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天姥山的結果 展開

天姥山

中國AAAAA級景區

天姥山位於仙居縣西南十三都境內,又名韋羌山,今名神仙居。北魏時稱為韋羌山、王姥山。北魏侍中鄭小同撰寫的《鄭志》十一卷:“按,韋羌又名王姥。”南宋時又名天姥山。南宋《嘉定赤城志》載:“王姥山在仙居縣界,亦名天姥山,相傳是古仙人所居。”這是仙居韋羌山又名天姥山的最早記載。在古人的心目中,韋羌山是仙居“眾山之高者”。為此,歷代的輿地書籍對於仙居諸山的記錄,總是少不了這座名山。

地理環境


天姥山位於仙居縣西南十三都境內,又名韋羌山,今名神仙居。在古人的心目中,韋羌山是仙居“眾山之高者”。為此,歷代的輿地書籍對於仙居諸山的記錄,總是少不了這座名山。

歷史沿革


天姥山
天姥山
唐代的天姥山,在剡縣。即現在的新昌縣。而仙居韋羌山到南宋才亦名天姥山。但事實是:西晉張勃撰《吳錄·地理志》記載“剡縣有天姥山”之後,南北朝末期顧野王所編的地理總志《輿地誌》也曾記述“剡東百里有石橋,里人傳,舊路自石笥入天姥。”中國現存最早的古代地理總志,唐李吉甫撰《元和郡縣圖志》卷二十六江南道,越州·剡縣條記載:“天姥山,在縣南八十里。”而仙居天姥山,是中國文化史上一座偉大的名山,即韋羌山,因山中多石頭仙人——“仙之人兮列如麻”,當地人稱“神仙居”。東連浙東第一高峰括蒼山,山麓有中國道教第十大洞天“括蒼洞”。主峰大青崗,海拔1271米,今屬永嘉地。《舊志》載:“有山狀如鎝女,因名”。
唐時,新昌“天姥山”稱“天姥岑”,與李白詩的嫁接是後來的事。這也是仙居的片面之詞。中國現存最早的古代地理總志,唐李吉甫撰《元和郡縣圖志》卷二十六江南道,越州·剡縣條記載:“天姥山,在縣南八十里。”李白在《別儲邕之剡中》清楚表明天姥山在剡中。即在新昌縣。清代學者方苞專程尋訪,失望而回,嘆曰:“一小丘爾,無可觀者。”今天,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別》里描繪的“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等神幻景象,都在神仙居景區找到對應,令遊客驚嘆。
李白崇尚道教,仰慕仙人,詩中“洞天石扉,訇然中開”一句,“洞天”指道教“十大洞天”中的第十洞天,即括蒼洞,在今仙居境內。但李白並沒有說這個洞天是括蒼洞。宋真宗稱仙居“洞天名山,屏蔽周圍,而多神仙之宅”。根據李白的描述:“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新昌天姥山在天台山北面,且海拔低於天台山,無法令天台山“東南傾”;韋羌山地處天台山以南,其所在的括蒼山脈主峰米篩浪高於天台山主峰華頂,較為符合詩中描述這恰恰說明天台山傾倒在天姥山的東南。