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關村
娘子關村
娘子關村地處娘子關村,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亦有山西東大門之稱,這裡群山環抱,綠水纏繞,交通便捷,資源豐富,是著名的旅遊勝地。被譽為“天下第九關”的長城古堡連接傍山而築的古長城如兩翼飛展,為古老的娘子關經濟起飛展開了新的翅膀。內城門上鐫刻的“京畿藩屏”四個大字記載了這方土地為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史所作出的艱辛和貢獻。娘子關村的水磨面味道香甜,享譽三晉。水磨面分玉米面、豆面、小麥面以及各種雜麵。石榴和柿子在娘子關村也比較多,味美價廉。
20徠19年7月28日,娘子關村入選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娘子關鎮位於平定縣東北部45公里處,與河北省井陘縣接壤,是山西對外開放的東大門。交通便利,石太鐵路、高速公路和省道陽井線穿鎮而過。
娘子關村
娘子關村
從春秋戰國時代開始,山西一直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明代北京成為國都之後,山西位於北京的外屏位置,肩負著保衛京城的責任。作為萬里長城的著名關隘,娘子關號稱“三晉之門戶,京都之咽喉”,因而也就有著非同尋常的地理意義。沿著千百年來無數行人軍旅走過的關道,我們尋找娘子關的歷史脈絡,娘子關現存建築為明代重建,據史料記載,娘子關的軍事歷史至今已有1800多年,名稱也幾經更改,先後有董卓壘、葦澤關、承天軍、娘子關多種稱謂,“娘子”之名的來歷又和介山氏、平陽公主有著關聯,極富有人性化色彩。
同期:馬貴翔(娘子關導遊)關於娘子關的來歷,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是春秋時期,介子推之妹介山氏為了改變寒食節的習俗,千里迢迢來到娘子關自焚,後來建有妒女祠,也叫娘子廟。另一種說法呢,就是平陽公主,她是唐高祖李淵的三女兒,當時率領娘子軍在葦澤關上駐守過,所以改名為娘子關。
娘子關村位於山西、河北兩省交界的平定縣內,它扼晉冀之咽喉,在諸國征戰、殺伐不斷的形勢之中,在歷代政治家、軍事家的注目之下,歷盡滄桑,終被造就成名垂青史的千古雄關。娘子關,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妹平陽公主率娘子軍駐守,故得名此名。其地勢險要,自古為太行山重要通道,兵家必爭之地,從東漢後期董卓駐兵設“董卓壘”開始的1800多年間,歷代均有相應的軍事設施,現存有固關長城、成天寨、娘子關關城等豐富的戰爭文化遺產,“雄關百二誰為最,要路三千此併名”,自秦漢至清代,娘子關一直是“上通秦晉,下接燕趙,往來商旅糜為遵行,上下之要路,出入之中途也”,留下了許多古店鋪、古客棧,由此形成娘子關特有的建築形式,前店后居。
娘子關村依山而建,順水而居,房舍多為石頭壘砌,每間房屋都有百年以上的歷史。水網似的溪水沿著牆基穿房過戶,村中的婦女各自在家門口洗衣洗菜。水從石槽流過,又淌進一個個階梯式的圓形石臼,之後不知在什麼地方消失了。打開院內的“井”蓋,彎下腰就能從裡面拎起一桶盪著水花的河水。有的村民在自家的院中修建小橋自娛自樂,讓溪水沿著院子轉。頭頂上葡萄架,橋邊石桌石凳,夜晚有流淌的水聲相伴,觀花賞月,世外桃源之感油然而生。水給了村子靈氣,形成了“人在水上走,水在屋下流”的人間美景。
娘子關村
2004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實現57598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完成6176l萬元,財政總收入1619.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3455元。曾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山西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地處太行山中段。它是由東西向的綿河橫穿南北向的太行山形成的。娘子關村以東的河谷海拔僅350米,南岸的綿山海拔為850米,高差達500米,在高山深谷之間,一條古道貫穿東西,娘子關就雄踞在這條古道上。
娘子關村也叫“葦澤村”,因與長流不息的綿水相伴,兩岸樹木茂密,河邊葦葉叢生,而得名“葦澤”。隋代娘子關開通商道后,娘子關村便成了人口密集、商旅往來的交通要驛。今天的娘子關村分成大口村、小口村、娘子關村三個部分,三個村落從上而下,首尾相連,分佈在長約2公里的沿河岸邊,儼然一派江南水鄉的景色。
平陽公主她作為一代女將,作為皇家貴族來說,在歷史上是非常罕見的,在娘子關留下了很多的故事,據說在她守城期間,常常是身不離鞍,手不離刀,表現得異常勇敢,娘子關與她的英名一直保留到如今。因為介子推之妹生活在春秋時期,而娘子關是在唐朝之後才改的名,所以娘子關的名稱和平陽公主有關的說法流傳的更為廣泛。公元617年5月,李淵父子在太原起兵,徠平陽公主讓丈夫柴紹從長安趕往太原協助父親,她則女扮男裝回到老家戶縣,自稱李公子,將家產變賣,招兵買馬,配合父親起兵。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裡,平陽公主的軍隊很快發展到七萬多人,當時人稱娘子軍。
