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腳鰹鳥
熱帶海洋鳥類
紅腳鰹鳥(學名:Sula sula):黑白色或煙褐色鰹鳥。以紅腳白尾為其特徵,具淺、深及中間3種色型。是典型的熱帶海洋鳥類,主要棲息於熱帶海洋中的島嶼、海岸和海面上。飛翔能力極強,也善於游泳和潛水,在陸地上行走也很有力。棲息時大多在島嶼的灌叢間或喬木枝上,將頭部縮在兩肩之間。因為腳較為短小,所以在海灘或礁岩上行走時顯得笨拙而有趣。在夜間,它有較強的趨光性,所以有時會被燈光引誘到輪船的甲板上或者島上居民的花園裡。作為食物被捕獵:亂捕濫獵和毀巢取卵致使紅腳鰹鳥在西沙群島幾乎絕跡。
紅腳鰹鳥
黑白色或煙褐色鰹鳥。以紅腳白尾為其特徵,具淺、深及中間3種色型。淺色型:體羽多白色,初級飛羽及次級飛羽黑色。深色型:頭、背及胸煙褐色,尾白。所有色型均具紅腳及粉紅色的嘴基。亞成鳥全身煙褐色。虹膜褐色;鳥喙偏灰色,嘴基粉紅,嘴基裸露皮膚藍色,嘴下裸露皮膚黑色;腳亮紅色(為識別特徵),但所有色型的幼鳥腳均為黃灰色。
大小量度:體長680-750mm;嘴峰88-97mm;翅403-421mm;尾219-228mm;跗蹠40-43mm。(註:♂雄性;♀雌性)
分佈於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達、阿魯巴、澳大利亞、巴哈馬、孟加拉國、巴貝多、貝里斯、博內爾,聖尤斯特歇斯和薩巴、巴西、開曼群島、中國、聖誕島、科科斯(基林)群島、哥倫比亞、葛摩、庫克群島、哥斯大黎加、古巴、庫拉索島、吉布地、多米尼加、多明尼加、厄瓜多(加拉帕戈斯群島)、薩爾瓦多、斐濟、法屬蓋亞那、法屬波利尼西亞、格瑞那達、關島、瓜地馬拉、海地、宏都拉斯、印度、印度尼西亞、牙買加、日本、吉里巴斯、馬達加斯加、馬來西亞、馬紹爾群島、馬提尼克島、馬約特島、墨西哥、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蒙特塞拉特、新喀里多尼亞、紐埃、北馬里亞納群島、帛琉、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皮特凱恩、波多黎各、聖赫勒拿,阿森松島、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群島、聖基茨和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薩摩亞、塞席爾、聖馬丁島(荷屬部分)、所羅門群島、斯里蘭卡、東帝汶、湯加、千里達托貝哥、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吐瓦魯、美國(夏威夷島)、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越南、維爾京群島,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
在熱帶地區的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中的島嶼上繁殖。分佈於西沙群島一帶,是當地最常見的一種海鳥,常成千上萬隻棲息於西沙群島最東部的東島上。繁殖於西沙群島,在中國南海為地區性常見種。冬季有時至東南沿海,在香港及台灣東南部的海上有記錄。
紅腳鰹鳥分布圖
