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石壩鎮的結果 展開

石壩鎮

隸屬於廣東省惠州市

石壩鎮隸屬於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位於博羅縣東北部,北與河源市埔前鎮接壤,東與紫金縣古竹鎮隔江相望,屬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區;距縣城駐地羅陽鎮72公里,距惠州市60公里。2019年全鎮總面積18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23萬畝,轄22個村委會和2個居委會,人口51625人。2019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11.82億元,農業總產值6.66億元,工業總產值1.58億元。

石壩鎮境內有205國道、340省道、惠河高速公路、廣河高速公路、汕湛高速公路、京九鐵路廣梅汕路段及建設中的贛深高鐵貫穿全鎮,是珠三角地區通往粵北地區的交通重鎮。由於交通便利,石壩鎮已成為遠近聞名的“中巴鎮”,共有200多輛客運車,運輸業成為石壩鎮的特色產業。

2020年8月24日,石壩鎮新村村、三嘉村、龍口村、石壩村獲評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2020年11月11日,石壩鎮烏坭湖村榮獲“一村一品”示範村;2020年12月,石壩鎮獲評“惠州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2021年1月21日,石壩鎮被授予“2020年度廣東省衛生城鎮”榮譽稱號和“廣東省衛生鎮”

歷史沿革


先秦時期,傅羅屬百越。
戰國時期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后,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
秦朝建國八年(公元前214年),秦軍佔領嶺南,秦始皇將嶺南地區設桂林郡象郡南海郡3個郡;同年,傅羅置縣(博羅縣的由來),治梁化屯(今惠東縣梁化鎮),屬南海郡。
西晉咸寧六年(公元280年),傅羅縣改稱博羅縣,仍屬南海郡。
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博羅縣劃出海豐縣、欣樂縣和懷安縣,同屬南海郡。
南北朝時期南朝齊元年(公元479年),博羅縣又劃出新豐縣和羅陽縣,同屬南海郡。南朝梁二年(公元503年),南海郡東部析置梁化郡,治梁化屯,博羅縣改治浮碇崗(今博羅縣羅陽街道)西,仍屬南海郡。
隋朝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廢梁化郡設循州,治歸善縣(今惠州),博羅縣屬循州。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廢循州設龍川郡,博羅縣屬龍川郡。
唐朝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廢龍川郡復設循州,博羅縣屬循州。貞觀元年(公元627年),羅陽縣併入博羅縣。天綬元年(公元690年),循州改稱雷鄉郡,博羅縣屬嶺南道雷鄉郡。天寶元年(公元742年),雷鄉郡改稱海豐郡,博羅縣屬海豐郡。至德三年(公元758年),海豐郡改稱循州,博羅縣屬循州郡。
五代十國時期後梁貞觀三年(公元917年),循州改稱禎州,博羅縣屬禎州。
北宋天聖元年(公元1021年),禎州改稱惠州,博羅縣屬惠州。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惠州改稱博羅郡,博羅縣屬博羅郡。
南宋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博羅郡改稱惠州郡,博羅縣屬惠州郡。
元朝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惠州郡改惠州路,博羅縣屬惠州路。
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惠州路改惠州府,博羅縣屬惠州府。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博羅縣屬廣東布政使司惠州府。
民國元年(1912年),博羅縣屬廣東省都督府。民國三年(1914年),博羅縣屬潮循道。民國十五年(1926年),博羅縣屬廣東革命委員會東江行政委員會。
1949年10月14日,博羅解放,屬東江專區。
1952年12月,博羅縣屬粵中行政區
1956年,博羅縣屬惠陽專區。
1959年1月,惠陽專區併入佛山專區,博羅縣屬佛山專區。同年設石壩公社(石壩鎮的由來)。
1963年,恢復惠陽專區,博羅縣復屬惠陽專區。
1983年,撤石壩公社設石壩區,屬惠陽專區博羅縣。
1986年,撤石壩區設石壩鎮,屬博羅縣。
1988年1月,改惠陽專區為惠州市,博羅縣治羅陽鎮,石壩鎮屬惠州市博羅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石壩鎮位於博羅縣東北部,北與河源市埔前鎮接壤,東與紫金縣古竹鎮隔江相望,2019年全鎮總面積182平方公里。石壩鎮交通便利,有205國道、340省道、惠河高速公路、廣河高速公路、汕湛高速公路、京九鐵路廣梅汕路段以及建設中的贛深高鐵貫穿全鎮,是珠三角地區通往粵北地區的交通重鎮,距縣城駐地羅陽鎮72公里,距惠州市60公里,距河源25公里,距深圳120公里,距廣州135公里。

