關家堖西南的鳳坑頂高地,以兩處制高點,互為犄角,固守頑抗。第129師按原定計劃向關家堖之敵發起進攻,並分兵一部奪取鳳堖頂。第129師部隊迅速突破敵防禦,將其壓縮於狹小地區,展開白刃搏鬥,激戰持續到31日拂曉,敵大部彼殲,僅剩60多人死守陣地。下午,黃煙洞方面之敵1500餘人,在飛機10餘架支援下馳援。第129師撤出戰鬥。殘敵在援敵接應下,遺屍280餘具,向洪水逃去。至此,日軍大部已由根據地中心區撤走。
1940年11月初,太行南部黎城日軍北犯南、北委泉,繼向西井進犯,襄垣日軍經西營向蟠龍進犯,企圖台擊東田及八路軍總部所在地磚壁一帶。第386旅奉命急赴蟠龍以東的大陌村南北一線阻擊進犯之敵,掩護八路軍總部轉移。
1940年11月3日9時,部隊剛在大陌村一帶部署就緒,即與來敵展開激戰。日軍連續發動進攻,並奪佔大陌村部分陣地。第386旅頑強扼守,一直堅持到4日凌晨4時,在八路軍總部順利轉移后,才撤出戰鬥。日軍合擊企圖未逞,於5日向白晉線退去。
太行區北部,和順敵2500餘人經寒王鎮、長城鎮於11月3日到榆社,加強了榆、遼、武地區日軍力量。此後,對榆遼公路以南講堂、嶺上、宋家莊、郭郊、大有一帶進行了反覆“掃蕩”。在根據地軍民的襲擾打擊下,至 13 日,日軍先後退回據點。太行區歷時40天的反“掃蕩”結束。
太岳地區從11月17日開始,日軍以第37師一部從沁縣、南關鎮出發,以獨立混成第16旅一部從平遙、介休、霍縣出發,以第41師1個營從洪洞出發,共7000餘人,分路合擊沁源及其以北的郭道鎮地區。為避敵鋒芒,太岳軍區將領導機關與主力部隊組成沁東、沁西2個支隊,轉移於日軍合擊圈外的沁河兩岸地區,打擊日軍分散活動的部隊。日軍在地方武裝襲擾下,於23日進抵合擊地區后,即實行分散“清剿”。沁源縣受摧殘最嚴重,被害群眾達5000餘人,佔全縣人口1/10,牲畜被殺近萬頭,被搶走7000餘頭,房屋被毀3~4萬間。
大岳軍區部隊抓住日軍四齣“清剿”,兵力分散的機會,積極打擊日軍。23日,沁西支隊第42團在官灘殲滅日軍100餘人。27日,第42、第59團各一部又在胡漢坪、馬背一帶斃傷日軍160餘人。沁東支隊第17、第57團,先後在光凹、陳家溝、龍佛寺、吾元鎮、南衛村、南里等處予敵嚴重打擊,其中第17團龍佛寺戰鬥,即殲日軍100餘人。第212旅在交口地區也予敵以重創。日軍被迫於12月5日分路撤出太岳區。
• 晉察冀邊區反“掃蕩”
晉察冀邊區的反“掃蕩”作戰,從日軍首先進攻的平西地區開始,逐次展開。平西反“掃蕩”平西抗日根據地直接威脅著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部駐地和華北偽政權中心北平,以及華北的主要交通線平漢、平綏線,是日軍對晉察冀邊首先“掃蕩”的目標。
1940年10月13日,日偽軍1萬餘人分10路向平西根據地中心地區-三坡合擊。日軍採取穩紮穩打,依靠據點逐步推進的戰術,每日前進5~10公里。
北嶽區冬季反“掃蕩”戰役
日軍進到三坡地區后,大肆燒殺,大量糧食被搶走。從23日起,日軍開始分途撤退。到10月底,主力退出平西,但仍留2000人以上兵力在平西抗日根據地內修築據點、公路,僅在昌平、宛平地區就增加據點14處,控制了東齋堂、杜家莊等村莊。平西抗日根據地開始出現退縮、減小現象。
1940年10月19日,八路軍總部指示:進攻平西、太行區之敵均可能轉而進攻北嶽區,晉察冀邊區應立即準備粉碎敵之“掃蕩”的作戰,黨政軍民應切實配合,進行深入的戰鬥動員,主力應集結適當位置,準備堅決消滅一兩路進犯之敵。井指示第129、第120師積極配合作戰。
1940年11月9日,日軍第110師等部及偽軍共1.4萬餘人,首先重點“掃蕩”第1軍分區所屬地區。易縣、大龍華、王安鎮、淶源、插箭嶺之線日偽軍由北向南,保定、滿城日偽軍由東向西,相互策應,企圖壓迫軍分區部隊於狹小地區,進行決戰。
