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味麻婆豆腐

以豆腐為主料製成的四川菜

麻婆豆腐是一道最著名的四川菜,是用嫩豆腐、牛肉末、干辣椒、花椒、郫縣豆瓣醬等燒制而成,成菜麻辣鮮香,嫩滑可口。Helen愛吃麻婆豆腐,是因為豆腐表面蓋著一層紅色的辣油,賣相極佳之餘,還有香氣撲鼻的花椒味,趁熱吃不僅辣得人大汗淋漓,還讓人胃口大開,增進食慾。

營養成分


熱量(1912.55千卡)、維生素B6(0.40毫克)、蛋白質(106.58克)、維生素B12(0.36微克)、脂肪(144.00克)、泛酸(2.50毫克)、碳水化合物(49.25克)、葉酸(15.30微克)、膳食纖維(13.08克)、膽固醇(160.00毫克)、維生素A(502.39微克)、胡蘿蔔素(2616.88微克)、硫胺素(0.79毫克)、核黃素(0.70毫克)、尼克酸(10.74毫克)、維生素C(3.73毫克)、維生素E(83.50毫克)、鈣(1128.95毫克)、磷(1351.05毫克)、鉀(1402.80毫克)、鈉(5201.53毫克)、碘(46.20微克)、鎂(470.91毫克)、·鐵(20.26毫克)、鋅(8.81毫克)、硒(64.60微克)、銅(1.78毫克)、錳(5.44毫克)。

食用功效


1.此菜富含動植物蛋白質、鈣、磷、鐵、維生素及碳水化合物,具有溫中益氣、補中生津、解毒潤燥、補精添髓的功效。
2.此菜夏天食用能生津止渴、健脾,有利健身防病。麻婆豆腐也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症及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的佳肴。
3.豆腐為補益、清熱養生食品,常食補中益氣,清熱潤燥,生津止渴,清潔腸胃,解毒化濕,更適於熱生體質,口臭口渴,腸胃不清,熱病后調養者食用。
4.豆腐和魚同食,能夠更好的吸收魚中的動物蛋白。

成菜特徵


麻婆豆腐的特色在於麻、辣、燙、香、酥、嫩、鮮、活八字,也稱之為八字箴言。
麻:指豆腐在起鍋時,要灑上適量的花椒末。花椒最好用漢源貢椒,麻味純正,沁人心脾。如若別地花椒,麻味卡喉,令人氣緊。
辣:選用龍潭寺大紅袍油椒製作豆瓣,剁細鍊熟,加以少量熟油、海椒烹膾豆腐,又辣又香。
燙:豆腐的特質保持了整道菜出鍋后的溫度,不容易冷卻。每下一次筷子,吃到的都是剛出爐的味道。
香:起鍋立即上桌,聞不到制豆腐的石膏味,可冷浸豆腐的水銹味,也沒有各色佐料原有的難聞氣味,只有勾起食慾的香味。
酥:煉好的肉餡子,色澤金黃,紅酥不板,一顆顆,一粒粒,入口就酥,沾牙就化。
嫩:豆腐下鍋,煎氽得法,色白如玉,有楞有角,一捻即碎,故多用小勺舀食。
鮮:麻婆豆腐的原料,俱皆新鮮,鮮嫩翠綠,紅白相宜,色味俱鮮,無可挑剔。
活:指麻婆豆腐店的一項絕技:豆腐上桌,寸把長的蒜苗,在碗內根根直立,翠綠湛蘭,油澤甚艷,彷彿剛從畦地採摘切碎,活靈活現,但夾之入口,俱皆熟透,毫無生澀味道。