地形地貌

石壩鎮位於博羅東北部,地處半山區,地理位置優越,北為紅花嶂山地,南屬台地,三面環山,地勢平坦開闊,素有“小平原”之稱。

自然資源


全鎮擁有18.2萬畝山林,其中10.6萬畝為生態公益林。黃山洞曾是全國學習“毛著”的重要基地,時有“北有大寨,南有黃山洞”的說法,水庫水資源豐富,水質優良,達到國家Ⅰ類飲用水標準;大水坑村屬桂山山脈,地勢險峻,溪水長流,山泉瀑布數十處,人跡罕至,雜木林生態保護完好,風景獨秀;羅洞村丹霞地貌面積大,由幾十座頂平、身陡、麓緩的紅色砂礫岩石構成,“色如渥丹,燦若明霞”,赤壁丹崖,景色優美。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石壩鎮轄石壩、藍田2個居委會以及象嶺、紅星、官村、冷水坑、石聯、三嘉村、羅洞、埔貝、丁塘、坦田、新村、下坑、龍口、山下、石壩、烏坭湖、黃山洞、大水坑、藍田、藍新、秀埔、吉石22個村委會,政府駐地為博羅縣石壩鎮政府大道1號。
石壩鎮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分類
名稱行政區劃代碼城鄉分類城鄉分類代碼
石壩社區441322100001鎮中心區121
藍田社區441322100002村莊220
象嶺村441322100201村莊220
紅星村441322100202村莊220
官村村441322100203鎮鄉結合區122
冷水坑村441322100204村莊220
石聯村441322100205村莊220
三嘉村441322100206鎮鄉結合區122
羅洞村441322100207村莊220
埔貝村441322100208村莊220
丁塘村441322100209村莊220
坦田村441322100210村莊220
新村村441322100211村莊220
下坑村441322100212村莊220
龍口村441322100213村莊220
山下村441322100214村莊220
石壩村441322100215鎮鄉結合區122
烏坭湖村441322100216村莊220
黃山洞村441322100217村莊220
大水坑村441322100218村莊220
藍田村441322100219村莊220
藍新村441322100220村莊220
秀埔村441322100221村莊220
吉石村441322100222村莊220

經濟


綜述

2019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11.82億元,同比增長3%,其中第一產業6.66億元、第二產業1.79億元、第三產業3.3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431萬元,同比增長9.1%;財政總收入1.91億元,同比增長149%;固定資產投資1.72億元,同比增長12.5%;稅收收入3381萬元,同比增長41.8%;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餘額10.75億元,同比增長7.4%。

農業

石壩鎮是傳統農業大鎮,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種植花生、甘蔗、玉米、蔬菜、藥材、水果、薯類和豆類等其他經濟作物。2019年,全鎮農業總產值6.66億元,同比增長2.8%。農作物總播種面積共77895畝,其中水稻種植面積38625畝,產量14947噸;花生種植面積8035畝,產量1490噸;蔬菜種植面積24879畝,產量56047噸;甘蔗種植面積1527畝,產量6522噸;水果種植面積共8161畝,產量11993噸。
年內,鎮委、鎮政府圍繞產業興旺下功夫,大力培育本土特色產業,和盛農牧等4家農業企業順利申報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項目,黑皮果蔗順利申報廣東省第三屆“名特優新”農產品,石壩鎮成功獲評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三黃鬍鬚雞專業鎮稱號,品牌效應明顯增強。

工業

2019年,全鎮工業總產值1.58億元,同比增長4.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431萬元,同比增長9.1%。年內,鎮委、鎮政府以藍田片區750畝工業用地為招商選資強勢載體,大力開展招商選資工作,力爭引進大項目、好項目,點燃工業發展引擎。年末,全鎮有規模以上企業1家。

第三產業

石壩鎮素有“中巴鎮”之稱,運輸業是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鎮區交通和地理位置優越,運輸業發展迅速,漸成規模。到年末,全鎮有各類客運車輛300餘台,設有20多條始發客運線路,貨運特別是農產品運輸在卓佳蔬果有限公司等企業的帶動下迅猛發展。
2013年,鎮委、鎮政府充分挖掘生態和人文資源,聘請專業規劃設計公司編製完成《石壩鎮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全面規劃和指導生態旅遊發展。成功引進博羅縣錦秀實業有限公司在冷水坑村建設秀水園度假項目,項目總投資1億元,投入600多萬元建設辦公樓、酒店及水、電、路燈基礎設施。完成3家縣級農家樂評定工作,著力推介石壩特色的農家菜、客家菜,大水坑、黃山洞農家樂漸有名氣,每逢節假日都有不少旅遊度假的遊客就餐、休閑和投宿。
2019年,全鎮第三產業總產值3.37億元,同比增長2.2%。鎮委、鎮政府依託鎮內豐富的山水資源優勢,加快推進鄉村旅遊和休閑觀光農業發展,房地產、住宿、餐飲、旅遊業發展形勢良好。三嘉村以白蓮種植為基礎,探索發展連片荷花與農田風光相結合的休閑農業新模式,成為全縣7個試點村之一,獲中央及省級、縣級補助資金100萬元。

