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粵語
香港粵語
香港粵語(英文通稱:Hong Kong Cantonese)亦稱港式粵語、香港話,為流通於香港社會的粵語,其特色是加入及融合了不少英語及其他的外來辭彙,亦有獨有口語、辭彙、俚語、俗語及粗口,以至不同行業(例如警察)的術語等。
學界及香港政府將在香港社會上流通的語言稱為“廣州話”。香港粵語源於廣州,故此大致上與廣州話互通,不過與其他分支則存在比較大的分別。隨著各地交流頻密,香港粵語中的部份辭彙被借用至其他粵語使用地區,包括迴流廣州,互相影響。從香港開埠至今,粵語就一直是香港市區的主要語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人口約50萬,當時在香港社會上流通多種方言,包括廣州話、閩南話、閩東話、四邑話、潮州話及東莞話等;在新界則有圍頭話及客家話,以及水上人的閩南話和蛋家話。至1950年,香港人口上升至220萬,語言使用情況複雜,逃港情況出現后,使到香港人口以每10年100萬的速度增長,當中不少為廣州話使用者。於六七暴動后,由於有了語文統一的需要,加上在香港的廣州人的努力爭取,廣州話成為了香港的常用語言,逐漸發展及形成了香港粵語。
根據2001年到2011年香港人口普查,廣州話為香港的壓倒性常用語言,有89.1%人以此為常用語言,次位為英語,佔3.4%,使用者多為香港華人以外的族群,第四位的福建話(閩南話)由1.7%下降到1.1%,第五位、第六位、第八位分別為客家話、潮州話和上海話(及其他相近吳語方言),分別由1.3%下降到0.9%、由1.0%下降到0.7%人口以及由0.4%下降到0.3%使用,這些人大多為老一輩的香港人,普通話的使用者則大幅增長,多為東南沿海省份以外的新移民採用。由第六位升至第三位,由0.9%上升到1.4%。第七位的他加祿語和第九位印尼語多為外籍傭工使用。香港粵語則以廣州話為基礎加入英文以及不同移民背景因素而成的一種帶有香港特色的粵語。此外,亦有列入其他方言的閩東話、圍頭話等。
主條目:香港語文、香港早期農村社會和粵語歷史
香港開埠前,原居民分為四大民系,即圍村人(圍頭人)、疍家人(又稱水上人)、客家人和河洛人(閩南人、福佬人),各族群皆有方言(即圍頭話、疍家話、客家話和閩南話),香港一詞的英語譯名“Hongkong”就是取自粵語疍家話發音。
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后,中國大陸其他地方的人如廣州人、江門人、東莞人、潮州人、閩東人和閩南人陸續入境,各自有不同的語言,如廣州話、四邑方言、潮州話、閩東話及閩南話等,當時香港的家庭都使用不同語言或者方言。到清朝末年,土客械鬥,大批廣州以及江門平民湧進香港,使粵語(如四邑話)人口增加。香港本為小漁港,以全港人口去計算,早期到港的人口大多數為苦力以及建築工人,而商人則占人口較少的比例,加上廣州離香港最近而人口最密集,香港的工人亦大多為廣州人。不少廣州人在香港以及廣州之間打工,廣州人是香港最大的群體,但亦有不少其他族群,族群之間很少溝通,但部份或以官話或簡單英語溝通。這種情況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已經基本定型。因此在香港市區,廣州話一直是市民的主要語言。另外,在新界和九龍北部(新九龍)的香港圍村、農村和艇戶(疍家人),各種方言依然是當地的主要語言。
二戰後至國共內戰後的一段時期,大量人口湧入香港,其中包括數量極多的非粵語人口。但此時期移民都是以來自廣東以及福建為主,粵語以外的人口大多為閩語的人口,此時的華人資本家絕大多數是遊走在福建、香港、南洋和世界各地之間的從事商品轉口貿易的閩籍華人,其餘則是以遊走在廣東、全中國和香港的從事鴉片貿易以及華工販賣的粵籍華人為主,因為國民黨的資本大多由閩籍華人提供。粵語亦有多種彼此不互通的方言,使得香港於1950年代變得方言紛陳。但隨內地逃港潮,香港人口以每十年一百萬的速度增長[來源請求],當中又以廣州話人口最多,除了福建省外,其他省籍人口比例大大減少,為方便各民系溝通,香港在教育、廣播以及政府機構只使用粵語廣州話。香港的戰後移民在70年代以後出生的第二代絕大多數只在粵語廣州話環境中成長,使廣州話成為占絕對壟斷地位的香港華人慣用語言以及通用語,而各種方言則保留在部份家庭使用。因為原居民及山東、浙江、福建、江蘇及廣東里的台山和潮州等移民在家庭使用各種方言,不少港二代及後幾代人都通曉多種語言或方言。此外,在1960年至1970年代開始,族群不再堅持通婚,故此下一代人多數轉用香港粵語,形成獨特口音。如果雙方都是源於同一祖籍,亦會一同使用該種非廣府話語言或方言。
