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

中外

中外,指內心與外表;中國和外國;裡面和外面。語出《逸周書·謚法》:“行見中外,曰愨。”孔晁註:“表裡如一。”

基本解釋


1、[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中國和外國。
中外賓客。
中外所同。——蔡元培《圖畫》
講中外之故。——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2、[inside and outside] 裡面和外面。
中外不得相救。
中外交薦。——《明史

引證解釋


1. 表裡,內心與外表。
《逸周書·謚法》:“行見中外,曰愨。”孔晁註:“表裡如一。”
2. 宮內和宮外。
《管子·君臣下》:“是以中外不通,讒慝不生,婦言不及宮中之事,而諸臣子弟無宮中之交。”
《史記·李斯列傳》:“中外若一,事無表裡。”
韓愈《順宗實錄一》:“二十餘日,中外不通,兩宮安否?”
3. 朝廷內外,中央和地方。
《漢書·元帝紀》:“以用度不足,民多復除,無以給中外繇役。”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宋司馬光《與吳相書》:“竊見國家自行新法以來,中外洶洶,人無愚智,咸知其非。”
明 梁雲構《袁節寰晉大司馬奉命乘傳錦還序》:“先生(袁可立)已去國,能約車從,戒無為輪蹄煩中外。”
明黃道周《節寰袁公傳》:“孫樞輔滯塞外,久請陛見,中外洶洶,以為志在君側。”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主公嗣位,非國母之意也。萬一中外合謀,變生肘腋,鄭國非主公之有矣。臣寢食不寧,是以再請!”
清湯之旭《尹思袁公(袁任)墓誌銘》“當司馬公(袁可立)在前明時,宦歷中外,既負士大夫重望,逮乞休歸田,築別墅、池林、山榭,逶迤十餘里,不絕名花美石,極一時之勝。”
清葉廷琯《吹網錄·劍池生公講台字皆宋人書》:“﹝邵必﹞善篆隸,仁宗朝歷官中外。”
4. 猶裡外。
《史記·匈奴列傳》:“冒頓縱精兵四十萬騎圍 高帝於白登,七日,漢兵中外不得相救餉。”
5. 中原和邊疆;中國和外國。
《後漢書·南匈奴傳》:“宣帝之世,會呼韓來降,故邊人獲安,中外為一,生人休息六十餘年。”
瞿秋白《亂彈·財神還是反財神一》:“一切種種中外大小的財神菩薩才是 中國 的主子。”
6. 家庭內外,家人和外人。
漢班昭《女誡》:“戰戰兢兢,常懼黜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
漢蔡邕《司徒袁公夫人馬氏碑銘》:“夫人營克家道,扶翼政事,聰明達乎中外,隱括及乎無方。”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因爾便吐血,數日而亡。中外憐之,莫不悲嘆。”
7. 指中表之親。
蔡琰悲憤詩》:“既至家人盡,又復無中外。”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下》:“謝胡兒作著作郎,嘗作王堪傳,不諳堪是何似人。咨謝公。謝公答曰:‘ 堪,列之子,阮千里姨兄弟,潘安仁中外。’”
唐張固《幽閑鼓吹》:“某與賀(李賀)中外,自大同處,恨其傲忽,常思報之,所得兼舊有者,一時投於溷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