而天姥山在天台山的西北。而仙居韋羌山、南宋又名天姥山位於天台山的西南。地理位置都矛盾。新昌天姥山不能“勢拔五嶽”。仙居的韋羌山也同樣不能“勢拔五嶽”。在越人口中,天姥山為什麼會比天台山高?因為人站在天姥山上看,會比遠處的天台山高。
天姥山風光
天姥山風光
天姥山作為仙居境內的名山,自古便多神異之事。據《太平御覽·卷四十七》所載:天姥山與括蒼山相連。石壁上有刊字蝌蚪形,高不可識。上有石室戶牖。春月,樵者聞簫鼓笳吹之聲耳。”又有《赤城志》引《臨海記》說:“此眾山之最高者,上有石壁刊字如蝌蚪。晉義熙中,周廷尉為郡造飛梯,以蠟摹之然莫識其義。俗傳夏帝踐歷故刻此石。”認為山上所謂的蝌蚪文,為上古夏禹所刊刻。還有《高僧傳·支曇蘭》所載,支曇蘭居始豐赤城山,曾斥走山神珠欺王的外甥,三年後,其為韋羌山神,回到赤城山受到支曇蘭的點化,並以“錢一萬,蜜二器”回贈。據說辭別時是“鳴笳動吹,響振山谷”。此外,韋羌山中的天柱岩(亦稱觀音峰),相傳還曾有蓮瓣自頂上墜落。以上諸多神奇傳說無不表明,天姥山曾是一座神仙居住的山。
自古以來縣域隸屬多有變化,而山千古不易。清康熙台州知府張聯元所撰的《天台山全志》序中載云:“舊稱天台山高一萬八千丈,周圍八百里,山有八重,四面如一。洞天福地與方丈、蓬萊等。——考縣舊志,邑故始豐地至宋建隆始改為天台縣,前後沿革或隸會稽,或隸東陽,或隸永嘉、章安,時移代易,分析不同。考范侍郎《志要》,謂天台山處五縣中央,即赤城舊志所指餘姚、勾章、臨海、天台、剡縣,則知所謂天台山者,逶迤延袤,幅員甚廣,亦無定在。故縣可界,而山不可界。後人遂以縣界而分山。於是山之不屬於縣者,即游屐所不到矣。故統而論之:山自會稽而來,天姥、石城皆台山也;寧海之筋竹、王愛皆台山也;嵊縣之金庭桐柏亦台山也。雖各有其名,各具其勝要,皆台山之屬耳。而必以隸於縣者為天台,是失山之全體矣。”又在凡例中云:“孫綽賦雲‘落五界而迅征’,李善注五縣之界謂餘姚、句章、鄞、剡、始寧;赤城志載棲山登真隱決雲大小台處五縣中央,注謂五縣系餘姚、句章、臨海、天台、剡縣,蓋因建置沿革不一故也。今實界天台、新昌、嵊縣、臨海、寧海五縣中央。“山自會稽而來,天姥、石城皆台山也”表明天姥山在新昌縣。
神仙居景區引入歐美的扁帶運動。自2014年起,神仙居景區每年舉辦扁帶賽事,神仙居苦心堅持發展了5年的中國·神仙居全球高空扁帶挑戰賽,獲得了世界高空花式扁帶運動起源地、中國首個高空扁帶運動國際推廣基地、全球高空扁帶愛好者的交流聖地。
神仙居高空扁帶比賽榮獲2018中國體育旅遊精品賽事,被列入《2018年度浙江省重點培育品牌體育賽事名錄庫》。