居留性鳥類,不作長距離遷徙。主要以魚類為食,特別是鮁鮫魚,也吃烏賊和甲殼類等。它的喉部疏鬆呈囊袋狀,所以可以吞食體形較大的魚,並能長時間地貯存。紅腳鰹鳥的分佈區正是颱風頻吹的地帶,而且颱風季節較長,每當颱風襲來,便無法再到海上去覓食,這段時間就主要依靠喉囊中貯存的食物來維持生活,有時還被迫來到房屋附近來躲避狂風的吹襲。紅腳鰹鳥在辛辛苦苦捕捉到食物之後,卻常常遭到軍艦鳥等掠奪性鳥類的突然襲擊,被迫放棄自己的獵獲物,以至於形成了受驚之後便將喉部貯存的食物吐出來的習慣。由於獲得食物不易,所以它忍耐飢餓的本領很強,可以半個月左右不進食。颱風過後,它便每日長時間地在遠離陸地的空中飛翔、盤旋,飛翔時頸部伸直,腳仰向後方,頭部微微朝下彎,專註地偵察海面魚群活動情況,伺機獵捕。成群飛翔的時候,前後排成縱列,有時略微呈“V”字形,沿著波浪形路線翱翔。如果發現獵物,則從離海面20~30米高處的空中將雙翅向身體一收,以迅猛的姿勢,激速地一頭扎入水中,將獵物在水下捕獲,然後再次飛回空中。這時海水會因為群鳥撲水而飛濺如花,構成一幅壯麗的自然景色。
紅腳鰹鳥是典型的熱帶海洋鳥類,飛翔能力極強,也善於游泳和潛水,在陸地上行走也很有力。在夜間,它有較強的趨光性,所以有時會被燈光引誘到輪船的甲板上或者島上居民的花園裡。每天清晨便飛到海上覓食,傍晚再飛回棲息地,很有規律,所以漁民不僅可以根據它飛行的方向和集群的場所來尋找魚群的位置,還能在海上迷失航向時,沿著它飛行的路線來確定返航的方向,所以它又被稱為“導航鳥”。在海上飛行時無聲,僅在巢時發出叫聲。
紅腳鰹鳥在海岸和海島上繁殖,時間因地區不同而有異,常常從3月開始,一直到初秋才結束。常成群在一起營巢,置巢於小喬木上或厚密的灌木叢上,有時在同一棵樹上就有好幾個巢,離地面的高度不到60厘米,偶爾也有營巢於岩石上的。巢很大,但非常簡陋,呈平台狀或盤狀,由一些樹枝、野草及海草等支搭鋪墊而成,直徑約有70厘米。雄鳥和雌鳥共同營巢,雄鳥主要負責材料的搬運,雌鳥則主要負責營建,有時它們也利用舊的巢,稍加修葺,即可產卵。每窩產1枚卵,偶爾也有產2枚的。卵為白色,表面粗糙,如同塗著一層石灰。卵的大小為62×41毫米。孵卵由親鳥輪流承擔,孵卵方式十分有趣,不是象一般鳥類那樣伏卧在卵上,而是將卵踩在腳下,通過腳上脈管化的皮膚向卵傳遞體溫。孵化期為42-46天。
孵化時親鳥將它的一雙大蹼足放在卵上,身體的重量主要靠跗跖來支撐,天氣很熱的時候親鳥則不需要孵卵,反而要站在卵的旁邊,利用自己的身體擋住強烈的陽光,以保持恆定的溫度。孵卵期間如果遇到干擾,親鳥就會迅速起飛,向著來犯者猛衝過去,同時將糞便象雨點一般噴射開來。為了躲避軍艦鳥的襲擊,紅腳鰹鳥只好成群結隊地去海上覓食,在返回的時候,則在正常的飛行中突然“急剎車”,在剎那間回到自己的巢中,以迷惑追逐它們的“強盜”。在孵化期后,親鳥便交替覓食,但不以捕得之魚餵食,而是反芻胃內的食糜作為食物。雛鳥需要經過親鳥共同用胃中半消化的食物餵養才能長大,3個星期以後就能同親鳥一起到海上去飛翔,5個月後就能飛到大海深處,獨立生活。
紅腳鰹鳥(3亞種) | ||
---|---|---|
中文名稱 | 學 名 | |
1 | 紅腳鰹鳥西沙亞種 | Sula sularubripes |
2 | 紅腳鰹鳥指名亞種 | Sula sulasula |
3 | 紅腳鰹鳥加拉帕戈斯亞種 | Sula sulawebsteri |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
•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二級生效年代:1989
• 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易危生效年代:1996
2021年2月,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