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馬德里的結果 展開

馬德里

西班牙首都

馬德里(西班牙語:Madrid)是西班牙首都及最大都市,也是馬德里自治區首府,其位置處於西班牙國土中部,曼薩納雷斯河貫穿市區。市內人口約340萬,都會區人口則約627.1萬(2010年),均佔西班牙首位。其建城於9世紀,是在摩爾人邊貿站“馬格立特”舊址上發展起來的城市;1561年,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將首都從托萊多遷入於此,由於其特殊的地位而得到迅速的發展,成為往後西班牙殖民帝國的運籌中心,現今則與巴塞羅那並列為西班牙的兩大對外文化窗口。

馬德里同時也是西班牙的商業中心和“總部經濟”中心。其位置處於西班牙國土中部,曼薩納雷斯河貫穿其中。位於伊比利亞半島梅塞塔高原中部,瓜達拉馬山脈東南麓的山間高原盆地中,海拔670米。南下可與非洲大陸一水為限的直布羅陀海峽相通,北越比利牛斯山可直抵歐洲腹地,因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歷史上因戰略位置重要而素有“歐洲之門”之稱。

馬德里也是南歐地區的旅遊、文化中心,歷史文化遺跡豐富,現代旅遊設施齊全,服務業發達。主要景點有太陽門廣場、馬德里王宮、西班牙廣場等。

歷史沿革


名字來源

第一說法
馬德里
馬德里
這個城市名字的由來是“烏爾薩利亞”(Ulsalia,在拉丁文里是“熊群之地”的意思),因為在鄰近的森林裡發現了大量的熊與草莓樹(在西班牙語叫做“madrileño”,從中世紀就做為城市的象徵)。
第二說法
西班牙傳說古時馬德里有大量熊,侵害百姓。一天,一對小朋友在玩捉迷藏,媽媽擔心其安全故找他們,一隻熊在她身後。小朋友大叫'madre-id,madre-id'(媽媽,快跑,媽媽,快跑)。
第三說法
而這個城市的古名“馬格立特”(Magelit)則來自於公元九年時建立在曼薩納雷斯河上的堡壘,其名稱的意思是“豐水之地”。
第四說法
馬德里
馬德里
普遍相信這座城市今名的起源是來自公元前二世紀羅馬帝國建立在曼薩納雷斯河岸上的新拓居地。這第一個村落的名字叫做“馬翠斯”(Matlice,是因流過該村落的河流而取的)。而面對接下來在第五世紀時日耳曼的蘇維匯人、汪達爾人與奄蔡人的入侵,羅馬帝國完全無力保衛它在伊比利半島上的領土,而也因此造成了西哥特人的大量入侵。這些當時的“蠻族”後來控制了馬翠斯。在七世紀時,穆斯林征服了伊比利亞半島,並將這座城市的名字改為“梅里特”(Maylit),這個詞是由阿拉伯文中“ميرا”(Mayla)這個詞(指如同“森林”或“生命贈與者”的水)和伊比利亞拉丁語中意指“地方”的後綴“it”組合而成。這個名字“Mardrid”則是從莫札勒布語的“Matlit”,這個名詞仍做為馬德里人的稱呼。

中世紀

Puerta de Alcalá 門
Puerta de Alcalá 門
雖然現在的馬德里(Madrid)坐落的位置於史前時期就已有人類活動,但在羅馬帝國時期馬德里是屬於Komplutum教區(現時的埃納雷斯堡)之內。但關於馬德里的第一次歷史記載卻是在9世紀,穆罕默德一世命令於現在的馬德里皇宮的地址上興建一座小小的皇宮。環繞皇宮亦興建了一座堡壘al-Mudaina。鄰近皇宮是曼贊拿利斯河,穆斯林稱為al-Majlī(阿拉伯語:المجريط,“水的來源”)。正因為這條河的名稱,人們就將此地命名為Majelit,成為日後Madlid這個字的雛形。1085年在阿方索六世進軍托萊多的途中這個堡壘被他征服了。他將該地的清真寺聖化為要塞糧倉的聖母瑪利亞教堂(VirginofAlmudena/almudin)。1329年,西班牙的立法部門(CortesGenelales)首次於此地進行會議,為斐迪南四世提供治國建議。瑟法底猶太人和摩爾人繼續於該市居住直至15世紀被驅逐為止。
在一次大火災之後,恩里克三世(1379年-1406年在位)重建了該市,並將自己安全地置於有城牆保護的帕爾多王宮(ElPardo)內。斐迪南二世與伊莎貝爾一世遷入馬德里的盛大歡迎儀式宣布結束了卡斯蒂利亞與阿拉貢的爭鬥。

