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一湖

彭一湖

彭一湖(1887~1958.10)名蠡,字忠恕,筆名伊甫,湖南嶽陽公田鎮人,國民黨人。日本早稻田大學經濟學畢業,曾任廣東省政府秘書長。

人物簡介


彭一湖(1887~1958.10)名蠡,字忠恕,筆名伊甫,湖南嶽陽公田鎮人。1905年幼時寄讀於岳州金鶚書院。清宣統元年(1909)考入湖南公費去日本早稻田大學攻讀經濟學,在校加入同盟會,1911年回國參加辛亥革命,任上海《晨報》編輯。1912年得湖南都督譚延闓資助,再度赴日深造,1919年回國。1921年任湖南省法制編纂委員會委員,1924年8月至1926年1月,任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校長。1925年和李劍農一起在長沙創辦以不介入政爭為宗旨的晨光學校任校長,不到兩年,學校因受黨派之爭影響而停辦。1927年應陳銘樞邀請,任廣州政治分會建設委員會常務委員兼廣東省政府秘書長,並加入國民黨。1931年應陳銘樞邀請赴上海主辦《壬申半月刊》,任社長兼總編輯。1933年11月,參加19路軍領導人在福建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掀起“倒蔣運動”。失敗后至河北定縣任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幹事、編審委員。1936年,經國民政府批准,“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推舉任湖南衡山實驗縣縣長,任內廢區並鄉並保,成立衡山縣地方自治講習所,召集衡山有志於鄉村改革人員進行培訓,以推行其“鄉村建設”理論。設置督導員指導政事,清理財政,整頓稅制,使縣境面貌一新,衡山縣被譽為“模範縣”。1938年後任武岡師範學校校長、國立第十一中學教員、辰溪第十一兵工廠子弟小學校長。重慶談判前夕赴重慶,1946年1月在重慶任《平民》周刊編輯委員。受黃炎培相邀加入中國民主建國會,並被選為民建中央委員、民主建國會常務監事,領頭簽名和一些民主人士聯名邀請毛澤東去重慶談判,並參加舊政協,后回 國立第十一中教書。1949年解放前夕,任岳陽“自救會”委員。湖南和平解放時參加唐生智、周震麟等“八。五”聯名通電,擁護程潛和平起義。1949年9月任湖南省中山圖書館館長,全國政協第一、二屆委員會委員,中南軍政委員會參事,1950年任武漢市政府參事室副主任。民建總會常務委員,長沙市武漢分會委員。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1958年10月在武漢去世,1980年恢復政治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