公元617年9月,李淵主力渡過黃河,才知道女兒已在關中為他打下一大片地盤。平陽公主挑選了一萬多精兵與李世民會師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長安。可以說,平陽公主為李唐王朝的創建立下了汗馬功勞,平陽公主死後,唐高祖李淵破例派了一支鼓樂隊,按當時的禮儀,婦女哀葬不得大奏哀樂,朝廷大臣中有人提出反對,李淵斥責:“公主統帥千軍萬馬,非常婦女之匹,何得無鼓吹”,同時,又按照謚法中“明德有功曰昭”的說法,追謚平陽公主為“昭”,由此可見,平陽公主當時的威望之高。
山西自古出名將,如戰國的廉頗、李牧,漢代的衛青、霍去病、李廣;三國的關羽、張遼;唐代的尉遲恭、薛仁貴;宋代的楊業、狄青等等,他們的英名家喻戶曉,與他們相比,平陽公主毫不遜色,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性將領,在中國封建王朝層層疊疊的男性名稱中,平陽公主“巾幗不讓鬚眉”的毫邁情懷讓後人感動、追憶。
娘子關村民居
距娘子關5公里的董寨村,至今保存著一種奇特的風俗——跑馬。每年的正月十六這天,董寨村及鄰村的農民,都身穿各種古裝服飾,牽著自家飼養的馬、驢或騾子等牲畜,聚集在董寨村,在一條長100米、寬4米左右的古巷中來回奔跑。馬匹不裝馬鞍,騎馬的人雙腿緊夾馬身,雙手平舉,飛奔而過。人們還專門在古巷裡撒下灰渣,馬跑過時灰塵飛揚,既可以防止馬奔跑時滑倒,也可以渲染氣氛。參加跑馬的馬匹、驢、騾子,少則十幾匹,多則三四十匹。跑馬者從上午9時到下午2點不間息地奔跑,其間還穿插著農民自編自娛的舞獅、扇子舞,另外各種戲曲人物也粉墨登場。跑馬並非為了決賽勝負,而意在消除一年中的病魔災難,跑出希望,奔向美好的明天。傳說這種風俗起源於唐朝,是當時駐紮在娘子關的唐軍流行的一種娛樂活動。後來它流傳到民間,成為老百姓歡慶五穀豐登,祈禱國泰民安、萬事如意的民俗活動。
娘子關村的“洗臉盆”是娘子關有名的一個景點,在一個石山頂上,形似臉盆。這個石臉盆里常年充滿清清的泉水,滿而不溢。有遊人把盆里的水舀完后,清清的泉水又會從底部神奇地自然冒出,直到水滿為止。
其實這個小山頂就是一塊典型的上水石極品。能將水從地底下的泉水自然吸起。
這種神奇的石塊產於娘子關本地,五顏六色,形狀奇特,有愛好石刻者精心雕琢,將其加工為盆景,成為當地的一代旅遊特產。
該石顏色呈棕紅、土黃、橙黃等色,質地較軟,帶有許多洞孔,顯蓬鬆狀。石體上布滿縱橫交錯的管狀孔,容易加工成“奇峰異洞”等景觀造型,但加工、砍鑿時用力不能太猛,否則容易斷裂。上水石吸水迅速,在傾刻間能將水吸至石頭頂端,浸濕整塊石體,石上可隨意植綠,是製作盆景的上佳石料。
上水石石中小孔呈豎直狀的,又稱蘆管石,吸水效果最好,但數量較少。蘆管石可分粗管與細管,“粗管”俗稱竹管石,“細管”俗稱麥稈石。而表面小孔呈橫、斜等狀者,吸水效果次之,存量也較大。硬度高、管狀部位較少的則稱岩漿石。
上水石表面布滿大小不等的小窟窿,當地人在其處放上小米、麥子、綠豆、蒜等農作物,按石頭的大小置放在盆、碗等盛水器具中,也能生根發芽,恰似綠水青山。上水石可置於客廳、陽台欣賞,較大者亦可將其放置於庭院或用於水池及駁岸造型
娘子關村
娘子關村位於東部,是山西的東大門。娘子關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這裡山清水秀、城奇關險、堞牆逶迤、飛瀑倒掛、花樹繁茂,該村利用自身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在上級各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下,大力發展旅遊事業,為全村發展創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隨著旅遊市場質量的不斷提高,為了完善旅遊相關配套設施,娘子關村投資70多萬元修建了關城景點的停車場及二星級水沖廁所;投資50多萬元的瀑布景點停車場及跨線橋工程也在緊鑼密鼓的施工階段;同時在旅遊宣傳促銷方面投資15萬元,作了大量切實有效的工作,為旅遊事業的更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娘子關村不僅狠抓旅遊業發展,而且積極加強村政建設。按照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在道路建設方面投入大量資金對村內道路進行整修,對路面進行硬化;同時退耕還林270餘畝,實施道路綠化,尤其對九公里旅遊專線及周邊以及穿村而過的陽井線部分地段進行綠化,為了達到凈化要求,修建了定點垃圾池,實行專人、專點、專管,組建了由15人組成的專業清理隊伍。為解決全村村民的自來水供應,投資20萬元實施村民自來水工程。
娘子關村
景區介紹
娘子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