復興時期

首都位於托萊多的卡斯蒂利亞王國與首都位於薩拉戈薩的阿拉貢王國被查理一世結合成現代的西班牙。儘管查理偏袒著馬德里,但是他的兒子腓力二世(1527年-1598年在位)才是將王宮遷到馬德里的第一人,他在1561年將王宮遷到馬德里。雖然他沒有官方正式宣布遷都,但是事實上馬德里已是西班牙的首都。塞維利亞繼續控制西屬印度,但馬德里卻控制著塞維利亞。有一段短時間,1601年-1606年,當腓力三世於巴利亞多利德建立自己的王宮時,馬德里的財富就真正反映了西班牙的財富多少。西班牙16世紀及17世紀“黃金世紀”時期,馬德里與其它歐洲國家的首都並不相似:馬德里的人口在經濟上都依賴於王室自己的生意。
文藝復興時期完結與現代早期的馬德里
西芭莉女神廣場的西芭莉女神噴泉
西芭莉女神廣場的西芭莉女神噴泉
腓力五世認為馬德里作為其中一個歐洲首都,現時的規模絕不適合代表西班牙,所以在他治下馬德里大興土木,包括興建新的皇宮(包括馬德里皇宮)。可是,直至查理三世(1716年-1788年)之前馬德里還未成為一個現代城市。查理三世是馬德里歷史中最著名的一個國王,在他統治的那個時期市民都稱:“國王,是最佳的市長”。查理四世(1748年-1819年)成為國王的時候,馬德里的市民發生了起義。在他自己的兒子斐迪南七世率領人民起義后,卡洛斯四世退位,但斐迪南七世的統治非常短暫:1808年5月拿破崙的軍隊攻入了馬德里。1808年5月2日(西班牙語DosdeMayo),馬德里的人民起義反抗法軍,法軍的殘暴鎮壓對法國於西班牙的統治造成持久的影響,並向整個歐洲展示了法國的形象。
西班牙獨立戰爭(1814年)后,斐迪南七世重新統治西班牙,但自由主義者之後發動了軍事政變,拉斐爾·德爾列戈要求斐迪南發誓要對憲法給予尊重。這開始了自由與保守政府輪流交替的時期,直到伊莎貝拉二世(1830年-1904年)即位為止。
20世紀的馬德里
伊莎貝拉二世登位后未能緩和政治上的緊張局勢,這造成了另一次的起義,西班牙第一共和國的建立。君主制恢復后,終於又導致建立西班牙第二共和國及西班牙內戰的爆發。於內戰時期(1936年-1939年),馬德里是其中一個受到重大影響的城市,馬德里的街道亦成為了戰爭的場地。由1936年7月開始馬德里是共和黨人的據點。馬德里的西面郊區是1936年11月佛朗哥的民族主義軍隊欲奪取馬德里時,共和黨人與佛朗哥軍隊奮戰的地區。之後,馬德里被圍攻接近三年,直至1939年3月投降為止。內戰期間馬德里是第一個遭受特別針對平民的戰略轟炸的城市。
馬德里西班牙廣場的塞萬提斯紀念碑。
馬德里西班牙廣場的塞萬提斯紀念碑。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的獨裁統治期間,特別於六十年代之後,馬德里的南部變得非常工業化,大量人口從農村地區遷徙到城市居住。馬德里的東南部成為了一片廣闊的貧民區,是一個積極的文化與政府機構的基地。
佛朗哥逝世之後,陸續興起的一些政黨(包括左翼與共和主義思想的政黨)接受佛朗哥的要求由胡安·卡洛斯一世繼位—以獲取政黨的長久穩定及實行民主制度—帶領西班牙的君主立憲政體踏上正軌。
從1980年代的繁榮時期開始,與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其它城市比較,西班牙的首都鞏固了她於經濟、文化、工業、教育及科技的領導地位。
無論從政治上、還是地理上,馬德里都是西班牙的中心。南歐高原熾烈的陽光給了馬德里熱情似火的氣質,也許不甚優雅,但熱辣的眼神令她與歐洲任何一個國家的首都相比都毫不遜色。
馬德里的輝煌史僅始於卡斯蒂利亞王國建都,遠不如西班牙眾多城市久遠。但只有在馬德里的博物館里,才能看到西班牙各個時代的精華凝聚;也只有在馬德里的街巷中,才能感受到西班牙各個民族文化的交融。更不用說馬德里周圍遍布的古鎮鄉村,都在吸引著遊人去尋幽覽勝。