菜品歷史


歷史起源
麻婆豆腐始創於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在成都萬福橋邊,有一家原名“陳興盛飯鋪”的店面。店主陳春富(陳森富)早歿,小飯店便由老闆娘經營,女老闆面上微麻,人稱"陳麻婆"。
當年的萬福橋是一道橫跨府河,常有苦力之人在此歇腳、打尖。光顧飯鋪的主要是挑油的腳夫。
陳氏對烹制豆腐有一套獨特的烹飪技巧,烹制出的豆腐色香味俱全,不同凡響,深得人們喜愛,她創製的燒豆腐,則被稱為“陳麻婆豆腐”,其飲食小店後來也以“陳麻婆豆腐店”為名。
《錦城竹枝詞》、《芙蓉話舊錄》等書對陳麻婆創製麻婆豆腐的歷史均有記述。
《錦城竹枝詞》云:“麻婆陳氏尚傳名,豆腐烘來味最精,萬福橋邊簾影動,合沽春酒醉先生”。《成都通覽》記載陳麻婆豆腐在清朝末年便被例為成都著名食品。
典故傳說
關於麻婆豆腐,相傳最廣的故事是這樣的。
清朝末期,成都萬福橋碼頭旁邊有一家小館子,老闆娘臉上有麻子,人們都叫她陳麻婆。
同治元年(1862年),陳麻婆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碼頭工人、腳夫,店裡的東西已經不多了。都快打烊的時候,又進來了一夥,要求老闆做點又下飯,又熱和又便宜的菜。陳麻婆看店裡沒什麼菜,只剩下幾盤豆腐,一點牛肉末,現去買菜肯定不行,已經太晚了。
陳麻婆急中生智,把豆瓣剁細,加上豆豉,放油鍋里炒香。加點湯,放下切成兩厘米見方的豆腐塊,再配上其他調料,加入炸酥脆的牛肉末,勾芡收汁,起鍋以後再來上一把花椒面辣椒面灑在豆腐上。
一盆色鮮味美,麻、辣、燙、囫、嫩、鮮的豆腐就上桌了。
這一伙人個個吃得鼻子冒汗,整了好幾碗飯,吃得肚兒溜圓,口中大呼暢快。
後來那些苦哈哈的民眾開始一傳十,十傳百,都曉得陳麻婆做的豆腐又好吃,又下飯,又省錢,來的人越來越多,結果,就成了陳家的招牌菜。
因為這種豆腐又麻又辣,老闆娘又叫陳麻婆,結果這道豆腐菜就叫陳麻婆豆腐了。
成都北門順河街,是一片木材集中地,遍街之上,幾乎家家都是木行,即使有三家兩家,做的不是木材生意,但也依賴木材過活。
原來麻婆娘家姓溫,是北門火神廟萬豐醬園大掌柜的七姑娘,小名巧巧。她上有三個哥哥,三個姊姊,個個資質平庸。
唯有巧巧長大了以後,反而出落得芙蓉如面柳如眉。有著一雙水汪汪的眼睛和玲瓏有致的身材,可是老天偏弄促狹,在她粉臉上灑下一些白麻子,但她麻得嬌,麻得俏。
十七歲那年,嫁給順記木材行四掌柜陳志灝。新婚以後,小倆口恩愛異常,正因如此,大嫂二嫂在嫉妒中,就有意無意的散播些讒言蜚語。時間長了,原來對她頗為疼愛的婆婆,也慢慢的由冷落而加以責罵了。
她的三哥三嫂,從前也是受不住婆婆嫂嫂的冷言諷語而遠走高飛,在那數百裡外的重慶,另外開了一家藥房。大概是受了這兩人的影響,夫妻暗暗商量妥當,分得了少數現金和三間街房,也離開了陳家老窩。
三間街房自家住了一間,另兩間仍然續租給原本的一家羊肉店和一家豆腐坊。四掌柜的就到廿裡外的馬家碾,替一家榨房當起管事,每天早出晚歸。白天她用針線打發寂寞,終日緊閉門戶,過著甜甜蜜蜜的歲月。
第二年的春天,她的小姑淑華,因為和二嫂吵嘴,賭氣離開了爹娘,投靠她的四嫂。從此姑嫂相依,日子有了歡聲笑語。馬家碾一帶,儘是油坊。
成都附近的三角地帶的人,多半從事油菜的種植與榨油,稱為菜子,這些菜子,又多半集中在馬家碾榨油。
四掌柜生性和善,待人親切誠懇,一兩年後,他已由秤油、髮油的管事,升為採購、推銷及收款員了。只要是他經手的事件,對那些窮苦挑夫異常體恤、仁慈,絕不使苦力白賠血汗。
她家住的地方是馬家碾進城必經之路,那些挑夫大都把這兒當成中繼站,他們為了感念四掌柜的待人厚道,經常送點自家的小東西回報。雖然他倆再三推辭,但是窮苦的人,禮輕仁義重,於是收了之後,巧巧總是左邊店裡買點羊肉,右邊店裡買點豆腐燒上一盤,再配兩樣小菜回贈。
