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彩蓮

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代表劇目《人面桃花》

喜彩蓮,原名張素雲,1916年出生於山東。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評劇喜派創始人。早期評劇“四大名旦”之一。

30年代初帶著《楊乃武與小白菜》《貧女淚》《可憐的秋香》等時裝戲以及從京劇移植過來劇目《孟麗君》《白蛇傳》《武則天》等劇目闖入天津。在天津連續演出三個月,從此確立了評劇主演的地位。代表劇目《人面桃花》《十三妹》《孔雀東南飛》等。

人物關係


個人經歷


早期經歷

由於家境貧寒,自幼隨父到東北謀生,其時正值評劇在東北發祥時期,從小喜愛評劇、1927年進入復盛戲社拜蓮花落藝人吳壽朋為師學藝。
1928年進入元順劇社,受到了李金順的影響。
1933年挑班主演並改劇社為陽春社。

演藝經歷

演藝作品
演藝作品
30年代初帶著《楊乃武與小白菜》《貧女淚》《可憐的秋香》《楊三姐告狀》《宦海潮》等時裝戲以及從京劇移植過來劇目《孟麗君》《白蛇傳》《武則天》等劇目闖入天津。在天津連續演出三個月,演出了名氣,從此確立了評劇主演的地位。
1937年5月將京劇《卓文君與司馬相如》改成評劇在上海一炮打響,在劇中扮演卓文君。在上海期間,進一步改革了評劇的南梆子,豐富了評劇的伴奏,增加了樂隊的表現能力,推動了評劇舞台藝術的發展。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后,在上海演出了愛國反日的時裝戲劇目《愛國嬌》,在北京演出了《梁紅玉與韓世忠》,在劇壇引起了震動。由於上演的一系列劇目緊貼著時代,反映著時代的要求,因而被譽為“時代藝人”,而與評劇名伶白玉霜劉翠霞等並駕評劇之首。
1940年9月在天津大觀園演出《孔雀東南飛》。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與小白玉霜等評劇藝人成立新中華評劇工作團,之後與其它劇團合併成立為中國評劇院

社會任職


1949年任中國評劇院演員、教師。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人物評價


她演出的《桃花庵》《小女婿》《馬寡婦開店》《包公三勘蝴蝶夢》《家》等獲得
個人藝術照
個人藝術照
了觀眾的稱讚。觀眾既喜歡她早期演唱的《人面挑花》《孔雀東南飛》《十三妹》《卓文君》等戲,也喜歡看她在解放后創作的“陳快腿”、“能不夠”、革命母親楊大娘、鍾阿婆以及付桂香等鮮活的現代人物形象。在《野火春風斗古城》一劇中喜彩蓮成功地塑造了一位革命老媽媽。其中“探監”一段唱則突出表現了楊母對黨忠誠不二,為革命勇於獻身的革命精神。在《南海長城》中喜彩蓮又扮演了一位在敵人面前凜然無畏的革命老媽媽。她在“護旗”一段唱中,充分發揮了她高音的特點,唱的剛勁洪亮,粗獷豪邁,力度很強但又瀟灑自如,很好地再現了鍾阿婆正義凜然的英勇氣概。《小借年》中的農村少女愛姐是喜彩蓮在49歲時演
個人照
個人照
的人物,但她的唱和做依然活潑俏麗,充分展示了喜彩蓮的風格和韻味。她在《袁天成革命》和《向陽商店》中分別塑造了兩個落後的人物,能不夠和付桂香,尤以付桂香的塑造為觀眾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在“好可惜的一雙手”這一段中,她以影調為基礎,發揮喜派半說半唱的特點,把一個舊社會遺留下來的渣滓,沒落階級的人物塑造得真實可信,活靈活現,顯示了喜彩蓮極其深厚的演唱功力。喜彩蓮與魏榮元合作將京劇《赤桑鎮》改編,創作為評劇《包公賠情》完善了評劇的行當,豐富了評劇花臉和老旦的唱腔,這齣戲成為評劇的名劇而得以流傳至今。
她與小白玉霜、馬泰合作演出此劇,是完全為提協青年,以培養後起之秀。在評劇界,喜彩蓮不僅是個資深藝高的表演藝術家,而且她還是一個辛勤耕耘、培養評劇接班人的戲曲教育家。晚年在中國評劇院從事教學工作,成績卓著。她連任中國評劇院三屆學員班的班主任,為評劇培養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優秀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