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水源鎮的結果 展開

水源鎮

遼寧省營口市大石橋市下轄鎮

水源鎮,遼寧省營口市大石橋市下轄鎮,地處大石橋市西部,東與溝沿鎮、高坎鎮相連,東南與老邊區接壤,南與站前區為鄰,西南、西、西北與盤錦市大窪區隔遼河相望,北靠溝沿鎮。

解放前,海徠城縣;1991年11月,水源鄉改鎮,屬營口縣;1992年11月,營口縣改為大石橋市,遂屬大石橋市。

建置沿革


解放前,海城縣。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4月,成立營口縣,劃歸營口縣。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2月,設立水源區,仍屬營口縣。
1950年6月,地名區更名數字區,水源區更名六區,仍屬營口縣。
1952年4月,水源區政府駐地由賞軍台村遷至牛牧養子(今工農)。
1955年8月,數字區恢復水源區,隸屬關係不變。
1958年2月,撤銷水源區設立水源鄉,仍屬營口縣;同年9月,撤銷水源鄉改公社,隸屬關係仍然不變。
1983年9月,恢復鄉建制,仍屬營口縣。
1991年11月,水源鄉改鎮,屬營口縣。
1992年11月,營口縣改為大石橋市,遂屬大石橋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水源鎮下轄22個行政村:蓋家村、水源村、同志村、趙家村、鯉魚村、邢家村、馬家村、群力村、獐子溝村、黑英村、新光村、新建村、前溝村、大村、白草村、大溝村、東青村、西青村、華興村、腰屯村、工農村、賞軍村,鎮人民政府駐蓋家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水源鎮地處大石橋市西部,東與溝沿鎮、高坎鎮相連,東南與老邊區接壤,南與站前區為鄰,西南、西、西北與盤錦市大窪縣隔遼河相望,北靠溝沿鎮。

地形地貌

水源鎮地處大石橋西部,地勢低洼平坦,平均海拔1.2米,大遼河環抱水源鎮的西北和西南部。

水文

水源鎮境內河道屬大遼河流域,大遼河繞水源鎮西北、西、西南而過,全長23.5千米,流域面積7.1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老虎頭河、利民河、勞動河等。

自然災害

水源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地震、暴雨、乾旱、大風、寒潮、冰雹等。大風和冰雹災害為兩年一遇,主要發生在8—9月,寒潮平均2.5年一遇,主要發生4—5月。

人口


2011年末,水源鎮總人口4301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569人,城鎮化率8.3%。總人口中,男性21620人,佔50.3%;女性21396人,佔49.7%;18歲以下6151人,佔14.3%;19—60歲30373人,佔70.6%;60歲以上6492人,佔15.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4842人,佔81%;有朝鮮、滿、回、蒙古等10個少數民族,共8174人,佔19%。超過1000人的少數民族有朝鮮族1個民族,達6075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74.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27.8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水源鎮財政總收入2.5億元,比上年增長1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1億元,比上年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14559元。

農業

2011年,水源鎮有耕地面積9.8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3.9億元,比上年增長27%,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10.6%。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66949噸,其中水稻66686噸。主要經濟作物有大豆、芝麻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肉牛、山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5.7萬頭,年末存欄1.6萬頭;肉牛飼養量0.16萬頭,年末存欄量0.07萬頭;山羊飼養量0.23萬隻,年末存欄0.08萬隻,收購山羊板皮0.2萬張;家禽飼養量196萬羽,上市家禽47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14955噸,其中豬肉3399噸,牛肉256噸,羊肉35噸;禽蛋3235噸,鮮奶130噸。
截至2011年末,水源鎮累計造林4.3萬畝,其中防護林0.5萬畝,經濟林0.9萬畝,農民住宅四周樹木7.8萬株,林木覆蓋率17.5%。漁業以淡水養殖和稻田養殖為主。2011年,養殖水面達35平方千米;漁業總產值0.6億元。2011年,農用機械559台。

工業

2011年,水源鎮工業總產值達到94億元,比上年增長15%。2011年,水源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3家,職工0.6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7億元,比上年增長10%。其中大中型企業2家,職工0.4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8億元,比上年增長13%。銷售收入達到100億元以上的企業1家,10億元以上的2家。

商業外貿

2011年末,水源鎮有商業網點93個,職工280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0.15億元,比上年增長10%;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1億元,比上年增長10%。2011年,進出口總額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3%;主要出口產品有鎂質耐火材料、有色金屬製品、肉類產品等10類23個產品,銷往35個國家和地區。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水源鎮有幼兒園7所,在園幼兒728人,專任教師34人;小學6所,在校生2868人,專任教師16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9%;初中2所,在校生1696人,專任教師14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小升初升學率98.5%,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2011年,教育經費達1519.6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307.6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1212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3%。

文化事業

徠2011年末,水源鎮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2個,演職人員56人;文化專業戶2個,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2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20個,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藏書60000冊;還有休閑廣場等娛樂設施。文化行業從業人員30人,佔全社會從業人員的0.4%,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5人。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有高蹺、皮影戲等。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142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9%。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水源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5個,其中衛生院1所;病床285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6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6.6張,固定資產總值0.2億元。專業衛生人員170人,其中執業醫師32人,執業助理醫師15人,註冊護士123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9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2.9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1萬人次,住院手術150台次。
2011年,水源鎮有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5.7/10萬;孕產婦死亡率0.5/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7.6%、5.8%、3.4%。

體育事業

2011年末,水源鎮有體育場地1處,每年定期舉辦一次全民運動會。20個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0%。

社會保障

2011年,水源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60戶,人數987人,支出139.8萬元,比上年增長12%,月人均118元,比上年增長8%;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8人,支出19.2萬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32人,支出30.2萬元,比上年增長11%;農村醫療救助8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969人次,支出11.4萬元,比上年增長15%;農村臨時救濟33人次,支出1.6萬元,比上年增長12%。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200人,緊急轉移安置300人,農作物受災面積2000畝,倒塌房屋15間,直接經濟損失120萬元,救災支出35萬元,比上年增長1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0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60萬元,比上年增長13%。農村社區服務設施29個,社區服務中心22個,社區服務站22個,其他服務設施5個。

交通


水源鎮有305國道經過境內。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水源鎮因境內有營口造紙廠水源地,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3月設立區政府時,被命名為水源區,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