1940年11月10日,晉察冀軍區下達反“掃蕩”的作戰方針和部署。12日,針對日軍大肆燒殺與破壞的行動,又指示:主力在不妨礙機動原則下仍可分散一部(不超過1/3的兵力)堅決打擊敵之燒殺企圖。
黃土嶺戰鬥中八路軍繳獲的武器。
1940年11月13日,完縣、唐縣等地日偽軍出動2700餘人,向第3軍分區所屬地區進犯。11月14 日,定襄、東冶、五台日偽軍約2600人分兩路向阜平及其西南地區迫進。日軍東西兩線策應,合擊阜平以北的台峪。晉察冀軍區司令部及第3、第5軍分區指揮機關和第2、第3、第6團等部隊在敵合圍圈即將形成之前轉移外線。16日,日軍合擊台峪、張家峪地區。未能轉移出去的游擊軍艱苦奮戰,司令員王溥、政治部副主任郝玉明犧牲,部隊傷亡100餘人。
1940年11月18日,合擊台峪之敵從王快進佔旱平城。21日,由大營經神堂堡、吳王口之敵,和由五台經台懷、石咀、龍泉關、下關之敵,也會合於阜平城。日軍占阜平后,由阜平中心區向外,由周圍各據點向內,對第3軍分區所屬地區連續合擊,反覆“掃蕩”,殘酷燒殺破壞。
攻克阜平縣東之王快鎮敵據點時的我軍前線指揮所。
至1940年12月3日,日軍大部退出北嶽區,但在阜平、王快、黨城、曲陽之線,留駐1000餘人,繼續建點修路,企圖久踞。為迫退深入阜平之敵,拔除敵佔據點,徹底粉碎日偽“掃蕩”,12月9日,晉察冀軍區組織第2、第3、第4、第6團進行阜(平)王(快)戰役。
1940年12月14日21時,第6團向東庄之敵發起猛攻,第1營攻克東庄北山堡壘3個,沖入村內,日軍反撲奪回堡壘,斃傷日軍170餘人。第4團向阜平之敵展開攻擊,第2團、游擊軍一度攻入黨城和靈山。21日王快之敵130餘人押送100餘馱子軍需品,行至王林口被全殲。
1940年12月26日,平漢路宣村地區伏擊戰,炸毀日軍列車及所載汽車14輛,重炮3門。27日,由阜平東庄北犯之敵1200餘人,在羅峪、土門遭襲擊,死傷140餘人。留駐之日軍被迫於1941年元旦起先後從阜平、東庄、王快撤退。到1月4日,持續55天的反“掃蕩”基本結束,晉察冀軍區共斃傷日偽軍2000餘人,自身傷亡1382人。
• 晉西北反“掃蕩”
繳獲的日軍槍支武器(晉察冀軍區三分區2團1連李永生)
百團大戰第二階段結束后,第120師預料日軍必來報復,積極準備反“掃蕩”。10月30日,該師奉命組建晉西北軍區,11月7日在興縣李家灣舉行了軍區成立大會。晉西北軍區轄直屬軍分區及第2、第3、第4、第8、雁北等6個軍分區。
河北平山縣郭蘇鎮的八路軍傷病員慰問站
日軍和漢奸偽裝八路軍,誘殺群眾;派出基幹支隊分進合擊,反覆“掃蕩”,尋殲黨政軍領導機關;重點破壞八路軍後方機關和設施。據不完全統計,此次“掃蕩”中,群眾被慘殺者達5000餘人,僅興縣地區被搶、被燒的糧食即達15萬斤,僅第4軍分區被搶、被殺牲畜即達5000餘頭,被燒毀的房屋、窯洞達1.9萬多間。
百團大戰後民兵在太行山拆除日軍防禦工事
為粉碎日軍企圖,12月27日,晉西北軍區指示各分區動員一切力量,打破日軍修路築點計劃;命令第358旅負責打擊嵐縣至大蛇頭、普明至赤堅嶺修路之敵,獨1旅負責破擊大武至臨縣公路,決死第4縱隊破擊大武至方山公路。據此,獨1旅第2團組織群眾2000餘人2次破擊大武、三交間公路,使臨縣之敵不得不繞道方山與離石聯繫;離石游擊隊帶領群眾兩次破擊離石、軍渡問公路,毀公路30餘里;第2、第35團各一部,連續襲擊汾陽至柳林公路線上的信義、上白霜、張家山等據點。在內線堅持的各團抽調幹部組成便衣工作團與地方工作團一起,破壞敵新建據點周圍的“維持會”。第715團一部與臨縣游擊隊一起襲入臨縣縣城,捕捉了南關“維持會”代表。決死第2縱隊第4團深入到晉中平川,在下曲鎮誘伏文水之敵,殲日偽軍100餘人;工衛旅在太汾公路連續進行了破擊戰。