地理環境


馬德里位於西班牙中部,40°25'N,3°45'W。其市區人口約340萬,都會區人口則約627.1萬(2010年),均佔西班牙首位。這裡有2013QS世界大學最新排名451段-500段的馬德里理工大學
馬德里除了是西班牙首都外,還是馬德里省和馬德里自治區的首府。馬德里位於歐洲西南伊比利亞半島中心,地處梅塞塔高原,海拔670米,是歐洲地勢最高的首都。這裡的現代建築與文物古迹相映成輝,市內有36個古代藝術博物館、100多個博物館、18家圖書館和100多個雕塑群。

地理位置

馬德里自治區面積8028平方公里,與卡斯蒂利亞-萊昂自治區(從北到西)和卡斯蒂利亞-拉曼查自治區(從南到東)接壤,地處伊比利亞半島中心,歐洲的東南部。是通往歐洲的理想門戶,也創造了馬德里本地旅遊的優勢。
馬德里平均海拔650米,某些地區如山區地帶則超過了700米,邊界清晰。北部山脈縱橫,皆屬於中央山系,數座重要的山谷和山峰點綴其中;南部則是塔霍河(Tajo)流經馬德里形成的河谷。
馬德里自治區為單一行省自治區,馬德里市是最重要的城市和首府,同時也是西班牙的首都。它蕩漾在曼薩納雷斯河(Manzanares)的碧波中,這條河是哈拉馬河(Jarama)的支流,與塔霍河交匯。

氣候

馬德里全年平均氣溫:16℃。受地理位置影響,馬德里自治區屬於地中海氣候 ,夏冬兩季溫差很大,冬季白天氣溫大多在9℃-16℃間,夜間氣溫在2℃-5℃間,低溫在零度以下的天數不多。夏季最高溫度可達36℃左右,低溫一般在21℃以下。秋冬兩季雨水較多,6月、7月、8月為旱季,雨水稀少。 

經濟


如今馬德里已經成為了整個西班牙經濟的發動機,西班牙中央經濟區的綜合性經濟中心。在當地農業原料基礎上發展了紡織、食品等工業。60年代以後,興起飛機、汽車、機器設備、光學儀器、電子、電氣器材、化學、塑料以及軍火工業等部門。由於高原內部原料、燃料缺乏,工業向高精尖和綜合利用方向發展。附近山間盆地盛產棉花和葡萄、橄欖、柑橘等果品,並利用天然草場發展起畜牧業。全國主要的陸上交通樞紐。
輻射狀的鐵路將馬德里與國內其他城市和沿海地區聯繫起來,並有幾條連接法國和葡萄牙的國際鐵路。巴拉哈斯機場為全國最大的國際航空港。
馬德里還是金融和商業的一大中心。南歐文化名城之一,具深厚的文化傳統,但其現代西班牙文化中心的地位已被巴塞羅那取代。
馬德里自治區是西班牙運輸、物流、研發、消費和高新技術產業的中心。國內生產總值(GDP)佔全國的17%,和高新技術相關的外國投資佔全國的72%。國際貨運佔全國的60%。馬德里大區同時也是西班牙的商業中心和“總部經濟”中心。營業額最大的100家西班牙公司有64家總部設在馬德里自治區。西班牙75家最大的企業集團中有49家總部落戶於該區。全國性電信運營商也均聚集在該區。該區70.7%的人口擁有手機,43%的家庭裝有電腦,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馬德里是全國大多數企業及外企聚集的重地,同時又擁有為數眾多的新興科技公司,如因陀羅、telefónica、LucentTechnologies、微軟及IBM。其中IBM更是在2005年決定於馬德里建立一家面向整個歐洲、非洲和中東的分處。馬德里的博覽會IFEMA包括了歐洲很多重要的諸如SIMO、Fitur的展出。
馬德里巴拉哈斯國際機場T4和T4S車站設計新穎,運轉能力強大。它的落成,加固了其世界重要機場及連接歐洲和伊比利亞美洲之間大門的地位。

