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派
愛派
愛派,評劇流派,代表人物愛蓮君,早期評劇“四大名旦”之一,評劇愛派創始人。特點是定調高、起腔高、行腔旋律低、柔美華麗、玲瓏俏麗,代表劇目有《於公案》、《蜜蜂記》、《燒骨記》等。
1939年,愛蓮君離開了人世。愛蓮君去世時年輕,但她的意術獨具特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流派。
愛蓮君(1918---1939),早期評劇“四大名旦”之一,愛派創始人。原名趙久英,天津市人,評劇女演員,工旦行。
愛派
愛蓮君善填詞,會識譜,演唱風格清新俏麗,擅長運用半音和裝飾音,唱腔細膩婉轉,講究旋律美,高則剛健俊俏,低則婉轉迂迴,高低起伏,收放自如。愛蓮君嗓音純凈柔和、甜美脆亮,鼻腔共鳴極佳,寬窄高低運用自如,唱念時吐字清晰、氣力充沛,並帶有較明顯的天津語音。她博採各家之長化為已用,實踐中形成了定調高、起腔高、行腔旋律低、柔美華麗、玲瓏俏麗的“愛派”藝術。她在[慢板]唱腔結構中,首開了各分句之間和下句與上句之間加用過門(小墊頭)的形式而廣為流傳。旋律上則把皮黃腔、四平調等樂匯,及流行歌曲等融入自己的唱腔,並於腔中常運用五七度大跳,由此而產生了個性鮮明的音樂特色。演唱中多運用彈跳柔韌的“疙瘩腔”唱法,由此而形成了獨特的演唱風格。她在《於公案》中與琴師趙耀庭合作的一曲“八月中秋雁南飛”,30年代中期曾風靡一時。其間她對[反調慢板]也有較多運用。她唱的[垛板]字字鏗鏘、起伏跌宕,閃趕頓垛,節奏豐富多變。在個別戲中還用小人辰轍口演唱,俏皮活潑,深受觀眾喜愛。此外,她演唱的[反調搭調]和“迷子腔”在旋律上更為豐富多彩。
雖然愛蓮君去世時年輕,但她的意術獨具特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流派。後人繼承和借鑒者甚廣,花淑蘭、新鳳霞、筱玉芳等眾多評劇名家受其影響,在他們的演唱中都有愛派的特點。傳人有愛令君、愛幼君、蓮小君。受其藝術影響者有小摩登(錢玉舫)、筱玉芳、花淑蘭等。再傳弟子有金倩和張麗雲。
蓮小君本名楊桂珍,自幼酷愛愛蓮君的唱腔,11歲拜愛蓮君學習評劇。愛蓮君的養父母是開妓院的,性情兇狠暴戾,對養女恣肆虐待毫無人性。雖然愛蓮君出道不久就成了名伶,並為他們賺了大把金錢,但養父母對她仍十分苛刻,控制極嚴,不給半點人身自由。蓮小君名義上是拜愛蓮君為師學戲,實際上是給愛蓮君養父母當使喚丫頭,每天從早到晚要給“師爺師奶”洗衣做飯,端茶送水,鋪床疊被,揉腰捶腿,稍有伺候不周,不是打便是罵,有時還要罰跪搓板。僅比蓮小君大八歲的愛蓮君,因與小君有著同樣的經歷,對這個小弟子的處境十分同情。她讓小君和自己同住一室,睡在一張床上,經常通宵達旦向小君傳授演唱技藝。愛蓮君無論在本地還是到外地演出,都把小君帶在身邊,並讓小君給自己演“裡子”活(主要配角),使小君耳濡目染,有了較多實踐機會,掌握了愛派藝術的真諦。愛蓮君積勞成疾,在臨終時刻,蓮小君一直守在身旁,含淚為師梳頭、穿衣,眼看著愛蓮君含恨離開人世。愛蓮君辭世之後,蓮小君作為愛派正宗傳人,始終牢記著師父的教誨“要唱好戲,做好人”,很快在舞台上崛起,17歲時開始挑梁當主演,其正宗的愛派韻味,頗得觀眾賞識。解放以後,她參加了天津市評劇團,她主演的現代戲《紅珊瑚》、《啼笑因緣》、《一雙繡花鞋》;古裝戲《孔雀東南飛》、《陳三與五娘》、《於公案》、《李香蓮賣畫》等,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她不僅對愛派高弦低唱、行腔婉轉纖巧的特點,掌握得十分熟練,而且突破了愛派技巧性高,一般演員難以駕馭的特性,致力於化難為易,去粗取精。尤為可貴的是,她在繼承愛派藝術精髓的同時,還對師傅唱腔中因腔害字“倒字”現象,進行了凈化與糾正,強化了腔由字生,字正腔圓。
愛派的代表劇目有《於公案》、《蜜蜂記》、《燒骨記》、《庚娘傳》、《三趕韓梨花》等。30年代中期以來勝利、國樂公司為其錄製了不少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