鮐鮁魚

鱸形目鯖科動物

鮐鮁魚,Scomber japonicus,其他中文名:青占魚,鯖,青花魚,白腹鯖,日本鯖,俗名花輝、青輝、青花,是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經濟型食用魚。鮐魚與鮁魚的主要區別在於鮐魚體形短粗,身上有青綠色的花紋,而鮁魚則細長,身上青黑色,有不多黑色斑點。

物種簡介


世界分佈:印度至太平洋
最大體長:約100cm
棲息深度:0-300米
鮐鮁魚實圖
鮐鮁魚實圖
其他中文名:青占魚,鯖,青花魚,白腹鯖,日本鯖,俗名花輝、青輝、青花,硬骨魚類。隸屬於鱸形目、鯖科。即鮐魚。中國南北方海區均產。各地俗名頗多,廣東稱“花池”;福建稱“花鯷”、“花鯡”;江、浙稱“青占”;山東、遼寧稱“青花”、“鮐鮁”等。鮐鮁魚,大連近海常見的季節性魚種,個體不大,體重多在150克左右。鮐鮁魚喜群居,游速快,覓食兇猛,一旦發現獵物,便會如餓狼般直撲過去,爭先恐後的搶食。垂釣時,常常釣組上有幾個鉤就能釣上幾條魚,釣起來手感極好。而且魚出水時,一竿數條銀光閃閃的鮐鮁魚蹦跳掙扎,看起來讓人十分興奮,是廣大釣友們十分喜愛的對象魚之一。
亦稱油筒魚、鯖魚等。一種海產魚。鱸形目,鯖科,鮐屬。體呈紡錘形,一般體長20~30cm。頭圓錐形,體被細小圓鱗。體背青黑色,有深藍色斑紋,腹部白色或微黃色。分佈廣、產量高,為中國、日本主要經濟魚類。每100g可食部含:蛋白質21.4g,脂肪7.3g。為一般食用魚。魚肉中組氨酸易分解成組胺,食后易引起過敏性食物中毒。

形態特徵


橫切面呈扁橢圓形,腹部普通為銀白色,體側正中側無明顯斑點,體青綠色,具有細密而明顯的波狀紋,背鰭硬棘9至13枚;背鰭軟條11至12枚;臀鰭硬棘1枚;臀鰭軟條12至14枚,脊椎骨31個,體長可達100厘米。
體呈紡錘形,稍側扁。體被細小圓鱗,側線完全,位偏背方,波狀。背鰭2個,第2背鰭較小;臀鰭與第2背鰭同形,其後各具小鰭5個。尾鰭叉形。體背部青綠色,腹部銀白色,兩側在胸鰭水平以上有深藍色的不規則斑紋。分佈於我國沿海。另有一種叫羽鰓鮐,鰓耙長而扁,呈羽毛狀,從口腔即可看到。體被圓鱗,胸部鱗片較大,僅分佈於南海。
鮐魚和鮁魚都屬於海水魚類。體型基本相似,所以經常被誤認為是同一種魚,通
稱為鮐鮁魚。兩者的主要區別是:
從體高辨別:鮐魚魚體較高,呈橢圓狀;鮁魚魚體較長,呈圓狀。
從背鰭辨別:鮐魚兩個背鰭間距較遠;鮁魚兩個背鰭緊靠。
從尾鰭辨別:鮐魚尾鰭上下各有5個小脂鰭;鮁魚尾部上下各有8-9個小脂鰭。
從顏色辨別:鮐魚背部呈青黑色,有不規則的深藍色斑紋,腹部淡黃色;鮁魚背側為黑藍色,並有許多黑色圓形斑點,腹側銀灰色,腹部為灰白色。

棲息環境


生活水溫為14至16℃,耐低溫,喜棲息於硅藻豐富之中上層水域,具季節性、趨光性移動的現象。

生活習性


掠食動作粗暴,以小魚及浮遊動物為食。

分佈範圍


分佈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南非、俄羅斯遠東地區、中國大陸地區、朝鮮半島、中國台灣地區、
鮐鮁魚實圖
鮐鮁魚實圖
日本、香港、菲律賓、帛琉、阿拉斯加、加拿大、美國、墨西哥、尼加拉瓜、加拉巴哥群島、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厄瓜多、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秘魯、巴拿馬、智利、阿根廷海域。

主要價值


經濟利用

經濟魚類,在日本已有人工養殖,可製成罐頭、鹽燒、煙熏等方式食用。

營養價值

鮐鮁魚的營養價值很高,鮐鮁魚經濟價值頗高,是一種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食用
鮐鮁魚實圖
鮐鮁魚實圖
魚。據測定,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質21.4克,脂肪7.4克,鈣20毫克,磷226毫克,鐵2.0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黃素0.29毫克,尼克酸9.7毫克。鮐鮁魚除供鮮食外,還可加工茄汁魚罐頭和五香魚罐頭等,還可分別煉製人造白脫和魚肝油。據有關資料介紹,鮐鮁魚體內還含有兩種營養價值較高的物質:一種叫二十碳五烯酸(EPA),另一種叫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這兩種物質在鮐鮁魚脂質中含量較高。據日本有關部門測試,EPA含量達到8%~10%,而DHA的含量較EPA為高。
EPA和DHA對人體有以下保健作用:(1)防止血管擴張;(2)抑制血小板凝聚;(3)降低血壓;(4)降低血液中的中性脂肪;(5)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中的膽固醇;(6)降低血液粘稠度;(7)防止心肌梗塞;(8)防止腦梗塞,最終防止成人病。
孕婦及青少年和兒童多食鮐鮁魚,有助於生長發育、提高智力。
富含銅,銅是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營養素,對於血液、中樞神經和免疫系統,
鮐鮁魚實圖
鮐鮁魚實圖
頭髮、皮膚和骨骼組織以及腦子和肝、心等內髒的發育和功能有重要影響。
富含磷,構成骨骼和牙齒,促進成長及身體組織器官的修復,供給能量與活力,參與酸鹼平衡的調節。
富含蛋白質,維持鉀鈉平衡,消除水腫。提高免疫力。調低血壓,緩衝貧血,有利於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