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溫宗仁的結果 展開

溫宗仁

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溫宗仁(1940.10——2008.03),男,安徽省巢湖市人。1959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1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十六屆中央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上將。

人物介紹


溫宗仁
溫宗仁
溫宗仁(1940.10~2008.03),安徽省巢湖市人。1959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1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裝甲兵政治部組織處副處長、坦克團政治委員、坦克師政治部主任、坦克師政治委員、軍政治部主任、集團軍政治委員、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蘭州軍區政治委員。2000年6月任軍事科學院政治委員。是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五、十六屆中央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軍事科學院原政治委員溫宗仁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8年3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8歲。
胡錦濤、江澤民、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王剛、王樂泉、王岐山、回良玉、李源潮、汪洋、張德江、朱鎔基劉華清曾慶紅梁光烈孫家正等分別以不同方式對溫宗仁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對其親屬表示慰問。

工作職務


1956年起,他歷任大隊團支部書記、戰士、班長、排長、團政治處書記、幹事、副處長、團政委、師政治部主任、師政委、軍政治部主任、軍政委、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等職。擔任部隊領導幹部后,他認真履行職責,注重部隊思想政治建設,有效提高了部隊戰鬥力。1996年起,他擔任蘭州軍區政委,為推動軍區部隊的全面建設,為西北地區的穩定和發展作出了貢獻。2000年6月,他調任軍事科學院政委。期間,他不斷探索和總結適合軍事科研工作特點的政治工作方法、經驗,高度重視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搞科研,為繁榮和發展軍事科研事業作出了貢獻。
社會兼職,曾任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副主席。

任職情況


1959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戰士、班長。
1961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1年入北京第三坦克學校學習。
溫宗仁
溫宗仁
1962年入北京第一坦克學校學習。後任坦克團排長,坦克團政治處書記、青年幹事、組織幹事。
1967年任坦克師政治部組織科幹事,南京軍區裝甲兵政治部組織處幹事、黨委秘書、副處長。
1973年任坦克團政委。
1979年9月入政治學院。
1980年後任坦克第2師政治部主任、政委。
1983年任第12軍政治部主任。
1983年9月入軍事學院高級指揮班學習。
1985年8月第12集團軍政委。
1994年10月任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
1996年1月任蘭州軍區政治委員。
2000年6月任軍事科學院政治委員。
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1996年晉陞中將軍銜。
2002年晉陞上將軍銜。

人物影響


戎馬生涯

面前的溫宗仁,語調平和,待人親切,謙遜隨和。歷經47年戎馬生涯,從容與果敢、博雅與大度、真誠與求實、知識與智慧,在他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高級將領

從普通士兵到高級將領,從軍區部隊帶兵人到軍事院所帶頭人,溫宗仁始終懷著一顆虔誠而堅定的心,投入到人民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工作中,勤奮、務實、嚴謹、認真的做事風格始終如一,對綠色的熱愛和執著幾十年不曾有絲毫改變,至今愈發濃厚。

作戰部隊

告別縱橫馳騁的作戰部隊,溫宗仁團結帶領軍事科學院的同事們,將軍事理論研究領域的強勢開拓之路向縱深延續。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有著47年光榮歷史、被譽為中央軍委、總部的“思想庫”的軍事科學院,在解放軍革命化、現代化和正規化建設中不斷開拓創新,創造了非凡業績:軍事科學研究領域日益拓展,完整的軍事科研體系已經建立,一批軍事科研骨千學科的研究工作得以全面展開和逐步深化,一批新學科迅速成長,填補了中國軍事科學的許多空白。在溫宗仁看來,科技強軍不僅僅是裝備的更新,軍事科學研究成果始終是人民軍隊敢打必勝的重要元素。軍人風範的厚重,跨越繁華的沉穩,溫宗仁雖立於人生顛峰,卻絲毫沒有俯視群山的傲意,他所有的表達真實而坦誠。

