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科學館

深圳市科學館

深圳市科學館於1987年建成,位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上步中路和深南中路交匯處,建築面積為12000平方米,常設科普展廳及活動面積為3000平方米,是深圳市20世紀“一次創業時期”由市政府重點投資建設的“八大文化設施”之一。

場館特點


深圳市科學館
深圳市科學館
該館以科普展覽教育為主,特點是:反映科學原理應用,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相結合,公眾可以親自動手進行參與,不僅傳播科學知識,而且重視科學思想、科學方法與科學精神的普及與培養。深圳科學館一樓和二樓的科普展廳力學、電磁學和體能測試展區,共有36件展品;一樓外展廳設置了光學、聲學、數 學和多媒體計算機應用展區,共有30件展品;二樓展廳設置了人體科學展區,共有10件展品。該館的計算機科普展區,向公眾普及計算機知識。展區共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計算機發展史;第二部分,計算機原理;第三部分,計算機的應用;第四部分,計算機信息技術。走進深圳科學館猶如走進了科學的海洋。在這裡,您能體驗自然的規律和運行,認識物質的構成和變化,探索生命的奧秘,提高對科學的認識和創造能力。深圳科學館的各種設備較先進,配有中央控制影音教材系統,高級音響系統、保安系統煙感噴淋消防系統、中央空調系統、同聲翻譯、電訊電傳、終端設備等等,並具報告廳、會議廳、展覽廳、教室為一體,是開展科技交流、學術講座活動、科普展教以及專業才培訓的最佳場所,也是科技產品展覽、演示宣傳推廣的理想地方。