交通


馬德里交通便利,陸路、空中、地下四通八達,是歐洲交通運輸網最完整和發達的城市之一。與國內20多個城市有航線,六條高速公路幹線延伸到全國各地,構成了一個密集的運輸網。市內12條地鐵主線,1條支線,全長293多公里,日客運量達100萬人次以上。公共汽車線路總長度居歐洲各城市之首,地鐵里程數在歐洲僅次於倫敦,名列世界第五,計程車人均佔有量僅排名赫爾辛基之後。蘇亞雷斯-巴拉哈斯國際機場修建於1931年,2006年2月5日新建部分投入使用。年客流量為7000萬人次,為世界10大機場之一,歐洲首屈一指。 

社會


馬德里是一個不斷革新的城市,近年來的變化使其位於歐洲城市的前列。由於其地理位置及與歐洲大陸所有國家的歷史關係,馬德里如今已成為歐洲的門戶和彙集各民族及其文化的城市,成為西班牙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每年接待來自世界各地500多萬遊客,很快成為了一座擁有多元文化、熱情好客的首都城市。

文化藝術

馬德里市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它們經歷過一段飛速的變遷時期。同時,馬德里也是融合了傳統藝術與開放的新觀念的城市,是歐洲音樂、歌劇、舞蹈、電影、繪畫、建築及設計的先鋒。長達10分鐘路程的藝術長廊收藏了世界繪畫巨匠最著名的作品。從普拉多國家博物館的哥雅、委拉斯蓋斯、蒂斯亞諾或格雷科到蘇菲亞王后國家藝術中心博物館的先鋒派奇才達利、畢加索、米羅,再到泰森—伯爾內米薩博物館的杜勒羅、迦納雷多、布魯艾赫爾、加烏興、加丁斯基的作品一應俱全。文化機構不斷完善並年復一年實施發展計劃,向當地人民和遊客提供了更廣泛多樣化的文化年會,如匯演、展覽和節日慶典,使城市更加開放並充滿活力。
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
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
環繞馬德里散步就如一次對不同歷史時期藝術風格的探索,漫步於馬德里奧地利大街和伯爾伯尼斯大街,遊人們可以觀賞到最具本土歷史特色的遺跡。比如馬約廣場、維亞廣場、皇宮或植物花園。馬德里共有1962座古建築,其中包括阿爾卡拉門、西比勒斯大橋、太陽門或哥勒斯宮這樣的標誌性建築,這些古迹也使馬德里成為一座真正的博物館型城市。這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半徑為100公里的城市,它被四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的人類文化遺產城市所環饒:托萊多、阿維拉塞哥維亞、阿爾卡拉·德·艾納勒斯。體現著歷史與藝術之結合的馬德里,擁有鮮活的文化和歷史,囊括了從羅馬時期起的建築、遺產及歷史藝術品,直到今天仍然保存得完好無損。凡是來到馬德里觀光的遊客毫無疑問將會認識到,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乃至黎明,馬德里都是世界上歡樂、喧鬧的首都之一。特別是周末,卡拉OK、迪廳、酒吧、爵士吧、俱樂部、現場音樂會和酒會都聚集著來自各階層的人士。由於全年氣候條件適宜,將休閑娛樂活動移至大街上,乃是馬德里人的傳統。西班牙首都會舉行著名的弗拉門哥藝術節和鬥牛時最重要的活動—拉斯·奔達斯鬥牛場舉行的聖伊斯德羅遊藝會。對藝術家而言在馬德里的成功就是世界認可的名片。馬德里越來越像百老匯。每個季度在馬德里的舞台上演出的五到六場音樂劇都能獲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教育

馬德里自治區教育產業發達,所轄範圍內共有高校13所,在校學生超過30萬。該區每年的研發投入超過GDP的2%,佔全國研發總支出的31.2%。研發技術人員佔全國的30%。
著名高校:
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
馬德里理工大學
胡安卡洛斯國王大學
馬德里自治大學
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學

體育

聖地亞哥·貝納韋烏(伯納烏)體育場
聖地亞哥·貝納韋烏(伯納烏)體育場
同西班牙其餘地區一樣,馬德里自治區內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自然也是足球。其中最著名的兩支球隊要數皇家馬德里隊和馬德里競技隊。這兩支隊伍從很多年前開始就互為競爭對手,現在又同在西班牙甲級聯賽。還有一些比較重要的球隊,當屬如今也馳騁於西甲賽場的巴列卡諾赫塔費隊。除了足球以外,在馬德里自治區內,籃球、自行車運動、摩托車運動、網球以及手球也相當流行。
2014年,皇家馬德里和馬德里競技分別淘汰各自的對手,雙雙殺入歐冠決賽,這是歐洲冠軍聯賽自舉辦以來第一次上演同城德比,最終皇馬加時賽4:1馬競奪冠。2016年,兩支球隊再一次同時闖入歐冠決賽,三年內第二次在歐冠決賽賽場上演同城德比,最終皇馬加時賽後點球大戰5:3(總比分6:4)奪冠。

