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氏河源龍(學名:Heyuannia huangi)為竊蛋龍科恐龍的一屬,生活於上白堊紀的中國廣東省河源市。它是首種在中國發現的偷蛋龍科恐龍。大部分偷蛋龍科化石被發現於蒙古國。
黃氏河源龍(化石)
黃氏河源龍出土於1999年。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呂君昌博士通過多年的修復和研究,於2002年12月在美國著名雜誌《脊椎動物古生物學》(JVP)第四期發表的《記中國南方晚白堊世一新的竊蛋龍》中,正式命名
河源出土的九具恐龍化石為“黃氏河源龍”。
黃氏河源龍為竊蛋龍科
新屬新種,屬名河源指化石產地,種名則是以
河源市博物館館長黃東為名。正模標本(編號HYMV1-1)發現於大塱山組地層,是一個部分身體骨骼、頭顱骨。
黃氏河源龍還有幾組副模標本被發現,其中一組更保有可能是生殖器官的物體。除此之外,當地還有許多蛋化石還沒挖掘出土,其中許多獸腳類蛋化石可能屬於河源龍
黃氏河源龍化石不但進一步提供了
竊蛋龍類發現於蒙古戈壁灘之外的首次確鑿證據,而且還為
竊蛋龍的鳥類地位提供了標本。今後全世界新發現和研究這種恐龍都將以“黃氏河源龍”命名,標誌著河源恐龍的研究成果已走向世界。
黃氏河源龍(化石)
黃氏河源龍是種中型偷蛋龍類。骨骼化石是距今65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的竊蛋龍。身長約1.5米,體重約20公斤。頭顱骨缺乏牙齒,口鼻部短而上下高。它的手臂及手指很短,拇指更已經退化。
黃氏河源龍是一個既保留了小型
獸腳類恐龍的一些特徵,又具有鳥類的一些基本特徵的新品種,是恐龍向鳥類演化的中間生物。黃氏河源龍的肩帶結構顯示偷蛋龍類是群失去飛行能力的鳥類。
黃氏河源龍被命名時,被歸類於偷蛋龍科,其詳細分類位置仍未確定。之後研究江河源龍歸類於
偷蛋龍亞科或雌駝龍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