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韓希孟的結果 展開

韓希孟

明代綉女

韓希孟,約生活於明萬曆崇禎年間。上海人,嘉靖進士顧名世次子顧振海的二兒媳顧壽潛妻,善畫花卉,工刺繡,深通六法,遠紹唐宋發綉之真傳,摹綉古今名人書畫,別有會心。所繪綉宋元畫家真跡,最為傳神,多用朱綉名款,傳世作品較多,為世所珍,亦稱“韓媛綉”。因其為顧壽潛之妻,且顧家有露香園,故又稱其刺繡為露香園綉,簡稱顧綉

徠韓希孟嫁入顧家,正值露香園鼎盛時期,高朋滿座,衣食無憂。丈夫顧壽潛曾師從明代著名大書畫家董其昌,不僅能詩善畫,難得的是對顧綉亦情有獨鍾,別號“綉佛齋主人”。夫婦兩人琴瑟和諧,進一步發展針法的特技加之絲線輔助羽毛、麻、絨等豐富色彩和質感,以及補色技巧來體現原畫稿的神韻,力求使所繡的人物、山水、花鳥達到“不是寫生畫,勝似寫生畫”的意境。

刺繡特色


崇禎七年(1634)春,韓希孟搜訪宋元名跡,臨摹8幅,然後以五彩絲線,運用套針、松針、滾針、網針等針法摹臨刺繡,歷經數年,匯成數幅方冊。由於她運針靈活,絲理平順,使作品有較強的質感和藝術表現力。全幅計有洗馬、仕女、仿米山水、松鼠葡萄、蜻蜓扁豆、華溪漁隱等8開,每開均綉有“韓氏女紅”印章,末開綉題“韓氏希孟”款,對幅均有董其昌題贊。其中仿米山水和華溪漁隱在刺繡上又輔以筆墨渲染,充分體現了宋代畫家米芾繪畫中煙雨蒙蒙、江波浩渺的氣韻。

作品評價


其中的《洗馬圖》仿趙子昂風格,《女後圖》摹宋畫風格,《米畫山水圖》仿米芾筆法,《花溪漁隱圖》仿元代王蒙筆法。冊尾有其丈夫顧壽潛的跋文,明代松江畫派代表人物董其昌逐幅題詞。這便是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堪稱綉畫第一藏的《顧綉宋元名跡冊》。無論施針、用色都極精細,靈活多變,把物象的生動情態表現得惟妙惟肖。這些作品已達到讓人分辨不出是綉還是畫的意境。董其昌對顧綉極為讚賞,稱它“精工奪巧,同儕不能望其項背,人巧極天工,錯奇矣”。

藝術造詣


韓希孟宋元名跡冊之花溪漁隱圖
韓希孟宋元名跡冊之花溪漁隱圖
韓希孟的最大貢獻是使顧綉技藝臻於成熟,被當時著名畫家董其昌譽為“針聖”。韓希孟的作品追求繪畫效果,以名家手筆為藍本綉畫,多摹綉宋元名家名畫,綉成畫冊、手卷等 陳設品,以針代筆,刻意效仿,深得名家筆意,達到畫綉水乳交融的藝術境界。詩人郭榮在題韓希孟綉品《序言》中寫道:“凡人物、翎毛、花木、蟲魚之類,深淺濃淡,無不如意,亦無針痕線跡,使人不辨為綉為畫。”故其作品被稱為“綉畫”。當時不少文人墨士為韓希孟綉藝所折服,紛紛詠詩作文稱譽之。韓希孟的綉藝為顧綉增添了藝術內涵,從而確立了顧綉卓越地位,成為中國四大名綉之一。其所創綉法稱為“露香園顧氏綉”,亦稱“韓媛綉”。北京故宮博物院陳列有韓希孟的仿宋元名跡冊頁10餘幅,其中《洗馬圖》、《松鼠葡萄》、《扁豆蜻蜓》等為其精妙傳神之作。遼寧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均藏有其作品。《纂組英華》一書曾將其綉品彩印成冊,並撰文介紹。從此,韓希孟和其顧綉,被載入不列顛大百科全書,成為有世界影響的中國古代刺繡女工藝家。

顧綉特點


徠韓希孟所繡花鳥冊頁
徠韓希孟所繡花鳥冊頁
韓希孟摹綉古今名人書畫,劈絲配色,別有秘傳,故能點染成文,所綉山水人物花鳥,無不精妙,世稱露香園顧氏綉,蓋所謂畫綉也。此即傳世聞名之顧綉。顧綉針法,最主要繼承了宋代 最完備之已成綉法,更加以變化而運用之,可謂集針法之大成。以針代筆,用散針、套針、松針、刻針等多種針法,來表現繪畫中的皴、擦、點、染,並注重絲綾的深淺濃淡的變化,使之產生明暗、凹凸、層次和質感,富有繪畫的韻味。用線主要仍多數用平線,有時亦用捻線,絲細如髮,針腳平整,而所用色線種類之多,則非宋綉所能比擬。同時又使用中間色線,借色與補色,綉繪並用,力求逼真原稿。又視圖案所需,可以隨意取材,不拘成法,真草、暹羅鬥雞尾毛,薄金、頭髮均可入綉別創新意,尤其利用發綉完成繪畫之製作,不僅在顧綉中具有代表性,而且在中國絲綉史上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於世界染織史上亦從未一見,即此可知顧綉有極其巧妙精微之刺繡技術。這種摹仿繪畫的刺繡,對後世陳設性的刺繡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