這樣的幸福生活,剛剛度過了十年,不幸的命運卻降在她身上,光緒二十七年七月十五日,四掌柜在金堂馬家渡翻了船,從此她失去了心愛的丈夫,從此她幻滅了人生的美夢。
淑華看她孤苦伶仃,加上十年相依的情感,雖然自己都十九歲了,不捨得離棄處於困境又極為疼愛自己的四嫂而出嫁。當然出了這種狀況之後,陳家、溫家都曾派人要接她倆回去,但都被她們嚴詞拒絕,她倆知道那碗閑飯,並不容易享受。
剛開始,娘家婆家雖然也有些微的接濟,但是杯水車薪,姑嫂倆為了生活,不得不面對現實,打開門戶,為生計而打拚。她倆都做得一手好針線,能剪會裁,可附近人家,都非豪門鉅富,除了過年,平時很少添制衣物,想專靠這門手藝吃飯,不上算。
幸好這個中繼站每天依舊人來人往,那些種植、榨油的「菜子」,賣苦力的油擔子「挑夫」,不管是過去熟識或才見面,全都感念以往四掌柜的善待,看她們打開店鋪,每天仍來歇腳。有些帶點米,有些帶點菜,空手的就在隔壁兩家店,買點羊肉、豆腐,洗洗弄弄,等巧巧來上鍋一燒,就可飽餐一頓。大家故意省下一口,就足夠姑嫂早晚兩餐而有餘。
這些誠摯的情誼,不但鼓舞了巧巧枯萎的心靈,而且更使她練就出一種專燒豆腐的絕技。在眾口宣揚聲中,巧巧所做的臊子(羊肉)豆腐美名,竟然傳遍了川西一府十餘縣。凡是過去認得四掌柜的,總是想方設法,提點禮物上門看望,目的僅在一嚐她的燒豆腐手藝。四掌柜的老東家,認為巧巧姑嫂既然都表明守貞不嫁,又不願返回娘婆二家,再三勸巧巧繼子成祧(繼承為後嗣),以娛晚景,並好意借予資金幫助她開店當爐,一展烹調專長。
那時正是光緒卅年,社會風氣保守,婦女拋頭露面,也不免旁人指摘。溫陳兩家親友認為是奇恥大辱,陸續登門,一力勸阻,但她倆意志堅定,店日日照樣開,豆腐仍天天燒。後來乾脆向兩家聲明,只要拿出五千兩銀子「生息」,她就關店歇業。提到要錢,兄弟妯娌就只好閉口裹腳。
從此姑嫂打起精神,一心一意招呼生意,嫂嫂剁肉燒菜,小姑擦桌洗碗。她倆行得正,坐得端,長期事實表現,人們內心才慢慢由輕視而轉變為敬重了。宣統二年,她三哥把十二歲的次子帶回成都,正式過繼給巧巧為子,可惜因為不是自己親生又忙於生意疏於關愛,結果十六歲那年,偷偷跑上部隊當了一名副官。
就這樣,年復一年的,店面擴大了,生意興隆了,但她倆的青春也就在「一雙小小的金蓮」,急速的挪移中慢慢的流逝了。為了避免閑言,店中「一無應門五尺之童」。豆腐、羊肉,要客人自行購買,客人所付火費、飯錢,姑嫂多寡不爭。她倆由於操勞過度,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淑華首先病倒,萬不得已找了一位遠房族孫前來幫忙。結果一年之間,姑嫂先後去世。
生前,有人叫她巧姑娘、四少奶;又有些人叫她陳四嫂、掌柜娘。麻婆是她死後掙出來的招牌:麻,是別人對她美麗嬌俏的懷念;婆,是別人對她年高德邵的尊稱。
流傳變化
麻婆豆腐廣受歡迎,流傳各地,做法也有許多不同。最大的改變之一,是“陳興盛飯鋪”自己所調整,亦即將材料的牛肉改為豬肉,以便不吃牛肉的食客也能品嘗。該店後來又改回用牛肉,但以豬肉為料的作法也已廣為各地廚師和食客接受;其次則是增加了豆瓣醬。
早期的麻婆豆腐用料是菜油和黃牛肉。烹飪手法是先在鍋中將一大勺菜油煎熟,然後放一大把辣椒末,接著下牛肉,煮到干酥爛時再下豆豉。之後放入豆腐,稍微加水並鏟幾下調勻,最後蓋上鍋蓋用小火將湯汁收干,起鍋前再灑上花椒末。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製作麻婆豆腐時,油必用花生油,肉則不拘牛豬。肉炒熟后,加入豆瓣醬、豆豉、紅椒粉、醬油、鹽、糖,爆香后再加入豆腐片、高湯,滾煮后加入蔥、姜、蒜,以水調太白粉勾芡,起鍋前加花椒粉和麻油。作料與程序已有些變化,口味強調麻、辣、燙、咸。

