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90條詞條名為橋頭村的結果 展開

橋頭村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石井鎮橋頭村

橋頭村位於石井鎮政府駐地南2.1公里,以駐地命名。橋頭村委會設在橋頭村。東接仙景村,南臨石井江,轄橋頭一個自然村。有4個村民小組,村民298戶1228人。耕地面積100多畝,淺海灘塗5000多畝。吊蚵面積200畝,紫菜面積230畝,以吊蚵、紫菜養殖為主。衛生所、幼兒園、老人活動中心。

歷史沿革


早年為南邑四十四都,1949年解放后與和美、仙景、田邊、東頭合為仙景鄉建設村。1958年公社化時期為建設大隊轄,1980年後與仙景自然村合稱為建設大隊,1984年改為建設村委會,2000年7月與仙景自然村分開設為橋頭村委會。
木有本,水有源,追溯遠祖,橋頭村許氏族人的開基始祖——久帶公、鑲帶公(即謨公、誥公)系晉江蓬山大房村六房十八世祖賢之次子、三子。大約於元末明初期間分支遷徙安居樂業,世代繁衍、枝繁葉茂。並辛勤拓荒,奮力耕耘,克勤克儉。據族中祖輩流傳,我先祖於明末清初年間(尤其在康熙二十二年至嘉慶年間,即1680年-1820年間)支派往台灣居住者眾多。多數分佈於彰化、雲林、台南、高雄等地。遷台族人為水源木本之思,多以祖籍地冠名,據泉州陳曉亮主編的《尋根攬勝話泉州》一書中記載現有:彰化縣福興鄉橋頭村、彰化縣花壇鄉橋頭村、彰化縣社頭鄉橋頭村、雲林縣麥寮鄉橋頭村、台南縣新市鄉橋頭村、高雄縣橋頭鎮。在台族人艱辛勞作,建立家園,人丁旺盛,經濟繁榮。

經濟


橋頭村交通便捷,從國道324線進入延平大道至石蓮公路後山頭公交站往擁軍路進入橋頭村區域。水泥路連接省道201線。橋頭村村民充分利用靠海及5000畝灘塗的優勢,弘揚拼博精神,努力發展漁業生產:海洋捕撈、灘塗養殖紫菜、吊蚵、石蚵等;及海產品加工、海上運輸,海上采沙等產業;同時發展養牛場、紙品廠、石門、石窗、石柱加工場;更有一支充實的經商、建築隊伍遍布全國各地,他們在外經營經商、承攬工程、裝飾設計、加工板材等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