書法將軍


溫宗仁的書法
溫宗仁的書法
溫宗仁字跡溫宗仁將軍文武兼備,為人謙虛謹慎,待人溫和真誠,是人們非常崇敬的長者。他生於碧波萬頃的巢湖之畔。那是人傑地靈、英雄輩出、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地方,被譽為“詩人之窟,文章之府,氣節之鄉”。溫宗仁將軍剛從蘭州軍區政委調任軍事科學院政委。
溫宗仁將軍一諾千金。為了辦好書法展,整個月,他謝絕一切不必要的應酬,將自己關進書房,靜心創作,寫好一些作品,便掛在牆上,自己覺得不滿意,就撕了重寫,他說,既然要寫,就寫出個樣子。為了使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他又一筆一畫地寫起楷書、隸書。人們深深為他治學嚴謹的態度所打動。他說:“既然書法是一門藝術,就要尊重藝術,尊重知識,尊重創造。”
當來到溫宗仁將軍的書房,看到地上鋪的牆上掛的全是他的書法作品,墨香四溢。兼有多種書體,筆風清雋厚實,結構、章法力求多變,粗與細、濃與淡相結合,以博大沉雄的力感來感染觀眾,並從中體現出作為將軍和書法家“豪邁儒雅”的審美追求。尤其是他的行草作品,點面結合,收放自如,亦靜亦動,酣暢淋漓,給人一種奮發向上的時代氣息!“宗法自然,仁者無畏。”這是對溫宗仁將軍書法的詮釋。

人生經歷


1959年,18歲的溫宗仁主動申請入伍參軍。那年,南京軍區第一次招收50名坦克兵,直接送到南京學習培訓。這成為溫宗仁軍旅人生的起點。如今回憶幾十年軍旅生涯,溫宗仁最難忘的就是最初的那段時光。坦克兵屬於特種兵,年輕的他身體很棒,雖然很忙很累,但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每天在訓練場上駕駛坦克衝鋒陷陣,可以連續4個小時不出駕駛艙。“自從有了那段經歷,我好像什麼苦都能吃,什麼困難都能克服,成熟、堅強了許多。”第二年,踏實能幹的溫宗仁被連隊留下帶新學兵。年底,刻苦學習、積極向上的他考上了北京坦克學校併入了黨。從坦克乘員、教導團學兵到學校學員、坦克排長,四年多的基層鍛煉中,溫宗仁掌握了坦克兵的射擊、通信、駕駛三大技術,考上全能坦克手。溫宗仁在坦克部隊,從一個學兵一直干到師政委。多年以後,部隊的坦克兵還尊稱他為“坦克兵的老前輩”。1963年8月,溫宗仁畢業后被分配到南京軍區。10年的機關幹部生涯開始了,他先後在團、師、軍機關當幹事、秘書、處長,跑基層搞調研、寫材料,繁忙的工作,緊張的日程,增加了他的知識積累,鍛煉了他的思想水平和業務能力。10年後,年僅33歲的溫宗仁就任南京軍區獨立坦克團政委。那時,他是南京軍區最年輕的團政委。面對組織對自己的信任,溫宗仁暗暗發誓,即使再難再苦再累也要干好。他虛心向其他領導學習,認真思考、謹慎處事,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和馬虎。1980年,在解放軍政治學院學習一年之後,溫宗仁相繼擔任師政治部主任、師政治委員,他在坦克部隊擔任領導職務整整10年。1983年5月起,他受命擔任某軍政治部主任,不久又進入軍事學院高級指揮班進行為期兩年的集中學習,1985年7月畢業後任某集團軍政治委員,年富力強的他開始了又一個10年的主官生涯。直到1994年,就任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
作為高級將領,溫宗仁對部隊的發展和建設傾注了巨大的熱情。作為一個稱職的領導者,必須有遠見卓識,善於從理論的深度、全局的高度做到既在正確方向上做事,又能以嚴謹紮實的工作作風保證自己做正確的事。改革開放初期,軍隊經費不足,實際困難很多;在市場經濟衝擊下,各種誘惑近在咫尺,許多人躍躍欲試,有些部隊一度搞得很紅火。但他牢牢把握好了方向,發揚軍隊傳統,要求所屬部隊種糧、種果樹。彌補農副產品的供給不足。“那時候,雖然我們的樓房不如別人的漂亮,我們的車沒有別人的高級,也有人說我太保守。跟不上改革的步伐,但我堅持認為,部隊不能經商,部隊的風氣不能搞壞。艱苦奮鬥是我們的傳家寶,即便再過幾十年也不能忘、不能丟。”1996年1月,溫宗仁任蘭州軍區政委。在環境極其惡劣、條件十分艱苦的大西北,到處都留下他深入部隊、深入邊防、噓寒問暖、調查研究的足跡。讓他最為感動的,也讓他最放心不下的是西北邊防官兵。一次,溫宗仁去位於雪域高原的西北邊防某團檢查工作,團長彙報工作時語言反應有些遲緩,當時陪同的幹部看到後有些不滿意。他卻深深被感動了,他教育身邊的同志們:“你們看看團長臉和嘴唇發紫的樣子,他這種反應慢是長期在高原工作得的一種‘高原病’。我看他們能在這裡工作,本身就是一種奉獻,他們的這種精神令人欽佩。”後來,他多次表揚這個團長,要求大家要關心邊防官兵的生活。2002年,從軍區主官到軍科主官,溫宗仁的人生篇章拉開了新的序幕。2002年5月2日上午9時,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在莊嚴的國歌聲中,溫宗仁從江澤民主席手中接過晉陞軍銜命令狀。至此,溫宗仁成為自1988年人民解放軍恢復軍銜制以來的81位上將之一。奮進的意志,如山;博大的情懷,似海。溫宗仁坦言,人的確需要有一種精神和信念。“部隊的幾十年,我幾乎每個主要領導崗位都干過。但是,無論職務如何變化,無論什麼崗位,都認真謙虛,求實肯干,做好本職工作。我經常告誡自己,職位只是自己為黨、為國家、為軍隊工作的崗位,而沒有任何特權。時刻警醒自己教育部屬,新階段面臨新挑戰,國家越強大,越需要有國防的保障,要毫不鬆懈地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軍事變革