第358旅第716團奉命由婁煩以西出發,趕到興縣界河口附近,與在第7團相配合,打擊“掃蕩”之敵與襲擊駐止之敵,使敵下敢出擾。
從1941年1月2日起,日偽軍開始分途撤退,到1月24日全部退回原據點。晉西北軍區冬季反“掃蕩”,歷時40天,殲敵2500餘人,破壞公路125公里,橋樑23座,在戰役中被敵侵佔的所有城鎮全部收復。
第120師 | 獨立第3支隊-第7、第8團 | |
第358旅-第4、第716團 | ||
第359旅-第717團、津南自衛軍(即第719團)、雁北支隊 | ||
獨立第1旅-第2、第715團 | ||
獨立第2旅-第5、第6、第714團 | ||
大青山騎兵支隊-第1、第2、第3團,第4支隊 | ||
師教導團 | ||
師特務團 | ||
決死第2縱隊-第4、第5、第6團,洪趙縱隊 | ||
決死第4縱隊-第19、第20、第35團 | ||
暫編第1師-第36、第37團 | ||
工衛旅-第21、第22團新軍總部特務團(歸暫1師指揮) | ||
第115師晉西獨立支隊第3團(歸第120師指揮) | ||
第129師 | 第129師兼太行軍區 | 第385旅-第13、第14、第769團 |
新編第1旅-第1、第2團 | ||
新編第10旅-第28、第29、第30團 | ||
新編第11旅-第31、第32、第33團第34團(原師特務團) | ||
隨校(相當於1個團) | ||
師特務營、抗大總校等(相當於1個團) | ||
決死第3縱隊-第7、第8、第9團 | ||
八路軍總部特務團、炮兵團 | ||
第386旅兼太岳軍區(對外稱太岳縱隊)-第16、第17、第18、第772團 | ||
決死第1縱隊-第25、第38、第42、第57、第59團 | ||
新軍第212旅-第54、第55、第56團 | ||
冀南軍區 | 新編第4旅-第10、第11團 | |
新編第7旅-第19、第21團 | ||
新編第8旅-第22、.第23、第24團 | ||
新編第9旅-第25、第26、第27團 | ||
晉察冀軍區 | 北嶽區 | 第1軍分區-第1、第3、第25、第26團 |
第2軍分區-第4、第19團 | ||
第3軍分區-第2、第20團 | ||
第4軍分區-第5團、軍區特務團 | ||
第5軍分區-第6團、察綏支隊 | ||
教導團、騎兵第1團3個相當於團的部隊 | ||
游擊軍 | ||
冀中軍區 | 第6軍分區-警備旅第1、第2團 | |
第7軍分區-第17、第22團 | ||
第8軍分區-第23、第30團 | ||
第9軍分區-第18、第24、第33團 | ||
第10軍分區-第27、第29、第32團 | ||
南進支隊第16團 | ||
教導團、騎兵第2團 | ||
回民支隊 | ||
冀察熱遼挺進軍 | 平西軍分區-第7、第9團 | |
平北軍分區-第10團 | ||
冀東軍分區-第12、第13團 |
百團大戰破襲重點是由石家莊至太原的鐵路、敵軍據點、鐵路沿線的井陘、陽泉煤礦和白圭至長治鐵路及平漢路北段,當時防守在這些鐵路沿線的,是日軍獨立混成第8、第4、第9、第3、第16旅團,和第36師團、第110師團及獨立混成第1、第15旅團。
根據八路軍戰報統計,參與作戰的日軍計有第110師團及25師團全部,41師團、26師團、36師團各2個聯隊,37師團及35師團各1個聯隊,第1第2第3第4第5第7第9混成旅團全部,第15第6等獨立混成旅團各一部,此外還有偽治安軍、偽蒙軍、偽滿洲國軍、偽警備隊、偽警察、偽憲兵及特務機關和所有移民等。
