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疇書院
位於歙縣棠樾的書院
目錄
根據清道光八年刊本《歙縣誌》(清8226;勞逢源、沈伯棠等纂修)卷二之三記載“西疇書院在棠樾,宋鮑壽孫、元曹涇、方回講學其中”。民國二十三年《安徽通志稿8226;教育教稿》卷三書院中記載“西疇書院棠在樾宋,鮑壽孫、元曹涇、方回先後講學其中。鹽運使鮑漱芳重修於嘉慶八年。”這兩條是目前所見到直接記載西疇書院的文獻,雖未曾說明其創立的具體時間和創立人,但從其他相關資料中可以得知。康熙年間刊本《歙縣誌》(清8226;靳治荊、吳苑等纂修)卷之九8226;人物“鮑壽孫”條記載:“字子壽,宗嚴子。壽孫早慧,中咸淳丁卯漕解第一,時年甫十八。至元丙子,郡將李世達軍叛,郡賊竊發,富者皆不能免。或拽壽孫父子至賊所,父子爭代死,賊心憐之,顧求索不已,忽大風起叢林間,疑有騎軍至,遂散。父子俱免。”從中可知,鮑壽孫咸淳丁卯年即1265年(至元二年)是十八歲,他大概是在1247年出生,至元丙子年即1276年(至元十三年,宋德二年),那時他應二十九歲左右,西疇書院創立在至元十三年的前幾年,也就是南宋滅亡的最後幾年裡。在西疇書院的初創時期,他應一直肩負著主持書院和講學的重任。上兩條文獻提及的曹涇、方回在該書中均有傳記,都是元初歙縣有名的學者,如曹涇就是《文獻通考》作者馬端臨的老師,至元年間任紫陽書院的山長。這些人參與講學說明在初創時期,西疇書院和紫陽書院由於地理相近的原因,在師資方面是互通的,只是紫陽書院其獨特性質遠勝過家族模式的西疇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