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流程
現金流程
現金流程是指現金在企業中流動的過程,是企業現金流的通道。如果把現金流量比作“血液”,那麼現金流程就是“血管”,是“血液”流動的“通道”。
具體而言,現金流程是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現金往來的流程,包括企業與外部的現金流程、企業內部的現金流程。
在傳統的以利潤為中心的財務管理模式下,公司的實體流程可以分為生產經營流程、投資流程、籌資流程。現金被看作是公司的一種實體資源,現金流程隱含在實體流程之中,不易於識別。此時有關現金流程的管理控制研究集中體現在現金自身的內部流程上,因為現金作為實體,其自身流程是相對比較清晰的。一個完整的現金內部流程通常涉及現金流的組織、崗位、授權及辦理現金收支業務的手續程序。例如一次現金收支業務必要的手續包括申請、審批、記錄、支付和檢查。
然而,除了將現金作為實體資源而把現金流等同於實體流之外,現金流與實體流還是有區別的:一方面現金流隨著實體流的流動而流動,現金流與實體流是相結合的;另一方面現金流與實體流也可能發生背離,現金流與實體流在時間上存在著先後的制約關係,在數量上也存在著一種平衡協調的關係。根據現金流和實體流在時間和數量上的關係,可以區分三種現金流:①現金內部流程,即將現金流等同於一種實體流,現金的流轉與實體流轉完全一致;②與實體流相結合的現金流,是指現金伴隨著實體的流動而流動,現金流與實體流的結合通常表現為完整的公司業務流程;③與實體流發生背離的現金流,也就是說,現金流與實體流並不總是一致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兩者會發生背離。
按照支撐企業經營發展的主次作用,現金流程可以分為主流程和輔助流程。
主流程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現金流動的主要過程,也是企業現金流的主要流動框架。企業經營、投資、籌資活動中的現金流程則為主流程。
輔助流程有兩層含義:①企業非經常性業務中發生的現金流的流程;②主流程(經營、投資、籌資活動中的現金流程)下非主要業務中發生的現金流的流程。
現金流程是否合理通暢,可以看出企業現金流是否具備安全性。要保持企業現金流的安全,現金流程必須持續改進和優化。
現金流程的優化,是基於與現金流程相對應的業務流程或者實體流程的持續改進和優化進行的。判斷現金流程是否優化的標準有二:①財務管理本身所產生的效應,即現金流程優化是否能使得財務管理有效進行,從而達到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②對生產經營決策所產生的效應,即現金流程優化的最終結果是否有利於企業生產經營決策,從而達到企業的最終目標。
具體地說,在企業生產經營的整個過程中,如果從現金流的組織開始分析,現金流的組織必須與企業組織結構相適應,反之,如果現金流組織過程中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就表明企業組織結構亟須完善。基於這個思想,企業應把現金流按其生成、流出的方向,確定相應的業務、管理及控制崗位,保證現金流的組織形成嚴密的內部控制制度,確保少出差錯,杜絕舞弊。為此,應賦予各現金流業務管理、控制崗位以相應的職權,保障其充分有效地履行職責。同時規定,任何一次現金收支業務的辦理必須履行申請、審批、記錄、支付、檢查等必要手續才能完成,以確保現金收支的合法合理。
現金流的組織、崗位設置、授權及辦理現金收支業務的手續程序等方面的保證,僅僅是保證現金流程的合理通暢。現金流程的作用還需通過現金流程的優化得以體現。
現金流的流程優化至少包含對現有流程整體的改進、對現金流程中延遲現象的優化,以及對流程中斷現象的優化這三方面的內容。
對現有流程整體的改進是指企業原有的現金流通道不通暢,或者即使可以行得通但成本很高或效率很低,從而有必要規劃另外一條“道路”,以保證現金在公司的順利流通。公司在改進現有流程時,可以根據分析預測或歷史經驗,獲得各個“可選通道”的方案。通過現有通道和可選通道的比較,分析不同通道下的成本和效益,從而對現金流程整體的優化提出建議。
對現金流延遲和中斷現象的優化都是對現金流通道的局部優化。現金流延遲是指現金在流轉過程中可能比預期晚到達“道路”的終點,因此需要對這段道路進行檢查,分析晚到達的原因,從而提出優化方案。現金流中斷是指現金在流轉過程中滯留在道路的某一點,無法到達終點,因此有必要對道路進行修整和增建,保證道路的暢通。
通過分析現金流通道可以進行現金流程的優化,而流程的優化只有與企業的管理制度相結合,在制度的支撐下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此外,對現有現金流程的管理也同樣需要制度的支持。企業的現金管理制度就好比“交通法規”,交通法規制定得越合理、越嚴密,就越能保證道路交通的順暢,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與此相似,企業現金流“道路”運行的效率高低和出錯頻率大小,也與現金流管理制度的質量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