1940年12月10日八路軍總部公布,從8月20日至12月5日的3個半月中,八路軍共進行大小戰鬥1824次,斃傷日軍20645人(內有營長以上軍官18人),偽軍5155人,俘虜日軍281人,偽軍1407人,日軍自動攜械投誠者47人,偽軍反正者1845人(以上共46380人);繳獲各種槍5942支(挺),各種炮53門;破壞鐵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橋樑213座,火車站37個,隧道11個,鐵軌21.7萬餘根,枕木154.9萬餘根,電線桿10.9萬餘根,收電話線42.4萬餘公斤;破壞煤礦5個,倉庫11所。此外,還繳獲與破壞了其他大量軍用物資。日偽軍兵力損失,若加上晉察冀軍區阜王戰役斃傷的2000餘人,晉西北反“掃蕩”斃傷的2500餘人,則達到50880餘人。
據日軍統計,正太、同蒲及平漢鐵路共44681米道軌、93米隧道以及1014米橋樑被破壞,2440根電線桿或被切斷,或被倒壞,146公里電線被切斷;井陘新礦至少半年不能產煤。
八路軍在百團大戰前3個半月作戰中,傷亡1.7萬人,中毒2萬餘人。129師戰後統計,百團大戰中該師各部傷亡7362人,失聯450人,全師百團大戰戰鬥減員達7812人。
百團大戰沉重打擊了敵華北方面軍的“囚籠政策”,對日軍震動極大。經過這一戰役,日軍內部進行了深刻的反省,總結經驗教訓,對情報機構進行了空前的改革和加強,進一步明確了在華北作戰以中共軍隊為重點的指導思想。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部把此役稱為挖心戰,每年8月20日,作為挖心戰紀念日。
百團大戰推遲了日本的南進步伐,但由於戰役規模和持續時間,都超過了部隊和根據地補給能力的限度,部隊消耗過大,在日軍報復“掃蕩”時,已相當疲勞,因此對日軍打擊不力,使根據地遭到嚴重的摧殘和破壞,加重了以後的困難。在有些地區,如太岳、平西抗日根據地,開始出現縮小現象。正因如此,中共黨內關於應否發動百團大戰發生爭議。在華北座談會上,百團大戰問題被提出討論,並受到尖銳指責。
百團大戰以華北的勝利影響全國戰局,制止國民黨內存在的妥協危機;同時百團大戰的發動加強國民黨團結的目的。百團大戰在華北予日軍以重大打擊,直接減輕了日軍對國民黨戰場的壓力,使日本企圖利用德、意勝利的形勢加大對國民黨軍事壓力,以徹底解決“中國事變”的方針落空;在政治上,打破了國民黨散布的“八路軍游而不擊”、“專打友軍”的謠言。
歡迎“百團大戰”凱旋歸來的八路軍
百團大戰是在中國抗戰處於困難、妥協投降空氣甚濃的時候取得重大勝利的,具有重大的軍事和政治意義。它鉗制了大批在華日軍,1941年初日軍又將第17、第33師由華中調往華北,從而進一步減輕了華中正面戰場的壓力;極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氣,百團大戰的捷報傳開之後,舉國上下一片歡騰,報社電台相繼發表社論、社評,各地紛紛舉行祝捷會、慶功會,群情振奮,增強了戰勝困難的勇氣,遏制了妥協投降的暗流,增強了全國軍民抗戰到底的信心;提高了共產黨、八路軍的聲威,揭破了八路軍“游而不擊”等謊言,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是抗日的中流砥柱,是爭取抗戰勝利的希望所在。(《中國抗日戰爭全史》)
“百團大戰是一個主動的進攻戰役,使日軍在華北的主要鐵路、公路受到廣泛破壞,井陘煤礦被徹底破壞,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囚籠政策、治安肅正、以戰養戰等陰謀計劃。敵華北方面軍在其作戰記錄中也承認:此次襲擊,完全出乎我軍意料之外,損失甚大,需要長時期和巨款方能恢復。”(聶榮臻答《抗敵報》記者問)
“百團大戰是具有全國性的戰略意義的偉大戰役,它加強了同胞的勝利信心,促進了全國的團結,使敵人困難實現其威脅利誘之陰謀。“(朱德)
“百團大戰使敵人大為震動,驚呼“對華北應有再認識”,多田駿因其“囚籠政策”之破產而滾蛋,繼任者為岡村寧次,提出“治安強化運動”的方針,取消戰爭初期“剿共滅黨”的口號,改為致力於剿共。”(葉劍英《八路軍七年來在華北抗戰的概況*(一九四四年八月三日)》)