輝煌歷史


這座矗立在市中心、造型別緻的“八角樓”式建築,距今已有20多年的歷史。同博物館、圖書館、體育館等一道,在上世紀80年代,深圳科學館是深圳市最早的八大文化設施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時僅有100多萬人口的深圳特區,無論從建館時間、建館規模來說,深圳科學館都走在全國的前列。它是市委市政府貫徹小平同志“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和“科教興國”戰略、重視科技、重視科普的歷史見證,也是深圳改革開放歷程、深圳科普和高新技術發展歷程的有力見證。
21年前“慳錢”建出一流科學館
“最初,市政府是想建一個‘科學會堂’。但是調研和分析之後,認為建一個‘科學會堂’在功能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就建議政府將‘科學會堂’改為‘科學館’。”科學館第一任館長巫杏堂,首先向記者回憶了科學館名字的由來。
兩字之差,包含的意義卻有了質的飛躍。巫杏堂舉例說,顧名思義,“科學會堂”的功能以會務為主,“科學館”則可以包含各種學術交流、研討會議、科技培訓、科普展覽以及科技成果、產品展覽展銷等多種功能。
我們現在看到的科學館,總面積為1.2萬餘平方米,從1983年開工,1987年竣工,歷時4年。在科學館建設施工期間,還沒有設置工程監理公司。有關市領導親自出馬,從省一建工程公司請來一位曾援助剛果、越南等國的工程師,市基礎工作組也派來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從頭到尾在現場蹲點,對工程全程監督。1987年,深圳科學館被市政府評為“優質樣板工程”。用巫老的話來說,科學館的質量達到了“做橋墩的標準要求”。
建築設計獨特。1983年6月,來自華南理工學院建築設計研究院的何鏡堂(現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和李綺霞,結合環境的特徵和建築要求,提出“八角樓”設計方案,經總工室審查后採用。“八角樓”,無論從哪個方向都能獲得較大的面寬。“八角樓”還有利於開展會議、展覽等活動,能獲得更多的座位,產生較好的視覺效果。1989年,這個構思獨特的項目獲得了建設部頒發的優秀設計獎。
技術先進新穎。科學館原副館長楊備英回憶道,科學館的所有玻璃窗門,都由香港窗藝公司供貨施工。為防颱風,10樓及3樓教室採光帶的玻璃厚度達9毫米,這在全市罕見。大廳的金字塔形丙烯酸茶色光棚,採用的玻璃幕牆由英國供貨,是全國繼廣州白天鵝賓館后使用該種材料的第二家。科學館10樓國際會議廳還使用了同聲傳譯系統,為深圳最早。正因這些,1986年,清華大學建築系留學生班專程來深圳科學館參觀實習。
使用資金最少。兩位老館長笑言,為了“慳錢”,科學館主動調整、更改了部分項目。取消了內庭原設計大廳的抽象壁畫,室內花崗石由進口改為用國產產品,廁所、潔具原設計用進口產品的也一律改為國產。結果,科學館在八大文化設施中,以花錢最少完成了工程收尾和竣工驗收,為八大文化設施中投資最少的一個項目。
“八角樓”見證諸多重要事件
建成之後的“八角樓”,除了配備先進的會議設施,還具有優越的交通位置和良好的服務,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在當時的深圳都是首屈一指,對外界的吸引力非常大。楊備英回憶說,開館之後,每年至少有2到3次高規格、高層次、高級別的全國乃至國際性會議在科學館召開。各種大型展覽也月月登常“許多會議都有歷史紀念意義,有的和改革開放息息相關。科學館也是這些重要事件的見證者。”
他清楚地記得,1989年由國家財政部主辦的“財政財務法規國際研討會”在科學館9樓會議室召開。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陳慕華專程前來出席會議。當時,正逢改革開放后,各種公司、企業的設立如雨後春筍,快速發展。但企業的財務法規、財務準則以及相關財務規範幾乎是一片空白。這次會議,對於制定相關法規、準則以及規範企業財務行為具有重大的現實和指導意義。
1990年,“中日友好協會年會”也在科學館舉行。包括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以及我國中日友好協會的負責人都前來與會。“這個會場設在科學館,一方面說明市領導對科學館的重視,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當時科學館在深圳的重要地位。這不僅是科學館的光榮,也是深圳特區的榮耀。”
“目前,科學館的主要功能科學普及,正在全面凸顯。僅2006年至2007年兩年裡,我們舉辦了科普活動40多常特別是在組織參加兩屆科博會期間,觀眾對科學館展區、對科普互動展品的認同、科普互動展區的熱烈氣氛,都出乎我們的預料。”科學館現任館長張永華難掩興奮地說,科博會期間,幾乎每個觀眾都要到科學館展區瀏覽。有的觀眾一呆大半天,有的觀眾一家三代圍著一件互動展品操作、討論,有些小朋友連續幾天早來晚走。在出入口、其他展區,遇到觀眾問路“科學館展區”是“家常便飯”。“這都表明市民對科普的渴求,表明了科學館建設與存在的重要意義和價值。”
科學館常設有科普展覽、專題科普展覽和科普巡展等。科普部部長張景德介紹說,1997年,深圳市榮譽市民、香港企業家余煜元在科學館3樓組建了“動手動腦”科普展廳,是深圳市第一個常設科普展覽項目。1998年,“科普宣傳廊”在科學館靠上步路一側亮相,成為深圳科普工作的重要陣地。近兩年來,科學館還設立了“科普大篷車”巡展項目,進學校、進社區、進基層,受到青少年的歡迎。深圳中學學生樊成志的留言,表達了他參與科學館活動的感受:“科學館的創建,對深圳市民是一種福音。科學對於每個人都有非常重大的意義。科學本身就是一個民族強大的基本要素,發展先進科學是國家發展的必要元素,普及科學是提高一個民族素養的重要途徑。深圳科學館為普及科學作出了貢獻。”

深圳新館


2009年2月23日,市四屆人大六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建設深圳科學館新館被列為第一項突破的重要內容。同年5月,科學館位置最終敲定在高新區,總建築面積8萬-10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達到17.8億元。在深圳市發改局的立項報告中,提出深圳科學館將建設成為集科普展示、實驗培訓、合作交流等多功能、綜合性的科技活動中心。計劃2010年動工,2013年底正式開館。

乘車路線


公交:
1、乘 坐4、8、12、25、202、67、75、25(區間線)、393、395、B622、E2、M370、M383(單行線羅芳村--雪象村)、N17(夜間)、高峰專線77(早班)路公共汽車到市總工會站下車.
2、乘 坐3、113、K113、M383(單行線 雪象村--羅芳村)203、204、N3、N4\東部假日專線1號路等公共 汽車經深南中路到興華賓館東站下車.
3、乘坐104、215、223、K204觀光巴士1線、觀光巴士2線至興華賓館西下車。
火車站:
徠乘地鐵一號線至科學館站從A出口即到.
機場:
乘地鐵一號線至科學館站從A出口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