做法


做法一

用料
食材用量
牛肉沫50g
內酯豆腐1塊
郫縣豆瓣醬1勺
豆豉0.5勺
蔥姜沫5g
1勺
1勺
生抽1勺
老抽0.5勺
花椒碎1勺
辣椒面1勺
雞精1匙
澱粉水2勺
花椒油1勺
詳細步驟
步驟圖片說明
步驟一
步驟一
步驟一
牛肉切沫,加鹽和料酒腌制
步驟二
步驟二
步驟二
花椒拿鍋焙出香味,用擀麵杖擀成花椒碎
步驟三
步驟三
步驟三
豆腐切大塊放鹽水裡浸泡
步驟四
步驟四
步驟四
鍋內放油炒牛肉沫至變色
步驟五
步驟五
步驟五
加入郫縣豆瓣醬炒香
步驟六
步驟六
步驟六
下蔥姜沫、豆豉、辣椒面翻炒
步驟七
步驟七
步驟七
加水、料酒、生抽、老抽、白糖,下豆腐煮2-3分鐘
步驟八
步驟八
步驟八
倒入澱粉水,順時針沿鍋邊推動均勻再下一次澱粉水,倒入花椒油關火
步驟九撒花椒碎、香蔥、小米辣

做法二

用料
食材
食材:豆腐、五花肉
詳細步驟
步驟圖片說明
步驟一
步驟一
步驟一
豆腐切塊,冷水加鹽下鍋,焯燙去腥味。鍋里下油,下肉沫炒干水分,肉沫裝盤。鍋里留油加入豆瓣醬炒出紅色後放入豆豉,辣椒面、姜蒜,炒香後放入料酒、醬油、胡椒粉,加入清水。
步驟二
步驟二
步驟二
豆腐切塊,冷水加鹽下鍋,焯燙去腥味。鍋里下油,下肉沫炒干水分,肉沫裝盤。水開下入豆腐塊、豬肉沫,燒至入味後分三次加入水澱粉,淋上花椒油,起鍋。
步驟三
步驟三
步驟三
豆腐切塊,冷水加鹽下鍋,焯燙去腥味。鍋里下油,下肉沫炒干水分,肉沫裝盤。最後撒上花椒面、蔥花。

做法三

用料
食材用量
豆腐350克
牛肉餡50克
大紅袍花椒3克
薑末5克
蒜末5克
辣椒面10克
郫縣豆瓣12克
水澱粉40克
老抽2克
4克
小蔥適量
菜籽油75克
永川豆豉5克
適量
高湯250克
料酒6克
詳細步驟
說明
1.選用大紅袍花椒在鍋內干炒,至其酥香,取出放涼,用擀麵杖擀成粉。
2.豆腐切2厘米的塊,冷水下鍋,放鹽煮制,祛掉豆腥味,水開關火即可。
3.另起一鍋入熟菜籽油燒至四成熱,下入牛肉餡小火炒散炒酥,放入郫縣豆瓣碎、豆豉碎、干辣椒面炒出紅油,加入姜蒜末,待炒出香味,調入料酒、老抽、鹽、糖、高湯,燒開之後轉小火。
4.下入豆腐小火燉5分鐘,轉中火,用水澱粉分三次勾芡,第一次芡,要沿著鍋邊淋入,邊淋邊輕輕晃鍋,待第一遍芡汁勾完,再按剛才的方法勾第二次芡,接著第三次均勻淋紅芡汁晃勻出鍋。
5.盛在碗中撒花椒面,香蔥點綴即可。

