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三丁的結果 展開
- 三丁
- 鄭蔭敏
三丁
三丁
三丁指清初詩人丁澎、丁景鴻和丁濚。《清史稿·文苑·陸圻傳》:“本澎,字飛濤,仁和人,有雋才……弟景鴻、濚並能文,明有‘三丁’之目。”“三丁”中只丁澎詩名較大。其詩學晚唐,以七律為工,是“西泠十子”的重要成員。其它二丁皆不顯名。
(1622~1686),字飛濤,號葯園,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初著名回族詩人。其祖父丁鶴年是明朝(1368~1644)著名詩人。與同鄉吳百朋、陸圻、紫紹炳、陳廷會、孫治、沈謙、毛先舒、虞黃吳、張綱孫合稱為“西岸十子”、“西泠十子”。
丁澎少有雋才,與仲弟景鴻、季弟瀠均以詩風言近詣遠、語有盡而意無窮而名世,時人稱為“三丁”。吳偉業贈詩有“兄弟文章入選樓”之句。丁澎《白燕詩》傳流吳下時,人們爭相傳抄,書之衫袖。婺州名士吳之器亦贈詩說:“恨無十五雙鬟女,教唱君家白燕樓。”
順治十二年(1655)進士。官刑部廣東司主事,遇冊立東宮典禮,改調禮部主客司,擔任朝廷禮部主客司職務的期間,經常與信仰伊斯蘭教的各國使節交往,國外的貢使,以紫貂、銀鼠、美玉、犀象等珍品從吏人易其詩以歸。通過與各國使節交流,深入了解了伊斯蘭地區的風土人情,從而對伊斯蘭教以及各派的淵源有了很多了解。在這種基礎上,撰寫了著名的《天方聖教序》和《真教寺碑記》。在著作中認為:伊斯蘭教是在儒、佛、道三種宗教之前的最純粹的宗教,該教的教義也是最清楚而真實的。並且認為,伊斯蘭教的教義其實與儒家思想是互相融合的。所作《白燕樓詩》,流傳吳下。
順治十四年(1657)奉命典試河南副考官。典試河南時,科場案起,以違犯試場規例被劾,東謫戍奉天靖安(今吉林省洮安縣)5年,生活十分困苦,養牛,與牧人同卧起。塞上苦寒,秋季剛到,山林往往就被雨雪覆蓋,河水封凍,每因此而無水汲,無柴燒,以至幾日不得炊,將生米和著雪水吞咽。在靖安遷居5次,家日貧而詩日富。順治十九年(1662年)始獲歸。
康熙九年(1670)在禮部祠祭司為郎中,升儀制司員外郎。暇日與宋琬、施閏章、張譙明、周茂原、嚴沆、趙錦帆、陳祥明唱酬日下,因又稱“燕台七子”。晚年回到家鄉。康熙二十二年(1683)參加了浙江省地方志的修輯工作。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在仁和病卒,終年64歲。
早在他擔任朝廷職務的期間,就經常與信仰伊斯蘭教的各國使節交往。通過與他們的交流,深入了解了伊斯蘭地區的風土人情,從而對伊斯蘭教以及各派的淵源有了很多了解。在這種基礎上,丁澎撰寫了著名的《天方聖教序》和《真教寺碑記》。
著有《天方聖教序》、《真教寺碑記》、《扶荔堂集》、《信美軒詩集》、《葯園集》等傳世。
[清]字弋雲,號驚峰,仁和(今杭州)人。丁澎的二弟。順治五年(1648)舉人(一作康熙戊子-1708)。工草書,善山水,宗法董、黃。嘗與契友結詩畫社於兩峰三竺間,有鷲山十六子之目。作有《清畫家詩史、中國畫家人名大辭典》。
生平不詳,僅有史料記載丁濚是丁澎的三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