1970年代開始,香港粵語受到由何文匯提倡的粵語正音運動影響,部份辭彙的發音已經偏離標準粵語(廣州話)口音,與珠江三角洲粵語系地區的發音脫節。
有鼻音M/N/NG 做尾音的韻母,才有“入聲”第七八九聲結尾音P﹑T﹑K。為方便了解聲調(單純考慮9個聲調),簡化排列部份例子 : 此部份採用香港人常用拼音法和香港粵語九聲標示法。
廣州話 9聲 | Si | fan | yan | yeung | yim | yung | (特別例) |
1 | 詩si | 分fan | 因yan | 泱yeung | 淹yim | 翁yung | 三sam |
2 | 史si | 粉fan2 | 忍yan2 | 樣yeung2 | 掩yim2 | 擁yung2 | 九gau |
3 | 試si | 訓fan3 | 印 yan3 | X | 厭yim3 | X | 四sei |
4 | 時si | 焚fan4 | 人yan4 | 洋yeung4 | 炎yim4 | 容 yung4 | 零ling |
5 | 市si | 憤fan5 | 引yan5 | 養yeung5 | 染yim5 | 勇 yung5 | 五ng |
6 | 事si | 份fan5 | 孕yan6 | 讓yeung6 | 驗yim6 | 用yung6 | 二yi |
- | - | - | - | - | - | - | |
7 | 色sick | 忽fat | 壹yat | X | X | 郁 | 七tsat |
8 | (錫)sek | X | X | 約yeuk | “腌”yip8 | X | 八bat |
9 | 食sick | 佛fat | 日yat | 葯yeuk | 葉yip9 | 肉yuk | 六luk |
書面讀音同口語讀音會有不同。部份香港粵語的口語會將低聲調的字讀成高聲調,叫變調。
陽平變陰平。如“玻璃”的“璃”,“滅蚊”的“蚊”,“豬欄”的“欄”。
陽平變陰上。如“陳伯”的“陳”、“上樓”的“樓”、“還錢”的“錢”。
陽上變陰上。如“書友”的“友”、“老母”的“母”、“仔女”的“女”。
陰去變陰上。如“魚片”的“片”、“金鋪”的“鋪”、“影相”的“相”。
陽去變陰上。如“笑話”的“話”、“囚犯”的“犯”、“開會”的“會”。
中入變陰上。如“請帖”的“帖”、“麻雀”的“雀”、“填鴨”的“鴨”。用 p/t/k 收音,口語混合陰上聲同入聲。
陽入變陰上。如“蝴蝶”的“蝶”、“書局”的“局”、“長頸鹿”的“鹿”。用 p/t/k 收音,口語混合陰上聲同入聲。
中入變陰入。如“光脫脫”的兩個“脫”字。
陰平變陽平。如口語“爸爸”﹑ “媽媽”中的第一個字。
香港中西文化薈萃,結合各地文化,從外語借詞,大量借詞在香港粵語中出現。同時,香港粵語亦影響其他地方文化,香港的辭彙被借用到中國大陸、台灣和新加坡等。澳門社會亦長期受到香港文化、潮流用語及網路傳播的影響,兩地交流密切,故此香港粵語的大部份辭彙、用語、口音等亦通用於澳門。
特別是港式英語借詞較多
辭彙 | 粵拼 | 粵語IPA | 英語 | 英語發音 | 解釋 |
巴士 | baa1 si2 | /paː˥siː˧˥/ | bus | /bʌs/ | 公車(台灣) 公交車(中國大陸) |
的士 | dik1 si2 | /tɪk˥siː˧˥/ | taxi | /ˈtæksi/ | 計程車(台灣) 計程車(中國大陸) 德士(新馬) |
多士 | do1 si6 | toast | /ˈtɘʊst/ | 吐司(中國大陸)(台灣) | |
朱古力 | zyu1 gu1 lik1 | /tsyː˥kuː˥lɪk˥/ | chocolate | /ˈtʃɒklɪt/ | 巧克力 |
三文治 | saam1 man4 zi6 | /saːm˥mɐn˨˩tsiː˨/ | sandwich | /ˈsænwɪdʒ/ | 三明治 |
士多 | si6 do1 | /siː˨tɔː˥/ | store | /stɔː/ | 商店 |
