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州市

韓國濟州島城市

濟州市是韓國濟州特別自治道政府所在地,濟州位於韓半島的西南海上,北與木浦相距154公里,東北與釜山相距304公里,東與日本的對馬島相距255.1公里。東面與日本的對馬島及長崎縣隔海相望,西面與中國上海隔海相望,北面與韓半島隔海相望。

地理環境


大自然的禮物,北太平洋的樂園― 濟州
濟州是韓國溫差最小的溫暖之島,濟州市夏季最高溫度為35.8攝氏度,西歸浦市則為33攝氏度,濟州市冬季最低溫度為-2.3攝氏度,西歸浦市則為-2.7攝氏度。濟州總面積為1848.85平方公里,東西長為73公里,南北寬為31公里。濟州是韓國眾多島嶼中最大的島,濟州是120萬~70萬年前火山噴發而形成的;30萬年~10萬年前火山再次爆發,噴出的溶岩形成了漢拿山;大約兩萬年前火山大爆發,形成了現在的白鹿潭。
濟州以海拔1950米的漢拿山為中心,島內遍布著黑色的火山岩和火山灰土。濟州至今還保持著它古老的面貌,浮在蔚藍色的大海上,濟州旅遊將帶給您回到遙遠的太古時代的感覺。
從海邊的奇岩怪石到數百座大大小小的山丘,從漢拿山的白鹿潭到周圍珍貴的植物,濟州是一片未被污染的凈土。人們有責任去保護美麗的濟州。

位置

濟州位於韓半島的西南部,同時又是韓國、中國和日本等國家的中心。因此,濟州從古至今在地理上一直佔據著重要的位置。高麗忠烈王年間(1275年)在濟州設置過元朝耽羅總管府,作為進攻日本的基地。太平洋戰爭末期,日本在此修建過許多軍事設施,韓國戰爭時期又在這裡建造了陸軍第一訓練場。縱觀歷史,足以證明濟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地理位置

濟州所處的地理位置為東經126°08′43″E~126°58′20″E,中央經線126°33′,比韓半島的中央經線127°27′30″E偏西約54′。在韓半島,與濟州特別自治道處於同一中央經線的主要城市有木浦、群山、仁川和滿浦等。緯度上若不包括附屬島嶼,濟州則處在北緯33°11′27″N~33°33′50″N的範圍內,其中央緯線是33°22′29″N。

關係位置

近代之前,各王朝一直把濟州作為流放地,並沒有發揮其應有的重要性。由於受到中華文化的支配,濟州走向近代化的進程十分緩慢,尤其是在交通不發達的時代,很容易把濟州看作是個落後之島。但是,濟州位於韓國、中國和日本等國家的中間,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從六十年代開始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毫無疑問,濟州還將會實現更大的發展。

面積

濟州道 的面積為1848平方公里,是韓國最小的”道“,也是規模最大的”道“——慶尚北道的1/10,是第二小的”道“——忠清北道的1/4。
濟州呈橢圓形,整體上地勢平坦,漢拿山位於其中間。耕地主要密集在海岸地帶,雖然超過海拔200~300米的高地具有緩坡地帶,可大部分都被用來放牧或被閑置。
海拔200米以下的沿海地帶的面積為1013.5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54.9%,主要被用作農耕地和居住地。海拔200~500米的中山間地帶的面積是496.98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26.9%,主要被用來放牧或被閑置。海拔500~1000米的低山地帶的面積為253.34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13.7%,被用作山林地、蘑菇栽培地和旅遊地。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帶的面積為81.77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4.5%,被指定為國立公園而受到保護。
濟州市的面積為977.9平方公里,西歸浦市的面積為870.4平方公里。與韓國的其它道相比,濟州市和西歸浦市的面積所佔的比率比較大,這是因為市區面積不僅包含了耕地、放牧地和閑置地,而且漢拿山山頂也包含在內。

歷史


濟州市在古時為耽羅國的中心。耽羅於498年臣服於百濟,到了660年百濟滅亡后,曾一度向日本朝貢,不過最後變成新羅的從屬。到了高麗成立時,雖然是向其朝貢,但這段時間是受到高麗的間接統治的,島內的統治工作由耽羅星主負責。在1105年耽羅郡的設置,令濟州成為被直接支配的地區。其後,除高麗外,亦受到來自元朝的直接控制,因為島上的氣候適合牧養馬匹。
1416年 設置濟州牧(地方長官所在地)
濟州島
濟州島
1894年 更名為濟州府
1896年 恢復濟州牧的名稱
1908年 設置濟州郡
1909年 設置濟州郡中面(村)
1913年 更名為濟州面
1931年 升格為濟州邑
1955年 升格為濟州市
2006年7月 整合北濟州郡

教育


濟州國立大學

交通


濟州市遠景
濟州市遠景
濟州國際機場:有來往首爾、釜山等國內主要城市,以及東京、上海等國外主要城市的航線 濟州港(客運、貨運)
此外,濟州市亦位處於全島道路網路的中心。

觀光


濟大夜景
濟大夜景
因位處濟州島的交通樞紐,濟州市成為島上旅遊收益的最大 獲益者。不少旅客經由港口或機場來到濟州市,入住位於新濟州的旅館,並在市內到處遊覽旅遊景點,包括在岸邊的龍頭石、在市區的三姓穴,以及在內陸的漢拏山國家公園等等。

行政


濟州市合共由4邑、3面、19洞組成。
翰林邑
涯月邑
舊左邑
朝天邑
濟州市位置圖
濟州市位置圖
翰京面
楸子面
牛島面
一徒1洞
一徒2洞
二徒1洞
二徒2洞
三徒1洞
三徒2洞
健入洞
老衡洞
道頭洞
奉蓋洞
三陽洞
我羅洞
蓮洞
吾羅洞
外都洞
龍潭1洞
龍潭2洞
梨湖洞
禾北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