書法
書法
放眼21世紀的寰宇,軍事領域正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新軍事革命方興未艾,信息化戰爭浮出水面。如何贏得新世紀軍事發展的戰略主動權,如何搞好軍隊建設的頂層設計?如何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
作為軍事科研的領導,溫宗仁對此有著深入的思索。他認為,軍事理論這一寂靜戰場上的爭奪異常激烈,在這塊戰場上有著同樣決定各國軍事理論和軍事戰略成敗與否的殊死較量。解放軍的軍事理論領域,要以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迎接世界新軍事變革的嚴峻挑戰。首先,要正確處理重大現實問題研究和基礎理論研究的關係。把“精兵強將”集中於重大現實問題研究的“主戰場”,努力拿出有創新性、紮實管用的研究成果。其次,要正確處理繼承傳統和銳意創新的關係。“70多年來,在黨的領導和培育下,我軍形成了優良的傳統。這些傳統體現了解放軍的政治本色和建設方向,是決定解放軍性質的最主要的東西,其基本原理和科學內核是始終不會過時的。軍事理論要以創新為使命,大膽探索,在繼承解放軍優良傳統的基礎上銳意創新。”
溫宗仁
溫宗仁
分析海灣戰爭以來世界發生的幾場局部戰爭,溫宗仁指出,這些戰爭把高技術局部戰爭作為一種新的戰爭形態推上人類戰爭的歷史舞台。隨著以信息化為核心的高新技術在軍事領域的運用,武器的打擊精確度空前提高,首戰即決戰,一戰定乾坤,作戰的突然性、立體性、機動性、快速性和縱深打擊的特點十分突出,一場世界範圍內的新軍事變革蓬勃興起。為了深入研究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溫宗仁親自率團到德國、波蘭、埃及、南斯拉夫、加拿大等國進行考察訪問。通過對比,他們看到了解放軍建設的差距和不足,找到了發展的目標和方向。“我們深刻地認識到,信息時代軍事實踐活動日趨複雜,無論是謀划軍隊建設還是開展軍事鬥爭,需要考慮的相關因素顯著增多,決策的難度明顯加大,僅憑傳統手段和邏輯推理往往難以及時拿出符合實際的對策辦法。按照這一特點,在繼續搞好定性分析的同時,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高度重視定量分析特別是模擬論證研究,增強理論研究的實證性,確保研究結論具有很強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
中央軍委晉陞上將軍銜警銜儀式
中央軍委晉陞上將軍銜警銜儀式
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實現解放軍由機械化向信息化的轉型,是新世紀新階段解放軍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任務。溫宗仁認為,軍隊建設要完成機械化向信息化轉變的歷史任務,關鍵是實施“科技強軍”戰略。加快發展高新技術武器裝備和培養造就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在發展模式上,要實現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的根本轉變;在發展機制上,要通過不斷優化軍隊體制編製,重塑現代軍隊組織結構,在發展步驟上,要與國家現代化建設相協調發展,根據國家“三步走”發展戰略規劃軍隊發展步驟,努力爭取到本世紀中葉,實現軍隊建設的時代轉型,建信息化軍隊、打信息化戰爭。
授銜儀式
授銜儀式
授銜儀式
溫宗仁要求,軍事科學院作為軍委、總部的“思想庫”和“智囊團”,要站在軍委、總部決策的高度,以發展的眼光和放眼世界的眼光,從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的全局,從新時期軍事鬥爭準備的需要出發,積極探索新的歷史條件下國防建設、軍隊治理和軍事鬥爭準備的特點規律。深入思考新世紀建設什麼樣的軍隊、怎樣建設軍隊,未來打什麼仗、怎樣打仗的問題,不斷回答和解決當代中國軍事領域帶有全局性、前瞻性和戰略性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準確把握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發展趨勢,把握軍事鬥爭準備的發展趨勢,努力創造出符合時代要求,能夠牽引軍事實踐發展的創新性理論。
發揮人民軍隊思想政治建設的傳統優勢,就能為“打得贏”和“不變質”提供持久旺盛的精神動力。“世界新軍事的發展對當代軍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能夠擔當歷史重任的新型軍事人才隊伍,是軍隊建設的當務之急。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軍隊各項建設的首位,貫穿于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是從黨和國家全局的戰略高度對軍隊建設提出的根本要求。始終用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部隊,為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為保持人民軍隊的性質、本色和作風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證”。