士巴拿 | si6 baa1 naa2 | spanner 或 wrench | 扳手 | ||
士多啤梨 | si6 do1 be1 lei2 | /siː˨tɔː˥pɛː˥lei˧˥/ | strawberry | /ˈstrɔːbəri/ | 草莓 |
啤梨 | be1 lei2 | /pɛː˥lei˧˥/ | pear | /peər/ | 梨子 |
沙士 | saa1 si6 | /saː˥siː˨/ | SARS | /sɑːz/ | 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症 非典(中國大陸) |
拜拜 | baai1 baai3 | /paːi˥paːi˧/ | bye bye | /ˈbaɪbaɪ/ | 再見 |
BB | bi4 bi1 | /piː˨˩piː˥/ | baby | /ˈbeɪbi/ | 嬰兒 |
菲林 | fei1 lam2 | /fei˥lɐm˧˥/ | film | /fɪlm/ | 膠捲 |
菲屎 | fei2 si2 | face | 面子 | ||
三文魚 | saam1 man4 jyu4 | /saːm˥mɐn˨˩jyː˨˩/ | salmon | /ˈsæmən/ | 鮭魚 |
沙律 | saa1 leot6 | salad | 沙拉 | ||
呔 | taai1 | tire/tie | 一、輪胎 二、領帶 | ||
褒呔 | bou1 taai1 | bow-tie | 蝴蝶型領結 | ||
飛 | fei1 | fee | 票 | ||
波 | bo1 | ball | 球 | ||
哈啰 | haa1 lou3 | hello | 您好 | ||
迷你 | mai4 nei2 | mini | 小 | ||
摩登 | mo1 dang1 | modern | 時尚、現代 | ||
肥佬 | fei4 lou2 | fail | 不合格 | ||
咖啡 | gaa3 fe1 | coffee | 咖啡 | ||
OK | ou1 kei1 | okay | 可以 | ||
咭 | kaak1 | card | 卡 | ||
啤牌 | pe1 paai2 | poker | 朴克 | ||
基 | gei1 | gay | 同性戀 | ||
(蛋)撻 | (daan6) taat1 | egg tart | 蛋塔 | ||
可樂 | ho2 lok6 | cola | 可樂 | ||
檸檬 | ning4 mung1 | lemon | 檸檬 | ||
撲成 | buk1 sing4 | boxing | 拳擊 | ||
刁時 | diu1 si2 | deuce | (網球等比賽終局前的)平分 | ||
干邑 | gon1 jap1 | cognac | 法國白蘭地酒 | ||
沙展 | saa1 zin2 | sergeant | 警長 | ||
士碌架 | si3 luk1 gaa2 | snooker | 彩色桌球 | ||
士撻(打) | si3 taat1 (da2) | starter | 啟輝器 | ||
士啤 | si3 be1 | spare | 後備,備用 | ||
士啤呔 | si3 be1 taai1 | spare tire | 備用輪胎 常用以形容人腰腹部位的贅肉 | ||
士的 | si3 dik1 | stick | 手杖,拐杖 | ||
士多房 | si3 do1 fong4 | storeroom | 貯藏室 | ||
山埃 | saan1 aai1 | cyanide | 氰化物 | ||
叉電 | caa1 din3 | charge | 充電 | ||
六式碼 | luk3 sik1 maa2 | Six Sigma | 六西格瑪 | ||
天拿水 | tin1 naa4 sui2 | thinner | 稀釋劑,溶劑 | ||
比高 | bei2 gou1 | bagel | 過水麵包圈 | ||
比堅尼 | bei2 gin1 nei4 | bikini | 比基尼泳裝 | ||
巴士德消毒 | baa1 si1 dak1 siu1 duk6 | pasteurized | 用巴氏法消毒過的 | ||
巴打 | baa1 daa2 | brother | 兄弟 | ||
