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湜
謝湜
徠謝湜,男,漢族,1981年10月生,廣東澄海人,2000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9年7月參加工作,博士研究生學歷。本科畢業於中山大學歷史學系,入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攻讀博士,於2009年獲博士學位,由中山大學“百人計劃”引進至歷史學系任教。入選中央組織部“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和中山大學優秀青年教師培養計劃。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基地刊物《歷史人類學學刊》執行主編,兼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現任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歷史學系黨委委員。
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歷史學學士B.A. (2004)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歷史學博士Ph.D.(2009)
徠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內地優秀博士生訪問學人計劃”訪問學人Visiting Associate (2007)
中山大學歷史學系講師lecturer (2009-2011)
中山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2011-2014)
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教授professor(2015- )、博士生導師Ph.D. supervisor (2012- )
《歷史人類學學刊》執行主編Executive Editor (2010- )
香港中文大學—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研究員Research Fellow (2011- )
香港孔子學院中國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Adjunct Research Fellow(2012- )
廣東歷史地理研究會秘書長(2014-)
講授《中國古代史(下)》、《中國歷史地理》、《中國環境史》、《區域歷史地理》等課程,主要從事歷史地理學、明清史、社會經濟史等領域的研究。
2017年05月,擬任中山大學歷史學系主任。
□本科學年論文《清代杭州城市管理與社會生活——以火政為中心的研究》獲教育部第四屆中國“史學新秀獎”一等獎(2004)
□論文《十五至十六世紀江南糧長的動向與高鄉市鎮的興起——以太倉璜涇趙市為例》獲第四屆譚其驤禹貢優秀青年歷史地理論文二等獎(2011)
□論文《十五至十六世紀江南糧長的動向與高鄉市鎮的興起——以太倉璜涇趙市為例》獲廣東省2008-2009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一等獎(2011)
□博士論文《高鄉與低鄉:11-16世紀太湖以東的區域結構變遷》獲2011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2011)
□ 研究領域:歷史地理學、社會經濟史、明清史
□ 研究興趣:區域歷史地理、水利史、城市史
□復旦大學第七批研究生創新基金資助博士論文項目“高鄉與低鄉:13-17世紀江南蘇松地區開發史研究”(2007-2009)
□中山大學人文社會青年桐山基金項目“區域社會經濟轉型中的行政區劃調整——以11-16世紀的江南地區為例”(2009-2010)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1-16世紀江南區域歷史地理研究”(2010-201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中山大學青年教師培育項目“明清時期浙閩沿海島嶼治理過程的研究”(2011-2013)
□中央組織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資助項目“南嶺地區政治地理與民族文化的歷史人類學研究”(2013-2016)
1.謝湜,〈清代杭州城市管理與社會生活——以火政為中心的研究〉。《華學》第7輯(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年),頁319-332。
2.謝湜,〈“利及鄰封”——明清豫北的灌溉水利開發和縣際關係〉。《清史研究》2007年第2期,頁12-27。
3.謝湜,〈清代江南蘇松常三府的分縣和並縣研究〉。《歷史地理》第22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頁111-139。
4.謝湜,〈十五至十六世紀江南糧長的動向與高鄉市鎮的興起——以太倉璜涇趙市為例〉。《歷史研究》2008年第5期,頁35-57。
5.謝湜,〈陳坤《如不及齋叢書》與晚清潮州社會〉。《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10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頁224-248。
6.謝湜,〈11世紀太湖地區農田水利格局的形成〉。《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年第5期,頁94-106。
7.謝湜,〈宋元時期太湖以東的地域開發與政區沿革〉。《史林》2010年第5期,頁64-74。
8.謝湜,〈太湖以東的水利、水學與社會(12-14世紀)〉。《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1年第1期,頁17-31。
9.謝湜,〈11世紀太湖地區的水利與水學〉。《清華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年第3期,頁98-105。
10.謝湜,〈明前期江南水利格局的整體轉變及相關問題〉。《史學集刊》2011年第4期,頁44-49。
11.謝湜,〈明代太倉州的設置〉。《歷史研究》2012年第3期,頁29-43。
12.謝湜,〈十五、十六世紀江南賦役改革與荒地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83本第二分,2012年6月,頁345-388。
13.謝湜,〈16世紀太湖流域的水利與政區〉。《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2012年第5期,頁92-104。
14.謝湜,〈治與不治:十六世紀江南水利的機制困境及其調適〉。《學術研究》2012年第9期,頁109-119。
15.謝湜,〈十六世紀江南城鄉商貿與市鎮網路〉。《華學》第11輯(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4年),頁173-184。
16. 謝湜,〈“以屯易民”—明清南嶺衛所軍屯的演變與社會建構〉。《文史》2014年第4輯(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頁75-110。
17. 謝湜,〈明末清初江南的“異鄉甲”——嘉定、常熟墾荒碑研究〉。廈門大學民間文獻研究中心編《民間歷史文獻論叢》第二輯《碑銘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頁274-298。
18. 謝湜,〈千頃頗黎色:江南水利史之反思〉。《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2月4日第701期A05版。
19. 謝湜,〈14-18世紀浙南的海疆經略、海島社會與閩粵移民〉。《學術研究》2015年第1期,頁99-113。
1. 謝湜:《高鄉與低鄉:11-16世紀江南歷史地理研究》,北京:三聯書店,2015年(將出)
2.唐章雄、謝湜編著:《雞山村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5年(將出)
1.謝湜,評Carolyn Cartier,Globalizing South China,《歷史人類學學刊》第二卷第一期,2004年,頁227-230。
2. 謝湜,評Yinong XU,The Chinese City in Space and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Form in Suzhou,《歷史人類學學刊》第三卷第一期,2005年,頁173-176。
3.謝湜,〈歷史地理學理論的新寫法——阿蘭·貝克新著《跨越地理學與歷史學的鴻溝》述評〉。《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6年第4期,頁146-154。
4.謝湜、潘弘斐,〈區中之“界”與界上之“區”:對區域研究前提的一種反思——讀《區與界:清代湘粵贛界鄰地區食鹽專賣研究》〉。《中國圖書評論》2007年第7期,頁37-42
5. XIE Shi, “Beyond the Explanation of The Overseas Trade of the Ming Dynasty(a book review on LI Qingxin’sThe Overseas Trade System of the Ming Dynasty)”,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Vol.1, No.3.(Sept. 2008)
6.謝湜,〈漱珠岡上望琅玕——讀冼玉清遺著《漱珠岡志》〉。收入《“中華文明視野下的西樵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8月,頁446-474。
7. 謝湜,〈水鄉尋鎮,江南織夢——《清代江南市鎮與農村關係的空間透視》述評〉。《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3年第1期,頁144-154。
1.〈千古州縣事,廿載看沿革〉(上、下),載《SOHO小報》2008年8月總第92期、9月總第93期。
2.〈從“雙重編碼課”探問“共同核心課”之路——“中國環境史”通識課程教學心得〉,發表於《復旦通識教育》第四卷第二期,2010年12月,並被收入《教學研究與實踐》(教師論文集)(2010-2011年度),中山大學出版社
本科生:中國古代史(下)、中國環境史、中國歷史地理、歷史人類學的理論與實踐
研究生:古代中國的地理環境與政區演變、歷史區域地理、歷史地理學的理論與方法、明清歷史地理資料選讀、中國歷史城市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