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瓦塔

燒瓦塔

燒瓦塔是一中秋習俗,在江西、廣東、廣西等南方多地都有流傳。

江西贛州


中秋夜燒瓦塔在贛縣白鷺古村很盛行,每年一度的中秋佳節的“火燒瓦塔”是白鷺古村的一大奇觀。瓦塔直徑2米,高3米,用整塊的青磚黃瓦砌成。四孔塔門,高可容身。四個大漢叉著堆積如山的松枝杉條,灑上食鹽硫磺,潑以煤油,火上加油,引焰助威,把大瓦搭燒得遍體通紅,烈焰騰空,極為壯觀。周圍民眾以爆竹、鼓樂、吶喊助威聲震天動地,直鬧至天亮才罷。據傳這種習俗是村民們對當年祖先為反抗元朝暴政,利用中秋節白天走親戚月餅秘密附上起義通知,晚上點火燒塔發布起義統一行動信號的永恆紀念。白鷺古村不僅有秀麗的風景、獨特的古建築群、醇厚的民風,還有濃厚的客家文化

瓦塔構造


中秋節這天下午,孩子們四處收集殘磚瓦片,選一個開闊的場地壘砌瓦塔。或用現成的青磚黃瓦砌成直徑七八尺,高丈余。疊砌的方法是取來幾塊舊牆土角或石條砌成塔腳,然後找來幾塊磚頭砌起一個瓦塔門,用舊瓦片從塔腳逐層砌起來。架瓦片時注意留空隙,二片瓦之間留一空隙,第二層就在下層的空隙處疊起來,依次砌上去。在疊砌時逐漸收縮,成塔狀,最後出現塔尖,用一磚片蓋於塔尖。塔中央一般插有一根較粗的木條做塔心,燒塔時可以不斷燃燒保持火勢。砌塔時下面要留有“灶口”,並用柴草填實塔里。黃昏時分,孩子們便把柴草點燃。燃至夜半,熊熊烈火從磚瓦的縫隙向天上竄。這時,他們又將準備好的松香、食鹽、硫磺和鞭炮往塔里撒,發出噼啪作響之聲(似鞭炮)和藍色火焰,甚是好看。《中華全國風俗志》記:中秋夜,一般孩子於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圓塔形,有多孔。黃昏時於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燒之。俟瓦片燒紅,再潑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時四野火紅,照耀如晝。直至夜深。

客家儀式


現在的白鷺古村不僅在中秋夜燒瓦塔,燒塔儀式也漸漸變成了迎接遠方貴客的一種客家文化。現在贛南白鷺古村客家人每逢重大節日或遠道而來貴客光臨都會在夜幕降臨后舉行難得一見的燒瓦塔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