巴黎帽 | baa1 lai4 mou2 | barret | 貝雷帽 | ||
巴仙 | baa1 sin1 / pat6 sen1 | percent | 百分之一 | ||
古龍水 | gu2 lung4 sui2 | Cologne water | 科隆香水 | ||
布冧 | bou3 lam1 | plum | 洋李,李子,梅 | ||
布甸 | bou3 din1 | pudding | 布丁 | ||
打令 | daa1 ling2 | darling | 心愛的人 | ||
打比(打吡) | daa2 bei2 | Derby | 德比賽馬 | ||
卡 | kaa1 | car | (火車)車廂 | ||
卡式機 | kaa1 sik1 gei1 | cassette | 盒式錄音機 | ||
卡士 | kaa1 si2 | cast / class | 1. 演員陣容 2. 檔次,等級;上品,高檔,有品味 | ||
卡通 | kaa1 tung1 | cartoon | 動畫片,漫畫 | ||
卡巴 | kaa1 baa1 | kebab | 烤腌肉串 | ||
甲巴甸 | gaap3 baa1 din1 | gabardine | 華達呢 | ||
呢 | le1 | level | 級,級別 | ||
叻㗎 | lek1 gaa4 | lacquer | 清漆 | ||
仙 | sin1 | cent | 分 | ||
他菲亞酒 | taa1 fei1 ngaa3 zau2 | tafia / taffia | 塔非亞酒 | ||
冬甩 | dung1 lat1 | doughnut | 炸麵餅圈 | ||
奶昔 | naai2 sik1 | milkshake | 牛奶冰激凌 | ||
安士 | on1 si2 | ounce | 盎司,英兩,啢 | ||
安哥 | en1 ko1 | encore | 再來一個,再演奏(唱)一次 |
• 飛的(“的”指“的士”)——乘坐計程車,飛快地行駛。
辭彙 | 粵拼 | 粵語IPA | 日語 | 日語羅馬拼音 | 解釋 |
卡拉OK | kaa1 laa1 ou1 kei1 | /kʰaː˥laː˥ou˥kʰei˥/ | カラオケ | karaoke | 詳見卡拉OK。 |
老世/老細 | lou5 sai3 | /lou˩˧sɐi˧/ | 世帯主 | setainushi | 老闆、東主、上司、事頭 |
人氣 | yan4 hei3 | 人気 | ninki | 人望、人緣 | |
天婦羅 | tin1 fu3 lo4 | 天麩羅 | tenpura | 日本食品 以魚、蝦、青椒、筍片等蘸麵糊油炸而成 | |
玉子豆腐 | juk3 zi2 dau3 fu3 | 玉子豆腐 | Tamagodōfu | 雞蛋豆腐 | |
他媽哥池 | taa1 maa1 go1 ci4 | たまごっち | Tamagotchi | (電子玩具)寵物蛋,淘氣蛋 |
辭彙 | 粵拼 | 粵語IPA | 法語 | 解釋 |
冷[毛] | laang1 | /laːŋ˥/ | laine | 紗線 |
梳乎厘 | so1 fu4 lei4 | /sɔː˥fuː˨˩lei˨˩/ | soufflé | 蛋奶酥 |
可樂崎 | ho2 lok3 kei4 | Croquette | 炸丸子,炸肉餅 |
辭彙 | 粵拼 | 粵語IPA | 泰語 | 泰語讀音 | 解釋 |
冬蔭功 | dung1 jam1 gung1 | ต้มยำกุ้ง | T̂myả kûng | (泰國)酸辣蝦湯 |
曬冷、一條冷(“冷”借自閩南語,指人)——展示自己的全部資產,物品或人數等,也可以指炫耀。
啪針、啪丸——(“啪”借自潮州語、閩南語的“拍”)注射毒品、進丸狀的毒品。
架己冷(借自潮州語)──自家人,同常是潮州人向同鄉的一種表達方法。
打冷(借自潮州菜)——打冷一詞出自香港市民表示去食潮州菜意思。
中國大陸借用香港港式粵語辭彙
普通話辭彙 | 漢語拼音 | 粵語 | 粵拼 | 粵語IPA | 解釋 |
買單 | mǎi dān | 埋單 | maai4 daan1 | /mȁːitáːn/ | 結賬 |
搭檔 | dā dàng | 拍檔 | paak3 dong3 | /pʰāːktɔ̄ːŋ/ | 夥伴 |