文化活動


天姥山[神仙居天姥山]
天姥山[神仙居天姥山]
天姥山,因唐朝大詩人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詩為世人熟悉。2018年10月13日,由浙江省社會科學院、浙江省文史館組織30多位國內頂級專家在仙居召開天姥山學術論壇,從翔實和豐富的史料中找到答案:仙居天姥山正是李白所寫之天姥山。論壇發出倡議:要進一步打響仙居天姥山文化知名度,恢復使用“天姥山”古地名,讓“神仙居就是天姥山”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著名學者錢文忠教授認為,神仙居是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詩的原型地。史載,浙江有六處“天姥”之名:新昌天姥岑、寧海天姥峰、天台天姥岩、仙居天姥山、磐安高姥山、金華山北山天姥山。中唐時剡縣並無天姥山。所以,新昌今天的天姥山只是李白以後的改名,非李白詩之原型。但事實是。西晉早就明確說剡縣有天姥山。唐朝詩人李白、杜甫、劉禹錫、許渾、皇甫冉、溫庭筠、馬戴、薛逢、僧鸞等在提到天姥山時也提到了天姥山周邊的剡溪、南岩、四明、天台、關嶺、剡中、謝公宿處等。這個天姥山只能在新昌的。如果天姥山在仙居。這些唐詩就沒法理解了。
北魏侍中鄭小同撰寫的《鄭志》十一卷:“按,韋羌又名王姥。”南宋《嘉定赤城志》載:“王姥山在仙居縣界,亦名天姥山,相傳古仙人所居。”“韋羌山亦名天姥山,也就是說南宋時仙居的韋羌山才亦名天姥山。在仙居縣,東聯括蒼,且雲石壁有刊字如科斗,春月樵者聞笳簫之聲,與《臨海記》同。則天姥山亦仙居之韋羌山也。”
明代曹學佺輿地名勝志》,亦稱韋羌山即天姥山。清代《浙江通志》卷十六載明代《名勝志》中有關“天姥山”的闡述:“王姥山,《名勝志》在仙居縣界,亦名天姥山,相傳古仙人所居”。
天姥山[神仙居天姥山]
天姥山[神仙居天姥山]
後漢書·郡國志》、《宋書·州郡志》、《太平御覽》等載:“王姥山,與括蒼山相連,石壁上刊字科斗形,高不可識。”《臨海記》載:“此眾山之最高者,上有石壁刊字如蝌蚪。晉義熙中,周廷尉為郡造飛梯,以蠟摹之然莫識其義。俗傳夏帝踐歷故刻此石。”
方輿勝覽》:韋羌山在天台山西四十里,上有石壁,字如蝌蚪。陳襄詩:“去年曾覽韋羌圖,雲有仙人古篆書。千尺石岩無路到,不知蝌蚪字何如。”
玉芝堂談薈》:天姥山與括蒼山相連,絕頂聞天姥歌謠,春月樵者聞簫鼓茄吹之聲。
御定佩文韻府》:天姥山,元和郡國志:天姥山與括蒼山相連,石壁上有刊字蝌蚪形,高不可識。春月樵者聞簫鼓之聲甛耳。元嘉中遣名畫寫形於團扇,即此山也。
御定淵鑒類函》:天姥山與括蒼山相連,石壁上有刻字蝌蚪形,高不可識。春月樵者聞簫鼓茄吹之聲。

主要景觀


仙居天姥山——國家5A級景區神仙居,位於浙江東南沿海的仙居縣,景區地質構造獨特,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火山流紋岩地貌集群。千崖玉界,奇峰林立,密林峽谷,景色秀美。神仙居景區分南海、北海兩大區域,,“西罨慈帆”、“畫屏煙雲”、“佛海梵音”、“千崖滴翠”、“犁沖夕照”、“風搖春浪”、“天書蝌蚪”、“淡竹聽泉”被稱為神仙居新八大景。山上留有清何樹萼題“煙霞第一城”摩崖石刻,王姥峰、太白岩、明鏡台、天雞岩、微信亭、雲中列仙、十三飛瀑……等數十處唐詩元素景點。
扁帶運動
扁帶運動
自2014起,神仙居景區舉辦了六屆中韓登山大會、三屆綠道國際馬拉松、神仙居山地定向賽、飛拉達世界盃之夜,彩虹跑、熒光夜跑、華東地區攀岩嘉年華、水上攀石大會、人民網徒步比賽、萬人登山活動、體育系統生態運動會、全民騎行活動、長三角體育圈全民健身大聯動、長三角運動休閑體驗季等各類大型體育賽事。
2018年10月13日,第三屆中國縣域綠色發展仙居論壇——中國·仙居天姥山文化論壇舉行。錢文忠、查屏球、林家驪等30多位專家學者根據大量史實展開主題研討,對韋羌山與李白夢遊的天姥山之間的關係,進行了交流與探討。

景點考證

天姥山[神仙居天姥山]
天姥山[神仙居天姥山]
浙江省社會科學院文化所所長吳蓓認為,對李白筆下的“天姥山”究何所指進行研究討論十分必要。此舉有利於神仙居旅遊文化的建設,有利於廓清史料傳承記載中有可能造成的錯誤,也有利於我們觀察歷代旅遊文化資源在層累重疊過程中的錯位新出。神仙居“天姥山”至少有三大堅證確立它與史實及李白詩意的契合:其一是海拔高;其二是石壁有蝌蚪文;其三仙居有道家第十洞天。
浙江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王福和說:“有幸當面向林虹書記討教,聽她對《夢遊天姥吟留別》的逐字講解和分析,實證的、學術性的,有說服力地論述了李白及其作品中的天姥山,尤其是與仙居天姥山的不可割捨的血緣聯繫。聽罷,不禁眼界大開,對天姥山的地理位置有了更為清晰的印象。。”