做法四

食材
豆腐(250克)、牛肉(75克)、蒜苗(1根)、豆豉(15克)、花椒粉(3克)、黃酒(5克)、鹽(3克)、豌豆澱粉(5克)、花生油(15克)、小蔥(5克)等。
步驟
步驟具體操作
步驟1將豆腐切成2厘米見方的塊,放入加了少許鹽的沸水中過一下,去除豆腥味,撈出用清水浸泡;豆豉等剁碎,蒜苗切段,姜切末;新鮮豬肉/牛肉切成小塊或肉末
步驟2炒鍋燒熱,放油,放入牛肉/豬肉炒散;待牛肉餡炒成金黃色,放入豆瓣醬同炒;放入豆豉、薑末、辣椒粉同炒至牛肉/豬肉上色,入味;
步驟3下肉湯煮沸,放入豆腐煮3分鐘,加醬油、蒜苗段、糖,用鹽調味,再用濕澱粉勾芡,盛出后撒上花椒面、蔥末即可。

做法五

食材
豆腐(1塊)、肉沫(1小碗)、干辣椒、花椒、豆瓣醬(看個人接受程度來放)、生抽、老抽(小半勺)、糖(半勺)、澱粉
步驟
步驟具體操作
步驟1豆腐切塊,冷水下鍋煮開,撈出備用;
步驟2鍋中倒入適量的油;
步驟3放入肉沫炒至變色,倒入干辣椒、花椒、1勺豆瓣醬,炒出紅油;
步驟4倒入豆腐,輕輕翻炒均勻,加入1勺生抽、小半勺老抽、半勺白糖、半碗澱粉水,煮至湯汁濃稠,撒上蔥花即可;

做法六

食材
豆腐(300克)、牛肉餡(100克)、青蒜(50克)、豆瓣醬(40克)、辣椒面(10克)、花椒面(1.5克)、黃酒(20克)、鹽(5克)、薑末(3克)、水澱粉(40克)、高湯(250克)等。
步驟
步驟具體操作
步驟1豆腐切成小塊,放入鍋中,加鹽氽透,用溫水浸泡;
步驟2青蒜洗凈,切1厘米長的段,豆瓣醬和豆豉剁碎;
步驟3鍋入油至六成熱,放入牛肉餡煸干水分后,加入黃酒,再加入豆瓣醬炒出紅油;
步驟4加入辣椒面、薑末,豆豉炒香,倒入高湯、下豆腐,加醬油、鹽,用微火將豆腐燒透入味;
步驟5湯略干時,放入青蒜、水澱粉,收汁、盛盤、撒花椒粉即可。

做法七

食材
豆腐(1塊)、肉餡(適量)、辣椒面(10克)、花椒(10克)、蒜(10克)、香蔥(適量)、豆瓣醬(適量)、食用油(適量)、醬油(少許)、水澱粉(30克)、香油(幾滴)等。
步驟
步驟具體操作
步驟1將豆腐切成小塊、蒜切末、香蔥切碎、豆瓣醬剁碎備用;
步驟2把花椒放到鍋中小火煸炒至熟;
步驟3將熟花椒放到搗蒜器中搗成碎面備用;
步驟4鍋中加入適量的水,水開後放入豆腐焯一分鐘,然後撈出備用;
步驟5鍋中加適量底油,然後放入肉餡,煸炒成熟;放入豆瓣醬和辣椒面煸炒出紅油,然後再放入蒜末煸炒出香味;
步驟6加適量熱水煮開;
步驟7把豆腐放入鍋中大火燒開,然後加少許醬油;
步驟8把花椒面放入鍋中,翻炒;
步驟9將水澱粉放入鍋中,大火燒開;然後加少許香油,翻拌均勻即可出鍋。

