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陽起兵

晉陽起兵

晉陽起兵,又名太原起兵、太原起事,指的是隋末時期太原留守李淵起兵反隋的歷史事件。

隋朝末年,農民起義遍及全國各地,615年(大業十一年)隋煬帝楊廣以李淵為山西河東慰撫大使,不久又拜太原留守,以北備突厥,並鎮壓今山西省境內的農民起義。當時,隋政權已呈土崩瓦解之勢,統治階級一再發生大分裂,地主武裝和義軍星羅棋佈於各地。

李淵素有大志,移官太原后,看到隋朝即將敗亡,萌動了取而代之的念頭。他左右的裴寂劉文靜及次子李世民亦紛紛建議起兵以舉大事。到616年(大業十二年),農民起義在全國已居優勢,隋朝再也無法集中兵力有效地打擊各個武裝集團,李淵覺得時機成熟,乃於617年(大業十三年)在晉陽正式宣布起事。

李淵在次子李世民、僚屬裴寂、劉文靜等人的幫助下,誅殺了隋煬帝監視他的王威、高君雅。派劉文靜出使突厥得到了始畢可汗的支持,派李建成、李世民奪取西河郡。六月,正式起兵。李淵自為大將軍,以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為左右大都督,以四子李元吉留守太原,兵發長安。在霍邑大破宋老生,從龍門渡黃河,開永豐倉賑濟百姓。關中有其女李三娘等人起兵響應。十一月,攻克長安,以代王楊侑為皇帝,尊隋煬帝為太上皇,李淵自為大丞相、唐王。次年三月,隋煬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殺,五月,李淵廢黜楊侑,稱帝,改國號唐,隋朝滅亡,唐朝建立。

背景


在江都被殺的隋煬帝
在江都被殺的隋煬帝
604年(隋文帝仁壽四年),楊廣弒父殺兄登基執政后,又窮兵黷武征伐高麗,並大興土木,修宮殿,鑿運河,修馳道,把社會經濟推向絕境。史稱“黃河之北,則千里無煙;江淮之間,則掬為茂草”。廣大人民“百姓困窮,財力俱竭,安居則不勝凍餒,死期交急,剽掠則猶得延生,於是始相聚為群盜”,最終演變為全國各地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
在山西,615年~617年(大業十一年至大業十三年)之間,農民起義達到高潮,先後有六七支起義隊伍轉戰各地。在山西南部,有毋端兒起義軍,眾至數千人,曾進攻龍門縣(今山西河津市);有敬盤陀領導的絳郡(治今山西新絳縣)起義軍,眾至數萬人。在山西中部,有甄翟兒領導的“歷山飛”起義軍,多次進攻太原。在此形勢下,615年(大業十一年),隋煬帝任命李淵為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命其剿滅活躍在今山西地區的起義軍。
李淵,自稱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縣)人。祖父李虎,西魏時官至太尉。父李昞北周時歷官御史大夫、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隋時封為唐國公。李淵7歲襲封唐國公。入隋以後,因其姨母是隋文帝的獨孤皇后,深受重用,曾任淮、隴、岐三州刺史,滎陽(今鄭州市)、樓煩(今山西靜樂縣)二郡太守。后被召為殿內少監,遷衛尉少卿。隋煬帝即位后,因社會上流傳著“李氏當為天子”的讖謠,對李姓高官多所猜忌,但李淵通過“縱酒沉湎,納賄以混其跡”,表示自己胸無大志,免遭厄運。
李淵到河東后,先後擊敗了甄翟兒、毋端兒、敬盤陀等人領導的起義軍,得到隋煬帝賞識。616年(大業十二年)初,李淵被任命為太原道安撫大使,並擁有黜陟選補郡文武官、徵發河東兵馬的特權。七月,隋煬帝南下江都(今江蘇揚州市)前,任命李淵為太原留守,另派王威、高君雅為副留守,讓他們監視李淵。
此時,全國的政治格局已發生大的變化,農民起義軍已基本摧毀了隋王朝的統治力量,隋朝的官僚地主也紛紛打起反隋的旗幟割據一方。太原乃“天下精兵處”,隋自建國以來,對晉陽城軍需物資的儲備一直十分重視,經多年的積蓄,城中已是“府庫盈積”,“太原糧餉可支十年”。所以,李淵被任命為太原留守后,“私竊甚喜”,他對次子李世民說:“唐固吾國,太原即其地焉。今我來斯,是為天與,與而不取,禍將斯及。”在鎮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李淵招降納叛,不斷擴充自己的實力。李淵父子還廣結豪傑之士,網羅各種人才。史稱李淵“素懷濟世之略,有經綸天下之心。接待人倫,不限貴賤,一面相遇,十數年不忘”。李世民在晉陽“密招豪友,一技可稱,一藝可取,與之抗禮,未嘗雲倦”,“傾財賑施,卑身下士”。晉陽令劉文靜、晉陽宮監裴寂皆為李世民的密友,也是李淵父子晉陽起兵的主要謀士。李淵長子李建成也在河東暗中交結英俊,發展勢力。
發動晉陽起兵的李淵
發動晉陽起兵的李淵
正當李淵及其子李世民、李建成“與晉陽令劉文靜謀舉大事”時,617年(大業十三年)二月,李淵治下駐馬邑(今山西朔州市)的鷹揚府校尉劉武周發動兵變,殺死馬邑太守王仁恭,據馬邑而自稱天子,國號定楊。三月,劉武周攻破樓煩郡,進佔汾陽宮,並與突厥勾結,圖謀南下爭奪天下。煬帝聞訊后大怒,要提李淵到江都治罪。在此危急情勢下,李淵對李世民說:“事急矣,可舉事。”其周圍的心腹裴寂、許世緒、武士眜等也紛紛勸李淵起兵,李淵終於下定了反隋的決心。於是,李淵借口防備劉武周和突厥南下,派李世民、劉文靜、長孫順德劉弘基等人到各地募兵,旬日之內募集到數千人。隨後,李淵派人往河東召回其子李建成和李元吉。
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看到李淵招兵買馬,懷疑李淵“有異志”,便密謀騙李淵父子到晉祠祈雨,除掉李氏,向隋煬帝邀功請賞。不料,這一密謀被晉陽鄉長劉世龍獲悉,告知了李淵。五月十五日,李淵、李世民先發制人,指使開陽府司馬劉政會告發王威、高君雅二人暗中勾結突厥,引突厥入寇中原,藉此將二人囚禁。五月十七日,恰巧數萬突厥軍隊進攻晉陽,李淵立刻名正言順地命人將兩人推出斬首。同時,李淵又設下空城計,“開諸城門”,嚇退了突厥的軍隊。接著,李淵開始作起兵反隋的準備工作。