獲得榮譽


扁帶運動項目
扁帶運動項目
2015年10月,神仙居景區榮膺國家AAAAA級景區稱號。
2017年,神仙居景區被授予“中國十大詩意地標”、“最佳體育旅遊目的地”。
2017年,神仙居景區營收過億,被評為“浙江旅遊總評榜之年度旅遊景區人氣獎”。
2017年1月,仙居王姥山被第三屆中國詩歌春晚授予“中國十大詩意地標”稱號。
攀岩項目飛拉達
攀岩項目飛拉達
2017年7月16日,國內首個建立在國家5A級景區的體驗式攀岩項目飛拉達在神仙居景區成功運營,該項目由法國國際戶外運動專家高寧設計,獲得“浙江省運動休閑旅遊優秀項目”。
2018年,“浙江省運動休閑旅遊示範基地”。神仙居景區(飛拉達)—永安溪綠道(騎行)—淡竹休閑谷(徒步)榮獲“浙江省運動休閑旅遊精品線路”。
2018年1月,被浙江省旅遊局評為浙江省十大經典景區之一。
2018年8月25—26日,2018中國攀岩自然岩壁系列賽(神仙居站)在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神仙居景區舉行,同時舉辦的還有“神仙居杯”2018首屆全國扁帶錦標賽,這兩項由中國登山協會主辦的賽事都是首次落戶神仙居景區。
2018年10月9日,“浙東唐詩之路”建設推進,仙居王姥山建設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
2018年11月,神仙居景區獲得“一帶一路最美驛站”精品觀光獎。

媒體評價


錢文忠在論壇上發表見解
錢文忠在論壇上發表見解
著名學者、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錢文忠說:“仙居天姥山擁有的蝌蚪文,是道教的重要符號,而唐代當時官方第一宗教就是道教。“李白當時仕途失意,踏上漫遊旅途,希望寄情山水,求仙訪道,而仙居有雲蒸霞蔚的神仙居,還有道教洞天括蒼洞,我覺得仙居天姥山與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詩意境最相近,仙居天姥山就是《夢遊天姥吟留別》的原型地。”但事實是:南宋仙居韋羌山亦名天姥山。唐朝時還不叫天姥山。地理位置也不符合“天台山在天姥山的東南”。因此邏輯上仙居韋羌山——南宋時亦名天姥山根本不可能是唐朝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的原型地。李白《別儲邕之剡中》更清楚地表明了天姥山在剡中在今新昌縣。
作家王劍冰到過仙居天姥山後,在光明日報發表了《去神仙居體驗天姥》,“遊了一個神仙居,我就如臨太白之境,覺得不枉走一遭。”
杭州師範大學教授周少雄說:“中國·仙居天姥山文化論壇舉辦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它把唐詩之路的打造推到了一個新的高位。如果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能夠從這樣一個方向去推進、去融合,我認為將出現更有意思的展現載體與活化途徑,唐詩文化也會傳承與發展得更好、更精彩。”
天姥山[神仙居天姥山]
天姥山[神仙居天姥山]
浙江大學哲學系教授何善蒙認為仙居天姥山的四大“神仙”特質:第一個特點是有蝌蚪文,蝌蚪文很重要,民間講蝌蚪文就是天書,是跟神仙的傳統聯繫在一起的;第二個特點是有神仙特質,這就是我們“仙居”縣名的由來,仙居得名就是因為有神仙居住;第三個特點是這個地方山的名字很多,一山有六名,仙居縣誌裡面講甚至是一山有九名,山的名字多就會增加山的神秘感;第四個特點是應該與括蒼山相連,括蒼山在中國傳統宗教中也是一座很有名的仙山。這些特點都能體現出“仙氣”,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