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平寧半島
因貫穿該半島的亞平寧山脈而得名
亞平寧半島(意:penisola appenninica,英:Apennine Peninsula),也稱義大利半島(意:Penisola italiana,英:Italian Peninsula),自北部波河平原向南到地中海中部,因貫穿該半島的亞平寧山脈而得名。
南歐三大半島之一(與西班牙、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亞半島、希臘等國所在的巴爾幹半島並稱為南歐三大半島)。
從波河地區向南伸展960公里(600哩)左右,最寬處240公里(150哩),面積25.1萬平方公里。東為亞得里亞海,南臨愛奧尼亞海(即伊奧尼亞海),西瀕第勒尼安海(Tyrrhenian)和利古里亞海(Ligurian)。亞平寧山脈自北到南縱貫整個半島,多火山地震。沿海多低地。有義大利、聖馬利諾共和國和梵蒂岡城。除了整個亞平寧山脈、聖馬利諾及梵蒂崗都在半島之上,義大利的大部分國土也在其中。現今為義大利國土主要部分,又因形如一隻靴子而被戲稱為靴型半島(Lo Stivale,"the boot")。面積25.1萬平方千米。以山地、丘陵地形為主。海岸曲折,多良港。主要農產品有橄欖、柑橘和葡萄。動物有棕熊、小羚羊、狼、野豬等。礦產有汞、硫黃、硼和鉀鹽。
面積約25.1萬平方公里。地形主幹為縱貫南北的亞平寧山脈,為阿爾卑斯山脈主幹的南伸部分。多火山、地震,有著名的維蘇威火山。屬地中海式氣候,河流短小,以台伯河最重要,全長405公里,流經義大利首都羅馬,注入第勒尼安海。土壤以褐色土和山地紅色土為主。植被為常綠灌叢、山地落葉林。主要農產有葡萄、油橄欖、柑桔等。礦產有銅、銀、硫黃等。海岸曲折、多良港,沿岸主要港口有熱那亞、那不勒斯、塔蘭托、威尼斯、的里雅斯特。
義大利亞平寧半島(又稱義大利半島)的主幹山脈,是阿爾卑斯山脈主幹南伸部分。西起瀕海阿爾卑斯山脈附近的卡迪蓬納山口,向南呈弧形延伸至西西里島以西的埃加迪群島止。全長約1400千米,寬40~200千米。南北兩端較為狹窄,寬約30千米。大體可分為北、中、南三段。北段由砂岩組成,森林茂密。中段起自佩魯賈-安科納一線以南,地勢崎嶇,為山脈最寬、最高的部分,主要由石灰岩組成,最高點大科爾諾山,海拔2,914米;山坡有良好的放牧地。南段由花崗岩、片麻岩與雲母片岩組成。覆蓋有栗、櫟、山毛櫸與松等植被。山脈東坡平緩,西坡較陡。山脈系由一系列山地和丘陵組成的年輕褶皺帶,地殼極不穩定,多火山和地震,時有山崩。維蘇威火山和埃特納火山最有名。地形主幹為縱貫南北的亞平寧山脈。多火山、地震,著名的維蘇威火山和龐貝古城就在半島中西部。土壤以褐色土和山地紅色土為主。植被為常綠灌叢、山地落葉林,當地岩溶地貌發育,景觀多姿多彩。
屬典型的地中海式氣候徠,夏季乾熱,冬季溫濕,1月均溫在10℃以上,7月均溫23—25℃,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湖泊小而分散,最大的湖特拉西梅諾湖,面積128平方千米。
亞平寧山脈的河流都很短,以台伯河最重要,全長405公里,流經義大利首都羅馬,注入第勒尼安海,水力資源豐富。
主要農產有葡萄、油橄欖、柑桔等。礦產有銅、銀、硫磺等。
海岸線曲折、多天然良港,沿岸主要港口有熱那亞、那不勒斯、塔蘭托、威尼斯、的里雅斯特。有10條鐵路通過山區。“水城”威尼斯、文藝復興時代文化藝術中心佛羅倫薩、古羅馬首都羅馬城及那不勒斯附近的維蘇維火山等是著名旅遊勝地。
古羅馬斗獸場
