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4條詞條名為長安村的結果 展開

長安村

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鵬泉街道辦事處下轄村

長安村隸屬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鵬泉街道辦事處,又名陡嶺子,位於萊蕪區東9公里處,京滬高速東側,濟青高鐵以南,原通往博山的老路十八里嶺西端。耕地面積700餘畝,山嶺土地面積440餘畝,水澆地260畝,其中205高速國道及兩側綠化地帶佔去100畝。全村190戶,530口人。

村莊名片


據村碑記載,明朝成化年間劉姓由茶峪村遷此建村,鄧、呂、趙、馬四姓陸續遷來。因村東一嶺陡峭,眾稱陡嶺子,藉以名村。后村西出土的古碑上有“長安”字樣,於是改為長安村。
長安村2001年前屬北孝義鄉,后歸於鳳城街道辦事處。該村屬搬遷村莊。由於原村址土地肥沃,水源條件好,為了擴大水澆地面積,增加農民收入,1975年決定搬往北嶺。北嶺東西走向,新建房屋沿博萊公路兩側,因而村形東西長,南北窄。
長安村屬半丘陵地帶,水源條件較差。1966年興修水利,修水庫一座,水渠長達1000餘米,基本上解決了農田灌溉,但吃水仍有困難。在駐長安村萊蕪縣衛生局工作組的幫助下,打機井4眼,從根本上解決了吃水和澆灌的難題,莊稼年年豐收,農民生活溫飽。
長安村注重改善農民生活,1972年架設了電線,裝上了電燈、電話,現已成為電話村。要想富先修路,由於205國道改道,原路長年失修,村西河上的橋也被大水沖毀,阻礙了經濟的發展,村兩委帶領大家集資,在村西河上重新建起了水泥結構的石橋,公路拓寬,一條寬闊的公路修好了。村民先後購進拖拉機、三輪車20餘輛,村民趙其聖、趙衛、劉永水也先後購進大汽車跑運輸。村民鄧延青在家開設了小型化工廠,收入可觀。鄧延會、鄧延軒從江蘇學會了製作糯米糕的手藝,一年收入萬餘元。他倆毫不保留,言傳身教,一時間湧現一大批糯米糕專業戶。農民有了錢,生活富有了,電話、彩電、摩托車、農用車基本上家家齊全,過上了小康生活。
近幾年長安村進行了農業結構調整。大面積種植的紅提葡萄,現已初見成效,前景可喜。
如今的長安村村民,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的光榮傳統,正以新的精神風貌,新的觀念,新的步伐,為建設一個更加文明、富裕的長安村而不懈努力。

人文自然


“陡嶺子”:在長安村的東側,通往東南的一條小道。相傳早年有一迭官貴人,騎馬路過此道爬上陡坡,回頭嘆曰:“長安村,陡嶺也。”人人相傳,故將該村稱“陡嶺子”。后因有出土碑載有“長安”二字,又改為長安。
長安村注重教育,年年被評為尊師重教先進單位。該村辦學時間很早,解放后成立了速成識字班,對青壯年進行掃盲教育。1956年辦起了本村自己的小學,1992年合併於福山聯小。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先後有十幾人考入大學,其中鄧慶昌在萊蕪市宣傳部工作。
長安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不少有志之士,報名參軍,保家衛國,劉浩民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們南征北戰,奮勇殺敵,為國為民立下了汗馬功勞,其中有5人英勇犧牲。

人物事件


一、烈士英名錄
鄧延順 在淮海戰役中壯烈犧牲
鄧延慶 在萊蕪戰役中壯烈犧牲
趙克亮 在河南開封戰役中犧牲
劉福江 在渡江戰役中壯烈犧牲
劉福玉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壯烈犧牲
二、歷任村支書
1947年-1949年 呂士勤
1950年-1955年 呂士學
1956年-1960年 鄧繼珠
1961年-1976年 趙儉芝
1977年-1990年 劉先孔
1991年-1992年 呂濟春
1993年- 劉成
三、歷任村主任
1947年-1950年 趙儉芝
1951年-1954年 趙克亨
1955年-1960年 趙儉芝
1961年-1967年06月 鄧延松
1967年07月-1967年10月 鄧延勤
1967年10月-1992年 鄧延松
1992年-1993年 呂濟春
1994年- 劉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