回顧過去


溫宗仁最欣慰的是在軍營圓了他的大學夢。“上大學是我從小的夢想,但是當時家境貧寒,沒能讀完中學就失學了。後來當兵后,先後三次入軍隊院校學習6年。這不僅開闊了我的視野也豐富了我的人生。”有一位老領導,溫宗仁難以忘懷,他就是南京軍區裝甲兵時任政委謝雲暉。“我28歲任南京軍區裝甲兵黨委秘書,謝政委是老紅軍,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系,喜歡讀書,學識淵博,口才很好。我受他的影響,在兩年時間內就通讀了《資本論》。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就去找他請教。這不僅使我學到不少知識,而且養成了讀書學習的好習慣。”
話語間傳遞著“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從容自信,蘊含著“漫隨天外雲捲雲舒,閑看庭前花開花落”的淡泊寧靜,讓人真切感受到溫宗仁對事業的無限熱愛和濃厚的責任感。一個有板有眼、孜孜以求、不忘為別人著想、不肯忽略細節的共和國上將。

軍事科學院


2000年6月,溫宗仁走馬上任軍事科學院政治委員。對於軍科院,溫宗仁如此形容:戰將雲集,人才薈萃,藏龍卧虎,韞玉含珠。“1958年3月15日,是毛主席批准在北京西山腳下組建軍事科學院。葉帥親自任院長兼政委,粟裕、王樹聲等一批戰功顯赫的開國將領出任院領導。由此全軍盛傳‘一個元帥、兩個大將,八個上將創辦軍科’之說。後來,眾多在解放軍有重要影響的高級將領,先後擔任軍科的領導。”
人才是科研之本,溫宗仁深諳用人之道。他認為,做好選人、育人、用人工作,是科研中政治工作的關鍵問題。“院黨委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1988年成立了研究生部,是全軍首批軍事學博士學位授予單位。1999年以來,先後設立了戰略學、軍事學、軍隊指揮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目前,科研人員中,研究員、副研究員佔50%,博士、碩士佔52%。擁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和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69名,以及一批有較高知名度的專家學者。”
溫宗仁說,為適應創新與發展軍事理論的要求,院黨委專門制定了軍科院2010年前人才隊伍建設規劃,提出:“提高引進人才的質量,選調了一批軍兵種的人才、複合型人才,特別是拔尖人才。”進一步完善人才使用機制,面對重大課題,儘可能從全院優選人才,集中精兵強將,包括借用軍內外的優秀人才,組成最佳陣容,確保課題研究的高質量。糾正了過去那種論資排輩的現象,不唯資歷、學歷,重真才實學,唯才是舉,為年輕科研人員的脫穎而出創造條件。為創造寬鬆、自由、平等的濃厚學術氛圍,溫宗仁提倡大力發揚學術民主,千方百計地調動科研人員敢於質疑、善於爭鳴的積極性,鼓勵大家發表真知灼見。
“科研指導部幾乎每周組織一次學術論壇,對促進全院的學術交流。活躍學術氣氛起到了較好的作用。在重大課題立項時實行聽證制,徵詢課題組以外專家的意見在課題撰寫時實行詢問制,讓大家對課題的框架設計是否科學合理,主要論點是否正確、論據是否充分,進行評頭論足;在成果形成時實行會診制,請專家診斷課題中存在的‘毛病’,然後開出‘藥方’,再作進一步的“治療”;在成果上報時實行評審制,請專家對成果的質量進行評審,作出鑒定。”對作出重要貢獻的專家學者,軍科院實行獎勵制,對拔尖科研人才和重大科研成果實施重獎,設立“葉劍英科研成果獎”、“中青年科研創新獎”,有力地調動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爭當名家、多出精品、多作貢獻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