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業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理工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SchoolofElectricalEngineeringandAutomation,HFUT)是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的重要基地之一,擁有較為完整的工學學士、工學碩士、工程碩士和工學博士的培養體系。

源於1946年學校創建時開辦的電機班,1956年建系,始稱“電機系”,1979年更名為“電氣工程系”,1999年更名為“電氣工程學院”,2001年更現名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截至2018年1月,學院有3個本科專業,1個一級學科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點;有在職教職工155人,在校本科生1837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659人,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500餘人,在讀博士生115人。

歷史沿革


1946年,安徽省立蚌埠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創建電機班。
逸夫教科樓
逸夫教科樓
1947年,電機班改為電機工程科。
1954年,改為機電科。
1956年,科改系,始稱“電機系”。
1959年,改成電機工程系。
1969年,原安徽水電學院、安徽工學院、合肥工業大學三校合併,安徽水電學院發配電專業併入。
1970年,成立電機系與校電機廠“廠系合一”的電機大隊(系)。
1973年,改稱電機系。
1979年,改稱電氣工程系。
1997年,原安徽工學院再度與合肥工業大學合併,安徽工學院自動化專業併入。
1999年,系改院,更名為電氣工程學院。
2001年,更名為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截至2018年3月,學院下設4個系,4個本科專業。
院系設置
院系名稱
合肥工業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自動化系
電氣工程系
電工與電子技術系
智能電網信息工程系
專業設置
專業名稱
合肥工業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自動化
智能電網信息工程
機器人工程

師資隊伍

截至2018年1月,學院有在職教職工155人,其中專任教師118人,實驗人員22人,機關及其他人員15人。
教職工中有教授32人,副教授72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87人。有2名教師評為省級教學名師,2名教師被評為安徽省教壇新秀
在職教職工155人
專任教師118人
實驗人員22人
機關及其他人員15人
教授32人
副教授72人
學院還聘任了周孝信院士、雷清泉院士、陳維江院士等兼職教授26名。

學科體系

截至2018年1月,學院擁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博士后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6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9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個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
國家重點學科(1個):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逸夫教科樓
逸夫教科樓
安徽省重點學科(3個):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博士后流動站(1個):電氣工程
學術學位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電氣工程。
學術學位二級學科博士點(6個):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機與電器、電工理論與新技術、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高壓與絕緣、電氣控制技術。
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學術學位二級學科碩士點(6個):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機與電器、電工理論與新技術、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高壓與絕緣、電氣控制技術、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工程碩士授權領域(2個):電氣工程、控制工程

人才培養

院牌
院牌
截至2016年9月,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獲得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項目;“自動化”專業獲批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電機拖動基礎、電力電子技術、電子技術基礎等4門課程被列為安徽省級精品課程,電路理論等2門課程被列為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課程被列為省級精品開放課程;10門課程被列為校級精品課程;“信號檢測、處理及實現”系列課程等2個教學團隊被列為省級教學團隊。
“新能源利用與電氣控制實驗中心”獲得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9.11)、“工業實訓中心(電學部分)”獲得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7.11)、“電工電子實驗中心”獲得安徽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5.11)、“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實驗室”(2009.6)和“自動化實驗室”(2010.6)獲校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12年至2016年9月,學院共獲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國家級項目18項,省校級項目58項。獲省級教研項目14項;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主編國家級“十二五”規劃教材3本;主編參編其它類規劃教材7部。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1月,學院擁有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安徽省重點實驗室,高等學校可再生能源併網發電科學與技術創新引智基地—“111計劃”、強電磁環境防護技術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電動汽車與分散式能源2011協同創新中心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基地。
逸夫教科樓
逸夫教科樓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光伏系統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安徽省變頻電機及控制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業自動化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安徽省重點實驗室(1個):安徽省飛機雷電防護重點實驗室、安徽省新能源利用與節能重點實驗室。
院屬科研機構(1個):能源研究所、
系屬科研機構(15個):電力系統研究所、新型電機及其控制研究所、功率變換技術研究所、電源技術研究所、DSP實驗室、智能感測器網路研究所、自動化研究所、工業過程與控制研究所、汽車電子與測控技術研究所、先進控制技術研究所、優化控制技術研究所、現代電網與電路系統研究中心、新型太陽能電池研究所、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特種系統快速構建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籌)。

科研成就

截至2016年9月,學院共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安徽省科技進步一等獎8項、二等獎1項。
十二五期間,學院教師共承擔科研項目530多項,其中包括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項目、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63”項目、“973”項目等國家和省部級計劃項目達130餘項;完成科研經費約1.9億元;發表學術論文1170餘篇,被EI/SCI收錄470餘篇;出版著作25部。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1、院徽整體構圖的外圍圖案寫有“合肥工業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的英文,使用英文表明學院國際化的發展方向;中間圖案整體為綠色松柏象形,象徵著學院不畏艱難、青春永恆的“松柏精神”;
院徽
院徽
2、中間圖案還有字母“A”“E”巧妙的一體化組合的構圖,表明了電氣“E”與自動化“A”緊密而穩定的融合;
3、構圖中間三角峰形圖案也表示學院所攀登的科教高峰,也表示學院爭作一流頂尖學院的決心以及學院整體向上的開拓精神;
4、圖案中間的“松柏”、“太陽”和下方的“書本”圖案表明了學院教書育人的內涵;
5、圖案中間的“太陽”圖案中的“電氣”標誌表明了學院的基本專業領域,使人一目了然;
6、圖案下方的“1946”字樣表明了學院成立的悠久歷史;
7、含有太陽的綠色三角形“E”圖案還表示了學院綠色能源研究的特色。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黨委書記何岳頎
副院長唐昊、李紅梅、方焱松
黨委副書記、副院長鄭潔
院長助理姜衛東李兵、王磊、譚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