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蔞
雙子葉植物綱胡椒目的植物
蛤蔞,中藥名。為胡椒科植物假蒟Piper sarmentosum Roxb.的全株、根、葉或果實。分佈於福建、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及西藏南部等地。具有祛風散寒,行氣止痛,活絡,消腫之功效。常用於風寒咳喘,風濕痹痛,脘腹脹滿,泄瀉痢疾,產後腳腫,跌打損傷。
全株、根、葉或果實。
味苦,性溫。
歸心、肺、脾、大腸經。
祛風散寒,行氣止痛,活絡,消腫。
用於風寒咳喘,風濕痹痛,脘腹脹滿,泄瀉痢疾,產後腳腫,跌打損傷。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全年均可採收,洗凈,鮮用或陰乾。
多年生葡匐草本,揉之有香氣。莖節膨大,常生不定根。葉互生,近膜質,有細腺點,下部的葉闊卵形或近圓形,長7-14厘米,寬6-13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心形或近截形,葉脈7條;上部的葉小,卵形至卵狀披針形;葉柄長1-5厘米。花單性,雌雄異株,無花被;穗狀花序;雄花序長1.5-2厘米,直徑2-3毫米,苞片扁圓形,直徑0.5-0.6毫米,雄蕊2枚;雌花序長6-8毫米,果期延長達2.5厘米;苞片稍大,柱頭3-5。漿果近球形,具角棱,直徑2.5-3毫米,下部嵌生於序軸中。花期夏季。
生於山谷密林中或村旁濕潤處。分佈於福建、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及西藏南部等地。
莖枝圓柱形,稍彎曲,表面有細縱棱,節上有不定根。葉多皺縮,展平后闊卵形或近圓形,長6-14厘米,寬5-13厘米,基部淺心形,上面棕綠色,下麵灰綠色,有細腺點,葉脈於葉背明顯突出,7條,脈上有極細的粉狀短柔毛,最上1對葉脈離基從中脈發出;葉柄長2-5厘米,葉鞘長度約為葉柄之半。有時可見與葉對生的穗狀花序。氣香,味辛辣。