傳媒事業

馬德里傳媒業發達。最主要的自動電視頻道是Telemadrid。該頻道所屬企業又於2005年開通試播了Laotra。除此之外Canal7和Onda6也較有名。區內有為數眾多的廣播電台,如OndaMadrid。報刊雜誌更是數不勝數。

世界書都

2001年4月23日—2002年4月23日,馬德里為首個世界書都。

旅遊


東方宮

即王宮,其名稱來源於宮殿東側的東方廣場。9世紀時為阿拉伯城堡,11世紀時為卡斯蒂利亞王國的軍事要塞,1562年腓力二世定都馬德里后,成為王宮,1734年毀於大火,腓力五世立即下令重建。1738年正式奠基,1764年竣工。整個建築由白色大理石砌成,氣魄雄偉,典雅壯觀,具有新古典風格。殿內陳設富麗,既是一直使用的王宮,也是一座藝術寶庫,珍藏著大量油畫、壁毯、古傢具等文物、藝術品。卡洛斯國王登基后對市民開放,一些重要典禮活動仍在此舉行,如國王宴請來訪的外國國家元首、舉行國內最高規格的官方活動、接受外國大使的國書等。宮后的御花園秀麗幽雅,花木掩映。1997年底,隨著東側地下行車道和停車庫的興建以及對面皇家劇院修復工程的相繼竣工,恬靜幽雅的東方廣場把雄偉的王宮和豪華的劇院連成一片,昔日交通造成的喧鬧和不便消失了,王宮前出現了平靜祥和的氣氛。 