圓形競技場是伊達拉里亞拱券結構的顛峰之作。三層拱券層層相疊,又分屬於多利亞式、伊奧尼亞式、科林斯式三種樣式,繁複奢華。萬神殿是拱頂建築的傑出代表。直徑和高均為43米的圓頂廳堂,除入口外四周都沒有開窗,僅有屋頂中央一個直徑9米的圓洞作為採光用,但絲毫沒有壓抑感,均勻的光照使建築物內部充滿靜謐和諧的氣氛。巨大的圓頂彷彿輕懸於空中,象是張開在人們頭頂上的又一重天穹。
圖拉真紀念柱浮雕
羅馬帝國時期,肖像雕刻中寫實風格流行,出現了具有強烈的個性和複雜的內心世界描寫的肖像。《卡拉卡拉像》表現了一個兇狠緊張而又冷酷無情的暴君面孔,緊皺的眉頭和空虛的眼神中流露出不安的心情,扭轉的頭部強調了緊張和暴戾的性格。《奧里略騎馬像》傳神地表現出這位具有斯多噶哲學思想的君主的特點,他的臉部帶有哲理性的思索,具有頹廢、消極、靜觀的色彩。這也是歐洲第一座騎馬像,對以後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雕刻家產生了重要影響,之後的騎馬像多以此為範本。
羅馬的浮雕則具有記事的功能,其最突出的代表作是圖拉真紀念柱浮雕。它詳盡地敘述了圖拉真皇帝親自率軍征服達契亞人的全過程。這些事件和情節是當作史實來記載的,不論是人物服裝還是征服城市的過程都具有歷史的真實性。在這兩千多人物的長卷式浮雕中,藝術家採用了散點透視手法,出色地處理了情節繁瑣、層次複雜、人物眾多的構圖。
鑒賞地點:羅馬國立博物館
羅馬國立博物館
第二風格:建築結構式,形成於前80年,是從舞台布景變換而來的一種浮華的室內裝飾。直接在牆上用陰影和透視技法描繪建築結構和人物、場景,製造出奇妙三維效果,令人產生牆壁另一面還有空間的幻覺。屋大維的里阿別墅大型濕繪壁畫是其代表作,現藏於羅馬特魯美美術館。
第三風格:裝潢式。一改第二風格的虛幻,遵循古典學院風格,還原牆面的本來面目,以單色的直線將整面牆分隔為三個畫框,分別繪製華麗精緻、富裝飾性的作品,主題以靜物、風景、宗教和神話傳說為主。
第四風格:複合式。將第二風格的透視效果與第三風格的裝飾紋樣相結合,體現出羅馬藝術樣式的多樣性。題材也更為廣泛和世俗化,戲劇演出、流浪漢、對神明的嘲諷都成為描繪的對象。這一時期的作品用色艷麗,技法純熟,充滿生氣和動感,又被稱為“龐貝的巴洛克”。
亞平寧半島南部主要吃乾麵食,北部主要吃鮮麵食,這些地區歷來被區分為“吃橄欖油的義大利和吃奶黃油的義大利”。但隨著義大利細面和義大利通心麵在阿爾卑斯山地區和其他更多地區越來越普遍,而餛飩和義大利餃子(還有北部的義大利調味飯和大麥粥)也越來越受南部地區的人們喜歡,特級橄欖油在各地大受歡迎,成為地中海菜式的重要元素,南北食物的區別正逐漸消除。
亞平寧半島美食
麵包的情況也類似,麵包由笨重的大塊不含鹽Pane Toscano, 到艾米利亞的茶色Coppiette卷,AltoAdige的黑色Schwartzbrot,都靈的棍形麵包,撒丁島的脆“樂譜紙”,到各種薄麵包或Focacce。義大利的麵食、餅乾和蛋糕之豐富,也同樣令人嘆為觀止。
亞平寧半島的一餐可有多道菜,有開胃小吃到頭盤和主菜,然後到甜點。但即使是最簡單的一餐飯,如果沒有酒則不能算是完整。義大利酒,品種、類型和風格和其他國家都要豐富的多。20個地區的食物和酒各有特色,當然相互之間也有密切的聯繫。
亞平寧半島麵食、比薩、義大利調味飯、香醋、Parmingiano Reggiano、莫澤雷勒乾酪、義大利式冰激凌和濃咖啡、無不被外國人所熟悉,以至於人們以為義大利美食僅限於材料豐富可隨意調製,使菜單不只是硬性的指示,而作為創造體驗的參考點。義大利美食的精髓在於表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