過程


首先,李淵聽從劉文靜等人的建議,制定了“乘虛入關,號令天下”的戰略。當時天下雖然群雄並起,但許多人並無大的志向,只圖據地自保,或是瞻前顧後,猶豫不決。李淵的起兵戰略,以入關奪取長安為軍事目標,以開創帝業,最終取代隋為政治目標。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又強調以“廢皇帝(指隋煬帝)而立代王”為策略。
第二,募集兵士,擴充地盤。李淵起事後,讓部下開倉賑濟貧民,公開募兵。據《大唐創業起居注》記載,每天有千餘人來投軍,“二旬之間,得眾數萬”。
第三,北結突厥。隋末,東突厥汗國崛起達到極盛,東自契丹、室韋,西盡吐谷渾、高昌諸國,都臣屬於東突厥汗國,竇建德薛舉、劉武周、梁師都李軌王世充等勢力也臣屬於東突厥汗國,東突厥汗國控弦之士百萬,古代戎狄沒有比東突厥汗國更強的。李淵深知以太原為根據地起兵南下,必須處理好與突厥的關係。否則突厥包抄後路,後果不堪設想。他在出任太原留守時,就曾對李世民說:“歷山飛不破,突厥不和,無以經邦濟時也。”李淵用空城計嚇退突厥兵后,立即親自寫信給突厥始畢可汗,說:“我今大舉義兵,欲寧天下,遠迎主上(指隋煬帝)還,共突厥和親。……若能從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但是李淵沒有把征伐所得的子女交給突厥,也沒有把財物都給突厥。李淵把征戰得到的大量女人放回家去讓她們與親屬團聚。)李淵起兵之前,隋朝已經統治崩潰、名存實亡。李淵起兵時地盤極小、只有太原,因為隋煬帝留下的惡劣形勢,為了防止突厥與劉武周攻打自己,李淵才暫時結好突厥。(後來李淵建立唐朝之後,不久就與突厥開戰。唐朝一面打敗眾多敵人,擴張,進行統一戰爭,另一面抵禦突厥,還消滅突厥支持的割據勢力,削弱了突厥可汗的力量與威望,還分化突厥。)起兵南下之前,突厥以一千匹馬來互市,李淵挑選其中好的,只買了一半。南下至龍門時,劉文靜、康鞘利以率領派500人、2000匹馬到達。李淵因為突厥來的晚而高興,對劉文靜說:“我西行及河,突厥才到達,兵少馬多,都是你的功勞。”
第四,東和李密。李淵起事後,為使東面有30萬人馬、戰將千員的李密起義軍不致成為自己進兵關中的掣肘,令溫大雅帶著他的信去見李密,信中一面吹捧李密是當今天下大亂之際唯一能寧世安民的英雄,表示對李密的擁戴;一面剖白自己胸無大志,無意滅隋,從而使李密放鬆了對他的警惕防範。
六月初五日,李淵在晉陽設起義堂(亦稱號令堂),將軍隊分為三軍,統稱“義士”。裴寂等尊稱李淵為“大將軍”。十四日,李淵在晉陽建大將軍府,以長子李建成為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統率左軍;以次子李世民為敦煌公、右領軍大都督,統率右軍;以四子李元吉為姑臧公,統率中軍。以裴寂為大將軍府長史,劉文靜為司馬,殷開山為掾,劉政會為屬,長孫順德、王長諧、劉弘基、竇琮為左右統軍、副統軍。並下令開倉放糧。