蒙克洛亞宮

即西班牙首相府,位於馬德里西北近郊。1606年,西國王腓力三世大興土木,闢地封侯,始建這片園林。1617年,腓力三世賜封當時的園林之主安東尼奧為“蒙克洛亞”伯爵。幾經流傳,於18世紀始稱“蒙克洛亞宮”。此後的幾百年間,這裡一直是王公貴族的府第。本世紀初,曾由西班牙藝術協會負責管理和修繕,后闢為博物館。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蒙克洛亞宮成為敵對雙方爭奪之要地,遭到嚴重破壞。內戰結束后,佛朗哥下令重建蒙克洛亞宮,1953年竣工,用作國賓館,接待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重建后的蒙克洛亞宮雖然名稱依舊,但建築風格和內部裝修卻全然一新。1970年和1989年再度擴建,增加了不少新的建築,但風格仍與原建築群保持諧調,兩者渾然一體。 
蒙克洛亞宮不僅是政府所在地,而且也是國家重點文物博物館,宮內珍藏著大量極有價值的歷史文物。 普拉多畫宮
建於1758年,是典型的新古典風格。原為自然科學博物館,1819年改為繪畫博物館,收藏繪畫、雕塑佳作約5千件,生動地記載了西班牙數百年來藝術風格的演變發展,許多珍品被譽為歐洲繪畫史上的瑰寶。在這裡可以集中地欣賞到西班牙歷代名師的代表作,尤其是16、17、18世紀三位繪畫藝術巨匠格列柯、委拉斯開茲和戈雅的作品。 
蒂森博物館
是以亨里希·蒂森·博內米薩男爵名字命名的博物館,藝術品均屬蒂森家族的私人收藏。該收藏始於1920年,800多幅從早期的佛蘭德和義大利藝術風格至20世紀的表現主義、流行藝術作品充分展示了西方藝術史的演繹,主要畫家有提香、戈雅、梵高、畢加索等。1992年藝術收藏正式陳列在馬德里一家18世紀的建築內,次年捐贈給了西班牙。很多藝術評論家認為,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私人收藏。 大廣場
由著名建築家埃雷拉設計,1590年開始動工,1617年前後完工,時值腓力三世晚期。廣場呈四方形,周圍樓房陽台整齊劃一。1848年,伊莎貝爾二世女王命令將位於田園之家公園的腓力三世騎馬塑像遷於廣場中央。由於兩次被大火燒過,18世紀末曾進行過修繕。當時廣場主要用於一些重要的民事、宗教儀式活動,現在是馬德里市民和外國遊客散步休閑之處。 西班牙廣場
西班牙和馬德里最有代表性的地方之一,廣場中央矗立著西班牙文學巨匠塞萬提斯的紀念碑,碑身及碑前有騎士小說《堂吉訶德》中的一些人物,如策馬向前的紳士堂吉訶德及騎毛驢緊隨其後的僕人桑丘·潘薩的銅像等。在塞萬提斯碑的正後方,是兩座百餘米高的摩天大樓——西班牙樓和馬德里塔。 哥倫布廣場
地處市中心交通繁忙地段,廣場上最重要的建築是1886年所建的哥倫布紀念碑,為雕塑家梅里達的作品,哥倫布的大理石塑像立於新哥特式的碑基上。紀念碑的東側是“大發現公園”。與紀念碑相對應的是記載發現美洲大陸的大石雕。廣場下面是馬德里市的文化中心和多層地下停車場。 歐洲門
位於馬德里城北的卡斯蒂利亞廣場,由兩座外形一致、相對傾斜的塔樓組成。兩樓各27層,高115米,傾斜角度約為15度,每層面積約為1170平方米。每樓有8部高速電梯,其運行速度為每秒4米,載客量為21人。兩樓頂部均有直升機停機坪,承重量為4噸。大樓工程由美國約翰·布傑建築研究院設計,結構設計由美國羅伯森工程協會完成,由西班牙本國的建築企業負責施工。1990年8月動工,全部工程於1996年5月完工。 皇家劇院
始建於1818年,因工程幾經中斷,直到1850年11月1日才首次啟用演出歌劇。1925年起因安全原因而停止演出,此後進行維修,工程持續了40年,1965年改成交響音樂廳。1991年決定重建歌劇院,1997年10月11日修復工程竣工,再次啟用。這次重建,共耗資210億比塞塔,約合近2億美元。其中僅舞台機械裝置便耗資50億比塞塔,約佔總投資的四分之一,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舞台設備。 
皇家劇院建築面積為7.1萬平方米,舞台空間高75米,舞台前後面積為1030平方米。除此還有一個與舞台演出部分同樣大小的排練舞台。樂隊、合唱隊、舞蹈隊等排演場所寬敞舒適。座位共1700個,此外還有皇家包廂。整個劇院內部裝飾豪華、富麗,既有皇家宮廷風格,又具有現代氣派。 埃斯科里亞爾王陵
位於馬德里西郊約50公里處。正名聖洛倫索修道院,是腓力二世為紀念1557年聖金廷戰役中打敗法國侵略者而建造。工程歷時22年,於1584年完工。從空中俯視,整處建築群就像是一個倒扣的烤爐架。相傳聖徒聖洛倫索就是在這種烤爐上被烤死的。聖金廷戰役勝利之日正好是聖洛倫索的命名日,故以他命名,正門有他的塑像。 
建築風格莊嚴肅穆,是復興主義傑作,在世界建築史上享有盛名。建築群呈四方形,由大教堂、修道院、王宮、陵墓、圖書館、博物館組成,四角建塔樓,共有16個內院、86組樓梯、88個泉井、2千扇窗戶、13個小禮拜堂。內藏大量珍貴文物。陵墓內室四壁用銅和深色大理石裝修,西班牙歷代君王棺柩均安放在這裡,可供參觀。 