打的 | dǎ dī | 搭的 | daap3 dik1 si2 | /tāːptɪ́ksǐː/ | 乘坐計程車 |
無厘頭 | wú lí tóu | 無釐頭 | mou4 lei4 tau4 | /mȍulȅitʰɐ̏u/ | 詳請參見無厘頭文化 |
靚仔 | liàng zǎi | 靚仔 | leng3 zai2 | /lɛ́ːŋtsɐ̌i/ | 美男 |
拍拖 | pāi tuō | 拍拖 | paak3 to1 | /pʰāːktʰɔ́ː/ | 談戀愛 |
很正 | hěn zhèng | 好正 | hou2 zeng3 | /hǒutsɛ̄ːŋ/ | 非常正點 |
搞定 | gǎo diàn/gǎo dìng | 搞掂 | gaau2 dim6 | /kǎːutìːm/ | 辦妥 |
出櫃 | chū guì | 出櫃 | ceot1 gwai6 | /ceot1gwai6/ | 同性戀者公開自己的性向 |
通櫃 | tōng guì | 通櫃 | tung1 gwai6 | /tung1 gwai6/ | 囚犯被醫官人手探肛檢查體內藏毒 |
台灣借用香港的港式粵語辭彙
台灣寫法 | 漢語拼音 | 粵語 | 粵拼 | 粵語IPA | 解釋 |
塞雷 猴塞雷 | sāi léi hóu sāi léi | 犀利 好犀利 | sai1 lei6 hou2 sai1 lei6 | /sɐ́ilèi/ /hǒusɐ́ilèi/ | 強勁、很厲害,或表示讚歎(原意是堅固銳利、辭鋒銳利) |
去差館——去警署。
俾差人拉——被警察帶走(引伸為拘捕)。
摩羅差——本指香港差役中的印度差人,廣義上指印巴籍人士,后被誤以為是帶有種族歧視成份的貶意詞。
咕哩──苦力。
擢樣──耍出使人窒息的面部容貌。
淆底——一般是指該人沒有膽色、害怕、退縮、驚惶的意思。
火記──原為香港警察術語,意思是出生入死的同火(亦即夥伴之意),是故多誤寫為伙記。餐廳侍應,亦被慣常稱為夥計,與伙記同音。
飛砂走奶:茶餐廳用語,指純咖啡(黑咖啡),飛沙指飛走(不加)砂糖,走奶指去走(不加)淡奶,取而代之加煉奶。
齋啡: 茶餐廳用語,指純咖啡(黑咖啡)。
走青: 茶餐廳用語,一般指粥或面不加蔥花。
行街:茶餐廳用語,指外帶。
部分以知識分子為主的香港人說話時普遍習慣夾雜英語單字,主要是名詞及連接詞,例如hard disk, email, notebook等等,少數人甚至將動詞也混雜其中。部份學者及專欄作家認為是香港的文化特色。
主條目:粵語懶音
很多香港人[來源請求]在日常生活中不區分n、l,將鼻音n念作舌邊音l。廣東n/l合一情況比香港輕微,某些地區的粵語方言依然清晰嚴格地區分n和l聲母。
常見例子:
辭彙 | 懶音 |
男人 | (藍)人 |
女人 | (呂)人 |
中國 | 中(角),中(割) |
廣州 | (港)州 |
恆生銀行 | (痕身)銀(韓) |
曾特首 | (真凸)首 |
主條目:粵語正音運動
粵語正音運動由何文匯博士所提倡,並且得到各大電子傳播媒介及香港政府部門的支持,以致香港社會普遍對某些辭彙的發音與廣泛的珠江三角洲粵語系地區產生脫節。由於要求以古代韻書的切音取代目前通行的粵語讀音,因此被不少香港教師認為是一種矯枉過正的學說。現時,支持和反對此運動的兩大陣營還在對壘。在學術界的朗誦及教學方面,粵語正音運動的支持者有不少;大眾傳播媒介包括無線電視及亞洲電視亦支持之;然而在市民生活中,其學說並未獲得很大的支持。
常見例子:
辭彙 | 粵語正音運動的讀音 | 約定俗成的讀音 |
時間 | 時(奸) | 時(澗) |
購物 | (救)物 | (扣)物 |
糾正 | (九)正 | (斗)正 |
雛妓 | (鋤)妓 | (初)妓 |
曾經擔任香港大學客座教授的台灣學者龍應台說過,香港人有一怪現象,與中國大陸人、台灣人對話,喜歡劈頭一句便說:“對不起,我的普通話不好”,來了香港兩年仍然未有學好粵語的龍應台笑說:“該是我道歉才對!”她質疑,別人來到香港,不懂說粵語,為什麼香港人要反過來賠不是?龍應台說:“語言是平等的。粵語文化,有其深刻動人之處,是香港最珍貴的寶藏,不應被取代,更非英語所能涵蓋。粵語是香港人的資產,不是負資產,香港人應加以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