結果


發動晉陽起兵的李世民
發動晉陽起兵的李世民
七月初四日,李淵在晉陽宮城東的乾陽門街軍門前豎白旗誓師,並任命四子李元吉為鎮北將軍、太原郡守,讓其留守晉陽。李淵在誓文中曆數了隋煬帝楊廣的種種罪惡,宣布要“興甲晉陽,奉尊代邸,掃定咸洛,集寧寓縣”。初五日,李淵親率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及義師甲士3萬自太原揮兵南下,直指關中。
七月,李淵與長子建成、次子世民揮師南下,先後破霍邑(今山西霍縣)、渡黃河,向西南挺進。當時,隋煬帝遠在江都(今江蘇揚州),關內隋軍力量薄弱;中原瓦崗軍與王世充激戰方酣,均無暇西顧。因此李氏父子進軍神速,十一月間攻入長安。李淵進入長安不久,就宣布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擁立煬帝孫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是為隋恭帝。恭帝進封李淵為唐王,以李建成為唐王世子;李世民為京兆尹,改封秦國公;封李元吉為齊國公。618年(義寧二年)李世民徙封趙國公。公元618年3月,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五月,李淵即位,國號唐,建元武德,定都長安,是為唐高祖。李淵以李世民為尚書令。不久,又立李建成為皇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
617年(大業十三年)十一月初九日,李淵率軍攻陷長安,立隋煬帝之孫楊侑為帝,是為隋恭帝。隋恭帝任命李淵為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大丞相、錄尚書事,進封唐王。
第二年五月,隋恭帝被迫禪位於李淵,李淵即皇帝位於長安,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

評價


李淵從太原起兵到攻克長安,只有短短的5個月時間。隋末農民戰爭牽制了的隋朝統治,牽制了隋軍大量兵力,使隋朝統治集團無力西顧,關中空虛,不能和新興的李淵集團抗衡,這是總的戰略形勢決定的。在攻取長安的過程中,李淵父子運用戰術巧妙,如與關東李密聯合,拖住隋軍無暇西顧,入關后立即屯兵潼關,阻住了隋朝援軍。具體戰術運用方面當機立斷,不失時機,如在攻打河東與進軍長安時雙管齊下,收效顯著。事實證明,這種部署是成功的,長安失陷以後,隋將屈突通被俘投降了李淵。李淵進軍途中減少了阻力,因而能夠迅速攻佔長安,奠定了唐朝基礎。

功臣


晉陽起兵功臣之一長孫順德
晉陽起兵功臣之一長孫順德
在《舊唐書·裴劉合傳》里保存了一份功臣名單,是李淵頒布的“太原元謀功臣”名單。“太原元謀功臣”名單是李淵在武德元年五月稱帝后不久就公布的,記錄在晉陽起兵時的功臣,一共有十七人:
尚書令秦王某、尚書左僕射裴寂和納言劉文靜、左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右驍衛大將軍劉弘基、右屯衛大將軍竇琮、左翊衛大將軍柴紹、內史侍郎唐儉、吏部侍郎殷開山、鴻臚卿劉世龍、衛尉少卿劉政會、都水監趙文恪、庫部郎中武士彟、驃騎將軍張平高、李思行、李高遷、左屯衛府長史許世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