死難者山谷
死難者山谷位於距埃斯科里亞爾王陵約8公里處瓜達拉馬山的一條山谷內。於1959年建成,前後歷時近20年。主要是為了紀念1936年至1939年西班牙內戰中的死難者而建。因其風景秀麗,現也是馬德里郊外一處較著名的風景點。建有修道院和大教堂等,尤其是建於一個挖空的小山丘中的大教堂,氣勢宏偉、壯觀,天頂高達46米,繪有巨幅基督畫像;築于山丘之上的十字架,高達150米,橫粱長度為46米。 
大教堂內葬有西班牙長槍黨創始人何塞·安東尼奧和獨裁統治者弗朗西斯科·弗朗哥。 
美食
馬德里不愧是西班牙的首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新鮮、豐富的食物。從北部的加利西亞(Galicia)、巴斯克(PaísVasco),到東部瓦倫西亞(Valencia)的海鮮飯(paella)等等,不管是哪個地區的佳肴,都保有當地的風味。
馬德里著名的美食菜肴有:馬德里肉湯(cocidomadrileño)、牛肚(callos)、大蒜濃湯(sopadeajo)、蝸牛(caracoles)、土豆煎蛋餅(tortilladepatatas)、烤海鯛(besugoalhorno)等,在一些知名餐廳都能品嘗到。 
另外馬德里人常吃的甜點有:奶油肉餡餅(bartolillos)、蛋卷(barquillos)、油煎餅(buñuelos)、杏仁糖糕(mazapan)、果仁糖(turrón)等。
購物
大廣場(馬約爾廣場)一帶主要出售傳統物品,如各類織品、繩索、帽子以及宗教用品。而流行物品的專賣店主要集中在阿爾米蘭特街(CalleAlmirante)和希克納伯爵街(CalleCondedeXiquena)上,一些西班牙及國際知名的設計師也在這裡開設店面。此外,在薩拉曼卡區也有出售珠寶、鞋子、皮革製品、傢具等精品的一流商店。
在公主街、戈雅街、卡斯蒂利亞納街(CalleCastellana)及太陽門周圍分佈著一些大型的百貨公司。
如果您想淘點價廉物美的舊貨,可以去位於卡斯喀羅廣場附近的露天舊貨市場(Rastro),那裡每星期六和星期天開市。你會在此發現許多意想不到的好東西,古董、唱片、繪畫、飾品、衣服甚至是一些舊卡片。
此外,馬德里每年的五月都會有一些書展,包括五月初在靜修大道(PaseodeRecoletos)的舊書展,伊莎貝爾二世廣場的馬德里叢書展,以及五月底到六月初在麗池公園舉行的大型書展,世界各地的重要出版商都會來麗池公園參展。
麥兜旅行特別提醒:作為首都的馬德里算是一個大城市,整個城市劃分為21個區,但遊客必訪的觀光景點大部分集中在市中心的舊城區,以太陽門廣場為核心向四周輻射。期間還坐落著許多漂亮的建築,非常適合步行遊覽。喜歡參觀博物館和藝術品的遊客可以在市中心東側的普拉多博物館、索菲亞美術館等地進行室內參觀,而在市中心西側則有美輪美奐的馬約爾廣場和馬德里王宮等地值得探訪。
治安情況:雖然馬德里不像巴塞羅那和瓦倫西亞那樣小偷猖獗,但近年來每況愈下的經濟環境依然使馬德里的犯罪率居高不下,遊客在城市中的馬約爾廣場、太陽門廣場等遊人眾多的室外景點觀光時,請格外留心貼身財物,隨時保持警覺,特別要注意故意佯裝親切搭訕的人。建議遊客不要在偏僻昏暗的地區穿行,盡量不要在夜晚單獨活動。護照、貴重物品尤其需要妥善保管,在人多的地方看好自己包,外出時只帶夠出行所需要的現金。
其他注意事項:西班牙人的作息時間普遍比較晚,一般比中國的習慣晚1-2小時,而且有午休的習慣,需要在安排旅行計劃時特別注意。特別是在實行夏令時期間,下午14點到17點是悠閑的午休時間,晚上20點之後才準備晚餐,夜生活則要到午夜之後才開始。
城市距離
• 阿姆斯特丹:1735km
• 雅典:4029km
• 巴塞羅那:621km
• 柏林:2360km
• 布魯塞爾:1556km
• 哥本哈根:2539km
• 斯德哥爾摩:3163km
• 里斯本:644km
• 倫敦:1725km
• 奧斯陸:3133km
• 巴黎:1260km
• 羅馬:2086km
• 塞維利亞:538km
• 瓦倫西亞:352km
• 維也納:2444km

獲得榮譽


2018年11月,世界城市排名發布,馬德里進入世界一線城市行列。
2019年10月26日-10月27日,英雄聯盟2019全球總決賽八強賽在馬德里舉行
2019年11月12日,“2019年全球可持續競爭力榜單”發布,馬德里位列第18位。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榜單第53名。
2020年11月18日,全球城市指數排名第16位。
2020年12月,《全球城市競爭力年度報告》發布,馬德里的經濟競爭力排名第59位、可持續競爭力排名第15位。
2020年12月,全球城市實驗室(GlobalCityLab)的研究團隊發布2020全球城市500強研究報告及榜單,馬德里排名5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