交通


石壩鎮交通便利,有205國道、340省道、惠河高速公路、廣河高速公路、汕湛高速公路、京九鐵路廣梅汕路段以及建設中的贛深高鐵貫穿全鎮,並設有貨物中轉火車站,距深圳、廣州僅兩小時路程,距河源市仙塘大型客貨運火車站僅26公里;北可通京滬杭,南可過深圳、廣州、東莞和港澳地區,形成一個流暢、高效的運輸網路,是珠三角地區通往粵北地區的交通重鎮,並且隨著交通網路不斷完善和發展,對加強與對外經濟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更廣闊的前景。

社會


建設事業

街道整治
2013年,安裝和改造圩鎮節能路燈225盞,投入900多萬元完成村道硬底化建設26公里。
2019年,投入326.3萬元完成圩鎮道路廣告標線規劃、老圩街道修繕工程,投入273.5萬元完成村道路面硬底化建設5.47公里,投入745.65萬元拓寬村道33.89公里。
2020年,投入330.624萬元完成村道路面硬體化及擴寬村道。
道路建設
2013年,鎮委、鎮政府全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著力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完成國道G205線石壩段升級改造和路域整治工作,國道面貌煥然一新。
2019年,投入315萬元完成G25長深高速石壩出口連接線與G205國道平交口改造工程,投入397萬元完成Y006線部分路面維修工程。
2020年,投入350萬元實施國道路燈安裝工程。
水利建設
2013年,總投資3800萬元的黃山洞水庫灌區節水改造項目動工建設,惠及沿線17個村委會2.55萬畝耕地;總投資826萬元完成4770畝高標準農田示範項目建設;投入1800萬元完成1.02萬畝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建設,惠及石聯、冷水坑等1800多戶農民;啟動藍田自來水廠取水點改造工程,解決藍田片區7000多人的飲水問題。
2020年,投入636萬元實施19項大小水利工程,投入2931萬元完成自來水廠回購及升級改造。
民生建設
2013年末,總投資1100萬元的石壩鎮文化體育廣場建成投入使用,成為群眾休閑娛樂、體育建設的好去處。
2019年,投入41.6萬元完成敬老院消防升級改造和綠化美化亮化工程。
2020年,投入約800萬元升級改造衛生院;為了實行“5080”攻堅行動,投入580萬元回購藍田中心幼兒園;投入約1800萬元新建中心小學教學樓一棟,投入83.8萬元購買教學平台設施設備,投入59.67萬元購置26台智能電子屏。
生態建設
2013年,鎮委、鎮政府按照縣委、縣政府部署,全面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投入161萬元啟動城鄉生活垃圾壓縮轉運站建設;全鎮完成30個垃圾收集池、投放190多個垃圾桶,按標準配備101名村級保潔員,組織6次環境衛生大掃除,印發倡議書1萬多份,城鄉生活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全面開展畜禽養殖場整治工作,拆除非法養殖場79戶共3.31萬平方米,清理豬存欄量2.5萬頭;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工作,全面改造桉樹種植,完成3800多畝桉樹林改造,改造率71%。
2019年,鎮委、鎮政府大力推進水環境整治工作,清理關閉一、二級飲用水源保護區違法建設38宗,投入1549.56萬元實施艾埔水(石壩段)治理工程,投入1198.6萬元實施圩鎮三期污水管網建設工程,新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5座;拆除關閉復養非法養殖場50家,清理存欄生豬1204頭、禽36.7萬隻,清理欄舍面積3.2萬平方米;累計投入832萬元清理居民區房前屋后、巷道、溝渠等5243處1.63萬噸廢棄物,拆除危舊房、違章建築、違規廣告牌等2169處8.71萬平方米,綠化長度達6.36公里。

文教衛生

2019年年末,全鎮有普通初中1所、完全小學11所、教學點1個、民辦小學1所,幼兒園5所,有公辦中學教師142人、小學教師229人、幼兒專任教師102人,在校初級中學學生1553人,小學生4096人,在園幼兒1436人。

獲得榮譽

2020年8月24日,石壩鎮新村村、三嘉村、龍口村、石壩村獲評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
2020年11月11日,石壩鎮烏坭湖村榮獲“一村一品”示範村。
2020年12月,石壩鎮獲評“惠州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
2021年1月21日,石壩鎮被授予“2020年度廣東省衛生城鎮”榮譽稱號和“廣東省衛生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