做法八

食材
主料:牛肉臊子100g,豆腐1塊,新鮮蒜苗2根
輔料:大蒜1個,老薑5片,印度辣椒粉5g,川花椒5g,郫縣豆瓣醬5g,花生油50g,鹽少許,澱粉少許,老抽少許
步驟
步驟具體操作
步驟1準備好一塊石膏豆腐或者是膽水豆腐。
步驟2把豆腐切成小塊備用。
步驟3準備好100克牛肉餡,也可用豬肉餡代替。
步驟4準備好2根蒜苗,把蒜苗切成1厘米長備用。
步驟5準備好5克印度辣椒粉、5克川花椒粉。
步驟6把蒜和姜切成小粒,準備5克郫縣豆瓣醬備用。
步驟7煮一鍋熱水,下入豆腐塊加鹽煮一下。
步驟8煮好的豆腐塊。
步驟9熱油鍋下蒜,老薑,豆瓣醬炒香。
步驟10加牛肉餡炒香。
步驟11加豆腐塊、辣椒粉、加50ml水煮開。
步驟12加蒜苗炒香留一小點裝盤備用。
步驟13用干澱粉、老抽加水調成芡汁,待幾秒過後起鍋,放川花椒粉。
步驟14起鍋裝盤,放幾片蒜苗點綴就可以開吃了。
小貼士
川花椒不要急於放太早,不然香味和麻味就出不來了。
做法竅門
1.豆腐切塊后,用沸騰的淡鹽水焯水,可以去除豆腐澀味,保持豆腐口感細嫩,且不易碎;如用開水煮過,會韌勁過大、口感不好;
2.豆瓣醬里的豆瓣最好能先切細;
3.肉末炒前,最好用料酒、食鹽腌漬20分鐘;
4.花椒先用鍋炒香,碾碎,最後趁熱撒在豆腐上,這樣更能提升香熱麻辣的口感;
5.豆腐要嫩又不易碎,以南豆腐做麻婆豆腐為佳。

做法九

食材原料
牛肉餡50克豆腐1塊
料酒適量豆瓣醬適量
豆豉適量姜蒜末適量
生抽適量澱粉適量
油鹽適量/
製作步驟
步驟具體操作步驟圖
步驟1乾淨鍋,放入花椒裡面小火哄炒;
川味麻婆豆腐
川味麻婆豆腐
步驟2炒出香味,且錶殼微微發焦后倒入再案板上用擀麵杖碾壓碎;
川味麻婆豆腐
川味麻婆豆腐
步驟3將豆腐切成塊放入加入鹽的開水中泡上十五分鐘;
川味麻婆豆腐
川味麻婆豆腐
步驟4燒熱鍋,放適量的油,下入姜蒜末煸炒;
川味麻婆豆腐
川味麻婆豆腐
步驟5煸炒出香味后加入切碎的豆瓣醬和豆豉進去繼續煸炒;
川味麻婆豆腐
川味麻婆豆腐
步驟6香味出來後放入牛肉餡料進去翻炒;
川味麻婆豆腐
川味麻婆豆腐
步驟7牛肉餡料翻炒變色后加入料酒和生抽翻炒上色,再加入適量的水;
川味麻婆豆腐
川味麻婆豆腐
步驟8煮開後放入鹽泡過的豆腐塊;
川味麻婆豆腐
川味麻婆豆腐
步驟9燉煮一分鐘后加入適量的鹽;
川味麻婆豆腐
川味麻婆豆腐
步驟10再加入水澱粉勾芡;
川味麻婆豆腐
川味麻婆豆腐
步驟11芡汁收到合適的程度后盛入碗中表面撒上花椒面和小蔥末;
川味麻婆豆腐
川味麻婆豆腐
步驟12最後燒熱少許油澆淋在花椒面和小蔥上;
川味麻婆豆腐
川味麻婆豆腐
步驟13熱氣騰騰的端上桌了,吃之前再拌一下。

獲得榮譽


1989年獲得優質的“金鼎獎
1990年為成都名小吃
1992年為四川著名商標
1999年成為了巴蜀名菜和中國名菜
2000年菜品“蜀香豆腐宴”榮獲金獎
2002年“陳麻婆豆腐宴”被評為“中國國宴”
2010年入選成都“非遺”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