“百團大戰給予日軍以很大的震蕩,使日軍重新考慮了問題,提出了治安強化運動的方針,取消了剿共滅黨的口號,而致力於剿共。”(鄧小平《五年來對敵鬥爭的概略總結與今後對敵鬥爭的方針》)
“這次戰役大大提高了華北人民群眾敵後抗日的勝利信心,對日寇當時的誘降政策以及東方慕尼黑陰謀以很大打擊,給蔣管區人民以很大興奮。此役也給了投降派又一次打擊,提高了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的聲威,打擊了國民黨製造所謂八路軍“游而不擊”的謠言。”(彭德懷)
“經過長時間的籌劃,朱德和彭德懷在1940年8月初發布最後命令,對日軍展開百團大戰。……整個華北地區,從晉北山區到東海岸,從南面的黃河到北面的長城,都成了戰場,戰鬥日以繼夜,一連廝殺了五個月。一百團人打擊了日軍的整個經濟、交通線和封鎖網,戰鬥是熾烈而無情的。日軍所有的煤礦、電廠、鐵路、橋樑、公路、車輛和電訊都遭到破壞。”(史沫特萊《偉大的道路》)
“查頑敵陸續增兵,企圖掃蕩華北,截斷我西北之國際交通,兄等抽調勁旅,事以迎頭痛擊,粉碎其陰謀毒計,至深佩慰”“貴部發動百團大戰,不惟予敵寇以致命打擊,且與友軍以精神上之鼓舞。”(衛立煌1940年8月26日、28日致電朱德)
“華北我軍出擊之日,正是敵機一百七十架狂炸我陪都,市區大火、精華悉付一炬之時。… …敵機之繼續不斷地向我陪都猛烈施行轟炸,主要的目標乃在使我大後方造成恐怖的空氣,動搖人心,沮喪士氣,藉以配合政治上的進攻,打擊我抗戰意志,華北勝利粉碎了敵寇這種政治陰謀,堅定了全國抗戰意志,而使一般動搖妥協分子無從得逞。”(《力報》 1940年9月12日)
“宜昌戰後三個月,各線無大戰事,戰況的沉悶在日軍方面照例是整理補充,以備下一次攻勢,在我們方面,也是在觀望日軍的動向,針對日軍的企圖,以從事新的部署,就在這夾縫中間,傳來了北方的捷音。”(《大公報》 1940年9月5日)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我軍參加兵力最多、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戰果最豐富的一次戰役。”(人民網)
百團大戰粉碎了日軍的“囚籠政策”,推遲了日軍的南進步伐,增強了全國軍民取得抗戰勝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聲望。
• 百團大戰紀念碑
百團大戰紀念碑在山西省陽泉市區南6公里,獅腦山主峰上,這裡是“百團大戰”第一階段的主戰場之一。紀念碑包括百團大戰紀念碑和百團大戰紀念館兩個部分。1987年6月30日,百團大戰紀念碑竣工建成。1997年,百團大戰紀念碑(館)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首批“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百團大戰紀念碑
百團大戰總指揮部磚壁舊址位於距長治市武鄉縣城94華里的東部山區。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12月,百團大戰總指揮部磚壁舊址入選《全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名錄》。
名稱 | 類別 | 播出/上映時間 |
《百團大戰》 | 電影 | 2015年8月28日 |
《百團大戰》 | 電視劇 | 199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