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武工隊

嶗山武工隊

1943年8月,八路軍膠東軍區抽調幹部、戰士100多人組成特務二連,亦稱嶗山武裝工作隊,插進嶗山地區開闢根據地。11月,嶗山武工隊改編為即東縣大隊,繼續堅持敵後鬥爭。

組建背景


1943年,侵華日軍在全國人民的英勇抗擊下,已無力在過長的戰線上發動全面進攻,對國民黨採取了誘降政策,在正面戰場上停止了對國民黨的軍事進攻,集中兵力對付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力量。在軍事上、經濟上對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的“掃蕩”,封鎖和掠奪。為保衛膠東根據地,把武裝鬥爭進一步引向敵占區,配合其他地區的反“掃蕩”鬥爭,山東分局做出了“向嶗山進軍”的戰略部署。膠東區黨委根據山東分局的指示,決定派部隊進入嶗山。

組建隊伍


從膠東軍區主力部隊中抽調100多名幹部、戰士,壓半級使用,配備短槍,組成精幹的特務二連(嶗山武工隊),田世興任隊長,王培禮任協理員,由南海軍分區參謀處長夏侯蘇民率軍分區直屬七連護送武工隊進入嶗山。武工隊進嶗山的任務是:掩護即東工委即東行署開闢嶗山的工作;以即墨為依託,先求得在即東站住腳,再向嶗山推進;積蓄和保存力量,可採取小股活動,避免與敵人正面衝突;發動群眾,摧毀偽政權,建立我們自己的政權,注意敵偽軍的工作,在偽軍中開展“留後路”活動,搞好上層的統戰工作;收集情報,建立情報組織。

三進嶗山


一進嶗山,與青保交火
1943年8月中旬,夏侯蘇民率七連及嶗山武工隊,從平度出發,首先插到嶗山的青峪一帶,準備在此秘密住下,並以此為突破點。然而,在當天下午,他們就發現一支隊伍從東北方向走來(后經審問得知,這支隊伍是國民黨青島保安總隊劉占彭第七中隊、王日升的第二分隊),由於情況緊急,只好先下手為強,伏擊了這支隊伍,打了場勝仗,收繳了一些戰利品。
很快,青保總隊長高芳先接到了報告,緊急調集青保的其他大隊,一起向青峪撲來。在青峪北山,雙方攻防僵持了幾個小時,最後嶗山武工隊考慮到青保人多勢眾,硬頂下去於己無利,便在天黑時撤到了宮家莊。於此同時,逐步放走了虜獲的青保人員。
嶗山武工隊的行動暴露后,也引起了駐即墨、城陽李村的日偽軍的注意,幾乎同時派出部隊,到嶗山外圍一帶拉鄉掃蕩嶗山武工隊。武工隊處在日偽軍和青保的夾擊之下,在嶗山已經很難站住腳,部隊只有撤回馬山區皋虞以北一帶的安全地區。此後,敵人加強了嶗山的兵力及防守,增加了武工隊開展工作的難度。
二進嶗山,與偽軍交戰
9月初的一天早晨,夏侯蘇民率部隊插到即墨城東北的盟旺山,當天晚上又移防到溫泉北十幾裡外的一個村子。第二天溫泉據點的偽軍發現了他們,向部隊駐地發動進攻,部隊把敵人打了回去,又一次暴露了目標。於是,部隊兵分兩路轉移:夏侯蘇民帶七連西去南海地委駐地平度古峴以南仁兆一帶,崔濤和田世興率武工隊到即墨城東南一帶。
三進嶗山,繼續開展工作
幾天後,夏侯蘇民率七連回到即東,把兩個連隊集合起來,第三次返回即東。部隊化整為零,以班、排為單位在即墨城東南、嶗山北部的大標山、三標山、青崗嶺、白廟一帶山區活動,在群眾中開展政治宣傳、貼標語、交朋友等工作。12月中旬,膠東區黨委命夏侯蘇民率七連回南海軍分區,將嶗山武工隊改編為即東縣大隊。

歷史意義


1943年8中旬至12月中旬,夏侯蘇民率七連和嶗山武工隊三進三出嶗山,雖未完成預定計劃,沒有在嶗山站住腳,但卻擴大了我黨的影響,鼓舞了群眾,摧跨了部分偽政權,為即東縣大隊的活動和日後的抗日鬥爭打下了基礎。
雖然嶗山武工隊在嶗山一帶開展抗日鬥爭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是他們前赴後繼、勇往直前的頑強鬥爭精神,愛民、親民、為民的實際行動,密切了我黨我軍與人民群眾的關係,擴大了我黨我軍的政治影響,增強了我黨我軍的威信,有力打擊了日軍、敵偽勢力、土匪惡霸的氣焰,保護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為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